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复习课复习课第一课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的建立和发展建立和发展 一、俄国十月革命:1、爆发背景:(1)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形式:20世纪初,俄国国内经济落后于欧美资本主义强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人们蒙受深重的灾难,激化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2)1917年3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二月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临时政府,并继续参加战争。(3)列宁的革命准备活动:1917年4月16日,列宁回到彼得格勒4月17日,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4)布尔什维克党的壮大:代
2、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影响日益壮大,掌握了彼得格勒等很多地区的苏维埃领导权。2、十月革命:时间、人物:1917.11.6列宁 经过:1917.11.6列宁来到总指挥部亲自指挥起义;7日上午,彼得格勒大部分地区落在起义者手中;当晚,冬宫被攻克。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胜利;成立了代表工人、士兵和农民的苏维埃政府;性质: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新生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A、退出一战;B、颁布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A、国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B、国际: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
3、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协约国发动了武装干涩,国内反革命也掀起叛乱。战争的紧迫关头,饥荒降临。为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应对严峻形势,苏维埃政府根据需要向农民征收余粮。由于政府付给农民的货币急速贬值,引起农民的不满。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经济亟待恢复。2、时间:1921年3月,俄共(布)大会通过决议。3、内容: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领域:允许本国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哪些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流通领域:恢复商品贸易。P31 4、影响/作用:(P31)工农业生产恢复,人们生活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二)社会主义工业化
4、:1、背景: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掌握大权。斯大林认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21教育网 2、方针确定: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召开,提出要使苏联“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3、特点:苏联实行计划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4、成就:取得巨大成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5、问题:苏联的农业生产和轻工业生产缓慢。(三)农业集体化:1、背景:随着工业化的开展、城市人口的增长、苏联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粮食收购数量严重不足。2、过程:1927
5、年,联共(布)十五大决定,把个体经济联合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1937年底,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3、影响:使苏联农村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农业直接纳入国家全面管理之下,为工业化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采取行政命令和强制性的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苏联粮食产量停滞不前。(四)斯大林体制:1、形成:随着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进行,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废止。新的经济体制建立起来,被称为“斯大林体制”。2、特点: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第二课第二课 民族民主运动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高涨 一、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赢得自由和独立)1、背景:(1)
6、20世纪初,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被视为“西亚病夫”(2)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民族危机深重。2、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3、概况:组织斗争:1920年,议会通过国民公约 军事斗争:1922年,击溃入侵的外国军队,赢得国家独立和自由;外交斗争:1923年,协约国月土耳其签约,承认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4、成果:1923.10.29议会通过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决定,土耳其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二、土耳其凯末尔改革:(使土耳其崛起、富强)1、背景:独立后,国敝民穷,社会生产力水平比战前还低。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措施:经济:颁布发展工商业法令,发展民族经济,
7、鼓励私人经济的发展;政治:教会和国家分离,颁布宪法,制度了一系列律法;文字:用新的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社会生活:服饰改革、采用公元历法、提出妇女接受教育。4、作用:土耳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成为令人尊敬的现代文明国家。三、印度的觉醒:1、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控制印度的经济命脉,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2、印度社会开始觉醒(领导组织):国民大会党成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组织。3、领导人:“圣雄”甘地 4、1919年非暴力运动未料引发流血惨案,非暴力运动不得不中止。5、三次非
8、暴力不合作运动:时间:20世纪2040年代;意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长打击了一个殖民当局,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课第三课 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 一、短暂的经济繁荣: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获得暂时的和平与安定;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广泛应用。2、表现:美国经济出现长达十年的经济繁荣景象。二、30年代的大危机:(19291933)1、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矛盾(根本原因);生产相对“过剩”;分期付款购买;股市泡沫严重。2、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经济危机爆发。3、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力特别大。4、影响:严
9、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生活矛盾尖锐,政局动荡,政府纷纷寻找摆脱危机的办法。三、罗斯福新政:1、背景:胡佛政府的措施无法扭转恶化的经济形势;随着局势不断恶化,美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出现了大规模失业工人大罢工。1932年,以“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为竞选纲领的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2、目的: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实现经济复兴。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4、内容:金融业:国家对银行、货币等进行控制和管理;工业:政府对工业进行调整,制定有关劳工权利的社会立法,给予个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限制的保护;农业:帮助农民减少粮食产量,提高价格;公共事业(失业问题):提供工
10、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法,兴建公共工程(如:田纳西工程);社会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5、意义影响:国内:罗斯福积极改革的精神,鼓舞了美国人民。经济慢慢恢复预示着美国逐渐从噩梦般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国际: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第四课第四课 中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开始开始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的影响,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开始觉悟。2、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3、口号:“民主”、
11、“科学”4、代表人物: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成为开始标志;胡适:系统提出文学革命主张,倡导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李大钊: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5、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斗争矛头指向儒家学说;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提出文学革命主张,倡导白话文;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6、性质:新文化运动时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7、意义: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二、“五四
12、”运动:1、背景:一战后,人们热切盼望利用战胜国的省份取消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拒绝中国提出的多项正当要求。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3、时间:1919.5.44、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5、主力军变、运动中心变化:前期学生是先锋,北京;后期(六月初后)中心转到上海,工人成了运动主力。6、初步胜利表现: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7、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8、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
13、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9、“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崇尚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等等。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成立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南陈北李”)2、诞生:(中共“一大”召开)时间:1921.7.23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一游船;中共“一大”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要求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大会设立中央局的临时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
14、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第五课第五课 开辟开辟革命新道路革命新道路的艰难的艰难历程历程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背景:人们期盼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孙中山寻找革命的新出路。2、正式形成:国民党一大召开。时间、地点:1924.1广州 内容:大会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达到军阀的主张,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定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3、合作成果:黄埔军校的建立。(孙中
15、山在广州创办)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作用: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二、北伐战争:1、目的: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三大军阀势力。3、开始:1926年,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总司令,率军北伐。4、主要战场:两湖战场,击溃吴佩孚主力,迅速占领武汉三镇。(叶挺,第四军独立团,贺胜桥战役,“铁军”称号);江西战场:消灭孙传芳主力,向长江流域大局推进,攻占南京。5、成果: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6、国民革命失败:北伐期间,蒋介石等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三、
16、工农武装割据: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八七会议:1927.8.7地点:汉口。内容: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意义: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3、秋收起义:1927.9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起义。因敌人力量过强,起义军损失较大,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毛泽东建立,地位: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5、井冈山会师:1928
17、年春,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分队伍和湘南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力量壮大。6、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就能存在和发展。7、土地革命:目的: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在分配时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影响:土地革命后,各根据地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象。四、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时间:1934.101936.10 3、经过:1934.10,江西瑞金出发1934.11湘江战
18、役,突破四道封锁线强度乌江,解放遵义1935.1遵义会议(转折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10陕北吴起镇会师1936.10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4、遵义会议:1935.1 内容:批判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毛泽东在军事上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长达四年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带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综合探究二综合探究二 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发展道路 一、新的发展道路心在何处:苏联与近代西欧国家发展道路的差异 二、新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原因是国情不同 俄国道路与土耳其道路的差异 三、怎样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学习西方技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2、中国发展的新道路: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四、如何评价多样的发展道路: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由各国的不同国情决定的。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各自的发展道路,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