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 (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测试卷(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3辽宁本溪检测下图示意某河流四个位置的沉积物颗粒组成。据此完成12题。1.图中四个位置中,河流流速最大的是()A.B.C.D.2.如果四地中有一处位于河口处,则该处是()A.B.C.D.2023山东济宁期末产自云南点苍山的大理石,裁切后的石板常有独特的波纹,呈现出类似天然的山水画、水墨画画面。在当地,天然石画又称石板画、大理石画,古玩行里口语称“老石片儿”。图1为一幅“老石片儿”的照片,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34题。图1图23.“老石片儿”
2、的岩石与图2中岩石类型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4.与“老石片儿”形成有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有()沉积作用形成砂岩变质作用使岩石性质改变内力作用使岩层隆起外力侵蚀使矿床出露A.B.C.D.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数字18表示岩层由老到新),完成57题。5.图中丙山岭可能是()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角峰6.该构造区地下富含油气资源,最有利的钻探部位是()A.甲B.乙C.丙D.丁7.有关图中地质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岩层7B.该地区褶皱运动晚于断层活动C.岩浆活动早于褶皱运动D.甲地区持续接受沉积2023福建厦门检测读沿北回归线所作的我
3、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完成89题。8.图中A处的构造地貌是()A.背斜谷B.向斜山C.地堑D.地垒9.关于丙山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背斜隆起B.差异侵蚀C.板块挤压D.板块张裂哥伦比亚安第斯山区有平行于山脊线的纵向河流和垂直于山脊线的横向河流,该区域水系的演化是通过东分水岭向西迁移实现的。东分水岭的迁移是东坡的横向河流溯源切穿原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后退。下图示意该区域地形和水系形态的演化。据此完成1012题。10.推测有利于东分水岭迁移的地质构造包括()背斜向斜地堑地垒A.B.C.D.11.该区域地形和水系形态演化的顺序是()A.地壳隆升横向河流发育东分水岭迁移纵向河流形成B.地壳隆
4、升纵向河流形成东分水岭迁移横向河流发育C.纵向河流形成地壳隆升横向河流发育东分水岭迁移D.纵向河流形成东分水岭迁移横向河流发育地壳隆升12.随着水系演化过程的持续()A.东分水岭地势降低B.西分水岭受袭夺影响大C.横向河流袭夺减少D.东分水岭东坡坡度变大2023山东济宁期末小浪底水库2002年开始调水调沙,改变了进入黄河口的水沙条件,引起尾闾河道(尾闾河道指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地貌的显著变化。图1示意黄河尾闾河道(山东利津到入海口河段)主槽20012017年年冲淤量(正值表示淤积,负值表示冲刷)及累计冲淤量变化,图2示意2001年、2006年黄河尾闾河道纵剖面,2006年以后河道纵剖面变幅
5、很小。据此完成1314题。图1图213.2001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A.2006年以后基本实现冲淤平衡B.冲刷明显,累计冲刷量52.4106立方米C.累计冲淤量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D.调水调沙初始4年冲淤量占总冲淤量的70%14.与2001年相比,2006年黄河尾闾河道()主槽河床的高程较低入海口水位明显降低年冲淤量较大利于泥沙参与三角洲前缘塑造A.B.C.D.广东开平碉楼,状似碉堡,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马降龙碉楼群,是当地黄、关两姓家族的海外侨乡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所建。20世纪60年代,开平3次大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上碉楼得以避难。读下面两图,完成1516题。图1广
6、东开平碉楼密度分布示意图2开平马降龙碉楼群地理位置及景观示意15.关于开平碉楼密度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中心向四周同心圆递减B.从河流两岸向四周递减C.从河流交汇处向四周递减D.从中心向四周放射状递减16.马降龙碉楼群的选址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对其分析合理的是()紧临潭江,水源充足,便于取水地势低平,暴雨频发,便于避难河流凸岸,泥沙堆积,便于农耕河流凹岸,河流侵蚀,便于防卫A.B.C.D.二、综合题(共52分)17.(16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3)在图中大陆架海
7、域钻探,可否发现有石油储存?并说明原因。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是天山北麓规模最大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着相互垒叠的多期冲积扇。目前,部分垒叠在冲积扇F2上的冲积扇F3的大部分被开辟为耕地。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下图示意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发展演变。(1)玛纳斯河早期冲积扇F1仅保留了河流东边的一半,面积较小。从外力作用角度作出合理解释。(2)从内力和外力作用角度,分析玛纳斯河流域形成相互垒叠的多期冲积扇的原因。(3)推测冲积扇F3大部分被开辟为耕作用地的有利自然条件。19.(18分)下图分别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及丹娘乡附近河道景观图。据
8、此完成下列各题。丹娘乡附近河道景观图(1)描述该地区地形地势特征,并推测其发展趋势。(2)简述图中沙洲的形成原因,说出影响沙洲中心沙山高度的地质作用。(3)以该地区聚落和交通为例,简述地形对其的影响。参考答案1.D2.A解析第1题,流水挟带物体的能力与流速呈正相关,随着流速逐渐减慢,大颗粒沉积物先沉积,小颗粒沉积物后沉积。图中地沉积物颗粒最大,因此地流速最大;地沉积物颗粒相对于地小,说明地河流流速比地小。第2题,一般情况下,河流的流速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慢,当河流流速开始减慢时,颗粒大的泥沙先沉积,颗粒小的泥沙后沉积,一般河流最下游流速最慢,沉积物的颗粒最小。图中显示,在四个地点中,地的沉积物颗
9、粒最小,因此四个地点中,位于该河流河口处的是地。3.C4.C解析第3题,“老石片儿”为大理岩,大理岩为变质岩,由图2可以判断出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第4题,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来的,错;变质岩形成的环境是高温、高压,对;“老石片儿”产自点苍山,地势较高,内力作用使岩层隆起,对;变质岩形成于地下深处,所以矿床出露必须经过外力侵蚀,对。5.B6.B7.A解析第5题,图中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断块山因岩层断裂上升而形成,是受断层影响的岩块,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图中丙处没有断层;角峰是指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
10、峰,而图中丙处山顶浑圆,不是角峰。第6题,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图中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甲处岩层7、8呈水平状态,更深处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不利于储油;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不利于储油;丁处断层发育,不利于储油。第7题,花岗岩为侵入岩,图中花岗岩未侵入岩层7,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早于岩层7。图中断层从地表到地下贯穿褶皱之后的岩层,因此褶皱运动应早于断层活动。图中花岗岩侵入褶皱之后的岩层,说明岩浆活动晚于褶皱运动。图中甲地岩层中,岩层7之下为不整合接触面,因此甲地区并不是持续接受沉积。8.A9.C解析第8题,读图,A处地表形态是谷地,地下岩层形态是向上拱起的,判断是背斜;向斜处地下岩
11、层是向下弯曲的;地堑、地垒属于断层构造,A处没有断层。第9题,丙处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大陆板块边缘浅海地带的地壳断裂抬升,露出海面形成丙山;读图可得出丙山是断裂抬升形成的,不是褶皱隆起形成的,也不是差异侵蚀造成的。10.B11.C12.A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东分水岭的迁移是东坡的横向河流溯源切穿原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后退。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受到侵蚀;地垒是两个断层之间上升的断块,地势较高,有利于河流的溯源侵蚀,正确;向斜受挤压力,岩石坚硬不易受侵蚀;地堑是两个断层间下沉的断块,地势较低,容易受到下切侵蚀,而不是溯源侵蚀,故错误。第1
12、1题,据图可知,在东分水岭迁移之前,就已经有了纵向河流和横向河流,因此,东分水岭迁移应该在纵向河流形成和横向河流发育之后。第12题,东分水岭在迁移之前,位于高原面与纵向河流之间,地势较高,受到横向河流溯源侵蚀后,横向河流袭夺了纵向河流的东侧支流,东分水岭向西迁移至原纵向河流支流之间的分水岭,地势降低;东分水岭受到横向河流的袭夺影响大,西分水岭缺少横向河流,没有袭夺现象;横向河流袭夺将持续发生;随着横向河流不断向西袭夺东部纵向河流,原纵向河流支流之间的分水岭成为纵向河流与横向河流之间的新东分水岭,因受侵蚀严重,坡度变小。13.A14.D解析第13题,读图1可知,2006年以后,从各年冲淤量看,基
13、本在零刻度线附近,说明各年的淤积量与冲刷量大体相当,而从累计冲淤量看,大致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状态,且由材料可知2006年以后河道纵剖面变幅很小,这都说明2006年以后基本实现了冲淤平衡。第14题,读图2可知,2006年河床高程较2001年低,正确;黄河尾闾河道指的是从山东利津到入海口河段,距利津最远处应该是入海口,读图可以看出2006年入海口河床高程相比2001年没有明显降低,错误;读图1可知,2006年的年冲淤量较大,正确;读图可知,2006年黄河尾闾河道河床纵向坡降减小,流速会降低,利于泥沙沉积在尾闾河道内,而不利于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沉积,错误。15.B16.C解析第15题,结合图例,读图
14、可知,碉楼密集区分布在河流两侧,则可知开平碉楼密度分布的特点是从河流两岸向四周递减。从中心向四周同心圆递减,从河流交汇处向四周递减和从中心向四周放射状递减都不符合图中碉楼的分布特点。第16题,由图可知,马降龙碉楼群紧临河流,水源充足,便于取水;背山面水,环境优美,便于赏景;位于河流凸岸,泥沙堆积,便于农耕。说法正确,说法错误。地势低平,暴雨频发不利于避难,说法错误。17.答案(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作用,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2)甲河谷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受流水等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3)不能。图中大陆架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
15、斜,不能为储油提供良好条件。18.解析第(1)题,从风化、侵蚀、沉积等外力作用入手,解释冲积扇F1仅保留了河流东边的一半,面积较小的原因。如图所示,冲积扇F1在最底层,而且距离出山口近,是最早形成的冲积扇,然后继续受到河流堆积作用,形成其他冲积扇,后期冲积扇掩埋了F1的大部分面积,河东受到外力作用弱一些,使其仅分布在河流以东,且面积较小。第(2)题,从内力(地壳运动)和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角度,分析玛纳斯河流域形成相互垒叠的多期冲积扇的原因。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岩层受到垂直方向的力形成地垒和地堑,其中天山北麓间歇式抬升,抬升时,落差增大,河流向下侵蚀加剧,流速增加,侵蚀变大;
16、侵蚀掉的泥沙被搬运到出山口处堆积,形成多个不同时期的冲积扇。第(3)题,从物质组成、地势、河流等方面推测冲积扇F3大部分被开辟为耕作用地的有利自然条件。如图所示,冲积扇F3相对于出山口较远,河流堆积地貌中,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因此,冲积扇F3物质颗粒较细,土壤较肥沃;河流堆积地貌中地势平坦缓倾,利于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距离河流较近,地下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答案(1)冲积扇F1是最早形成的冲积扇,长期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影响;后期冲积扇掩埋了F1的大部分面积,使其仅分布在河流以东,且面积较小。(2)天山北麓地带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天山北麓间歇式抬升,抬升
17、时,玛纳斯河落差增大,流速增加;挟带大量泥沙在出山口处形成多个不同时期的冲积扇。(3)冲积扇F3主要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较肥沃;地势平坦缓倾,便于耕种;距离河流较近,地下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19.解析第(1)题,地形地势特征可以根据等高线判断。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受板块挤压,整体地势抬升,海拔多在4 000米以上;随着地壳抬升,河谷地带受河流侵蚀作用,会逐渐变深。第(2)题,原因:沙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沙源来自上游地区,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强,河流搬运泥沙到此;由前面分析可知,河流含沙量较大;到了图中河段,由于该河段地势高差小且河道弯曲,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泥沙堆积,形成沙洲。地质
18、作用:因沙山位于沙洲中心,主要是受风力作用影响。第(3)题,交通:读图可知,该地地形崎岖,交通线路多分布在地势较为低平的河谷地带;为了降低修建难度,其走向多与等高线延伸方向一致;地形起伏大,铁路修建难度大,成本高,该地区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聚落:山区地形起伏大,平地分散且面积小,聚落整体规模较小,聚落较为分散,聚落形态受地形影响较大,多分布在河谷地带。答案(1)整体地势高,海拔多在4 000米以上,有较深河谷。发展趋势:整体海拔会逐渐升高,河谷会变深。(2)上游地区河水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较大;该河段地势高差小且河道弯曲,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泥沙堆积,形成沙洲。风力作用。(3)以交通为例:受地表崎岖不平的影响,该地交通线路多分布在地势较为低平的河谷地带;其走向多与等高线延伸方向一致;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以聚落为例:聚落整体规模较小,聚落较为分散,聚落形态受地形影响较大,多分布在河谷地带。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