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摩擦力说课教学设计 L/O/G/O 摩擦力摩擦力 frictional force “创新杯”说课大赛 参赛教学设计 摩擦力说课教学设计摩擦力说课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授课班级:一年级数控 1 班 班级人数班级人数:50 人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音频资料、多媒体 教学时数教学时数: 1 课时(45 分钟) 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指导学生认识静摩擦力和滑 动摩擦力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解读 摩擦力 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通用类第一章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要求了解机械运动时 最简
2、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更深入的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掌握重力、弹 力及摩擦力的计算和产生原理。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班级是一年级数控 1 班,共有 50 名学生,针对该班学生特做如下分析: 1.中职生因年龄和心理特点,会对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但又缺乏明确的认识; 2.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过有关摩擦的相关知识,对于摩擦力有着简单了解; 3.学生已经具有一定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 4.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有关摩擦力的感性认识; 二、目标与重难点确定二、目标与重难点确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它们的方
3、向。 (2)熟悉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实践认知(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重点:探究最大静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力大小;体验摩擦力的产生过程。 本节难点: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一)说教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4、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理论也说:“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根据“寓教于乐”和“文道统一”的原则,拟采用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动画和图 片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时的情况, 使学生更深刻 的认识物体运动的规律。 (二)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善教人者,应教方法。最近也正提倡“启动互动 自动”的教育理念,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让学生自己读 书。 1.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基本理解课本中的定理及公式的应用。 2.合作探究:延伸阅读环节让学生阅读过后,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总结异同。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主导与
5、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 力。 四、说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课前,先做一个小实验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准备一本书和一个纸条,把纸条塞在靠 书册装订处,提起纸条同时可把书提起。通过观察,让学生总结。然后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类 似举例。 在学生举例前,老师给同学们播放几个动画,帮助学生回忆摩擦力的分类。同时告诉 学生摩擦会引起发热、起电、发声,让学生扩展思路多方面考虑问题。 (二)合作探究 ,引出新知 首先让学生按小组体验活动,让五指合并,两手放在一起,然后双手上下运动,这时向 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 1:按力的性质分类,双手具有相互运动的趋势和发生相互滑动的时候,我
6、们的手 分别受到了什么力? 问题 2:如何定义摩擦力呢? 最后同学们在讨论后,总结出规律。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 相对运动趋势时, 就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三)思考摩擦力产生条件 我们以双手的运动为例, 举一反三, 再提出两个活动, 让学生来探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明白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需要有三点: 1.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 2. 要有压力、接触面要粗糙 3. 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四)利用实验,判断摩擦力方向 同学们首先通过牙刷在桌子上前后运动的实验, 观察牙刷在前后运动中实验现象有什么 共同特点
7、呢?为什么刷毛的弯曲方向总是与牙刷的运动相反呢?然后再让同学们观察在桌 面上左右移动时橡皮的弯曲方向,橡皮有向左和向右运动趋势,实验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呢?为什么橡皮的弯曲方向总是与橡皮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呢? 最后让同学们讨论,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 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这时就可以对摩擦力下出定义。 同时让同学们思考一下, 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吗?然后举例告诉学生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摩擦力也不一定与 运动方向相反。 (五)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根据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我们以生活中的例子为引导, 让学生通过不同 的实验理解摩擦力:
8、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 对运动趋势相反。然而,静摩擦力总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叫作最大静摩擦力。当外力大于 最大静摩擦力时,要产生相对滑动。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总会受到另一个 物体对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总比最大静摩擦力小一些, 所以我们在拉动物体时,总会感到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时是最费力的。 同时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 Ff的大小跟外力无关,只跟接触面的正压力大小成正比, 可以用公式来表示为:Ff= FN。式中的为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 (六)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 同学们明白了摩擦力产
9、生的原因, 同时可以让同学们搜集并解决 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摩擦力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同学们在生 活中去发明创造一些利用摩擦力,来帮助我们生活,或者改变我们生活的一些小发明。拓展 学生们的思维、学习能力。 (七)作业布置(课下实验) 举出生活中利用摩擦力实际改变我们生活的例子,告诉学生:知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 生活,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创造新的事物从而更好的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最后我们会给学生留下一个实验题,让学生在实验中去发现压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关 系,并记录具体的数值。 在整个课堂的学习中, 我们按照: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困难解决困 难改进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10、得出结论。这样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学习。 五、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评价六、教学评价 首先,该课在一开始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实验过程,接着让他们自己 做实验来产生出摩擦并初步感知一下摩擦力是一种怎样的力, 在交流中学生的表现欲望被充 分地调动,内部教育基因被激活,这对学生的发展也就更加有利。 其次,课程设计注重让学生获得体验。科学探究在需要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本节 课,教师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从提 出问题出发,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观察,收集、分析、解释信息、做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 过程,进行学习。 七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掌握了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明白如何判断摩擦力的方 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不足之处:学生物理基础较为薄弱,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课后需要认真复习。 改进之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不要以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 去折射到学生,更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