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假衔接课高中语文题型二:文学性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649914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暑假衔接课高中语文题型二:文学性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暑假衔接课高中语文题型二:文学性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暑假衔接课高中语文题型二:文学性阅读 专项练习题题目形式:一篇小说选段,1700字左右。2个单选题(每个3分),2个简答题(分值不确定)。考题方向:文学性阅读考查的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侧重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联系现实、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即又要能分析情感主旨,又能赏析词句段、人物形象和手法作用。解题方法:选择题:一般是一道文意理解,一道是技巧赏析。均属于较为基础简单的题目,偏爱考选出错误选项。做题时先读题目,最好将选项文本蕴含的态度观点总结出来,与原文进行对比后,答案错误往往一目了然。(比如,情感态度错了:本意是积极的,选项是消极;手法效果错了,本意问环境渲染的作用,选项是

2、塑造人物形象,实际是烘托氛围表现事件的艰难)简答题:一般会有一道常规题【考查的内容涵盖了人物形象(性格等)特点和作用分析;环境作用分析;鉴赏人物语言;分析篇章结构及情节作用;探究小说反映的多元价值观、社会意蕴等;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手法的作用(叙述方式、人称、正面侧面、烘托、对比等)】,另一道题一般围绕文章的主题或创作风格和意图等来出题。【例题讲解】看戏侯发山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事情发生在1951年的秋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老乡,所以我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绝对没有添油加醋的成分。听说郑州有唱大戏的,三个孩子嚷嚷着要去看戏。小玉不到7岁,小香5岁,嘉康3岁。看着这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老张愁死了,

3、甚至后悔把他们从西安的幼儿所接回来。老张重重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孩子们,咱这里到郑州七八十里,远着呢,咋去?”嘉康扬着脸,天真地说:“姥爷,咱坐妈妈的汽车去。”小玉嘟囔道:“咱妈把汽车卖了。”说到这里,小玉的小嘴搬得能拴头驴。小香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姥爷,咱坐火车去。”那时,巩县有到郑州的火车,基本上都是货车,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铁路就从家门口过,每次路过的火车的车厢上,全都坐满了人,好像车厢是个磁铁,把他们牢牢地吸在上面。有一次,小玉问姥爷:“姥爷,火车跑来跑去,都去哪里啊?”老张说:“往东到郑州,往西到洛阳。”“姥爷,哪里是东啊?”“日头出来的地方就是东。落山的地方

4、就是西。”现在听说小香要扒火车出门,老张说:“就你们小屁孩?雨想。”那一年老张的娘病了,老张到郑州买药,结果,车到许昌才停。几天后等老张把药拿回来,娘已经死了。邻居老周哥,从郑州回来,车到巩县不停,跳车时,一条大腿给掉断了,因没钱医治至今还瘸着。忽然,小香“哇”地一声哭了。老张忙拉过小香:“小香,好好的,买啥呢?不看戏就不看戏喷?有您委屈?”小香止住哭泣,说:“姥爷,我,我想回家。”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姥爷,我,我想妈妈。”小香这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姥爷,我也想妈。”说

5、罢,咧着小嘴哭起来。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一时间,老张束手无策。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老张这么一哭,三个孩子倒吸溜着鼻子,不哭了。小玉到底年龄大一些,说:“姥爷,俺不想妈了,俺也不去郑州看戏了。”小香说:“姥爷,您不哭,俺不坐火车了。”说罢,小香哭得更厉害了。第二天早上,老张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三个孩子不见了!他回过神来,才明白他们离家出走了。老张急忙起来寻找

6、,先是在村里,后来到县城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讯工具,可以想象寻人的艰难。老张用脚步丈量着巩县的每一寸土地,见人就打听,遇到水井就趴在井口看就在老张在巩县夜一般找三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郑州的街头。头天晚上老张扯起呼噜后,三个孩子就溜出了家门。他们不敢扒火车,害怕迷路,顺着铁路走。小香说:“姐,到郑州能找到妈妈吗?”小玉说:“只要有唱戏的,找不到,也能打听到。”天黑漆漆的,路边的秋虫此起彼伏,还有不知名的夜鸟冷不丁地怪叫一声,小香带着哭腔说道:“姐,我害怕。”嘉康“哇”地一声哭起来。小玉也害怕,但谁让她是姐姐呢,她说:“不怕,小香,咱唱吧。”“中。”小香哽咽道。嘉康记不住词,跟着两个

7、姐姐也哼起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妈妈在家的时候,三个孩子经常听她唱这一段。这一走,就是一个晚上。他们的鞋子已经全都磨烂了,脚趾头都从里面露出来。脸上花花搭搭的,是汗水、泪水和尘土的混合物。小玉背着嘉康,小香搀扶着小玉,一步一翅起。好心人还是多。以为他们是叫花子,有的给块馍,有的给碗水在路人的指点下,他们来到了演出的地方。幸好,小孩子是免票的。他们挤过人群,站在观众席的最前边。台上演出的是豫剧花木兰:“为从军比古人我好说好讲,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为从军与爹爹俺比剑较量,胆量好,武艺强,喜坏了高堂,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三个孩子看傻了,高兴得跟

8、着现场观众一起拍巴掌。掌声未息,唱花木兰的演员快步走下台,上前抱住了三个孩子,一下子泪眼婆娑那是他们的妈妈,常香玉。后来的新闻是这样报道的:1951年8月,常香玉把房子和汽车都卖了,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然后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义演捐款达到15.2亿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万元人民币)。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9、项是( )(3分)A.小说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头,也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中间力求还原生活中的诸多细节,表明小说是纯客观的纪实,毫无虚构。B.“巩县有到郑州的火车,基本上都是货车,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的细节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也说明当时百姓生活困难。C.小说中关于“扒火车”这一情节的叙述看似闲笔,实则不闲,这既说明当时生活条件艰苦,又为下文三个孩子沿着铁路去郑州找妈妈作铺垫。D.老张提到女儿卖房时“没好气”,不知女儿在哪就埋怨女儿“就你中?就你能”,体现出老张对女儿的不理解,也暗藏对女儿的担心和心疼。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10、小说语言带有地域特色,生活气息浓郁,朴实生动。比如河南方言“中”“俺”“恁”的出现,再如写小玉不高兴时“小嘴撅得能拴头驴”。B.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天黑漆漆的还有不知名的夜鸟冷不丁地怪叫一声”,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有力地辅助了人物性格的塑造。C.小说塑造常香玉形象运用了烘托手法,如通过三个孩子对她的思念和追寻表现其慈爱善良,通过花木兰唱词表现了其爱国主义情怀。D.小说设计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三个孩子找妈妈,暗线是常香玉带领剧团四处义演募捐,完成捐献飞机的愿望,支援抗美援朝。8.这篇小说人物不多,但都特征明显,个性鲜明,请结合作品分析小玉的形象特征。(6分)9.小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

11、要分析。(6分)【练习一】暮鼓铁凝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

12、头!她心说。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粝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

13、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

14、,而是个老太太,是妈。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她看见儿子拿着

15、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的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

16、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及随后的心理描写,都表现了“她”

17、面对自己的日渐衰老仍能淡然、乐观。B.对老者拖锹、抽烟、吐痰的描写,表现了老者粗犷豪放、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特点,为后文“她”误认做了铺垫。C.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前后逆转,具有极强的戏剧性效果,既符合人物生存艰辛的生活实际,又发人深思。D.小说结尾“她”迎着鼓声回家的情节,写出“她”从中受到了警醒,感悟到生活应有老而不衰、不抱怨、不消沉的态度。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如儿子“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这一平常细节,把儿子对母亲的孝心刻画得淋漓尽致。B.小说运用暮色中坚强有力、催人振奋的鼓声,烘托了母亲虽然已近暮年

18、却仍然不屈服于现实的坚强品格,同时也使小说韵味无穷。C.母子二人衣着寒碜、饮食粗陋、工作繁重,而“她”却“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从对比中批判了“她”的奢华腐朽。D.小说虽然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文字也朴素平实、简约凝练,但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有极强的艺术魅力。8.小说中多次写到路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练习二】朱夫子刘公村里最有学问的当是朱夫子,平时不管谈论什么事情,开口古语说,闭口圣人云。村里人都说,如果还有科举,朱夫子肯定能连中三元。朱夫人十月怀胎,除夕夜分娩,生下一对双胞胎

19、儿子。两个孩子相隔一个多时辰来到世间,一个生在大年三十的亥时,另一个生在了新年正月初一子时。谁大谁小?朱夫子让后出生的当哥哥。村人奇怪。朱夫子说:“晚生一个时辰恰巧到了下一年,哥哥小一岁也理所当然。”朱夫子解释道:“虽是同胞兄弟,坐胎还是有先后,先进去坐胎的当然是哥哥,他在里面,所以后出来后进娘胎的在外面,所以先生出来。”村人哈哈大笑。朱夫子摇晃着头一本正经:“宋人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里双生子说得很清楚,其双生也,质家据见立先生,文家据本意立后生。并且商周时期就有这种认识了,我本文家弟子,怎能不按先贤所言排序长幼呢?”人们眨巴着眼睛面面相觑。既然有出处,肯定是不会错的。朱夫子的双胞胎儿子渐渐长大

20、,“弟弟”却不甘愿当弟弟:“别人家双胞胎都是先出生的是哥哥,再说我都大他一岁了,怎么能是弟弟?”奈何,在夫子面前是没法讲理的,慢慢地就形成了叛逆性格,顽皮不羁,不爱读书,更不爱听夫子唠,总能为丁点儿小事和夫子杠上一番。气得夫子点着他背影:“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后来,邻里在教孩子时也乐于装成有学问的样子,半土半文地训斥:“你不听老子的话,你就是朽木,你跟老子耍脸子,你就是不可教也的粪土之墙!”这个“不可教也”的“弟弟”刚长成和夫子一样高,突然远走,再无音信。夫子很是不安,怕他在外面不学好。过了几年,淞沪会战结束后,国民政府突然送来了勋章和嘉奖状,告知已经是少尉军官的“弟弟”在与日寇

21、激战中英勇牺牲。朱夫人哭得昏厥过去,要夫子去上海把儿子的尸骨找回来。夫子倒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总算没有辱没门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几天后,一队穿灰布军装纪律严明的抗日武装经过村头,夫子让“哥哥”跟上队伍走了。村人惊叹:“你真舍得再把这个儿子送去战场?”夫子慷慨激昂地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男儿自以身许国!”在朱夫子送子参军的影响下,更多青壮年投身抗日洪流,村里除了老人妇女,就是未成年的孩子。夫子思索了一天一夜后,决定开办义学,教村里孩子认字读书。夫子说:“兵荒马乱总会过去,孩子们是国家社稷崛起的希望,不能荒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白天孩子们要帮家里干农活,晚上夫子就在祠

22、堂内点燃几盏油灯授课,他希望孩子们回家后继续自习读书。买来煤油和书籍、纸笔一起分给每个孩子。夫人问:“直接给钱不行吗?”夫子坚决地摇头:“不行,给了钱,贫困人家会挪作他用,不舍得买灯油。”夜里,他挑着油桶,深一脚浅一脚地沿街走,对着有灯光的窗户喊:“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加油,加油咧!”叫开门,再额外给灯里加煤油。村人称赞:“您这奖励的法子好!”朱夫子嘿嘿一笑:“我这是效仿来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父亲张瑛老大人厚爱学子,深知很多穷家子弟晚上舍不得点灯耗油,故此每到深夜,他都会派人挑着桐油篓巡城,见谁在挑灯夜读,便给他添两勺灯油,以示鼓励。”“哦。”村人都恍然大悟,原来“加油”是这么来的

23、呀!夫子的义学越办越红火,学生又增加了许多。时间一长,给众多学生买书和“加油”成了大开销,夫子花光了家中的积蓄。他准备卖掉五亩良田,去汉口直接购一批煤油和纸笔回来。村人说:“你真舍得。”“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但愿孩子们都读书成才,报效国家。”村人问:“祖业田产不留给后人?”夫子嘿嘿一笑:“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村人问:“这至理名言又出自哪里?”“这是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林大人说的,字字珠玑呀!”朱夫子卖田助学的消息传出去,远近的富户争相出高价竞买。卖田的钱拿回家,夜里来了蟊贼,翻箱倒柜之际,被夫子发现反锁屋内后大声呼喊

24、,闻讯赶来的村人将蟊贼擒住,一看,是邻村的一个无赖。夫子分开众人,气呼呼地朝他鼻子、眼眶、太阳穴连击三拳。蟊贼的鼻孔淌出血:“你是斯文人,君子动口不动手嘛!”夫子狰狞着脸大骂:“你个浑蛋,偷走买灯油纸笔的钱,就是偷走了孩子们的未来,偷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他们学习不好,你会毁掉一批国家的栋梁啊!天杀的,老子打你是轻的,不弄死你,就已经便宜了你的狗命!”村人都惊住,原来急了眼,夫子也动粗。事后,有人问:“您从没跟人打过架,不过那三拳好像很有章法。”夫子儒雅地笑笑,一板一眼地说:“水浒传里面有一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我那三拳的祖师爷。”嘿,朱夫子的一言一行真是都能引经据典!(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

25、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双生子中排序长幼的观点明确,质家取意,据原初之意立后出生的为兄;文家尚实,据所见立先出生的为兄。朱夫子以文家自居,所以借后者佐证。B.朱夫子在村里是最有学问的,很有影响力;在家里拥有绝对权威,不容辩驳,这是儿子形成叛逆性格、顽劣不羁的原因,小说对这种教养方式极力赞扬。C.朱夫子买来煤油、书籍和纸笔分给孩子而不是直接给钱,因为他觉得贫困人家会挪作他用,不舍得买灯油,这表现出朱夫子对贫困人家品格的不信任。D.小说刻画朱夫子培养村里的孩子,散尽家财帮助孩子们读书,表明孩子是社稷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同时也向读者展现出了文化的传承力量。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26、,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写朱夫子按双生子中排序长幼的做法,展现出他不同于常人的一面,既呼应了首段,又引出了下文的情节。B.小说从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描写了朱夫子为学生添灯油的情节,生动感人;关于“加油”的来历叙述,又让读者增长了见识。C.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叙述方式灵活;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了朱夫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立体的人物形象。D.小说通过写村民“眨巴着眼睛面面相觑”“恍然大悟”“惊住”等细节,侧面展现了朱夫子的人物形象,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8.有人认为朱夫子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品格,请简要概括。9. 本篇小说颇有特色,请分析文中引经据典的作用。【作业】人民的财产周

27、梅森一九三五年夏秋之交,京州的形势严峻起来,省委书记兼军工委书记刘必诚落入敌手,旋即被判了死刑。党组织指示我紧急营救,我为筹措营救资金,被迫将自家祖屋廉价卖给了他人。我忘不了那个夜晚。大雨倾盆,霹雳滚滚,连续不断,像一颗颗炸弹在头顶上炸响。买家怕我反悔,催我连夜交割。他五根金条买下我五间正屋、六间厢房,还有偌大一个院子,不到市价的一半。我急需救命钱,当即交出房契,揣上金条,匆匆告别了祖上留下的房产。院门口有一株古槐,也不知多少年份了,树冠如巨伞,荫蔽半条街。当我在暴雨中回望祖屋最后一眼时,一个火球落下,竟生生地劈断了碗口粗的一根枝干!我一个激灵,急忙登上阿宝的黄包车。阿宝是地下交通站成员,他拉

28、着我一路飞奔来到李乔治家。李乔治见面就埋怨,说是执法处陈处长刚来电话,话讲得很绝,救人要趁早,过时不候,而且定金不退!我忙把五根金条从怀里掏了出来,塞到他手里,催他快走。阿宝又拉着黄包车,把李乔治送往陈处长家。这五根金条是陈处长突然加价,逼着我拿出来的。原来讲好五根金条捞人,李乔治已经送给他了。可他撬开一个叛徒的嘴巴,得知刘必诚是共产党大人物,立马翻倍要十根金条,此前送上的五根金条就成了所谓定金!这就有了我夜卖祖屋的一幕。和现在年轻人的想象不同,共产党人落在国民党手中也不一定个个牺牲,其中还是有操作空间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官员腐朽没落,贪赃枉法,把空间留下了。为营救同志,我们地下党组织总是不惜代

29、价、千方百计地筹钱捞人。我不放心啊,探询这陈处长怎么才能把这么一个重要的政治犯从枪口下救出来,李乔治向我透露了一些细节。原来执法处长还有一个搭档,就是行刑队长刘定国。他们拟李代桃僵,让一个关在监狱里等死的鸦片烟鬼顶替刘必诚。行刑时,把这稀里糊涂的家伙枪毙掉,刘必诚就躲在监狱买菜的货车上,混出大门。这计划听上去无懈可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在李乔治家焦急地等待消息。刘必诚是我的领导,我们又是共事多年的好兄弟。在这关键时刻,我的心都吊在嗓子眼儿上。比预期的时间短许多,阿宝独自跑回来了,气喘吁吁地报告一个坏消息:陈处长的小楼被军警团团包围,正在抄家!李乔治没敢去送金条,顺小胡同溜走了,要我也赶快离

30、开京州避风头。这时我哪能离开京州啊。李乔治揣着我给他的五根金条跑路了,刘必诚生死未卜,我一定要找到李乔治,问清情况,再想办法!李乔治不敢待家了,我就一次一次到一个名叫“老地方”的茶楼找他那是我往日和他接头之处。过了八天,李乔治拿了一份扫荡报晃晃悠悠来到我的茶桌旁坐下了。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了,他显得坦然放松。在我急促催问下,他把那夜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问题出在刘定国身上。这位行刑队长可能因分赃不均,或者他本来就是卧底的蓝衣社特务,向警备司令部告了密。陈处长被捕,被连夜抄家。刘必诚坐着货车都到监狱大门口了,功亏一篑,被等在门岗的军警抓获。黎明时分,刘必诚被执行枪决,面对初起的曙光英勇就义。陈处长也被枪

31、毙了。他家小楼藏着大量美钞、珠宝,警备司令部孙司令本可以捞一票大实惠,可是一幕黑色喜剧上演了。三个负责押送赃物的军警面对邮袋里的金条、美钞,垂涎欲滴,商定一人抓一把,都发点小财。可人性的贪婪怎么止得住呢?抓了一把就有第二把、第三把,最后三人一合计,得,干脆全分了吧!分完赃,三人跳下警车,分头逃了。我问起卖祖屋的五根金条,李乔治从包里取出金条归还于我。我拿出一根金条推到他面前,这是当时说好的酬劳。李乔治竟不收,动容地对我说:我不能拿朱先生你卖祖屋的钱啊!国民党瓜分赃物雨夜奔逃,你朱先生贱卖祖屋救自己的同志,共产党了不起啊我带着失而复得的五根金条到上海向党组织报到,嗣后按照党的领导同志的指示,以这

32、五根金条做资本,创办了党营工商业“上海福记中西货贸易公司”,为我党筹措经费。有关领导为福记公司规定了秘密工作原则:不和上海及各地党组织发生联系,做好生意,广交朋友。公司开在租界摩斯路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令我没想到的是,开张那天李乔治擎着一束鲜花出现在铺子里。他是如何准确地找到这个地方的呢?李乔治神秘地笑道:我上交天上神仙,下结地下小鬼,人世间的事情哪有逃得过我眼睛的?原来,他又和京州新任缉私处长勾搭在一起了,从京州海关搞了一批走俏的西药,要卖给我们福记公司。开张大吉,我从李乔治手里买了这批消治龙,很快销售一空。有了这个鬼精掮客,加上我跟各路关系都处得很好,上海福记就迅速发展起来。历史总有吊诡之处

33、,一个貌似强大的政权,最终溃败于自身的腐烂。而上海福记的诞生、发展,竟是踩着国民党的腐败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卖祖屋的金条犹如一颗种子,在腐土中生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节选自小说月刊2021年12期)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雨夜贱卖祖屋,说明事发突然情况紧急,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B刘定国突然告密,刘必诚终被杀害,这些情节体现了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C刘定国、陈处长、孙司令、军警等一干人的行为,让人看到了国民党政权的腐烂。D李乔治能把五根金条送回,主要因为他想与共产党人保持联系,以谋图长远利益。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4、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视角展开故事,偶尔也采用第三人称视角,直接叙述敌方行为。B对大雨之夜景物的生动描写,很好地渲染了紧张的环境氛围,也暗示了“我”焦急与担忧的心理。C小说的主体部分有两条叙述线索,明线是共产党人,暗线是国民党人,两线并行,有较强的故事性。D共产党人贱卖祖屋救助同志,国民党方面贪赃枉法私自放人,两者对比十分鲜明,给人深刻印象。8. 小说最后写道,“我卖祖屋的金条犹如一颗种子,在腐土中生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请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这颗“种子”最后能够长成“参天大树”的多方面原因。9. 从全文来看,小说中安排李乔治这一人物有哪些作用?【例题讲解】答案:6. A (无虚构

35、,小说一定艺术加工) 7. B (烘托路上的艰难,而不是塑造人物性格) 8. 天真、大胆莽撞,带着弟弟找妈妈,不考虑后果。聪慧机灵,记得姥爷的话,往东边去找妈妈。坚强懂事,安慰姥爷不哭,背弟弟找妈妈,即使害怕,却也带头唱歌鼓励弟弟妹妹。9. 补叙,交代了妈妈这一人物即常香玉买车买房、撇下儿女在外奔波的原因,使故事逻辑关系更完整、更有说服力。新闻报道形式,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令读者感到故事真实可信。通过描述常香玉的事迹,丰富了常香玉舍家为国的伟岸形象,表现了人物的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练习一】答案:6. A (自嘲证明不自信) 7. C (没有“批判了“她”的奢华腐朽”) 8. 推动故事情节

36、发展,如“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引出儿子送饭的情节,“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引出母子一同吃饭的情节。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写出母子俩人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倔强顽强地度过艰难的生活,侧面塑造人物勤劳能吃苦的特征,展现母子间的温情。9. “她”是小说的线索,也是故事的见证者,故事的内容通过“她”的活动贯穿起来并展开叙述,形成了完整的结构,同时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烘托主要人物形象,通过“她”对衰老的惶恐衬托女工母亲老当益壮的坚强品格。揭示作品主题,小说通过“她”的内心感受来揭示小说关注底层打工族人民的生活现状的主题。【练习二】答案:6. D 7.

37、 B (“肖像”“心理”错误)8. (1)深明大义,有家国情怀;(2)倾心培育人才,有远见卓识;(3)不吝钱财,慷慨大方;(4)嫉恶如仇,有正义感。9. (l)丰富并突出了朱夫子的儒者文人形象。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说话都能引经据典。(2)充实小说内容。故事情节展开的同时,引经据典紧随其后,避免了平铺直叙。(3)增添文采,使小说更具文化韵味。文中引用诗句典故,也增强了可读性。(4)深化主旨,使小说更有思想深度。引用的诗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作业】6. D 7. A 8. 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共产党人为营救同志仗义轻财,不惜代价;中国社会的其他势力被共产党人感化而有所助力;国民党政权的极端腐败、内部倾轧带来自身崩溃。9. 李乔治是联系敌我双方的中间线索人物,他的存在推动着故事情节的一步步发展。李乔治亦正亦邪,个性鲜明,这一人物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李乔治后来被共产党人感动,从侧面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可贵品质,突出了小说的主旨。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初高衔接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年暑假衔接课高中语文题型二:文学性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