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修订和的修订和教学思考教学思考进课的思考进课的思考一、关于当代的修订一、关于当代的修订二、教学体现十八大精神的重点二、教学体现十八大精神的重点三、各讲教学中的若干重点难点三、各讲教学中的若干重点难点一、关于当代的修订一、关于当代的修订 为了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为了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新成果“三三进进”,根据中央,根据中央“工程办工程办”的要求,的要求,理论局和社科司直接领导当代的修订。理论局和社科司直接领导当代的修订。在在“马工程马工程”咨询委指导下、有关部门专家帮助咨询委指导下、有关部门专家帮助下,听取高校思
2、政课教师和博士生意见和建议下,听取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博士生意见和建议基基础上础上,编写组原成员陈锡喜、杨雪冬、肖巍、张,编写组原成员陈锡喜、杨雪冬、肖巍、张雷声、赵甲明、胡海波、袁银传数易其稿。雷声、赵甲明、胡海波、袁银传数易其稿。中宣部组织人员审改定稿。中宣部组织人员审改定稿。(一)修订过程(五个阶段):(一)修订过程(五个阶段):1 1、教学建议编写(、教学建议编写(20132013年年1 1月):月):修改四稿,为教材修订奠定了基本思路和部分内修改四稿,为教材修订奠定了基本思路和部分内容基础。容基础。2 2、修订方案制定(、修订方案制定(20132013年年2 23 3月月):启动会;启动
3、会;各讲修订初步意见(汇总)稿;各讲修订初步意见(汇总)稿;调研座谈会;调研座谈会;初步修订方案(讨论稿初步修订方案(讨论稿1 1)、(讨论稿)、(讨论稿2 2););理论局和社科司召开的教材修订协调会;理论局和社科司召开的教材修订协调会;“修订方案(上报草稿)修订方案(上报草稿)”;3 3月月2828日:日:“修订方案(上报稿)修订方案(上报稿)”:含新的修:含新的修订提纲和修订说明(修订思路和各讲修订理由)订提纲和修订说明(修订思路和各讲修订理由)。3 3、具体修订(、具体修订(4 4月):月):根据根据“修订方案(上报稿)修订方案(上报稿)”开始修订;开始修订;研究生思政课教指委会议听取
4、意见;研究生思政课教指委会议听取意见;反馈反馈“工程办工程办”对修订方案意见;对修订方案意见;4 4月月2222日:合成修订初稿(第日:合成修订初稿(第1 1稿);稿);第一次统稿会(第一次统稿会(4 4月月2727日上海);日上海);继续各讲修订完善;继续各讲修订完善;完成修订初稿完成修订初稿(第第2 2稿稿),5 5月初上报。月初上报。4 4、修改完善(、修改完善(5 56 6月):月):修订工作会议(修订工作会议(5 5月月1414日中宣部)日中宣部):反馈修改意见反馈修改意见;各讲继续完善,形成修订初稿(第各讲继续完善,形成修订初稿(第3 3稿);稿);修订工作会议(修订工作会议(6
5、6月月 6 69 9日中宣部)日中宣部),对第,对第3 3稿提稿提出修改意见出修改意见;形成形成“修订送审稿(第修订送审稿(第4 4稿)稿)”;统稿会(统稿会(6 6月月18182020日中宣部),逐段逐句修改;日中宣部),逐段逐句修改;6 6月月2121日日“修订上报统稿(第修订上报统稿(第5 5稿)稿)”。5 5、审改定稿(、审改定稿(7 7月月):由中宣部组织人员对由中宣部组织人员对“修订上报统稿修订上报统稿”作最后作最后审审改定稿。改定稿。(二二)主要依据:主要依据:1 1、教社科司、教社科司201319201319号函:号函: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体现教师学生意充分体现党的十八
6、大精神,充分体现教师学生意见建议,认真解决教材之间的交叉重复问题,进见建议,认真解决教材之间的交叉重复问题,进一步改进文风。一步改进文风。2 2、教师学生意见:、教师学生意见:对原对原当代当代总体评价:总体评价:在中央在中央“马马工程工程”办公室指导下数易其稿而成,办公室指导下数易其稿而成,整体内容比较合理整体内容比较合理;现刚使用一轮现刚使用一轮,不宜大改,不宜大改。主要主要不足不足:层次性体现还不够:层次性体现还不够:(1 1)内容表述的重复:)内容表述的重复:有些马克思主义常识内容与原理重复;中国有些马克思主义常识内容与原理重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知识点与概论重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7、体系基本知识点与概论重复;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阐述与原理、概复;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阐述与原理、概论重复论重复,许多,许多内容回到讲中国,内容回到讲中国,与与中特研究中特研究有重复,有重复,等等。等等。教学目的意义方法等写法与本科雷同教学目的意义方法等写法与本科雷同。(2 2)学术性、思想性不充分:学术性、思想性不充分:缺少比较研究缺少比较研究:经典马经典马中马中马西马,社会思潮西马,社会思潮政治思政治思潮潮文化思潮,社会主义文化思潮,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中国资本主义,中国道路道路其他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其他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其他现代其他现代化道路,关于发展、社会建设、生态等问题的其化道路,关于发展、
8、社会建设、生态等问题的其他理论和经验等;他理论和经验等;某些对资本主义和社会思潮的批判比较简单化;某些对资本主义和社会思潮的批判比较简单化;缺乏问题意识等。缺乏问题意识等。(3 3)结构逻辑不结构逻辑不清晰清晰:整体逻辑主线不清晰;整体逻辑主线不清晰;各讲框架不统一;各讲框架不统一;各讲内容有重复。各讲内容有重复。(三)修订思路:全面而适度(三)修订思路:全面而适度1 1、充分体现十八大精神:、充分体现十八大精神:从从“树立世界眼光,确立创新意识,加强战略思树立世界眼光,确立创新意识,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维,增强战略定力”的角度,充分体现十八大精的角度,充分体现十八大精神;神;尽可能解决
9、与本科生、硕士生教材的表述内容重尽可能解决与本科生、硕士生教材的表述内容重复问题。必须保留的重复内容,尽量从中国同世复问题。必须保留的重复内容,尽量从中国同世界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以更好地体现界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以更好地体现“步步高步步高”。2 2、课程定位:用中国马克思主义看世界。、课程定位:用中国马克思主义看世界。“当代当代”:主要是指进入:主要是指进入2121世纪的人类社会。而世纪的人类社会。而要认识要认识2121世纪人类面临的问题,需要联系世纪人类面临的问题,需要联系2020世纪世纪下半叶特别是下半叶特别是8080年代以来世界的变化。年代以来世界的变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
10、”:指: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运用当代中国马克: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代世界国际经济政治热点问题和思主义,分析当代世界国际经济政治热点问题和社会问题、当代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和科技社会问社会问题、当代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和科技社会问题、当代重大社会思潮和理论热点问题等(中宣题、当代重大社会思潮和理论热点问题等(中宣部教育部文件部教育部文件2010220102号)。号)。由于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由于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因此认识当代
11、世界问题,需要表明中国立变化,因此认识当代世界问题,需要表明中国立场、关照中国发展,体现中国情怀。但不具体展场、关照中国发展,体现中国情怀。但不具体展开如何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问题。开如何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问题。3 3、逻辑框架:、逻辑框架:专题课程:如何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专题课程:如何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当代世界格局、发展、社会、生态、点方法看待当代世界格局、发展、社会、生态、思潮、科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八大问题的基思潮、科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八大问题的基本思路。本思路。不同专业的教学,可形成不同逻辑框架和重点。不同专业的教学,可形成不同逻辑框架
12、和重点。共同要求:以大纲的教学要求为基本遵循,在把共同要求:以大纲的教学要求为基本遵循,在把大纲转化为教学体系时,应注重:大纲转化为教学体系时,应注重:(1 1)途径:)途径:“四个结合四个结合”:同同研读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经典(经典当代)当代);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世界中国)中国);同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同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主义(主义问题)问题);同学习专业知识同学习专业知识(知识(知识思想)思想)。(2 2)重心:理论思维能力重心:理论思维能力(为什么?(为什么?所以所以然):然):历史历史逻辑的统一;逻辑的统一;进行拓展性思考,
13、扩大学术视野,提高理论素养进行拓展性思考,扩大学术视野,提高理论素养:增强提出增强提出(视角)(视角)、分析、分析(范畴、工具)(范畴、工具)、评、评价价(世界观、方法论)(世界观、方法论)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能力;(3 3)切入点:)切入点: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社会热点社会热点理论难点理论难点思想疑点的交集;思想疑点的交集;避免从概念或原理出发。避免从概念或原理出发。(4 4)落脚点:落脚点:增强战略定力(怎么样?增强战略定力(怎么样?所所必然):必然):通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重大问题的通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重大问题的分析,帮助博士生树立世界眼光、确立创新意识分析,帮助博士生
14、树立世界眼光、确立创新意识、加强战略思维,从而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加强战略思维,从而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定力。社会主义的战略定力。赋予传统意识形态话语以时代内涵。赋予传统意识形态话语以时代内涵。二、教学中体现十八大精神的重二、教学中体现十八大精神的重点点(一一)中国发展所处世界大势的基本判中国发展所处世界大势的基本判断断1.1.中国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但仍然但仍然是最大发展中国家。是最大发展中国家。2.2.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5、,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互联网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互联网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确定因素增
16、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繁发生。我国发展安全问题,正面临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我国发展安全问题,正面临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相互交织之中。统安全威胁的相互交织之中。在国际竞争中,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在国际竞争中,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握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握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被别人甩在后边。3.3.社会主义有了新的发展但全球性问题更社会主义有了新的发展但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加突出: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社会主义经历了空
17、想社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社会主义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开创和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要求我们要求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同时,扩大在世界上同各方利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同时,扩大在世界上同各
18、方利益的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益的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谐世界。确立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确立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观念,既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错误主张,遇期的观念,既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错误主张,又摆脱超越中国发展阶段和国际地位实际的又摆脱超越中国发展阶段和国际地位实际的非理非理性性观念,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观念,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二)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二)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新境界1.1.坚持
19、人民主体地位:根本价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根本价值社会主义相比较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根本上体现社会主义相比较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根本上体现在它能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更好地维护公平在它能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更好地维护公平正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正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标。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内在要求,共同富裕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根本原则根本原则,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本质属性本质属性。它们的实现,从根本它们的实现,从根本上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上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既:既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
20、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又又是是对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对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正确指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正确指引引;既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涉及经济基础既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上层建筑;既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既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涉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时还涉及统
21、、又涉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时还涉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既体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又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和价值观,又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点方法。习近平:习近平:“对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对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用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义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用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进一步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是我们党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这个重大问题,是我们党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取得
22、的重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大理论成果。”2 2更加强调深化改革更加强调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逆水之路。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行舟,不进则退。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既勇于冲破思想,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要坚持正确方向和正确方法论。改革要坚持正确方向和正确方法论。把把“摸着石摸
23、着石头过河头过河”和和“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结合起来:结合起来:更加注重改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要摸着规律过河。就是要摸着规律过河。要努力寻求关于改革的最大公约数,达成共识,要努力寻求关于改革的最大公约数,达成共识,增强合力,减少阻力,形成强大推动力。增强合力,减少阻力,形成强大推动力。3 3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中国将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发展,同时将始终中国将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发展,同时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
24、国际经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中,我们既要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中,我们既要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充分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又要积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又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治制度模式。(三)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三)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1 1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选择和平发展是中国特
25、色社会主义必然选择(1 1)历史必然性:历史必然性: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26、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和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独立自主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2 2)现实必要性:现实必要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
27、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能有持久和平。从历史规律和世界潮流看,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从历史规律和世界潮流看,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包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包括中国人们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括中国人们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2 2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开放发
28、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1 1)必要性:必要性: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可以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可以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29、(2 2)立场:立场: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既让促进世界和平;既让中国中国人民享受和平发展带来人民享受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的利益,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又承担国际责任,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基础;又承担国际责任,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贡献。,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贡献。中国发展中国发展既既不损人利己、以邻为壑不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又,又不屈服于不屈服于外来压力,不放弃正当权益,不牺牲国家核心利外来压力,不放弃正当权益,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
30、望我们会拿核心利益做交易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展利益的苦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中国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中国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的的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
31、息化条件下局部战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3 3)原则:原则:以更积极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在应对人类共同挑以更积极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在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中勇于承担责任,做和平发展实践者、共同发战中勇于承担责任,做和平发展实践者、共同发展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展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参与者,推动国际秩序朝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参与者,推动国际秩序朝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坚持权利和义务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的平衡,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平衡,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
32、护主义。主张国际关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主张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精神,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1 1社会主义生命力的展现社会主义生命力的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
33、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发展。2.2.现代化道路多样化的体现现代化道路多样化的体现当今世界,不同社会制度有竞争又有合作,不同当今世界,不同社会制度有竞争又有合作,不同历史文明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交流。要尊重世界历史文明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交流。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借鉴,取
34、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既顺应世界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既顺应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和各国发发展趋势,积极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和各国发展成功经验,又适合中国历史和国情的选择,展成功经验,又适合中国历史和国情的选择,没没有有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走出了一条既不同于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走出了一条既不同于苏联模式、又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体苏联模式、又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体现现了了对于人类文明和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的对于人类文明和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的价值价值。三、各讲教学中的若干重点难点三、各讲教学中的若干重点难点导导 论论一、当
35、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代人类社会既享有当代人类社会既享有2020世纪创造的丰富的物质和世纪创造的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又遗留诸多突出精神财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又遗留诸多突出问题,面临严峻挑战。问题,面临严峻挑战。1.201.20世纪人类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世纪人类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科技革命和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社会主义的探科技革命和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重大进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索取得重大进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人类文明程度和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人类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空
36、前提高。生活质量空前提高。2.202.20世纪人类社会遗留的主要问题世纪人类社会遗留的主要问题和平;发展;民族宗教矛盾;资源环境问题;改和平;发展;民族宗教矛盾;资源环境问题;改善人类生存质量。善人类生存质量。二、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1 1、用新的思想观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用新的思想观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2 2、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
37、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坚持和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实现。兴的中国梦最终实现。三、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三、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1.1.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眼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眼光马克思主义是在世界视野中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是在世界视野中论证了“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眼光,是适应中国与世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眼光,是适应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需要。关
38、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需要。树立世界眼光,要求我们善于从全球视野来观察树立世界眼光,要求我们善于从全球视野来观察、认识认识和评价和评价问题。问题。2.2.确立创新意识确立创新意识马克思主义是通过不断创新而具有与时俱进的理马克思主义是通过不断创新而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论品质的。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须建立在求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并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实的基础上,并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3.3.加强战略思维加强战略思维把把“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战略上的与加强战略上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相结合。相结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
39、论自信、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制度自信。第一讲第一讲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1.1.社会生活发生着新变革社会生活发生着新变革人口结构和人的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信息化人口结构和人的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流动性加快。社会更加多元化。持续推进,社会流动性加快。社会更加多元化。社会权利意识增强。社会权利意识增强。2.2.国家的作用与国家间关系处于调整之中国家的作用与国家间关系处于调整之中国家作用没有削弱,反而亟需加强。国家间关系国家作用没有削弱,反而亟需加强。国家间关系
40、更加复杂。更加复杂。3.3.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4.4.人类安全面临着新挑战人类安全面临着新挑战传统安全问题依然突出。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增传统安全问题依然突出。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增多。多。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1 1、积极影响:、积极影响: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交往的扩政治,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交往的扩大和多极化趋势。大和多极化趋势。2 2、带
41、来带来挑战:挑战:全球性风险增多,限制主权国家的权力行使,某全球性风险增多,限制主权国家的权力行使,某些被两极格局掩盖的矛盾暴露,文化矛盾和冲突些被两极格局掩盖的矛盾暴露,文化矛盾和冲突出现新变化。出现新变化。第二讲第二讲 当代发展问题当代发展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1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可以被人在实践中认识与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可以被人在实践中认识与把握的自然历史过程;的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
42、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 2、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对自然形成的社会中人的特殊活人的全面发展是对自然形成的社会中人的特殊活动范围的超越,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创造着的人的动范围的超越,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创造着的人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其目标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本质的全部丰富性;其目标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全面的发展,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由发展的条件。3 3、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要逐步消灭阶级之间
43、、城乡之人类社会的发展,要逐步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二、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对于解决当代发展二、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对于解决当代发展问题的贡献问题的贡献1.1.理念:理念:蕴含了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新思路,为当蕴含了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新思路,为当代世界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代世界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2.2.实践:实践: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科学、科学、和平、和谐发展,和平、和谐发展,开放、合作、共赢发展,对于开放、合作、共赢发展,对于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
44、要意义。3.3.经验:经验:对于其他国家解决发展问题提供启示,对于其他国家解决发展问题提供启示,对发展中国家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对发展中国家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发展道路道路提供提供借鉴。借鉴。第三讲第三讲 当代社会建设当代社会建设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1 1、社会有机体思想:社会有机体思想:社会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是,是“经常处于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社会是不断运动的,也是充满矛盾的。社会是不断运动的,也是充满矛盾的。政治革命之后,还要进行社会改造和社会建设,政治革命之后,还要进行社会改造和社会建设,为建设新
45、社会创造更充分的条件。为建设新社会创造更充分的条件。2 2、社会建设和国家的关系:社会建设和国家的关系:社会建设是国家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要根据社会建设是国家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要根据社会发展目标和要求,建立和调整社会关系,完社会发展目标和要求,建立和调整社会关系,完善社会服务,解决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善社会服务,解决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3 3、社会建设的具体历史性:社会建设的具体历史性:社会建设的内容受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基本政治社会建设的内容受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基本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的影响,因此在影响,因此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内容和形式。
46、不同国家具有不同内容和形式。4 4、社会建设的目标:社会建设的目标:社会和谐的理想目标应当是消灭剥削社会和谐的理想目标应当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消除两极分化,从而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分化,从而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社会物质财富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全面的发展。二、当代社会问题的总根源二、当代社会问题的总根源1.1.一般根源:一般根源: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不能充分满足需求。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不能充分满足需求。2.2.特殊根
47、源:特殊根源:当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为各类社会问题的产生提供当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为各类社会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法律制度等面临了土壤;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法律制度等面临的挑战,激化了各类社会问题;经济全球化在给的挑战,激化了各类社会问题;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当代社会问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当代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加剧了社会排斥现象,还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加剧了社会排斥现象,还为跨国犯罪活动提供了条件。为跨国犯罪活动提供了条件。第四讲第四讲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一、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一、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1 1、自然界与
48、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自然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自然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中介中介”,只有,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人的存在的基础、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人带、人的存在的基础、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人类活动不断使环境类活动不断使环境“人化人化”,在环境中实现自己,在环境中实现自己,不断印证人的本质力量,并赋予这种力量以历,不断印证人的本质力量,并赋予这种力量以历史性质。史性质。2 2、环境恶化是自然界环境恶化是自然界“报复报复”人类的表现:人类的表现:人类过度向自然界索取,破坏了自
49、然界和社会之人类过度向自然界索取,破坏了自然界和社会之间的平衡,使人与自然之间发生了间的平衡,使人与自然之间发生了“物质变换的物质变换的断裂断裂”,并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并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断裂断裂”。3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负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负有主要历史责任:主要历史责任:工业文明创造的物质繁荣,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资工业文明创造的物质繁荣,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资本主义剥削、殖民掠夺和利用先进技术开采全世本主义剥削、殖民掠夺和利用先进技术开采全世界资源的基础上,造成生产能力、消费欲望的无界资源的基础上,造成生产能力、消费欲望的无限扩张和生态环境的有限承
50、载之间的矛盾激化。限扩张和生态环境的有限承载之间的矛盾激化。4 4、环境问题须依靠人类共同努力,并解决人和环境问题须依靠人类共同努力,并解决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问题: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问题:自然是人类自然是人类“永远的共同财产永远的共同财产”,只能以符合全,只能以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形式来管理,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人类利益的形式来管理,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的力量来统治自己。人类要做到对自然合理地控制与调节,需要对人类要做到对自然合理地控制与调节,需要对“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