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作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作用1神经元的结构树突 胞体轴突2神经元的特性:神经元是一种_细胞,即_。3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感受_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人和动物多方面的活动,使机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可兴奋 受到刺激后能迅速发生反应 体内、外环境 1神经冲动的含义受到刺激的神经,产生一个可沿神经传导的_。2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负电波()()极化状态(外正内负)去极化 反极化状态(外负内正)复极化极化状态(外正内负)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 神经纤维膜的_的过程,即为动作电位负电位的形成和恢复过程。3动作电位的传导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以_的形式向前传导。
2、局部电流 2.过程:神经冲动传导神经末梢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突触间隙作用于效应器反应。突触后膜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1突触结构:包括_、_和_。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的信号传递【练一练】膝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C【解析】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前膜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膜形成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从轴突到树突(胞体)进行的,所以传递到突触前的结构一定是轴突。1概念:在_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2结构基础反射弧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活
3、动的基本形式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反射反射中枢感受器效应器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点拨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元末梢及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等。反射弧结构上的完整性是实现反射的基础。【提示】错。反射发生必需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提示】错。反射是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具备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备,故不能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2)反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1)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3)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元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元受损伤。【提示】错。除传入神经元受损伤不能产生感觉外,感受器和反射中枢受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而无运动功能,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都能导致
4、。【提示】错。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及其相连的肌肉或腺体。(4)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5)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提示】错。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元损伤,刺激传出神经元,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叫反射。1言语区: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中枢。(1)白洛嘉区:该区受损伤,病人可以_,但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他的思想,即表达性失语症。理解语言 大脑皮层的功能大脑皮层的功能(2)韦尼克区:该区受损伤,病人可以_,但不能_语言,即听觉性失语症。2中央前回(运动区)功能:管理_运动。3中央后回(体觉区)功能:感受_感觉。说话 理解 对侧下肢 躯体 中央前回皮层代
5、表区的位置、大小的特点是什么?【提示】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颠倒的。皮层代表区的大小与神经支配密度及精确度呈正相关。1人的体温人在安静时主要由_、_、_等组织的代谢过程产生热量。2人体的散热(1)散热器官:主要是_。(2)散热方式:有_、_、_、_等方式,其中蒸发是重要的散热方式。(3)在35以上的环境中,_是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内脏 肌肉 脑 皮肤 传导 辐射 对流 蒸发 出汗 体温调节体温调节【练一练】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A BC D.D 【解析】神经系统一方面控制与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6、;另一方面通过神经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统一。通过大脑皮层可以掌握方向和运动节奏,小脑参与维持平衡,下丘脑参与多种稳态调节,脑干参与呼吸调节,从脊髓发出的运动神经纤维,直接支配肌肉。构建知识网络突破考点提炼方法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1膝反射和缩手反射经典反射弧图示解读解读:(1)两个反射弧都包括五部分基本结构。(2)相应反射完成都离不开外界条件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3)在传入神经元都有神经节结构。(4)两者中枢都在脊髓,属低级中枢,都受高级中枢调控。(5)缩手反射由3个神经元组成,内有2个突触结构,而膝反射只有2个神经元,内有1个突触结构。(6)最
7、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2实验探究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元。(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元。例1 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
8、反射弧B当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C图中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答案】D【解析】图中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元,C为反射中枢,D为传出神经元,E为效应器,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当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处结构为突触,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切断传出神经元,刺激传入神经元,兴奋不能到达效应器,效应器无反应。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考点二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考点二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细胞体突起 轴突:一条、较长、分支较少树突:数条、较短、分支较多 极化状态 去极
9、化 反极化 复极化 极化状态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静息电位的形成电位:内负外正。机理:K外流。(2)动作电位的形成受刺激时兴奋产生(3)兴奋的传导传导形式:局部电流。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传导特点:双向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1)突触:神经末梢与肌肉接触处叫做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神经与神经元之间也是通过突触相联系的。第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未梢在第二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处组成突触。(2)神经冲动的传导:如下图所示突触小泡释放的化学递质: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导过程
10、: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特点:单向性。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提醒(1)注意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范围不同,位置不同,但都包括突触前膜。(2)化学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3)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了细胞膜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上的受体识别。(4)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含量较多。4完整反射弧中传导图示解读(1)图示(2)解读:图示中有3个神经元
11、,2个突触。箭头处给予刺激,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有b、c、d、e,但a处不能检测到。此图示考查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5多个突触联系图解分析(1)图示:右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2)解读: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3个突触。bB处为效应器,应包括两部分。c刺激B处的骨骼肌,A处不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原因是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导。d.刺激A处,在C处可
12、以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具体途径A神经元神经元C处,但不能从A经传到C处。例2 下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B.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D.图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解析】由题意知,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可知兴奋由乙传向甲,故可推测:图未发生兴奋,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相同,均为静息电位,处于极化状态。图甲处膜外电位高于乙处膜外电位,乙处可能处于动作电位发生过程,即去极化。图
13、乙处已恢复至静息状态,甲处未兴奋,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相同,均为静息电位,处于极化状态。图乙处膜外电位高于甲处膜外电位,甲处可能处于动作电位发生过程,即去极化,乙处为静息电位,即极化。图兴奋已传过甲,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相等,甲乙两处的恢复为静息电位,即处于极化状态。【答案】D例3 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旋转两个相距12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情况,绘出的曲线如图乙中的()D【解析】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后,电流表指针偏转两次,当兴奋传递到a、b中点时,测得的电位为0,符合此特点是
14、图乙中的D曲线。例4 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连接的一种形式,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电信号达到“1”时,依赖“3”结构中的化学物质传递到,但到达时又转换为电信号每个神经元都只有一个轴突,但结构可以是多个,因此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其他神经元的结构构成这种连接突触的连接方式只有轴突胞体同一个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3”结构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无关正确情况下,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A.B.C.D.【答案】B【解析】兴奋通过突触时的传递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正确。突触组成主要分为三类: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15、;轴突与轴突相接触,故正确、错误。一个神经元的末梢释放的递质可能会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正确。“3”结构为突触小泡,其产生与高尔基体有关,错误。化学递质发挥效应后,很快就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正确。1体温的平衡: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2热量来源:有机物氧化分解放能,如 3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感受器为温度感受器,分冷觉和温觉感受器。4体温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热能热能 ATP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酶考点三体温恒定的调节过程5.体温调节的图解1体
16、温调节的有关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但主要是甲状腺激素。2“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收缩,“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3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粘膜及内脏器官中。特别提醒4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5高烧不退的病人不应加盖棉被。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热量的散失。例5 成年健康小白鼠下丘脑的部分结构被破坏后,其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如下图,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解析】下丘脑为体温调节中枢,遭破坏后类似于变温动物。小鼠体内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为37,高于或低于该温度酶活性下降,呼吸作用减弱。【答案】D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