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一历史对抗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大汶口遗址2.东周时期的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齐桓公为保住郑的太子地位,便以诸侯欲拜见太子为由,联络了八国诸侯支持太子郑,并成功地保住了郑的太子地位。这反映了战国时()A宗法观念彻底崩溃B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C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D分封制在不断衰落3.商朝分封,不见授土授民,有“封”,而无“建”;西周授土授民,有“封”,更有“建”。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2、)A实现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B确立了周天子的专制王权C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 D巩固了西周大一统的局面4.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突出表现在()从宗法分封到中央集权 铁制农具和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从世卿制发展到任官制 专制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得以确立ABCD5.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西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中原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融合 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外因ABCD6.
3、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 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 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7.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由此带来的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C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使北方趋于平静8. 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孝文帝旨在说明()A迁都洛阳的必要性B徙居平城的必要性C移
4、风易俗的必要性D文武兼治的必要性9. 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10. 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A皇权不断加强 B长期处于分裂C外戚势力衰落 D皇权相对削弱11. 秦汉时期,丞相是制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待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任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12. 欧阳修评论唐朝赋税制度时说: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该评论()A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B肯定了租庸调推行的积极作用C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 D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13.问答题: (12分) 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