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蒸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蒸发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里的第一课时。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大自 然,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学生的生活经验也随着年龄的递增而不断丰富。本课将学生较为熟 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通过活动体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 素,使学生对蒸发现象有了正确的科学认识,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用美丽的大自然景色图引导学生将蒸发的研究范 围扩大到整个自然界。同时提示学生准备课堂研究中用到的基本材料。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本 环节有两个活动,活动一:水跑到哪里去了?首先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小镜子上
2、的水不见了, 手变干了,衣服变干了,思考“水跑到哪里去了” ,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推理、分析体验,得出科学结论。最后再做个小实验,探究水 蒸发时是否会吸收热,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出运用数据可 以更准确地解释科学现象。 活动二: 怎样才能使水蒸发得更快些呢?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在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做出猜测后,让学生自行设计使水加快蒸发的方法,给学生的思维留 有更大的空间。学生在进行对比实验时,要学会控制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认识到控制 无关变量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自由活动。制作 “晴雨计” 。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
3、能力,提高学 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 调查水的蒸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认识到水蒸发既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 意识。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通过体验活动认识蒸发现象,通过探究实验研究蒸发 现象,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之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水蒸发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学生却很少去研究它,也很容易忽视它。对于五年 级学生来说,只能说出这种现象的名称及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蒸发的过程,如水会慢慢减少, 变成水蒸气等。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温度降低,只有极少数学生在
4、生活中因为体验 与思考过, 能达成共识。怎样使蒸发变得更快?水的蒸发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 在生活中学生可能都做过,但是没有仔细去想原因。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的现象就叫做蒸发。 2水蒸发时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3加热、加快表面空气的流通、增大蒸发面积等都能加快蒸发。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学会利用生活资源和现有材料自行设计实验证明水蒸发时会使周围的温度下降,设计 对比实验合作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科学地
5、看问题的意识和认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体验探究与合作的乐趣,尊重他人的情感和 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蒸发既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 题的意识。 【重【重 难难 点】点】 认识水蒸发现象,知道水蒸发时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镜子、小毛巾、小风扇、棉纱、棉线、瓷盘、水、火柴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记录单、水温计、吹风机、烧杯、酒精灯、石棉网、试管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6、1提问:在我们每组同学的桌面都有一杯水,你能观察到什么? 2PPTPPT 2 2 出示出示 讲述:水在不知不觉间慢慢变少。老师用两周时间观察了装满水的鱼缸, 一起来看。 3谈话:水蒸发了。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类似的蒸发现象? 4PPTPPT 3 3 出示出示 了解生活中其它的蒸发现象,如晾晒衣服、盐场晒盐、雨后路上水迹变 干等。 二二、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一)认识蒸发现象。(一)认识蒸发现象。 1观察:往手背上抹少许水,细心观察蒸发过程。 2.谈话:描述一下观察到的现象。想一想水跑到哪里去了?变成了什么? 学生交流。 3.PPTPPT 4 4 出示出示 讲解蒸发概念: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
7、到空气中的现象就叫做蒸发。水在 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二)探究水蒸发时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二)探究水蒸发时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1PPTPPT 5 5 出示出示 课件出示游泳者上岸的图片,教师提问:从游泳池出来后,为什么觉得 冷? 体验:再次把水抹到手背上,用心体会蒸发过程中手背的感觉。 2学生谈感觉,猜测原因。 3分组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4PPTPPT 6 6、7 7 出示出示 交流实验方案及注意事项。 (提示:实验前必须把包住棉纱的水温计放入水中,水必须是提前放置在室温下,不能用 凉水或热水;实际实验中以室温 26为例,几分钟后,水温计读数可能会下降到 22,下降 的速度是先快后
8、慢,下降到 22后就基本不再下降,甚至有回升的现象,注意时间的把控。 ) 5PPTPPT 8 8 出示出示 分组实验,记录表格,汇报数据。 6PPTPPT 9 9 出示出示 结论:水在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温度下降。 (三)交流水蒸(三)交流水蒸发与我们生活的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关系。 联系生活,了解降温现象,让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解释其原因。 1.PPTPPT 1010 出示出示 扇扇子为什么感到凉爽?因为扇扇子加快了身体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 吸收身体更多的热量,从而感到凉爽。 2.PPTPPT 1111 出示出示 农民伯伯把粮食摊开晒在向阳处、通风的地方晒粮食才能干得快。 3.PPTPP
9、T 1212 出示出示 晒衣服时,把衣服放在阳光下,通风的地方,并且把衣服展开。 4.PPTPPT 1313 出示出示 洗手间安装的干手器为什么可以很快地使手变干?从干手器出来的热风 吹到摊开的手上所以手很快变干。 5.PPTPPT 1414 出示出示 发高烧时为什么用湿毛巾擦拭额头? 6.小结,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因为蒸发现象的存在,使人类饱受旱涝之苦。所以蒸 发现象既有有利一面,又有不利一面。 (三)探究怎样让水蒸发得更快(三)探究怎样让水蒸发得更快 1认识了蒸发现象,我们知道了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水在蒸发时吸收了周围的 热量,生活中又是如何加快蒸发的呢?小明遇到了一件难事,周一
10、升旗时要穿校服,可是小明 同学星期天下午才洗校服,用洗衣机甩干后,为让校服上的水尽快蒸发衣服变干,在晾衣服时 你能给他提几个建议吗?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猜想影响水分蒸发的因素是什么?设计实验。 3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影响蒸发的因素,运用手中的材料验证,先让学生说一说实验方案, 注意事项,然后分小组研究。 4PPTPPT 1 15 5 出示出示 分组实验,汇报现象。 5PPTPPT 1 15 5 出示出示 小结:通过对比实验,我们发现加热、加快表面空气流通、增大蒸发面 积等这些方法都会加快水的蒸发。 三、拓展活动、拓展活动 PPT 16 PPT 16 出示出示 交流:这些都是利用了蒸发现象,可有
11、时候蒸发现象也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水的蒸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究了解。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5.水蒸发 蒸发:水 水蒸气 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沸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沸腾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水循环单元里的第二课时。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 烧开水入手,了解当温度大约升高到 100水会沸腾,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科学。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思考水烧开时是什么 样子的, 并通过任务卡让学生课前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烧开水时的现象,为课堂上的研究做好 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加热水,观察烧开水时有哪些现象,测量水
12、烧开时的温度并做 好记录;利用记录表和思维导航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知道什么是沸腾现象。第三部分拓 展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在高山的山顶和山底烧水,水沸腾时所需的温度是否一样。引领 学生继续研究气压与沸点的关系以及在生活中的影响,做到学以致用。 本课探究让学生亲历烧开水的过程,体验到了合作探究的快乐。观察记录实验数据,绘制 曲线图,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本课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为学生对于“烧开水”并不陌生,虽然不一定都烧过 开水,但人人都喝过开水,至于“水在被烧开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现象” “水在温度多高时被 烧开” “
13、水烧开了之后继续加热温度会怎样变化”等问题,许多学生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本课 就以这种简单的生活现象为引领,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就会产生“对这种简单的事情 竟然说不出具体答案,给水加热究竟包含着哪些科学道理”的想法,从而产生动手实验探究的 欲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认识水的沸腾现象。 2.知道当温度大约升高到 100 时,水会沸腾。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记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2.认识到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活动中,感受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14、。 2.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探究的愉悦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应用沸腾的相关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重【重 难难 点】点】通过亲历烧开水的过程,知道当温度大约升高到 100 时,水会沸腾。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在家长的陪同下,观察水烧开时的现象。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酒精灯、铁架台、火柴、50 毫升的烧杯、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 1 PPT 1 出示出示 谈话导入:(可结合同学们做的家务事并进行简单评价后引入)生活中,你亲 自烧过开水吗?这节课我们就亲自烧一杯开水观察。 二、
15、活动过程 1.预测 师:(出示一杯水) 你认为水烧开时会有什么现象?水烧开时的温度是多少?水烧开后继 续加热,温度还会升高吗? PPT 2 PPT 2 出示出示 呈现“给水加热过程中我预测的现象”的表格。师:没烧过开水的同学可 以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一猜。 2.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 PPT 3PPT 3 出示出示 出示温馨小提示,提示学生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3.PPT 4 PPT 4 出示出示 0 分钟是什么意思?实验时我们每隔 1 分钟读一次温度计的度数,及时做 好记录。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表格的记录。 5.汇报交流,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引导
16、学生绘制曲线统计图。 PPT 5PPT 5 出示出示 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到烧开水时温度的变化,我们还可以八进制曲线图。 (1)找点。 (2)连点成线。 (3)分析:曲线图上的坡度大,说明温度升高的快。通过分析曲线图发现给水加热的时, 温度升高是先快后慢。 6.师生小结. PPT 6PPT 6 出示出示 通过以上观察、分析,我们知道: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 100),水会 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腾” 。 三、拓展活动 PPT 7PPT 7 出示出示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小组测得的水烧开时的温度不一定是 100,我们平时所说的水沸腾时的温度 100是在一个标准大
17、气压的条件下没得的。课下请 继续查阅资料,了解在高山的山顶和山底烧水,水沸腾时所需的温度一样吗? 凝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凝结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水循环单元里的第三课时。基于“科学教材综合化、立 体化结构体系”这一特点,本课在“水的科学”这一领域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 课的内容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科学” 、第四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 系, 本课的学习将引领学生进一步丰富对水的科学的了解,也为后面整合性研究水的三态变化 做好铺垫。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水的蒸发、水的沸腾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水的形态变化的实 验探究课。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
18、过观察生活中小水珠形成的现象,引导学生猜 测小水珠形成的原因;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本课重点设计了一个活动:探究“小水珠是怎样形 成的?” 。主要分三个环节:一是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想办法“呈现”凝结现象,仔细 观察,合理猜想,提出相应的假设;二是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小水珠的形成;三是交 流、分享实验成果。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实现成果,体验科 学探究所带来的成功与愉悦。第三部分自由活动。 “说说生活中的凝结现象”了解凝结在生 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帮助司机叔叔解决汽车玻璃内壁上的水珠, 让学生 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使小学生认识
19、到科学能改善人们的生活,体现了科 学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以小水珠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猜测小水珠形成的条件,并通过设计对比 实验,进行探究,观察、讨论,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凝结成小水珠。让学生认识到小水珠形成 的原因,从而解释生活中的小水珠形成的现象,在体验中感受,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 中问题,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水可以变成水蒸气的基础上,探究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的道理,使学生 体会到我们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许多并不熟知的变化, 从而促使学生更多地关注周围常见的事 物,形成关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教
20、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认识凝结现象。 2.知道水蒸气形成水珠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对周围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 情感态情感态度价值度价值观:观: 1.能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凝结现象的普遍性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重【重 难难 点】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水蒸气形成小水珠的原因。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镜子 教师准备教师准
21、备:课件、火柴,酒精灯,烧杯,玻璃片,试管夹、水、冰块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引出课题一、实验导入,引出课题 (一)观察小水珠的形成。 1.老师这里有一杯热水,请注意观察,这杯热水正在发生什么现象呢? 杯子里的水正在蒸发,无数的水蒸气像调皮的小精灵,飞到空气中,让我们看不见、摸不 着。那大家有什么办法捉住这些水蒸气吗? 2.一个学生用玻璃片盖住杯口,观察现象。 3.提出问题:杯子盖上的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二、活动过程二、活动过程 (一)猜测小水珠形成的原因。 1.PPT 3 PPT 3 出示出示 调皮的水蒸气被我们捉住了,玻璃片表面出现了许多小水珠,生活中你还 见过这样的现
22、象吗? 2.PPT 4 PPT 4 出示出示 物体表面出现小水珠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你知道哪里有这种凝结现 象? 3.请大家联系自己前面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物体表面的小水珠的确 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那水蒸气在什么情况下能形成小水珠?根据是什么? (二)制定方案,进行实验 1.让我们动手来验证一下,准备怎么做这个实验? 准备用两杯热水,上面分别放上冷的玻璃片和热的玻璃片,看看哪个玻璃片上出现了小水 珠。 2.PPT 5 PPT 5 出示出示 用对比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老师给提 供的实验材料和大家刚才的讨论,大胆设想,看看能设计出几种实验方
23、案,并填写在实验记录 单中。 3.谁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仔细对比一下你们的 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实验方案。 4.PPT 6 PPT 6 出示出示 同学们想得非常细致,在实验前,老师还想送给大家几点温馨提示,请看 大屏幕(1.进行对比实验时,相同条件要保持一致;2.加热材料时,要用试管夹夹取,先预热, 再均匀加热,安放时注意安全;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填写实验报 告单及结论,实验现象不明显时可以多做几次。4.玻璃片容易破碎,使用时要轻拿轻放;倒取 热水时要小心;5.酒精灯使用要规范,用完后马上盖好灯帽。 ) (三)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1
24、.PPT 7 PPT 7 出示出示 出示实验记录表。看得出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实验了,老师帮大家准 备了很多实验材料,放在实验桌上,请小组长根据需要上前领取。现在就请小组为单位,按照 我们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吧!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实验进行的最顺利!注意要及时做好记 录。 学生自主实验,教师巡视 2.经过大家的合作,现在各个小组的实验已经完成,下面让我们交流一下实验现象和实验 结论。生交流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3.小结:在科学上,我们把小水珠叫做液态的水,把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水的这一现象 就做凝结。 (四)解释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1.PPT 8PPT 8 出示出示 刚上课时,老师做实验的玻璃
25、片上出现的小水珠和大家谈到的生活中许多 物体表面的小水珠,现在你能用这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做饭时,锅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就会凝结成小水珠; 洗澡时,热水形成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墙壁和天花板会凝结成小水珠; 屋子里水蒸气遇到更冷的眼镜片会凝结成小水珠; 屋子里的水蒸气遇到从冰箱里取出的物体会凝结成小水珠 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外面到暖和的屋里,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会形成小水珠。 三、三、拓展活动拓展活动 1.今天我们学习了水蒸气的凝结,说一说你收获了什么? 2.PPT 9 PPT 9 出示出示 冬天时,汽车车窗内常会出现一层白雾,影响司机叔叔的视线。你能用本 节课的知识帮到他们,让这些白雾
26、不出现吗? 3.PPT 10 PPT 10 出示出示 这节课我们通过猜想、实验、验证,发现了小水珠形成的秘密。那么, 水蒸气不管在多冷的环境中都会变成小水珠吗?课后请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或是设计实验的 方式进行进一步探究。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水的三态变化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水循环单元里的第四课时。本课是在学生认识 蒸发、沸腾、凝结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研究,使学生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 其形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其规律是能够被人 类所认识的,人类认识了自然界中的这些规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 生对科
27、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引导学生课前观察清澈的湖水,搜集不同状态水 的美丽图片。查阅资料调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第二部分活动过程。主要设 计了一个活动:水在自然界中有三种存在形态,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此活动分三部分,一 是通过制造冰的实验探究水结冰时的温度,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二是通过交流寒冷 的冬天, 放在室外的湿衣服结了冰也会慢慢变干的现象,思考衣服里的水经历了哪些形态的变 化, 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水的状态变化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理,知道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三是通过交流生活中的现象和所做的水结冰实验等,引导学生
28、交流水的状态相 互转化的特点,把学生已知的零碎认知信息进行整合,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认知,并用简洁的 方式表示出来。第三部分自由活动。交流自己知道的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的现象,使学生意识 到水的三态变化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 通过分析案例, 唤起学生保护生态平衡、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蒸发、沸腾、凝结等现象,并且对生活中有关水的三态变 化的现象也比较熟悉,例如:冰雪融化、美丽窗花、大雾弥漫等。通过对蒸发、沸腾、凝结等 现象中的热量变化的情况一些零散的认识, 为水的三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的规律性认识打下了 一定的基
29、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水的冰点。 2.知道当水的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 水随着吸热或放热, 能够由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指导学生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2.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3.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水的三态
30、变化服务生活的。 【重【重 难难 点】点】 指导学生做好水结冰的实验, 亲自测得水结冰时的温度; 了解水的三态转变过程。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 1.搜集不同状态水的美丽图片,查阅资料调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准备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主要材料:小铁桶、冰块、塑料杯、食盐等。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实验记录表。温度计、铁架台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PPT 2 PPT 2 出示出示 出示冰山、水、下雨、下雪等场景图,提问:你在图中看到了哪些现象? 观察到了哪些变化? 2.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都有水的痕迹。你们知道水有哪几
31、种形态吗? 学生讨论交流。 PPT 3 PPT 3 出示出示 出示冰、水、水蒸气图片。师:水的这三种形态是否能够相互转化呢?生活 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学生举例。 教师总结:同学们举了这么多水的三态变化的实例,看来你们都能细致的观察生活中的现 象。 的确, 水有三态变化, 并且这三种变化能够相互转化的。 水的形态转化又需要什么条件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板书课题:水的三态变化) 。 二、活动过程 1.实验探究水的冰点。 师:水和冰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水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变成冰呢?怎样才能知道 答案呢?(实验) 实验器材:小铁桶、冰块、塑料杯、食盐等。 PPT 4 PPT 4 出示出示
32、如图所示实验过程:1.向塑料杯中加入少量水,并把塑料杯放在小铁桶中。 2.在塑料杯上方吊着温度计,插入塑料杯中,温度计下端不触及塑料杯。3.向小铁桶内放入大 量冰块,让冰块包裹在塑料杯的周围。4.向冰块上撒食盐。记录试管中温度计的读数。 PPT 5 PPT 5 出示出示 出示温馨提示,学生实验并填表。 PPT 6 PPT 6 出示出示 出示实验记录表。 时刻(分 钟) 温度() 现 象 结 论 0 2 4 6 8 2.讨论探究水蒸气和冰之间的相互转化。 PPT 7 PPT 7 出示出示 寒冷的冬天阴凉处硬邦邦的衣服,只要时间足够长也会变干,衣服上的冰变 成了什么?变成的物质去了哪里?同学们分组
33、讨论一下。 3.探究影响水的三态变化的因素。 教师提问:冰在什么条件下会融化成水?水变成冰呢? 学生回答: 温度升高时, 也就是冰吸收热量会变成水。 相反, 水结冰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教师提问:我们前几节课学过的蒸发和沸腾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吸收热量;而凝 结是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放出热量;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来总结冰和水蒸气之间转 化的吸收和放热情况吧。 学生回答:冰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吸热过程;相反,水蒸气变成冰的过程要放出热量。 教师总结: 当水的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 水吸热或放热, 就会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 也就是影响水三态变化的因素是水吸热或放热。 PPT PPT
34、8 8 出示出示 完成此图的填写。 4.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生活中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做的事以及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 化现象,交流这些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PPT 9PPT 9 出示出示 出示晒衣服、鱼冷冻保鲜、制取蒸馏水、水缸冻裂的图片等资料,分析、 归纳, 交流水的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从而意识到水的三态变化对人类既有有利 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三、拓展研究 PPT 10PPT 10 出示出示 教师讲述:地球的南、北两极到处都是厚厚的冰层。目前,随着温室效应 的日益加剧,地球气温逐年升高,南、北两极的冰雪融化逐渐加剧,海平面上升。
35、导致这一结 果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这一现象继续下去,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请同学们查阅有关资料, 对此作出预测吧。 小水滴的旅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小水滴的旅行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水循环里的第五课时。本课以学生对小水滴在 自然界中不同状态的观察为基础,通过研究小水滴的不同变化,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教 科书展示“露和霜” 、 “雾和云” 、 “雨和雪”三个专题研究方案,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 设计方案进行专题研究。在选择探究专题上给学生一个指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 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自行确定研究专题,设计研究方案进行探究。每个研究专题既是整个 课题的一部分,又是
36、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探究过程。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首先以童话语言对小水滴在大自然中的长途旅行 进行概括描述。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小水滴的不同变化形态,然后用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上有一 滴晶莹透亮的小水滴,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小水滴变化的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二部分活 动过程。活动一: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变幻莫测。它会变成什么?首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对 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变化作出猜想,然后研究小水滴为什么会以不同的状态在自然界中出现。 活 动二:我们分主题来研究。主题一研究雨和雪的形成。先推测自然界中雨和雪的形成过程,然 后模拟雨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验雨的形成全过程。最后引导学生依据课堂
37、模拟实验所获得的 证据,结合已学的知识及生活体验,对自然界中的雨雪成因进行推想,从而对自然界中雨雪的 成因形成准确的认识。主题二研究雾和云的形成。首先让学生交流调查到的信息资料,体验到 雾和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水蒸气是遇 冷凝结成小水珠的道理,采取不同的方法制造雾,最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结合已有的知识经 过思维加工,对自然界中的雾和云作出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实事求是、尊 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主题三研究露和霜的形成。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掌握的证据、已有的知识经 验对露和霜的形成作出预测,然后通过想办法制造露和霜、比较分析露和霜形成的条件有
38、何不 同,使学生对露和霜的形成获得较为全面的正确的认识。活动三: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已经知 道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了,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吧。首先表达与交流,描述小水滴旅行的 路线,然后提供水循环的图片资料,使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完整的循环过程,看出水的循环 变化的实质。活动四: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通过交流,让学生意识 到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既有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再通过分析,正 确认识水循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写一篇科学 小论文。引导学生对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进行描述。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本课是此单元
39、的最后一课,是水循环单元的总结课。学生前面对水的蒸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通过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 2.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 2.将实验中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提示自然现象。 3.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
40、处。 2.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重 难难 点】点】 通过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调查雨、雪、霜、露、雾和云与我们的关系。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铁架台、三角架、蒸发皿、酒精灯、烧杯、烧瓶、火柴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小水滴能旅行吗?它是怎么旅行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 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小水滴的旅行)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变幻莫测,它会变成什么呢? 学生猜想。 猜想后,让学生充分
41、交流。 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水的不同形态图片。 PPTPPT 2 2 出示出示 教师播放课件小水滴的变化 :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以雨、雪、霜、露等形态存 在着。 学生观看。 活动二:小水滴为什么会以不同的状态在自然中出现呢? 1.谈话:我们知道了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以不同的形态的存在着,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2.学生讨论、猜想。 3.师:我们用什么方式检验猜想呢?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 (一)(一)PPTPPT 3 3 出示出示 主题一:研究雨和雪的形成。 1.PPT1.PPT 4 4 出示出示 提出问题:你认为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图,思考、推
42、 测一下自然界中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猜想后汇报。 3.师: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PPTPPT 5 5 出示出示 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模拟降雨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探究现象和探究的结果。 学生通过交流、分析、归纳,获得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滴下形成雨的认识。 5.教师指导学生比较猜测与探究结果的异同点。 6.根据我们刚才的降雨模拟实验,来推测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7.教师讲解:雨来自云,当云中的这些小水点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向下降落。 如果低空气温高于 0,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 8.提问:我们
43、知道了雨的成因,那么雨和雪有什么不同呢?下雪时和下雨时气温有什么不同 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推想出雪的成因。 教师小结:在寒冷的冬季,低空气温在 0以下,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不会融化,这就是雪。 10.PPTPPT 6 6 出示出示 多媒体播放视频:雨和雪的形成。 小结: (1)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滴下形成雨。 (2)温度低的情况下,水蒸气遇冷直接凝结成冰晶,聚集落下形成雪花。 雪的形状多样,但都是六面体或有六个分叉。 (二)PPTPPT 7 7 出示出示 主题二:研究雾和云的形成。 1.PPTPPT 8 8 出示出示 猜想: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 2.PPT2.PPT 9 9 出示
44、出示 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模拟雾和云形成的实验。 3.PPTPPT 1010 出示出示 多媒体播放视频:雾和云的形成。 4.小结: (1)雾: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组成的水汽凝结物。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当空气中有凝 结核时,饱和空气如继续有水汽增加或继续冷却,便会发生凝结,凝结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见度 降低到 1000 米以内时,雾就形成了。 (2)云:大气中水汽凝结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混合组成的可见悬浮体。生成在 大气的较高层。 (三)PPTPPT 1111 出示出示 主题三:研究露和霜的形成。 1.PPT1.PPT 1212 出示出示 猜想: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 2.2.PPTPPT 1
45、313 出示出示 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模拟露和霜形成的实验。 学生实验,老师参与。 3.PPT3.PPT 1414 出示出示 多媒体播放视频:露和霜的形成。 4.提出问题:露和霜的形成条件有什么不同? 小结: (1)露: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想地表或地物上凝结而成的水滴。 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逐渐冷却,从而使贴近地面和地物的空气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 降到露点以下,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会有露滴生成。 由于露滴是液态水滴,因而在露滴生成时,贴地或贴近地物表面的气温仍高于 0 摄氏度。 (2)霜: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物上直接凝化而成的冰晶,白色,有疏松的晶体结 构。 形成原因和露相似,只是空气的
46、温度必须低于 0 摄氏度,这是形成霜和露的主要区别。 活动三:研究小水滴的旅行。 1.谈话:通过上面的研究活动,我们已经知道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交 流吧。 2.学生多种形式交流:画小水滴旅行路线图、文字描述、制作模型等方式表达。 3.谈话:我们一起来学习水循环的资料卡。 PPTPPT 1515 出示出示 教师播放水循环的课件。 三、迁移应用,拓展延伸 1. PPTPPT 1616、1717、1818、1919 出示出示 教师出示一组关于水循环对生活关系的图片,提问:水在自然 界里的循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片,使学生意识到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既有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利的 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2.讨论:水在自然界不停地循环,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 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小结:尽管水在自然界不停地循环,但淡水资源却极为贫乏。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节约用水应 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3. PPTPPT 2020 出示出示 让我们来举办一期主题为“小水滴的循环旅行”班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