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滴水实验。(教材第 8890 页) 1.通过“滴水实验”活动,了解实验活动的步骤:明确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养 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重点:了解实验活动的步骤:明确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 难点:实验方案的确定和实验过程的操作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 课件、实验方案单和实验报告单。 师: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人与水的和谐”是满足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前提,水是我 们的生命之源。但是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有关水的实验,一 起来谈谈节水这
2、个话题。 板书课题:滴水实验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首先树立节水意识,引导同学们重新认识身边的水,重新思考与我们的生活 息息相关的水,在我们的生命中是何其重要。】 1.明确活动任务。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 88 页情境图)明确活动任务设计滴水实验,推算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 年会滴多少水。 2.设计活动方案。 师:全班分小组讨论,设计一个什么实验,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组讨论,派代表全班交流汇报。 师生共同得出:先用盛满水的纸杯扎个眼代替水龙头,计算这个纸杯平均1分滴掉多少水,再推算一 个没拧紧的水龙头一年滴掉多少水。 3.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 师:小组讨论,需要哪些数据?怎样得出这些数据
3、?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 生 1:需要用量筒(量杯),测量出一满纸杯水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生 2:测量一满纸杯水滴完,需要多少时间。 师: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出这个纸杯平均 1 分滴掉多少水?1 年呢? 生 1:用一纸杯水的体积(毫升)滴完的时间(分)=每分滴水的体积。 生 2:每分滴水的体积6024365=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 1 年浪费的水的体积。 师:现在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实验操作。 (1)完成表格。 实验方案 实验名称 计算一个纸杯平均 1 分滴掉多少水 实验人员 ( )小组 测量工具 秒表、量杯(量筒) 实验方法与步骤 1.一个纸杯平均 1 分滴掉多少水 (1)先用量筒(量杯)测量出纸杯里
4、水的体积是( )毫升,用秒表测量滴完这杯水的时间是 ( )秒=( )分 (2)计算这个纸杯 1 分滴水的体积 2.推算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 1 年浪费多少水 实验分工 测量水的体积人员:( );测量一杯水滴完的时间人员:( ) (2)动手实验。 师:按照实验方案实验,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 计算过程与结论 (3)反思交流。 和同伴交流并分享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完成教材第 89 页第 2 题。 读教材第 90 页第 3 题,说说你知道的节水知识,哪些节水的方法好? 提示: 刷牙时不要让水龙头一直开着。 用洗衣机洗衣服,最后一遍的水用来擦地板。 所有水龙头都应该用节水型的。
5、【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号召同学们树立一个全方位的节水意识。】 师:水是生命之源,我们一定要树立节水意识,爱护每一滴水。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一直遵循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节水意识,号召学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注 意节水。】 滴 水 实 验 明确任务 设计方案 动手实验 交流反思 填写实验方案单填写实验报告单实验结论 1.通过此次实验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节约用水,减少浪费,对我们整个地球至关重要。水是人类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
6、没有文明 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明确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求实的精神,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A 类 1.完成下面“实验报告”中的有关计算与分析。 内容:测量家中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的滴水情况。 测量:1 分滴水 40 次,5 分共滴水 45 毫升。 计算:1 时滴水( )毫升,1 昼夜滴水( )升。 根据以上数据,你的感想是 。 (考查知识点:漏水实验;能力要求:树立节水意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节水问题。) B 类 2.小明刷牙时不间断放水 30 秒,用水约 6000 毫升。 小刚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 3 口杯水,每杯用水 约 200 毫升。 (1)小明刷一次牙的用水量可以够小刚刷牙多少次? (2)如果按每日刷牙两次计算,那么采用接水刷牙的小刚,每月(以 30 天计算)可节约用水多少升?1 年呢? (考查知识点:漏水实验;能力要求:树立节水意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节水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1. 540 12.96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感想:要注意节约用水。 B 类: 2. (1)2003=600(毫升) 6000600=10(次) (2)6000-600=5400(毫升)=5.4(升) 5.42=10.8(升) 10.830=324(升) 32412=3888(升) 教材第 89 页“交流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