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657480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语文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节选自中庸)材料二: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

2、之初载,其蒙未知。譬如宝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备而人道毕矣。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

3、言不苟出,必以博闻。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节选自申鉴中论治学,有删节)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譬A如B宝C于D玄E室F有G所H求I而J不K见L白M日N照O焉P则Q群R物S斯T辨U矣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知,同“智”,智慧,与劝学中“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字意思相同。B.百工,指各种工匠,与师说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百工”二字意思相同。C.庠序,泛指学校,与齐桓晋

4、文之事中“谨痒序之教”的“庠序”二字意思相同。D.“知不学之困”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两句中“困”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九项纲领,他认为要使四方之人归顺就要有怀柔之心。B.从前帝王重视对公卿大夫子弟进行“三教”教育,“三教”对人类社会形成完善的道德规范很重要。C.作者认为学习就像登山一样,越登越高,但学习目标不能太过杳远艰难,这样容易让人产生懈怠。D.文中引用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扼要地阐明了学习要好学不倦这一观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视衮龙之文,然

5、后知被褐之陋。(4分)(2)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4分)14.孔子提出的修身方法和途径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禄山既举兵,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节选自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材料二代宗崩,真卿为礼仪使。卢杞专权,

6、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时朱滔、王武俊等在坐,目真卿谓希烈曰:“闻太师名德久矣,相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非天命正位?欲求宰相,孰先太师乎?”真卿正色叱之曰:“是何宰相耶!君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胁耶!”希烈乃拘真

7、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又遣其将辛景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油,且传逆词曰:“不能屈节,当自烧。”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曰:“有敕”。真卿拜,奴曰:“宜赐卿死。”真卿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须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禄A山B反C首D举E义F兵G及H被I害J诟K骂L不M绝N于O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8、从父兄,指的是从父家的兄长,即堂兄。从父,指的是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B.伐,与成语“矜功伐能”及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一句的“伐”含义均相同。C.坎,指的是低洼的地方,就是坑。与苏武传中“凿地为坎”的“坎”意思相同。D.无状,可以指没有功绩,也可指行为失检。在文中是颜真卿对朝廷的自谦自责之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安禄山造反,颜真卿早有准备,并联合颜杲卿牵制了安禄山的进攻力量,为大唐中兴做出了重大贡献。B.卢杞建议皇上派颜真卿去招安李希烈,其实是出于对颜真卿的忌恨,想借刀杀人,利用李希烈除掉颜真卿。C.从表达方式上看,材料一夹叙夹议,材料二重在

9、叙事,两则材料均彰显了颜真卿的远见卓识及对国家的忠诚。D.颜真卿通过阉奴的回答,断定他的真实身份是叛贼,所谓“皇命”也是无中生有,朝廷并没有想要赐死自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2)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14.颜真卿之“烈”有哪些表现?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节选自乐毅报先王书)材料二

10、:昔者,吴王夫差兴师伐越,败兵就李。大风发狂,日夜不止。吴王曰:“寡人昼卧,梦见井嬴溢大,与越争彗,越将扫我,军其凶乎?孰与师还?”子胥曰:“王其勉之哉,越师败矣!臣闻井者,人所饮;溢者,食有余。越在南,火;吴在北,水。水制火,王何疑乎?风北来,助吴也。昔者武王伐纣时,彗星出而兴周。武王问,太公曰:臣闻以彗斗,倒之则胜。胥闻灾异或吉或凶,物有相胜,此乃其证。愿大王急行,是越将凶,吴将昌也。”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谏,亏命为邦。是非不讳,直言不休,庶几正君,反以见疏。谗人间之,身且以诛。范蠡闻之,以为不通:“知数不用,知惧不去,岂谓智与?”胥闻,叹曰:“吾背楚荆,挟弓以去,义不止穷。吾前获功

11、,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庐,后遭夫差也。太古以来,未尝见人君亏恩,为臣报仇也。臣获大誉功名显著胥知分数终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蠡见其外,不知吾内。今虽屈冤,犹止死焉!”子贡曰:“胥执忠信,死贵于生;蠡审凶吉,去而有名;种留封侯,不知令终。二贤比德,种独不荣。”伍子胥父奢,为楚王大臣。为世子聘秦女,夫有色,王私悦之,欲自御焉。奢尽忠入谏,守朝不休,欲匡正之。而王拒之谏,听谗邪之辞,系而囚之,待二子而死。尚孝而入,子胥勇而难欺。累世忠信,不遇其时,奢谏于楚,胥死于吴。诗云:“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是之谓也。(节选自越绝书)【注】阖闾:一作阖庐,春秋时吴国国君。鸱夷:

12、马皮做成的囊。尚:伍尚,伍奢的大儿子。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臣A获B大C誉D功E名F显G著H胥I知J分K数L终M于N不O去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蚤,通“早”,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字含义相同。B.兴师,文中是大规模举兵、起兵的意思,与成语“兴师动众”中的“兴师”含义不同。C.背,指反叛、背弃,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皆背晋以归梁”中的“背”含义相同。D.私,指私自、私下,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臣之妻私臣”中的“私”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3、A.乐毅认为善始不一定善终,伍子胥说动阖闾是一个好的开始,被夫差溺死江中是一个不好的结局。B.夫差攻打越国期间,白天休息时做了一个梦,伍子胥根据五行学说和历史典故,认为夫差的梦境是吉利的预兆。C.伍子胥知道要被杀也没有离开吴国,而范蠡审视利害后离开了吴国,虽然两人结果不同,但子贡对两人的做法都是肯定的。D.楚王逮捕了伍奢,但没有马上杀他,想诱骗伍奢的两个儿子回来一块杀掉,但伍奢的儿子们没有被欺骗,逃离了楚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胥闻灾异或吉或凶,物有相胜,此乃其证。(2)吾前获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庐,后遭夫差也。14.材料二引用诗经中的话语“谗人罔极,

14、交乱四国”,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

15、欲其勇战安可得?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磷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迁太子少詹事。(节选自旧唐书)材料二: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后举有道,授封丘尉。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

16、。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还,为左散骑常侍。永泰初卒。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选自唐才子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B.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

17、欲其勇战/安可得C.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D.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业”,职业。“生业”意为“生涯”“职业”。与种树郭橐驼传中“驼业种树”的“业”意思不同。B.“体格”意为“体裁格调”,与红楼梦第三回中“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的“体格”意思不同。C.“薄”意为“靠近”,与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薄”意思相同。D.“耻”意为“以为耻”,与师说中的“而耻学于师”的“耻”意思相

18、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安禄山反叛时,高适征讨哥舒翰,哥舒翰让他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于是他又辅佐哥舒翰镇守南阳。B.皇帝让各个皇子分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磷造反,肃宗召其商量,认为他的意见与众不同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C.高适忠心耿耿,敢于直言劝谏,招致李辅国的嫉恨。李辅国在皇帝面前诋毁高适,高适因此被贬为太子少詹事。D.同为高适作传,材料一所记高适劝谏及预言永王必败的事,表明他在政治军事上有突出的才能,而材料二所记偏重他的才学品性,其他如政治活动、为官业绩等却一笔带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19、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4分)(2)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4分)14.材料二中说高适“敢言”,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衰公问于孔子曰:“当今之君,孰为最贤?”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公曰:“其事何如?”孔子对曰:“灵公之弟,曰公子渠牟,智足治千乘,信足守之,灵公爱而任之。又有士曰林国者,见贤必进之,而退与分其禄,是以灵公无游放之士,灵公贤而尊之。又有士曰庆足者,卫国有大事,则必起而治之;国无事,则退而客贤,灵公悦而敬之。又有大夫史鰌,以道去卫,而灵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必待史鰌之入而

20、后敢入。臣以此取之,虽次之贤,不亦可乎?”子贡问于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乎?”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则贤者矣。”子贡曰:“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子贡曰:“进贤,贤哉!”子曰:“然。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一孔子家语贤君)文本二: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伊尹曰:“夫

21、王者得贤材以自辅,然后治也。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慝。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昔者虞年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说苑君道)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虽A有B尧C舜D之E明F而G股H肱I不J备K则L主M恩N不O流P化Q泽R不S行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指千辆兵车。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后期,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是中等国家。B.“灵公爱而

22、任之”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字意思相同。C.“则必起而治之”与庖丁解牛中“提刀而立”的“而”用法不同。D.“法省易因”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因”字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庆足在国家有事之时,出来辅佐治理国家。而当国家安定无事时,他就辞去官职而让其他的贤人被容纳,卫灵公很尊敬他。B.孔子教导子贡,把管仲、子产推上关键位置的举贤者一一鲍叔牙和子皮才是真正的贤者,强调了虚己举贤的重要性。C.尹文理想的政治愿景是“无为而治”。“无为”即无所作为,通过“无为”的指引,以“事寡”和“法省”等方式,实现天下大治的目标。D.伊尹认为虞舜不

23、下朝堂而能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是因为身边有贤能之人辅佐,是重用贤能的结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14.请结合两则文本谈谈你对为君治国之道的认识。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材料一: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及善长罢,帝欲以杨宪为相。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已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帝曰

24、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基曰臣嫉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 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节选自明史刘基传,有删改)材料二: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有鲲鹏之志,而不耻下问,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谁可为之?”

25、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节选自吕氏春秋贵公/去私,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B.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

26、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C.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D.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吾行相君矣”与“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行”字含义相同。B.“此褊浅殆甚于宪”与“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殆”字含义不同。C.“寡人将谁属国”与“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两句中的“属”字含义不同。D.“其谁可而为之”与“奚

27、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两句中的“为”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基一心为公,不徇私情。他与李善长有怨,却能给予其公正的评价;与杨宪交好,也能理性评论其才器;对自己,也能直言己短。B.管仲用心荐人,克己奉不因与鲍叔牙交好而举荐他,能够客观地评价隰朋的才能,并于临终前向桓公极力举荐隰朋为相。C.祁黄羊不顾个人恩怨,唯贤是举。解狐虽是他的仇人,但他认为解狐有才能,所以就不顾及自己的仇怨,仍举荐他担任南阳令。D.祁黄羊大公无私,以国家为重。祁午是他的儿子,但他认为祁午适合担任军尉,所以就不考虑由此可能产生的误解,仍推举他做军尉。13.把文中画横线

28、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隰朋之为人也,有鲲鹏之志,而不耻下问,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2)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文本一:赞曰:书契之兴,肇乎中古,绳文鸟迹,不足可观,末代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夸尚,竞其工拙。逮乎钟、王以降,略可言焉。钟繇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 至于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然其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 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

29、春蚓,字字如绾秋蛇;以兹播美,非其滥名邪!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选自李世民王羲之传论)文本二:夫学书之法,先于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联,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尝作是书,繇乃叱之,遂三年不敢见繇,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每作一撇, 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每作一屈

30、折,曲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之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趋骤。状如惊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虬龙之蜿蜒,谓其妙也;若鸾凤之徘徊,言其勇也。摆拨似惊雷掣电,此乃飞空妙密,顷刻沉浮。统摄铿锵,启发厥意,能使昏迷之辈,渐觉称心;博识之流,显然开朗。(选自王羲之启心章第二)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 分)然A其B体C则D古E而F不G今H字I则J长K而L逾M制N语O其P大Q量R以S此T为U瑕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赞”,赞叹、赞美,同成语“不赞一词”的“赞”意思不同。B.“逮”,及、等到,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

31、”的“逮”意思相同。C.江表,即江外,在古代中原人看来,江南地区在长江以外,故江南即江外。D.“播”,传扬,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仁者播其惠”的“播”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本一评论王献之和子云的书法,认为他们的书法作品一个缺少创新,一个则缺少大丈夫的豪气,都是名不副实。B.文本一认为王羲之的字,一点一划都极其工整,整体看,像云烟弥漫、玉露凝结,笔划似断实连,让人在游玩之余消除疲倦。C.文本二认为如果笔画平直呆板,字写得像摆算盘珠子,上下前后方正整齐,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书法。D.文本二中王羲之认为好的书法应该遒劲有力,还能使蒙昧的人逐渐感到心情

32、顺遂,使博识的人更加通达开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2)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14.文本一、二都谈到了魏晋书法家钟繇,各有何作用?(3 分)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王令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子良出,

33、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

34、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材料二:秦人留之(楚怀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得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节选自资治通鉴)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其A缩B甲C则D可E不F然G则H愿I待J战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

35、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人质。诸侯国之间为了维持信誉互派人质,一般都是诸侯的儿子。B.归,让回去,使动用法,与“归园田居”中的“归”字用法相同。C.玉声,佩玉相击之声,引申为美妙的声音。这里是对楚襄王言语的敬称。D.矫,假托的意思。与成语“矫枉过正”中的“矫”字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襄王接受齐王的放归条件,愿意献出东地五百里只是权宜之计,从后面的内容可以看出他并不真想把土地献出去。B.楚襄王善纳言、善用人。在齐国使者前来索要东地的时候,他召集群臣谋划;并利用三个人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帮助解除危机。C.子良、昭常、景鲤三人虽然在是否

36、应该献出东地的问题上意见不同,但都主张不能失信于天下,落下不义之名。D.楚国深知只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抵御齐国,于是联合秦国共同对付齐国,终使齐国畏惧退兵,楚国不战而保全了东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2)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14.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齐王放归楚太子的原因表述不同,请简要说明。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选自论语颜渊论语为政)材料二:殷汤遭夏桀无道,残贼天

37、下,于是汤用伊尹,行至圣之心。见桀无道虐行,故伐夏放桀,而王道兴跃。革乱补弊,移风易俗,改制作新,海内毕贡,天下承风。纣为天下,残贼奢佚,不顾邦政。文王百里见纣无道诛杀无刑赏赐不当,文王以圣事纣,天下皆尽诚知其贤圣,从之。文王死九年,天下八百诸侯,皆一旦会于孟津之上。不言同辞,不呼自来,尽知武王忠信,欲从武王,与之伐纣。当是时,比干、箕子、微子尚在,武王贤之,未敢伐也,还诸侯。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刳妊妇,残朝涉。武王见贤臣已亡,乃朝天下,兴师伐纣,杀之。武王未下车,封比干之墓,发太仓之粟,以赡天下,封微子于宋。武王封弟姬旦为周公,使傅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当是之时,赏赐不

38、加于无功,刑罚不加于无罪;天下家给人足,禾麦茂美;使人以时,说之以礼;上顺天地,泽及夷狄。于是管叔、蔡叔不知周公而谗之成王。周公乃辞位出,巡狩于边一年。天暴风雨,日夜不休,五谷不生,树木尽偃。成王大恐,乃发金縢之柜,察周公之册,知周公乃有盛德。王乃夜迎周公,流涕而行。周公反国,天应之福,五谷皆生,树木皆起,天下皆实。晋公子重耳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强者为君。文公为所侵暴,失邦,奔于翟。惠公卒三月后得反国政,敬贤明法,率诸侯朝天子。于是诸侯皆从,天子乃尊。(摘编自越绝吴内传第四)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文A王B百C里D见E纣F无G道H诛I杀J无K刑L赏M赐

39、N不O当7.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在文中指任用,与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的“举”字意思相同。B.王道指国君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和方法,“道”与过秦论“废先王之道”的“道”意思相同。C.下车,在文中指国君登上王位,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中“下车引之”的“下车”意思不相同。D.夜,指夜晚,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夜缒而出”的“夜”字意思及用法不相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汤重用伊尹,革除乱政,改变习俗,建立新法,以文教风化天下;商纣残暴狠毒,最终身死国灭。这两例说明了王朝兴衰在于人事的道理。B.武王和文王一样品格高尚,获得了诸侯的拥护。他看

40、重贤臣的力量,一直等到纣王将身边贤臣全部处死,才召集天下诸侯,兴师讨伐纣王。C.周公摄政,赏罚分明,爱惜民力,推行礼义,百姓生活安定;遭遇诬告,就辞去高位避到边境。成王了解周公的高尚品德后连夜赶路迎回他。D.晋文公未执政时,周天子势力弱小,诸侯混战不休,实力强大的凭武力称霸天下。他执政后,诸侯听从他的号召,周天子的地位才得到尊重。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武王封弟姬旦为周公,使傅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2)惠公卒三月后得反国政,敬贤明法,率诸侯朝天子。10.材料二中的为政举措,与材料一中的为政思想,有哪些契合之处?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材料一:夫安利

41、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乎?(节选自韩非子奸劫弑臣韩非子六反)材料二:苏代为公仲谓向寿曰:“禽困覆车。公破韩,辱公仲,公仲收国复事秦,自以为必可以封。今公与楚解口地,封小令尹以杜阳。秦、楚合,复攻韩,韩必亡。公仲躬率其私徒以斗于秦,愿公之熟计之也。”向寿曰:“吾合秦、楚,非以当韩也,子为我谒之公仲曰:秦、韩之交可合也。”对曰:“愿有复于公。谚曰:贵其所以贵者贵。今王之爱习公也,不如公孙郝4 ;其知能公也,不如甘茂。今二人者,皆不得亲于秦

42、事矣,而公独与王主断于国者,彼有以失之也。公孙郝党于韩, 而甘茂党于魏,故王不信也。今秦、楚争强,而公党于楚,是与公孙郝、甘茂同道也。公何以异之? 人皆言楚之多变也,而公必亡之,是自为责也。公不如与王谋其变也,善韩以备之,若此则无祸矣。 韩氏先以国从公孙郝,而后委国于甘茂,是韩,公之仇也。今公言善韩以备楚,是外举不辟仇也。”向寿曰:“吾甚欲韩合。”对曰:“甘茂许公仲以武遂,反宜阳之民,今公徒令收之,甚难。”向寿曰:“然则奈何?武遂终不可得也?”对曰:“公奚不以秦为韩求颖川于楚此乃韩之寄地也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而弗得,是韩、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争 强,而公过楚以收

43、韩,此利于秦。” 向寿曰:“奈何?”对曰:“此善事也。甘茂欲以魏取齐,公孙郝欲以韩取齐,今公取宜阳以为功,收楚、韩以安之,而诛齐、魏之罪,是以公孙郝、甘茂之无事也。”(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有改动)【注】公仲为韩相,向寿为秦将,苏代为韩使者。史记甘茂列传“秦使向寿平宜阳”,“破韩”即指此。小令尹,官名,战国楚置。公孙郝,与下文中“甘茂”,皆为秦臣。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 分)公奚不以秦A为B韩C求D颖E川F于G楚H此I乃J韩K之L寄M地N也O公P 求 Q而R得S之T是U令V行W于X楚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44、.禽困覆车,以禽兽困急可撞翻猎者之车来比喻人陷入绝境会拼命,与“困兽犹斗”意思相近。B.国,可以指国都、古代王侯的封地等,“而公独与王主断于国者”中的“国”是指“国事”。C.异,文中指“有区别”,与齐桓晋文之事“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的“异”意思相同。D.古代地名的命名不少与方位、水文等相关,由此可推断宜阳在宜水之北,颖川则因颖水而得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秦国大败韩国之后,将秦地解口赠予楚国,又将秦城杜阳封给楚国令尹,以此来与楚国交好,形 势对韩国不利。B.苏代认为秦王虽然对向寿的宠幸和赏识不及对公孙郝和甘茂,但特别信任向寿,是因为公孙郝和

45、甘茂亲附其他诸侯国。C.苏代指出向寿在秦楚争强时联合楚国非明智之举,不如与秦王共同谋划,防备楚国,亲善韩国,否则将有祸患。D.向寿如果凭借攻取宜阳之功,拉拢楚、韩,使之安定,谴责齐、魏不与秦交好之罪,就能为公孙 郝与甘茂分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 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4 分)(2) 公仲躬率其私徒以斗于秦,愿公之熟计之也。(4 分)14.请从韩非子义利观的角度分析苏代建议的秦国大将向寿弃楚亲韩的具体原因。(3 分)附一、【答案】10.FLP参考标点:譬如宝于玄宝,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每选对一处给1分,勾选四处及以上不得

46、分。)11.D 【解析】A项,知:同“智”,见识、智慧。B项,百工:指各种工匠。C项,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D项,困:困惑/围困。12.C 【解析】“但学习 目标不能太过杳远艰难,这样容易让人产生懈怠”对原文理解错误,材料二说“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大意是:回看起始的地方,已经邈远难寻了。但因为学习困难就有所懈怠,这就不仅认识错误,而且行为完全不对了。13.(1)目睹了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这之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衮”“文”“然后”各1分,句意1分。)(2)不学习用什么来行事?不思索怎么会有所得?弟子们要以此勉励自己,能这样就称得上善于从人而学啊!(“何以”“小子”“勉”各1分,句意1分。)【解析】(1)衮:(gn)古代君主的礼服。文:纹饰。然后:这之后。(2)何以:以何,用什么。小子:弟子们。勉:劝人努力。14.方法:好学、力行、知耻。途径:从好学、力行、知耻这些事情入手;进入智、仁、勇这一社会共同的道德境界;由“修身”扩展到“治人”,直至“治理天下国家”。【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