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7 主主 题题 命题与条件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 理解逻辑连接词“或” 、 “且” 、 “非”的含义; 2. 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3.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以提问的形式回顾)(以提问的形式回顾) 一、命题一、命题 1. 我们知道,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例如, (1)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 (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们全等; (3)如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不相等;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那么它们不全等. 问题:命题(2) 、 (3) 、 (4)与命题(1)有何关系? 在上面的例子中, 命题(2)
2、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命题(1)的结论和条件,我们称这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互逆命题 命题(3)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命题(1)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互否命题 命题(4)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命题(1)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 2. 一般地,设“若p则q”为原命题原命题,那么 “若q则p”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逆命题; “若非p则非q”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否命题; “若非q则非p”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逆否命题 3. 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如下: 2 / 7 练习:写出下列命题的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同时指出它们的真假: (1)若 a=0,则
3、ab=0; (2)若四边形对角线相等,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4)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解答:解答: (1)原命题真,逆命题假,否命题假,逆否命题真; (2)原命题假,逆命题假,否命题假,逆否命题假; (3)原命题真,逆命题真,否命题真,逆否命题真; (4)原命题假,逆命题真,否命题真,逆否命题假。 4. 通过上面的练习思考: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有什么关系?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假 结论: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真假性相同 二、条件二、条件 2 1,1, pqpq xxa bab 讨论一:下列“若 、则 ”的命题中
4、, 、 关系如何? (1).若则;(2).若都为偶数、则是偶数; 讨论结果:一般地, “若 p、则 q 为真命题,是指由 p 通过推理可以得出 q. 这时,我们就说,由 p 可推出 q, 记作:pq. 于是我们就把 p 叫做 q 的充分条件,q 叫做 p 的必要条件. 定义:一般地如果命题若 p、则 q 为真命题,即 pq,那么我们就把 p 叫做 q 的充分条件,q 叫做 p 的必要条 件. 注意:1. 命题是“若 p、则 q”形式的,要认清 p、q 分别指什么。 2. 命题必须是真命题 练习:下列“若 p、则 q”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1)若1x ,则 2 43
5、0 xx . 原命题 , pq若 则 逆命题 , qp若 则 逆否命题 , qp若非 则非 否命题 , pq若非 则非 互为逆命题 互为逆命题 互为逆否命题 互 为 否 命 题 互 为 否 命 题 3 / 7 (2)若 x 为无理数,则 2 x为无理数 分析:因为(1)是真命题,所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因为(2)是假命题,所以 p 不是 q 的充分条件. 从这个练习可以看出判断条件的第一步是判断命题的真假。同时从(2)说明 p、q 的关系:p 不是 q 的充分条 件,q 不是 p 的必要条件。 22 (1) (2) (3) (4) pq xyxy acbcab abacbc 讨论二:下列
6、“若 、则 ”的命题中,写出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 、“若、则”; 、“若、则”; 、“若两直线平行、则内错角相等”; 、“若、则”. 讨论结果: (1)中 p 是 q 的充分条件且 p 不是 q 的必要条件,即:pq且qp,这时我们把 p 叫做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中 p 是 q 的必要条件且 p 不是 q 的充分条件,即:qp且pq,这时我们把 p 叫做 q 的必要不充 分条件。 (3)中 p 是 q 的充分条件且 p 是 q 的必要条件,即:pq且qp,这时我们把 p 叫做 q 的充分必要条 件,简称充要条件。 (4)中 p 不是 q 的充分条件且 p 不是
7、 q 的必要条件,即:pq且qp,这时我们把 p 叫做 q 的既不充 分也不必要条件。 定义: (1) “若 p、则 q” 为真命题,且“若 q、则 p”为假命题,即:pq且qp,我们把 p 叫做 q 的充分 不必要条件。 (2) “若 p、则 q” 为假命题,且“若 q、则 p”为真命题,即:qp且pq,我们把 p 叫做 q 的必要 不充分条件。 (3) “若 p、则 q” 为真命题,且“若 q、则 p”为真命题,即:pq且qp,我们把 p 叫做 q 的充分 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4) “若 p、则 q” 为假命题,且“若 q、则 p”为假命题,即:pq且qp,我们把 p 叫做 q 的
8、既不 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 / 7 (采(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轮流回答的形式)用教师引导,学生轮流回答的形式) 例 1.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所有能被 6 整除的整数都是 3 的倍数; (2)关于x的方程+ =0(ax babR、)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 解: (1)真命题。 (2)假命题。 说明:假命题的判断可以使用“举反例法” 。 若判断为真命题,则需证明。 试一试: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质数都是奇数; (2)钝角三角形的内角至少有一个是钝角; (3)若0 x,0y,则1,-1xy且,则+ 0 x y,写出它的四种形式并判断真假。 解:逆命题:若+ 0 x y,则1,-1xy且
9、。假命题。 否命题: 若1,-1x或y,则+0 x y 。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0 x y ,则1,-1x或y。真命题。 试一试:写出命题“已知abcdR、 、 、,若=a bc d,则=ac bd”的其他三种形式。 解:逆命题:已知abcdR、 、 、,若=ac bd,则=a bc d,。 假命题 否命题:已知abcdR、 、 、,若ab或cd,则acbd。 假命题 逆否命题:已知abcdR、 、 、,若acbd,则ab或cd。 真命题 5 / 7 例 3. 已知Rxy、, “+ =+x yxy”是“0 xy”的什么条件? 解:必要非充分。 说明:写成命题形式,判断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即
10、可。 例 4. 证明:0ac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2+ + =0axbx c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解:充分性:若0,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非必要性:当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则0,而不仅仅是0ac。 说明:证明非必要性,只需证明不成立即可。 (学生统一完成,互相批改,教师针对重难点详细讲解) 1. 设:05px,:25q x,那么p是q的( ) A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从“充分不必要条件” , “必要不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中选出适当的一种填空: (1) “ 2 00axbxca 有实根”是“0ac”的_;
11、必要不充分条件 (2) “ABCABC ”是“ABCABC ”的_ 充分不必要条件 3.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1)若0a,则0ab; (2)若ba ,则ba 解:逆命题:若0ab,则0a。 否命题:若0a,则0ab。 逆否命题:若0ab,则0a。 4.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同时指出它们的真假 (1)对顶角相等; (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解: (1)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它们相等. 真命题 逆命题:若两个角相等,它们是对顶角. 假命题 否命题: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它们不相等. 假命题 6 / 7 逆否命题:若两
12、个角不相等,则它们不是对顶角. 真命题 (2)若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 假命题 逆命题:若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四条边相等。 真命题 否命题:若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这个四条边不是正方形。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四条边不相等。假命题 5. 已知abR、,求证: 442 21abb成立的充分条件是 22 1ab。 证明:由 22 1ab,得: 22 10ab 2222 (1)(1)0abab, 442 210abb ,即 442 21abb 所以 22 1ab是 442 21abb的充分条件 本节课主要知识点:四种命题的改写,四种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充分条件必
13、要条件的判定 【巩固练习】 1. 从“充分不必要条件” , “必要不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中选出适当的一种填空: (1) “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是“四边形为矩形”的 ; (2) “A”是“ABB”的 ; (3)设 1 O, 2 O的半径为 1 r, 2 r,则“ 1212 OOrr”是“两圆外切”的 (1)必要不充分条件 (2)充要不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 2. 指出AB是A=B的什么条件,简述理由。 答案:必要非充分条件。 理由: ABAB,反过来ABAB 【预习思考】 7 / 7 1. 设xR,则2x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1x B1x C3x D3x 2. 的整体叫做集合。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_ _及_两种。 4.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1) _;(2)_;(3)_. 5.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_、_. 6. 按元素个数分,集合可以分为_、 _、 _。 7. 集合与集合之间存在三种关系:_与_与 . 8. (1)集合 A 与集合 B 的交集:_. (2)集合 A 与集合 B 的并集:_. (3)集合 A 的补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