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复习教案-高中语文.docx

上传人(卖家):汀枫 文档编号:711504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DOCX 页数:163 大小:2.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考复习教案-高中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学考复习教案-高中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学考复习教案-高中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学考复习教案-高中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学考复习教案-高中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学学 考考 复复 习习 现现 代代 文文 阅阅 读读 (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领会学考考纲要求。 2、 明确现代文考查范围。 3、 掌握现代文阅读技巧。 重难点重难点 掌握现代文阅读技巧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领悟归纳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将现代文阅读文本分为论述类、 实用类和文学类 文本。从 2016 年调整后的学考卷型来看,考生们面对的第一道大题便是对论述类或实用类 文本的考查。 对这两类文本的考查虽然并无特定的规律, 但近几年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频率 更高。 所考查的论述类、实用类文本一共涉

2、及七个考点,两个能力层级: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两个考点的能力层 级为 B,属“理解”的范畴。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观点与材料之 间的联系”“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这五 个考点的能力层级为 C,属于“分析综合”的范畴。 在上述的七个考点中,对词句的理解,对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从考 查的实际来看,不管是论述类文本,还是实用类文本,近几年的题型都较为稳定,均为 3 道单选题,分值共 6 分。 下面补充一下对七大考点的具体分析: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

3、语的含义 “重要词语”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境、情感等起重要表达作用的词语。这些词 语有的是重要的概念,有的表示特定的意义,有的表达丰富的内涵。“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 含义”指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词语的意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是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这些句子或意 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指根据具体 语境领会或解释这些句子的意义。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所谓“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 “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

4、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 处理。 总课时: 2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包括文中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的关系,整 体谋篇布局等。准确地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文章脉络的重要手段,更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的基础。 (3)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观点统率材料,材料服务于观点。选取材料的角度及大小、长短、详略等须根据观点的 需要而定。观点与材料之间有辩证的内在的联系。 (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所谓“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是指把散落或蕴含在文章中的要点通过分析概括出来。 “概括中心意思”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概述文章的主要思想; 二是揭示

5、文章的基本观点或判 断文章的价值。“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侧重于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对文章内容做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间接表达出来的。要分析概括作 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需要对文中有关内容进行筛选、分析并做综合概括。 一、论述类文章的概念及特点 论述类文章一般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有关文章,内容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 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美学等学科,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分析 事实等为主要内容,其构成要素为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对此类文章的考查,是以论述文 为“

6、载体”,来评估学生对抽象语言的认识能力。 论述类文章的文体特点有:条理性、严谨性、专业性、理论性。 二、论述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及解题步骤 阅读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对任何语句都应站在主旨的笼 罩下进行解读,不能机械,不能断章取义)。 四个步骤: (一)整体把握,微观勾画 1快速阅读原文,注意把握阅读的重点:文章的话题范畴;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的 手段方法;段落的层次思路;使用的材料事实等。 2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迅速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这里介绍一种快捷 的方法寻找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论证的结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 文章中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

7、如“首先、其次”等引起的语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 可标记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句或结尾句,然后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把握文脉。 3注意微观勾画。微观勾画是指随时圈注关键句,勾勒关键词语,以备答题时所用。 关键句包括论点句、论据句。 论点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发表的观点。一般论点用判断句表达。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 的开头,有时在文章的结尾,有时在文章的中间,有时文章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 论据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即选用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 实等;一类是道理论据,即选用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 勾勒关键词语时特别要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如“一旦”“如果”

8、“因此”“但 是”“然而”等)、 副词(如“凡是”“全”“将”“基本上”“已经”“也许”“可能”等) 以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二)紧扣语境,把握内涵 要准确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就要紧密联系语境,注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反复 强化的词等暗示信息,从而把握其内涵。 (三)抓住概念,识别混淆 论述类文章阅读题目,在设置选项上具有很大的迷惑性,综观近几年的学考试卷,其干 扰项的设置类型主要有: 曲解文意、 以偏概全、 混淆是非、 武断绝对、 无中生有、 张冠李戴、 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等,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注意辨别。 (四)文题对照,逐步排除 3 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题型一般为选择题

9、, 要求学生判断辨别。 做这类题关键在“文题” 对比,筛选判断信息。阅读完题干后,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分析剩下的选项及与 之相关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准确归纳信息的要点,将题干、选项与原文对应文字仔细 比对,再次排除干扰选项,剩下的便是正确答案。这样做题,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4 第第 二二 课课 时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领会学考考纲要求。 2、 明确现代文考查范围。 3、 掌握现代文阅读技巧。 重难点重难点 掌握现代文阅读技巧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领悟归纳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真题导学与达标训练真题导学与达标训练 一、真题回顾 (2019 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卷)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6 分) 何谓“年” 文章具体内容:略-参见学海导航P2 页 二、达标训练 ( (一一)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陆羽为什么能够写成 全文:略。详见学海导航 1下列对陆羽写成茶经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唐代茶叶经济的繁荣以及饮茶风习的盛行,是陆羽能够写出茶经的社会基础。 B唐代文化海纳百川,儒、释、道三家的融合,为茶经的产生注入了文化基因。 C唐代文人士子对茶的推崇并由此形成的茶文化圈为茶经的写作提供了文化土壤。 D陆羽一生经历丰富,许多活动与茶相关,这是他能够写作茶经的另一外部因素。 【解析】 D。 “另一外部因素”说法错误,

11、原文为“除了外部因素外, 陆羽的人生经历, 也是他能够写出茶经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见这并非“外部因素”。 2下列有关茶文化的阐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儒家讲求以茶修德,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友情。 B佛家讲求以茶修性,纯洁心灵,强调“禅茶一味” ,以茶助禅,以茶礼佛。 C道家学说为茶道树立灵魂,在体味苦寂的同时注入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D唐代文人讲求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文人学士也用茶清醒头脑。 【解析】C。“道家学说在体味苦寂的同时”说法错误,原文为“佛教在从茶 中体味苦寂的同时”,可见选项张冠李戴。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 的一项是( ) A唐玄宗开元

12、年间,茶叶产量与全国人口平均茶叶消费水平当时在世界上是最高的。 B唐代文人品茶超越了口腹的满足,强调的是心灵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C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等文人学士深得茶之益处,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 D陆羽在湖州苕溪结庐隐居期间,在实践中丰富了自己的茶叶知识和制茶烹茶技能。 【解析】A。“当时在世界上是最高的”说法错误,原文为“当时,茶叶产量与全国人口平 总课时: 5 均茶叶消费水平都是相当高的”,可见选项表述绝对。 ( (二二)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电影对文学的反哺 全文:略。详见学海导航 4下列关于电影对文学的反哺作用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电影

13、对文学的反哺既有对文学原著的反哺,又有对具体文学创作的反哺。 B电影对文学的反哺,既会促其大放异彩,也会损害文学原著的本来面目。 C“电影化的文学想象”在小说创作中的生动展开,拓宽了文学的艺术空间。 D电影的蒙太奇思维在文学文本生产之中被借用,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 【解析】B。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讲“也会损害文学原著的本来面目”。 5下列对电影与文学关系的理解,不正 确 的一项是( ) A电影源源不断地获取文学提供的素材和人才,但它又并不只是简单地依附文学。 B电影虽然受益于文学,但最终克服了文学对它的“影响的焦虑”,确立独立品格。 C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凭借媒介优势,越来越显示出超过文学的

14、强大的影响力。 D电影给文学带来负面作用,同时,它也在向文学“还债”,对文学有回报和反哺。 【解析】B。是非颠倒。原文说的是“尽管电影试图克服文学对它的影响的焦虑 ,确立自 己的独立品格,但它仍然从文学那里受惠良多” ,并没有说完全克服文学对它的影响。而选 项则变成了“最终克服了文学对它的影响的焦虑 ,确立独立品格” 。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 思不相符 的一项是( ) A 张恨水因五四新文学的贬抑而长久被淹没, 又因其作品被影视改编而掀起“张恨水热”。 B电影小花淡化了原小说的政治色彩,强化了其人性化内涵,提升了它的艺术品质。 C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主要得力于张艺谋成功改编的电影红高粱在西方电影节的

15、获奖。 D电影盲打误撞等的发散式块状结构被成功移用到小说中,丰富了文学的结构形态。 【解析】C。夸大其词。原文说的是“电影红高粱在西方电影节的获奖,直接推动了莫 言作品在西方被大量翻译并引起关注, 为他获得诺奖不无助益”, 而选项则变成了“莫言获 得诺贝尔奖主要得力于张艺谋成功改编的电影红高粱在西方电影节的获奖”。 ( (三三)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家谱漫说 全文:略。详见学海导航 7下列各项中,对“家谱”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家谱又被称为族谱、宗谱等,它的存在使得许多家族在祭祖时能够祭奠和追怀那些从未 谋面的先人。 B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文献,它既记载家族血缘关系发展的

16、过程,也记录家族里面重要 人物的事迹。 C虽然家谱的起源时间目前没有定论,但家谱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传统习俗 关系密切却是不争的事实。 D家谱在中国北方通常叫作“谱单”,在南方通常称为“谱书”,谱单和谱书是我国家谱 的两个主要种类。 【解析】D。“谱单和谱书是我国家谱的两个主要种类”说法有误,原文是说“谱单和谱书 就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文字家谱的两个主要种类了”。 6 8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谱书的内容较为详细,主要包括序言、凡例、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 活关系密切的内容。 B中国传统家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可分为四大部分:一是

17、谱序,二是 凡例,三是家族世系,四是重要家族文献。 C家谱内容的组成形式不仅有南北差别,而且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各个家族情况不一,家 谱的内容组成还呈现多样化。 D宋明以后,家谱在宗族民俗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起着加强宗族内部管理、延传家族 历史等多重作用。 【解析】A。概括不全面。“主要包括序言、凡例、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 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不正确, 原文说的是“除了家族血缘世系发展图外, 还有序言、 凡例、 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 9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 A家谱记录了一个家族繁衍发展的历史,为后人“尊祖、敬宗、收族”提供

18、了重要的文献 依据。 B“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发展的历史资料,对研究中国的历史具 有重要价值。 C魏晋时期,家谱的编纂与九品中正选官制度相配合,起到了维系世家大族的贵族地位的 作用。 D中国传统的家谱都记录了家训族规、田产契约、祠堂坟茔、诗文传记等重要家族文献, 延传家族历史。 【解析】D。“都记录了”错,以偏概全,由原文“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各个家族情况不一, 家谱的内容方面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可知,并不是所有的家谱都记录了这些内容。 ( (四四)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杨平谈读书:“体”与“用” 全文:略。详见学海导航 10下列对读书实用功利性的理解,不正

19、确 的一项是( ) A读书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遇到的各种纠缠于心的困惑、烦恼,利人利己。 B读书能让人理性地看待社会的人与事,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利国利民。 C读书可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可以让人通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D读书靠“书中自有千钟粟”等来激励,这样可能会养育人们狭隘的读书观。 【解析】D。“可能会养育人们狭隘的读书观”错,原文是“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 们学习,肯定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11下列对读书“用”与“体”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读书的“用”是指读书的功用性功能,读书的“体”则是指读书的根本意义。 B.“要读书”是受功

20、利之“用”的诉求驱使的,“好读书”要怀有形而上“体”之情怀。 C.“要读书”应勤读“五经”, 衡量得失; “好读书”是读“闲书”, 兴之所至, 随性自然。 D.“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斤斤计较;“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往往不执着于书。 【解析】 C。 “好读书是读闲书”错, 原文是“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 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1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 的一项是( ) 7 A读书是现代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义务,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或生存方式。 B读书可从“体”和“用”两个层面理解,过分强调“用”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 C读书的“本

21、体”意义是“人文化成”,以此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至读书的至境。 D“好读书,不求甚解”体现了陶渊明读书的功利性,作者对其是持批评态度的。 【解析】 D。 原文意思是陶渊明读书属于“怀有形而上体之情怀的读书”, 即“好读书” 一类,而“好读书”并非体现“读书的功利性”。另作者开始对陶渊明的读书不理解,是后 来才渐有所悟,并不是持批评态度。 ( (五五)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保护方言,守望乡愁 全文:略。详见学海导航 13下列关于“方言”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它 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

22、 B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 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C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 社会差异而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变体。 D汉语方言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识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 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解析】D。原文表述为“互相认同”。 14下列不属于 “保护方言的措施”的一项是( ) A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许多读者被小说中上海方言蕴含 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 B2008 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

23、采取活态标本, 建立方言档案以保护方言。 C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如 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 D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 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 【解析】A。A 项所述是方言魅力的体现,而非保护方言的措施。 15下列说法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关于方言存废问题的争论,已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都很重要,二者不 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B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正如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所说: “语言 是思想的外衣。 ” C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

24、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所以,方言的唯一 功能是交际工具。 D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珍视方言 就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 【解析】C。原文表述为“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 (六六)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 全文:略。详见学海导航 16下列关于“人文经典”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人文经典是文明的土壤,是文明延续的血脉,经典之中,跃动的是文明的灵魂。 B人文经典饱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构成了民族和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基础。 C人文经典阅读的缺失会让人的目光变得短浅,精神多了浮躁,胸怀变

25、得狭小。 D学习人文经典,必须认真学习莎士比亚戏剧,这样才能找到通往文明的石阶。 【解析】D。 原文说“学习莎士比亚戏剧是一个石阶,帮助我们进入一种更有知觉、更缜密 的存在”,并没有排除其他书籍也有这种作用,而 D 项中的“必须才能”缩小范围,绝 对化。 17对“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关系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一种文明能否长青,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阅读什么经典,拥有怎样的人文经典阅 读经历。 B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文明的真正衰落将从年轻人读书时间,尤其是阅读经典时间大幅减 少开始。 C有人认为,坚信“书籍早已被互联网所取代”的年轻人,放弃经典阅读,就是在丢弃人 类文明的成果。 D文

26、明的传承只能通过后天的继承和培养,阅读经典就是人文教育中用来延续文明精神的 主要方式之一。 【解析】D。原文说“文明的传承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继承与培养”,而 D 项将原文中“更 多的”换成了“只能”,缩小了范围,绝对化。 18下列说法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 A年轻一代花费在电视、客户端和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这已成为现代社 会的普遍现象。 B课本中仅存的少量人文经典已沦落为考试工具,因此学生们把大量的闲暇时间用来应对 社交媒体互动。 C年轻人越来越相信所有的进步都是技术的,但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进步实质 上却是人文的。 D在全球化的今天,寻找文明延续的路径与探索文明崛起

27、的道路,是全世界人民需要共同 面对的课题。 【解析】B。原文“很多人把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应对社交媒体互动,年轻一代花费 在电视、 客户端和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 学校课本中仅存的那一点点人文经 典, 也早就沦落成为考试的工具”, 从“很多人”“年轻一代”“学校”三个角度说明“现 代社会的通病,往往与经典的远去相关”,所以 B 项属于强加因果。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9 (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了解考纲要求 2、 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步骤 3、 熟练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方技巧 重难点重难点 熟练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方技巧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28、、理解领悟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实用类文章是一种偏向于实际工作所需要用到的文章, 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 具有 简洁、易懂、时代鲜明、实用性强等特点。实用类文章一般包括新闻类和科普类,目前学考 一般考查科普类文章。 一、必修教材中的实用类文章 必修教材中的实用类文章主要有新闻和科普文。新闻比如飞向太空的航程等,科普 文比如宇宙的未来等。 新闻(主要是消息)最主要的特点是“用事实讲话”。基本特点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 语言简明;基本结构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 的, 背景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

29、, 结语有时可省略。 标题: 要求准确、 凝练、 新颖、 醒目。 形式有单行标题和多行标题。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 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 是消息的躯干。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或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语。结语可对全 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 深思的问题。 科普类文章主要是指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而形成的应用文体。 主要包括科普说明文、 科 技小品、 科技常识等。 这类科普

30、文具有科学性、 知识性、 通俗性, 有些还具有艺术性的特点。 科普文章写作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各种通俗易懂的方法和深入浅出的语言, 传播和普及科学知 识和技术,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素质。 二、实用类文章“三遍阅读法” 第一遍:仔细阅读全文,读完一段,对该段进行瞬时回顾,概括它的主要意思,对关键 点要敏感。读完这一遍,要能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 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文章,画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 把选项的内容和文章中的相关信息进行仔细比较, 每个选项都应从文章中找出依据 来判断它是“对”或者“错”(用“无

31、中生有”的方式设置的错误选项例外), 只有这样, 才 能保证答题准确。 总课时: 10 真题导学:真题导学: 完成学海导航P12 页真题练习。 (2010 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6 分) 近二十年来, 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 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过去主要有两种看法。一些科学家提出“演习 说” ,他们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 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 ,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但有些科学家并 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提出“自娱说”,认

32、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通过自得其 乐的游戏,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 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而不久前, 汉斯特贝和斯塔阿特曼等又提出了一种新假说“学习说”。 他们认 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用棍子互相赶来 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 生活中就容易学会使用棍子。同样,“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也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 护自己的本领。 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 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 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

33、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 重要的学习行为。 而约翰贝叶和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 。贝叶注意到,西 伯利亚羱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 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 赖特发现,北极熊冬季生活艰难,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过着紧张的流浪生活。 到了夏季,冰雪消融了,北极熊转移到陆上生活,食物来源丰富了,它们不必为猎食而整天 奔波,吃饱喝足了,就进行各种游戏,如摔跤、奔跑、追逐、滑坡等。这就使北极熊在食物 丰富的夏季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这对于

34、它们冬季捕食显然大有好处。因此,这两位学 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 (选自动物游戏之谜 ,有删节) 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A动物的游戏行为,成为科学家在动物行为研究领域中争议的焦点。 B某些科学家认为,动物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其紧张的竞争生活得到了某种调剂和补偿。 C黑猩猩用棍子赶鸭子,是为了像人一样游戏。 D西伯利亚羱羊选择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是在培养它们的冒险精神。 1.B。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相关的信息出现在第一段开头,原文说“争议 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C 项,相关的信息出现在第二段,作者用黑猩猩的例 子是为了说明“游戏

35、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 。D 项,相关的信息出现在第三段,原 文说“西伯利亚羱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 。 2 下列对文段中画线句子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说明北极熊的生活习性:冬季在冰面上紧张觅食;夏季在陆地上,吃饱喝足了就进 行各种游戏。 B为了说明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冬季生活艰难,要花大力气捕食;夏季食物来源丰富,不 必为捕食而整天奔波。 C为了说明北极熊在夏季游戏的原因和作用:因为夏季不必为猎食而整天奔波,所以有精 力进行游戏;游戏使它们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有利于冬季捕食。 11 D为了说明北极熊捕食的方式和食物的种类:以追逐的方式捕食海豹和鱼类。 2.C。

36、本题考查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的能力。 画线语段阐述的是北极熊在夏季游戏的原因和 作用,所以答案为 C。 3 下列对文段内容要点的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一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演习。 B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行为不是演习,而是自我娱乐。 C特贝和阿特曼认为,动物游戏行为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 D贝叶和赖特认为,动物游戏行为并不是学习,而只是锻炼。 3.D。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 项对应的原文为 “约翰 贝叶和保尔 赖 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 ” ,原文关联词为“不仅是而且是” ,D 项的关联词为“不是而只是” 。

37、 12 第第 二二 课课 时时 达达 标标 训训 练练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了解考纲要求 2、 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步骤 3、 熟练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方技巧 重难点重难点 熟练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方技巧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理解领悟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极冰盖下暗藏“生命绿洲” 全文:略。详见学海导航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南极”的说明,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南极冰川下有着与亚马孙流域的形状十分相似的纵横交错的河流。 B南极并非是一片没有生命的旷野,而是一个丰饶的自然体系。 C因为冰下大陆的运动,南极冰川会缓慢地漂移;因为有来自陆地深层的热量,这些冰川 正在

38、逐渐融化。 D 受全球变暖气候的影响, 南极冰川开始融化, 而大量存在的冰下湖泊加快了其融化速度。 【解析】D。缺少必要的限制词,原文说“温度较高的冰下湖泊开始从底部侵蚀冰川, 加速了后者的融化” 。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南极是人类研究最少的陆地之一。 B.过去,科学家就研究发现南极是一个 “生命绿洲” , 只是当时缺乏卫星提供的相应图片资料。 C 目前, 科学家们精确统计出了南极的河流和湖泊的数量, 总数为 145 个, 它们都位于 4000 米深度以下。 D专家拟在南极安装配有最新雷达设备的探测器,以推动对南极深处的研究,此举将引起 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解析】D。A

39、 项,多了“之一” 。B 项,过去只是研究证明南极冰下庞大水系的存在。C 项,原文说“目前,学者们尚难对南极的河流和湖泊数量做出精确统计” 。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种种迹象表明,南极很可能存在一个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完整的、全新的世界。 B科研人员不久前发现的生活在海底的食肉类海绵是科学界以前不知道的动物物种,它有 可能是从南极冰盖下的河流或湖泊里游离出来的一种生物。 C 因为水是生命之源, 科学家在南极发现了纵横交错的冰下河流, 可见那里是有生命存在的。 D南极是一块被厚厚冰层覆盖的普通大陆,但因冰天雪地的表象妨碍了人们对南极的深入 了解,造成那里没有生命存在的

40、感觉。 【解析】C。 “水”是生命存在的几个必要条件之一,但并非唯一条件,因此,不能根据 南极冰下河流的存在来推断南极冰盖下必然存在着生命。 (二) 总课时: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全文:略。详见学海导航 4下列有关 PM2.5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颗粒物 PM2.5,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 。 BPM2.5 之所以能够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并被大气环流带到较远的地方,是因为它的体 积小,重量轻。 C由于比表面积较大,因此 PM2.5 可以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 DPM2.5 主要是通过影响人们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引发各种

41、疾病,因此对人们的健康造 成极大的危害。 【解析】D。 “循环系统”错误,应为“呼吸系统” 。 5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美国最早于 1982 年开始展开有关 PM2.5 前瞻性研究,中国在此方面虽起步较晚,但对这 方面的研究并不缺乏。 B根据潘小川等人利用模型对北京市人群计算,当空气中 PM2.5 的浓度增加 10 微克/立方 米时,就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上升 0.76%。 C只有减少在城市化过程中因建筑和道路交通而产生的扬尘才会降低 PM2.5 浓度。 DPM2.5 浓度升高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的原因,其中污染排放主要是客观因素。 【解析】C。 “只有才”错,PM

42、2.5 浓度升高不止扬尘这一个影响因素。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为了控制 PM2.5 的浓度,整治工地扬尘和餐饮油烟污染、限制使用燃煤锅炉、加强清洁 作业、处理好生活垃圾等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B要想整治好交通污染,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求达到减少汽车尾 气排放的目标。 C 在工业领域一定要开展工业生产项目的环境评价准入制度, 禁止企业排放大量工业废气, 对污染较重的企业要采取停产、限产措施。 D为了更好地控制 PM2.5 的浓度,制定适应我国国情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是必然的趋势。 【解析】C。不是禁止排放,而是加大监控,确保达标排放,对大气污染较重的

43、企业根 据具体情况要采取停产、限产措施。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全文:略。详见学海导航 7下面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防空识别区是空中预警范围,这个范围是根据一个国家的空中防御需要而划定的, 设立防空识别区不需要经过他国同意。 B防空识别区不等于一个国家的领空,也不等于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它可以从领 海基线向外延伸几十至数百海里不等。 C 防空识别区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 现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设立了海上空中识别 区,已经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默认。 D防空识别区设置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安全,防止他国飞机侵犯,提示或警 告他

44、国飞机不要误入或闯入“防空识别区” 。 【解析】D。原文表述是“提示或警告进入防空识别区的他国军机不要误入或闯入 主权国领空” ,原文是“军机”而不是“飞机” 。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目标在防空识别区内停留时间短,依照指令行动,从航向、机型、速度、姿态及以 14 往情报的掌握来判断,若无敌意可不采取武力措施。 B对在防空识别区外沿飞行时间过长,不听劝告而继续沿外沿飞行,速度没有变化又 无意进入己方领空的目标,一般跟踪飞行进行监视。 C一旦发现对方目标进入防空识别区,国际通行的原则是实施 G 波道广播同时通报军 事最高当局,加强监控和警戒,命令飞机前往拦截。 D对于不听从

45、劝告,航向直指己方领空,从机型、姿态、航线等能够判明有敌意的航 空目标,在其进入领空时可根据指令将其击落或迫降。 【解析】C。不是“命令飞机前往拦截”而是“做好拦截准备” 。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防空识别区最早由美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建立,每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防空识别区的 目的、范围、限制对象的种类等内容都不尽相同。 B日本防空识别区划定的范围远要比其他国家更加霸道,距离我国大陆东海海岸线仅 130 公里,最南部与我国台湾的防空识别区重叠。 C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不断制造“受威胁”的假象:它一方面宣称针对中国飞机的紧 急出动次数急升,一方面派巡逻机在中国海

46、域上空盘旋。 D 我国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 要求在区域内航行的航空器向我国通报飞行计划, 对于保护我国领土和国家的主权安全意义重大。 【解析】B。 “比其他国家更加霸道”含有“其他国家也霸道”的含义,原文只说了日本 防空识别区划定得“霸道” 。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全文:略。详见学海导航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意思是说虽然我们 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但海水面积之大远非我们所能穷尽。 B “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 8 光分” ,意思是说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时 8 分钟,路程约 3

47、0 万公里。 C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绝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 ,意思 是说地球在宇宙中未必是唯一的,地球环境并不具有代表性。 D “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 ” ,意思是说在广袤的宇宙中,我们这个地球是十分罕 见的,证明了地球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 【解析】C。A 项,没有解说出这句话的比喻义。原句意思是,我们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探索研究很肤浅。B 项, “约 30 万公里”是 1 光秒的距离。D 项,这句 话是为了证明天体在宇宙中的稀罕、珍贵。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现在还仅仅是起步阶段,目前对宇宙的认识,大

48、部分也是基于对 地球的认识。 B在探索宇宙方面,我们可能还十分“幼稚” ,但我们目前掌握的理论已经证明我们的努力 不会白费。 C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是用来丈量天体之间距离的单位,也是目前最大的长 度单位。 D地球和其他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具有典型性,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都是空的。 【解析】B。 “我们目前掌握的理论已经证明”说法错误,作者相信我们不是在做无谓的 空想,而并不是“已经证明” 。 15 12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对宇宙空间的测量上,地球上用来表示长度的单位米、英里等已经没有意义了。 B 如果人类能发明与光速相等的宇宙飞行器, 我们只需 8 分

49、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到达太阳。 C如果我们从宇宙中的一个星体上不加定向地落下,落到地球上的概率是 10 33分之一。 D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星际空间十分辽阔,行星、恒星和星系十分稀罕而珍贵。 【解析】C。 “落到地球上的概率”应为“落到一个行星上的概率” 。 (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全文:略。详见学海导航 13 下列关于成群的动物遇到紧急情况不会相互碰撞的原因的表述,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A蚂蚁、鱼和鸟能够运用信息素在群体中交流,传递关于群体的身体动态的信息,通 过小范围互动能形成复杂的模式。 B蚂蚁是社会化的生物,它们都是为整个群落而工作,具有群体活动时的集体智商, 活动规则不仅仅是局部的互动。 C鱼群或迁移的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学考复习教案-高中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汀枫)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