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建设研究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基础较为薄弱,煤矿、危险化学品等领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这种局面若不能有效控制,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必须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安全科技,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监控,防止和减少各类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结合我市重大危险源监控的实际,对监控系统建设做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二、系统建设需求及设计原则 (一)系统建设需
2、求 据初步普查,我市重大危险源单位有近500家,其中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单位就有460多家,主要涉及油库、化工仓库、液化气库、炸药仓库、加油站以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这些重大危险源单位存在着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及毒物泄漏的场所和设施,若不能实施有效监控管理,就有可能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平台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我市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监控和监管的需要。 通过监控系统平台建设,将重大危险源单位(企业端)采集的现场视频信号及各种安全参数数据信号(如温度、压力、液位、有害气体浓度等),通过宽带(光纤)网络传送到系统平台进行存储和显示,可实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安全和管理
3、状况,并对可能使重大危险源由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给出预警信息,督促企业及时查找安全隐患并进行整改,把重大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监管部门也可通过系统平台查阅企业端上传的有关数据,对可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单位实施重点监管。 (二)系统设计原则 从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平台的性能、质量和经济方面考虑,系统建设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五个原则:一是技术先进,运行可靠。要采用符合安全科技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性,保证系统安全平稳运行。二是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要采用接口转换等技术手段,整合现有的资源,实现监控系统与部门业务系统等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三是注重内
4、容,讲求实效。既要重视系统软、硬件建设,又要重视信息源建设,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四是性价比高,支撑有力。既要重视系统功能和质量,又要考虑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并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服务。五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可扩展性,采用模块化结构,既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又能适应技术和应用发展的要求。 三、系统组成及连接 (一)系统平台的组成 我市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平台建设,将应用GIS、GPS和自动检测与传感等高新技术,采用模块化结构和分布式存储系统。系统平台(不含企业端)主要由业务控制中心、监控中心和传输网络三大部分组成。业务控制中心包括中心管理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含
5、磁盘阵列等存储模块)、接入服务器和分发服务器等;监控中心包括中心控制台、远程副控台、数字显示终端、中心控制机柜和硬解码服务器等;传输网络有局域网、宽带广域网。企业端部分主要是视频服务器、摄像机和信息采集仪器等。 (二)系统的网络连接 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主要利用宽带(光纤)网络端口,将分散、独立的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控终端(企业端)的图像及安全参数信息采集点进行联网,并与系统平台相连接,进行图像和安全参数信息的远程传输。企业端可采用两种方式接入监控系统平台。一种是通过ADSL线路配置固定IP的方式,每一线ADSL可支持一路监控点的数据上传;另一种是采用光纤线路配置固定IP的方式连接到系统中心平台,每
6、个重大危险源单位可根据监控点数量配置合适的带宽,保证图像等视频数据上传质量。 四、系统设备配置 (一)企业端设备配置 每个重大危险源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设置1个或多个监控点,主要配置视频服务器、摄像机、信息采集仪器和报警装置等设备。 1、视频服务器。视频服务器是将现场采集的视频图像、参数数据和语音等信息经过数字压缩后,通过网络向系统平台数字图像显示系统传输信息的设备。 2、摄像机。在每个监控点安置可控组合的一体化摄像机或固定方位摄像机,对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多方位、全天候的视频信号采集。 3、信息采集仪器。每个重大危险源单位,可根据自身工艺、设备的监控要求,设置相应的安全参数信息采集仪器,实时采集有关安全参数数据。 4、报警装置。企业可设置警灯、警号等报警装置,并进行有关报警参数设定实现报警功能。 (二)系统平台设备配置 1、中心管理服务器。中心管理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控制管理中心,它负责存储服务器、中心控制台、远程副控台、显示终端以及企业端视频服务器的注册、逻辑连接和工作状态监视管理等。 2、存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存储管理中心,它负责所有图像和参数信息数据库存储模块的管理和监测,平衡网络中数据信息流,并对企业端视频服务器传送的视频信息包,按照编号、时间和安全等级进行分类存储,并建立完善索引目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