1、4 第四单元考点梳理评价班级_ 姓名_ 时间:40分钟一、字词句基础。1. 立德树人 看拼音, 写字词。tin nn hi bi( ) 的人赶到这里, 不单是为了bo ln ( ) 圆明园中的fng jng mng shng( ) , 也不单是为了感受圆明园中的sh qng hu y() , 更多的是为了(i) 悼, 为了j ( ) 奠, 为了记住它的hu hung( ) 与hu mi( ) , 从中获取更强大的力量!2. 字音 下列词语中, 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恃 (sh) 疆域 (jng) 杭州 (hng) 美哉 (zhi) B. 抖擞 (shu) 剔透 (t)
2、灰烬 (jn) 飞泻 (xi) C. 鳞爪 (ln) 惶惶 (hung) 步履 (l) 矛盾 (dn) D. 熏陶 (hi) 海域 (y) 炊烟 (chu) 奉命 (fng) 3. 理解字义“死去元知万事空”中“元”的意思是( ) 。A. 同“原”, 本来 B. 为首的C. 开始, 第一 D. 构成一个整体的4. 福清市, 词语感情色彩 下列词语中, 感情色彩不同的一项是( ) 。A. 兴高采烈 B. 呕心沥血C. 处心积虑 D. 足智多谋5. 南平市, 词语运用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灾难深重的时期, 整个社会民不聊生, 哀鸿遍野。B.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3、 我国政通人和, 人民安居乐业。C. 这个小村庄的风气很好, 村民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 生活十分和谐。D.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 国泰民安, 百姓渴望仁人志士出现, 拯救民族危亡。6. 标点 下列句子中,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把饭煮了, 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B. 元宵节到处张灯结彩: 走马灯、宫灯每盏灯里面都有小铃, 会叮当作响。C.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艺术馆。D. 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 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7. 诗句积累 下列诗句中, 没有表达爱国情感的一项是(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B. 黄沙百战穿金甲,
4、不破楼兰终不还。C.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D.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8. 文化自信, 句子衔接 依次填在句子横线上的内容, 正确的一项是( ) 。黄河,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 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 流出了_, 流出了_, 流出了_。生生不息的华夏儿女 灿若明珠的华夏文明史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A. B. C. D. 二、积累与背诵。9. 立德树人 古往今来, 我国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爱国作家_。“_, 其道大光。 , 一泻汪洋。_, 鳞爪飞扬”是梁启超对祖国的声声赞美; “王师北定中原日, _”是陆游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山外青山楼
5、外楼, _”是林升对统治者的声声谴责; “我劝天公重抖擞, _”是龚自珍对社会变革、人才辈出的热切期待。三、课文主题与理解。10. 下列对课文理解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辉煌的文化史的赞美之情。B. 题临安邸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不思国家安危、醉生梦死的愤慨之情。C. 少年中国说(节选) 抒发了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D. 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11. 阅读课文片段, 联系课文内容, 回答问题。圆明园中,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
6、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 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 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 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流连其间, 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图片资料】图一为圆明园3D 复原图, 图二为现在的圆明园。 图一 图二(1) 这篇课文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 却用了较大的篇幅写圆明园曾经的辉煌, 下列不属于这样写的好处的一项是( ) A. 美的东西被毁灭了, 这真是一个悲剧, 这样写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和愤怒。B. 再现圆明园惨遭侵略者肆意洗劫前的景象, 激发人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C. 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D. 表现了清朝统治者的奢侈无度, 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批判之情。(2) 结合图片资料, 你觉得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4 第四单元考点梳理评价一1. 天南海北 饱览 风景名胜 诗情画意 哀 祭 辉煌 毁灭2. C 3. A 4. C 5. D 6. A 7. A 8. C二9. 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 潜龙腾渊家祭无忘告乃翁 西湖歌舞几时休 不拘一格降人材三10. A11. (1) D(2) 选段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之情及对侵略者的强盗行为的愤恨。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