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买衣服。(教材第 12、13 页)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难点: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人民币票样。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去哪转转吗?今天我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 12 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 26 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 31 元。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 41 元。 我知道一条裙子的价钱是
2、23 元。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信息真不少!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买衣服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学习较大面值人民币的 计算奠定基础。】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 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出 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为下一环节探究不同的付钱方式奠定基础。】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呢?用你手中的人民币票样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用人民币票样讨论付钱的方式,
3、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付钱方式后,组织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 我拿 1 张 20 元,1 张 10 元和 1 张 1 元,一共是 31 元。 我拿 1 张 20 元,2 张 5 元和 2 张 5 角,一共是 31 元。 我拿 3 张 10 元和 5 张 2 角,一共是 31 元。 只要学生说的符合生活实际、是正确的,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 当的提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富有现实性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促 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 买 衣 服 1 张 20 元,1 张 10 元和 1 张 1 元,一共是 31 元。 1 张 20 元,2 张 5 元和 2 张 5 角,一共是 31 元。 3 张 10 元和 5 张 2 角,一共是 31 元。 1.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2.本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 设计形式新颖、富
5、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A 类 填空。 =( )张+( )张+( )张 =( )张+( )张=( )张+( )张 (考查知识点:换钱;能力要求: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B 类 说一说。 (1)买一件,可以怎样付钱? (2)100 元能买哪两件商品? (考查知识点:购物;能力要求:能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计算。)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1 2 1(答案不唯一) 2 1 1 3 B 类:(1)2 张 20 元、1 张 5 元和 2 张 2 元,共 49 元。(答案不唯一) (2)可以买裙子和闹钟。(答案不唯一) 教材习题 第 13 页“练一练”: 1.(1)可以付 4 张 10 元、1 张 5 元和 3 张 1 元,共 48 元。(答案不唯一) (2)15+45=60(元) 可以付 1 张 50 元和 1 张 10 元,共 60 元。 2. 33 50 3.5 10 5 2 2 4(后两个空答案不唯一) 4.方法一:1 张 50 元、2 张 20 元和 1 张 10 元。 方法二:1 张 50 元、1 张 20 元和 3 张 10 元。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