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docx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6674132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单选题(共80题)1、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mol/L的硝酸,加热充分反应后,下列微粒在体系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只有B.只有C.只有D.【答案】 D2、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A.可行性原则B.简约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答案】 C3、一般来说,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其认知风格大多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答案】 B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增大

2、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答案】 C5、分类是化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根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C.根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D.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将一个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答案】 C6、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次氯酸漂白B.盐酸除锈C.石油分馏D.煤的干馏【答案】 C7、下列关于化学教学目标的表述错误的是( )。A.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的预期,也是对学生学习结

3、果的预期B.教学目的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C.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D.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答案】 B8、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 )四个部分。A.诊断建议B.实施方法C.实施建议D.教材编写【答案】 C9、下列哪项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A.演示法B.实验法C.陶冶法D.启发法【答案】 C10、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硝酸铵B.生石灰C.烧碱D.食盐【答案】 A11、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A.讨论法B.自学C.讲授法D.探究法【答案】 C12、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

4、的微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一定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含有电子和原子核B.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但原子种类不变C.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组成的气体D.氧原子只能两两结合形成气体【答案】 D13、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设计了问题“使用塑料制品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由学生分别代表化工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环保工作者就此问题发表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A.科学探究教学B.小组讨论教学C.角色扮演教学D.社会调查教学【答案】 C14、实验室中,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B.液溴用水封保存C.烧碱溶液保存

5、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D.浓硝酸存在棕色细口瓶中【答案】 C15、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B.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C.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D.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唯一手段【答案】 D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答案】 A1

6、7、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只有B.C.D.【答案】 D18、在“氨的实验室制法”这一实验活动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获取相关知识,发展相关能力。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一探究法B.谈话一讨论法C.演示一观察法D.讨论一发现法【答案】 A19、( )溶质均匀扩散于溶剂中的现象。溶液透明,无固体,不沉淀。A.溶解B.溶质C.溶化D.结晶【答案】 A20、学生化学成绩考核的方式方法有( )。A.以教学大纲为标准,用发展的观点来考核学生成绩B.要提高成绩考核的客观性,认真及时做好成绩的分析工作C.考核有期中、学期或学年等考试D.经常性的考查、阶段性的平时测

7、验考查和总结性的定期考试【答案】 D21、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A.化学1B.化学与生活C.物质结构与性质D.实验化学【答案】 B22、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 )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A.4B.6C.8D.10【答案】 B2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玻璃钢B.黄铜C.生铁D.硬铝【答案】 A24、听评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 )部分。A.B.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施C.D.【答案】 D25、下列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8、的描述错误的是(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B.加强课程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C.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D.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答案】 B26、在0.1mol/L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

9、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 B27、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答案】 B28、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其教学特点包括。A. B. C. D

10、. 【答案】 D29、下列初中化学认知性目标的学习行为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最高的是()。A.记住B.解释C.识别D.区分【答案】 D30、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和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化学原理的教学方法是()。A.演示观察法B.练习实践法C.讨论谈话法D.引导探究法【答案】 D31、用来表示试题作为测试工具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 A32、下列选项中,能成为教材具体呈现方式的是( )。A.纸质学习材料B.视听学习材料C.电子学习材料D.以上三者都是【答案】 D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

11、入饱和Na2SO4、CuSO4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B.司母戊鼎、定远舰甲板、有机玻璃等原材料属于合金C.聚酯纤维、碳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驾,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答案】 D34、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等手段,收集有关资料,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研究方法可以称为( )。A.观察法B.文献法C.讨论法D.调查法【答案】 D35、进入20世纪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C.蛋白质的人工合成D.制陶

12、技术的成熟应用【答案】 D36、纸笔测验是常用的评价方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其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 )。A.知识点记忆B.知识点重现C.实验操作技能D.解决问题能力【答案】 D37、纸笔测验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中学化学教师往往根据班级学生的及格率来评定其教学效果,以调整其教学进度。教师运用的评价叫作(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B38、下面关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描述所用词语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A.知道、认识、理解、应用B.认识、知道、理解、应用C.识别、分类、区分、评价D.区分、识别、分类、评价【答案】 A39、按照( ),探究教学

13、可以分为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A.探究的任务和性质B.探究的环节C.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D.探究所依托的经验类型【答案】 C40、随着电子的发现,人类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B.道尔顿C.阿伏加德罗D.汤姆生【答案】 D41、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答案】 B42、下列有关化学教学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化学教

14、学过程是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B.化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C.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化学用语为工具、三重表征为手段是化学教学过程的三大特征D.化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认知结构的过程【答案】 C43、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A.纸笔测验B.档案袋评价C.作业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D44、对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描述中属于同一水平层次的是( )。A.经历、参与、认识B.感受、认同、保持C.认同、体会、认识D.经历、关注、增强【答案】 C45、下列关于烷烃和环烷烃的

15、化学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烷烃和环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均可被卤原子取代B.烷烃和环烷烃均可发生氧化反应C.烷烃和环烷烃均可发生异构化反应D.烷烃和环烷烃均可与HX(X为卤族元素)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答案】 D46、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答案】 C47、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B.盐类都可做调味品C.铝罐可久盛食醋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答案】 D48、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常规手段

16、和主要方法是( )。A.成长记录袋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C.纸笔考试D.作业评价【答案】 C49、下列关于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烷烃和环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均可被卤原子取代B.烷烃和环烷烃均可发生氧化反应C.烷烃和环烷烃均可发生异构化反应D.烷烃和环烷烃均可与HX(X为卤族元素)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答案】 D50、某化学教师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学。这位教师遵循的学习理论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C.认知同化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 B51、高中化学课程中,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侧重探究能力和方法培养的是( )。A.实验教

17、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有机化学基础【答案】 A52、实验室有三瓶无色溶液,但是标签已经模糊不清。已知这三瓶溶液分别为Ba(OH)2溶液、稀盐酸、NaCl溶液中的一种。下列物质不可以鉴别出这三种溶液的是( )。A.紫色石蕊溶液B.无色酚酞溶液C.碳酸钠溶液D.pH试纸【答案】 B53、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答案】 A54、化学课程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

18、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哪类课程(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活动型课程【答案】 A55、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 )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A.4B.6C.8D.10【答案】 B56、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常见途径可能有:A.B.C.D.【答案】 D57、根据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实验可以分为( )。A.B.C.D.全部都是【答案】 B58、某学生根据“K2O、CaO、Na2O、MgO等物质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出结论“金属氧化物可

19、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归纳B.直觉C.比较D.演绎【答案】 A59、初中阶段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课程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 A60、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A.各自孤立地设计B.先孤立设计,再整合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D.突出“任务”、整体设计【答案】 C61、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基态原子有

20、2个未成对电子,Y、R同主族且两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x核外电子数的4倍,2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2种元素,W是常见金属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Z、R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Z与Y形成的化合物熔点比W与Y形成的化合物低C.Z的单质可以在X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燃烧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R的强【答案】 C62、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D.aB【答案】 B63、教学语言是教

21、师进行化学教学时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学语言具有的特点( )。A.科学性B.逻辑性C.启发性D.人文性【答案】 D64、下列关于探究学习与教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A.探究学习重过程,轻结论B.探究学习中仍需要教师的指导C.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探究教学D.只有实验教学才是探究教学【答案】 B6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r(Y2-)r(Z2+)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Y的气态

22、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弱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答案】 D66、以下哪种关系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材应协调、处理好的关系 A.知识的分析、阐述与学习方式改进的关系B.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C.要反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D.化学原理知识与化学应用型内容之间的关系【答案】 C67、一般来说,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具有下列哪几方面的指向?( )A.B.C.D.【答案】 D6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体系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D.加入

23、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答案】 B69、对CH,Br进行亲核取代时,以下离子亲核性最强的是( )。A.CH3COO-B.CH3CH2O-C.C6H5O-D.OH-【答案】 B70、下列表述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是( )。A.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B.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C.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D.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答案】 A7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 )。A.自主、合作、探究B.参与、合作、活动C.讲授、练习、探究D.反思、生成、探究【答案】 A72、下列不属于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的

24、是( )。A.多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B.联系一预测策略C.知识结构化策略D.概念同化策略【答案】 D73、下列词语属于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是( )。A.应用B.学会C.掌握D.讨论【答案】 A74、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l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Mendeleev)首创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某学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四个特征: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

25、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18种元素;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碱金属元素是指IA族的所有的元素。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B.只有C.只有D.只有【答案】 C75、下面关于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规定,说法错误的是( )。A.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B.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合一D.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答案】 C76、CO分子的偶极矩较小,几乎为零,是因为()。A.碳和氧的电负性差值小B.碳原子存在孤对电子C.

26、氧原子是配健电子对接受体D.氧原子既吸引键电子对、又是配健电子对的给予体,使氧原子略带正电荷【答案】 D77、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只破坏极性键B.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C.氯化钠固体中的离子键在溶于水时被破坏D.HF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HCl,故HF比HCl稳定【答案】 C78、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C.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D.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答案】 B79、从知识分类来看,配平离子方程式属于( )。A.化

27、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理论性知识C.化学技能性知识D.化学情意性知识【答案】 C80、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老师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应当是( )。A.对个别学生典型进行批评警示B.让全体学生休息一会在进行授课C.积极变换学习活动方式D.设计精炼的习题让学生上台演练【答案】 C大题(共10题)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两位化学老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分别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老师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教学设计成一系列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了教学中的问题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一解决一个个问题老师2:

28、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实际,分析了教学中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后,选出几个重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一个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开始然后在教学中教师不断捕捉学生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逐一解决。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请分析与评价上述两位老师的教学特点。(6分)(2)简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讨论的注意事项。(6分)【答案】(1)老师1是在用知识线索贯穿素材,这位教师使用素材的动机是单纯为了讲授知识,素材出现的时机完全由知识点决定。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看,只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涉及很少老师2是在用认识性问题线索贯

29、穿素材这位教师更加深入地挖掘了素材的内在联系,把素材纳入到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思维序列中素材出现的时机和顺序由学生的认识逻辑决定老师使用素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用知识解决问题,很好地体现了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式的教学。(2)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与讨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内容要集中,表达要简明准确。要有启发性,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问题重点时,教师应从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利

30、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的可能回答及处理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位化学教师在进行高一化学1(必修)“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教学时,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金属钠从煤油中取出,用小刀切去表层,再将绿豆粒大小的钠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验开展教学。接着,教师做了实验:在空气中点燃一小块钠,实验: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滴少量水。问题:(1)写出该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2分)(2)实验、的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4分)(3)利用实验、,教师将分别开展哪些知识的教学?(3分)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是什么?(4分)【

31、答案】(1)该教学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两种:实验法、演示法。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实验药品进行分组实验,该教学方法为实验法。材料中的实验为实验法。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化学实验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材料中的实验和为演示法。(2)实验的实验现象金属钠先熔化,燃烧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粉末状物质。实验的实验现象:脱脂棉燃烧起来,火焰呈黄色。(3)实验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开展有关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与空气的反应、与水反应的知识教学同时说明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金属钠的燃烧:对比金属钠与氧气在加热和不加热的情况下发生反应的现象、产物的不同,对比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32、、结构、化学键种类的不同。实验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结合氧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情况。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通过实验探究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知识的比较、归纳,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素养。三、下面是针对同一化学学习任务设计的三种不同教学活动。【学习任务】认识氯气与水反应及次氯酸的漂白性。【教学活动1】教师通过讲授告诉学生,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种有强氧化性的酸能使部分有色物质褪色。【教学活动

33、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把氯气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试管中,让学生观察布条是否褪色:教师告诉学生,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使布条褪色。【教学活动3】教师演示氯气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推测氯气与水反应可能生成的物质。学生猜测有色布条褪色的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根据上述案例回答问题:(1)对比三个教学活动,评价各自的优缺点。(6分)(2)根据案例概括出化学学习任务与化学教学活动的关系(3分),并说明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启示(5分)。(3)在教学活动3中,你认为学生猜测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什么?如何检验这些猜想的真伪?(6分)【答案】(1)【教学活动1】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进行教学,教

34、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优点:可以充分利用时间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连贯的知识便于教师按计划有条理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均用相同方式对待,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对单一,形式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活动2】主要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化学实验进行教学,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优点: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有利于培

35、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缺点:演示实验后直接呈现结论的做法,把演示单纯变成教师演示,忽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教学活动3】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优点:改变了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学生设计、操作、猜想、解释,运用信息资料、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36、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探究中增加了与人合作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其合作交流的能力缺点: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素质不同的学生学习效果明显不同:课堂难以预测的情况较多,教学进度难以控制课堂秩序难以维持: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2)学习任务与教学活动的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了实现学习任务而设计实施的一系列师生活动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启示:教学活动应当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进行设计,应当结合学习任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教师自身的能力、教学时间和效率等因素综合考量,制订合理的教学活动,全面完成教学任务。(3)学生猜测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可能是氯气

37、也可能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将干燥的有色布条放进装满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布条有没有褪色。将氯水滴在pH试纸上,若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证明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HClO。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21世纪初,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兴起,针对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领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发展性课程与教学评价成为评价领域的最新思想。问题:(1)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有哪些?(6分)(2)简述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功能。(6分)【答案】五、案例:下面是两位中学化学教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实录。张老师的教学实录【提出问题】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

38、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做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实验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质量。实验2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进行实验:学生依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的质量减少;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对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对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造成的。”【答案】(1)张老师在

39、化学课堂上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李老师在引导启发下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张老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必须三位一体地融合在具体的学生学习活动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载体。李老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教学,主要采用了启发法和讲授法。在启发的基础上,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

40、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2)化学实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第二,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第三,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3)化学概念、化学定律是一类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一般按照感知、加工理解、初步形成概念、联系整合、应用的步骤进行教学。六、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有两位化学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

41、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实际,分别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教师甲:为学生创设一个个具体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逐一解决问题。教师乙:以实验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最终达成教学目标:(1)请指出上述两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分析与评价。(2)简述采用“教师乙”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答案】(1)“教师甲”采用的方法是创设情境法。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完整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师甲”教师甲通过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逐一解决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直观、趣味、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欲望让学生自

42、主学习,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情境的创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注意力和情感体验力,为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打下了情感态度基础,更多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实现三维目标。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使得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在知识迁移与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师乙”采用的是实验法。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化学实验教学是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的重要形式,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教学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有重

43、要意义,通过探究实验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下更好地把握知识要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2)“教师乙”采用的是实验法。探究实验多为随堂实验,从实验本身的角度,有如下要求:紧密配合教材内容,并被设备条件所允许:实验内容简单,操作方便,时间短;实验现象明显、直观,不易发生异常现象;实验安全可靠,不宜选用产生有毒气体或易发生爆炸的不安全实验;同一节课所选用的随堂实验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学生疲于实验操作,无暇仔细观察和思考。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具备很好的实验教学能力来加强实验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教师所具备能力的角度,有如下要求:引导启迪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设计和改进实验的能力;处理实验事故的能力;组织学生实验的能力二学生作为探究实验的主体,要想组织学生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对学生能力同样有一定要求,主要如下: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应具备准确观察并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学生要能对简单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具备与他人合作共赢的意识,并能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七、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素材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理论,却无法得到科学验证,但被人接受。素材21774年拉瓦锡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1791年化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各类题库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docx)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