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课 题题 8 8 力与运动力与运动 课时课时 日期日期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可 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 2、懂得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3、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懂得拉力越大,小 车前进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 4、通过实验,研究磁力能否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懂得力能够改变物体 运动的方向。 5、继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 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认识力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力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
2、快慢的关系。 探究磁力能否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实验探究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等等。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旁旁 注注 活动一活动一:认识力认识力 1、出示课本 23 页的一首诗。 你看你看得得见力吗见力吗? 你看不见,你看不见, 我也看不见我也看不见。 但我知道,但我知道, 当降落伞从空中飘落时,当降落伞从空中飘落时, 那里有力那里有力。 你看你看得得见力吗?见力吗? 你看不见,你看不见, 我也看不见我也看不见。 但我知道,但我知道, 当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当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 那里有力。那里有力。 2、 学生自由朗读小诗, 初步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3、想一想, 在这首小诗中, 作者从哪里看到了力? 从降落伞在空中飘落、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中看到了力。 3、除了这些,我们还能从生活中的哪些东西身上看到力?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看到的力。 4、出示课本 24 页的五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我们可以从这 些图中看到力吗? 预设: 图 1,使运动中的自行车停下来,需要力。 图 2,使风车运转起来,需要力。 图 3,磁力小车拐弯,需要力的作用才能完成。 图 4,让皮球弹起来需要力。 图 5,潜艇浮出水面也需要力。 5、教师引导:从刚才大家列举的许多例子中,我们发现物体从一种状态 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改变需要力的作用,那么究竟是什么力呢?力又
4、有什么作用呢? 6、出示课本 24 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 运动的快慢与方向。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力,力有什么作用。 7、教师引导: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由 运动变成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活动活动二: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1、力真的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吗?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实验研究的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是否有关系? 3、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假设 1: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
5、没有关系。 假设 2: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有关系,拉力越大,小车前进越快, 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 4、出示课本 25 页上面的一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初步了解本次实 验的方法。 5、相关交流 实验材料:简易小车一辆、钩码、固定的支架、计时器、活动手册上的 实验记录表等等。 实验方法: 把绳子的一头系在小车上,另一头穿过支架扣上钩子,垂在桌子旁边。 在钩子上钩上钩码,一个一个的增加钩码,分别测一测小车从桌子的这 一头行驶到桌子的另一头,需要多长时间。 实验要领: 一个一个增加钩码的数量,表示小车拉力大小的改变。 在实验前确定好起点和终点,是为了探究固定的距离,小车所用的时间。 在这个实验
6、中,保持不变的量是小车的重量、小车运动的距离。需要改 变的量是拉力的大小,也就是钩码的数量。 6、 学生分小组实验, 加强小组合作, 做好这个实验, 并记录好实验记录, 想一想,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究竟是什么关系? 7、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实验记录,并说一说得出的实验结论。 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确 存在关系,拉力大,小车前进快,拉力小,小车前进慢。 板书:拉力越大,小车前进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 9、刚刚我们探究了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大家想一想,如果 在这个实验中,拉力不变,而往小车上添加重物,那么小车前进快慢又 会有什么变化呢?下
7、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探究。 10、学生分小组探究小车重量与前进快慢的关系。 11、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们发现,往小车上添加的重物越重,小车 前进的越慢,往小车上添加的重物越轻,小车前进的越快。 活动活动三:三:研究磁力能否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研究磁力能否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 1、刚刚我们探究了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通过这个实验我们 知道了,力能够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那么力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吗?下面我们来探究磁力能否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 2、出示课本 25 页磁力能否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这幅实验图片,学生仔 细观察,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等等。 3、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
8、:斜坡、钢珠、磁铁、白纸、笔等等。 实验方法: 第 1 步:让钢珠从斜面顶端滚下,记录钢珠运动的轨迹。 第 2 步:在钢珠运动轨迹的旁边,放一块磁铁. 第 3 步:再次让钢珠从斜面同一高度滚下,认真观察,钢珠运动的状态 并再次记录钢珠的运动轨迹。 实验要求:比一比钢珠两次从斜面顶端滚下,它们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轨 迹是否一致, 如果不一样, 又不一样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4、教师强调:本次实验是一次对比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不变的是钢珠 的大小、斜面的高度和钢珠从斜面滚落的位置。变化的量是第 2 次实验 在钢珠运动路径的旁边放有一块磁铁。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仔细观察两次实验中,钢珠
9、运动轨迹的变化, 并思考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 6、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现象,再说一说本小组 得出的结论。 7、教师小结:通过这次对比实验,我们发现钢珠从斜面同一位置滚落下 来。它们的运动轨迹是不一样的,第 1 次钢珠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第 2 次钢珠运动的途中,拐了一个弯。两次运动轨迹的不同,原因在于这块 磁铁。这块磁铁具有磁力,正是磁力影响钢珠运动的轨迹。由此我们可 以得出结论,磁力能够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 活动活动四:四: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力的概念,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与方向,探究了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之间的关系,懂得了拉力越大, 小车
10、前进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探究了磁力能否改变钢珠的 运动方向,懂得了磁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课后,请大家进一步 观察我们周围物体的运动,了解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教教学学 反思反思 课课 题题 9 9 弹力弹力 课时课时 日期日期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弹性和弹力的概念,知道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 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来的体积或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就叫做弹力。 2、 通过实验,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知道在一定范围内, 拉力越大,弹簧拉伸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越短。 3、了解弹簧测力计,能够学会使
11、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4、 使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做一个弹力玩具, 进一步体会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认识弹性和弹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认识弹簧测力计,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钩码弹簧、弹簧测力计、一些大小不同的物体、 制作弹力玩具的一些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等等。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旁旁 注注 活动一活动一:认识弹力认识弹力 1、出示一根橡皮筋,展示拉伸橡皮筋、弹拨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橡皮 筋的变化。 2、教师引导:
12、同学们,我们发现,橡皮筋有一个特点,当我们拉伸橡皮 筋、弹拨橡皮筋的时候,橡皮筋的形状会发生改变,不过当我们停止弹 拨和拉伸的时候,橡皮筋又可以恢复到原状。除了橡皮筋之外,还有哪 些物体具有这个特点呢? 学生说一说与橡皮筋类似性质的物体。 3、出示课本 26 页上面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与橡皮筋类 似性质的几种物体。 弹簧、海绵、塑料尺等。 4、出示握力器和拉力器,引导:同学们玩过握力器和拉力器吗?握力器 和拉力器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握力器和拉力器的特点。 5、教师引导:像弹簧、橡皮筋、握力器等这些物体所具有的性质,我们 称之为弹性。 6、出示课本 26
13、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之后,又恢 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 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7、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并联系橡皮筋、弹簧、握力器等物体的特 点,初步了解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两个概念。 活动活动二:二: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1、我们用力就可以拉伸弹簧,那么我们所用的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有 没有关系呢?下面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2、出示课本 27 页上面这幅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 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实验目的。 3、全班交流
14、实验材料:弹簧、钩码、小尺等等 实验方法:在固定的架子上依次挂上弹簧,并在弹簧下面的钩子上,挂 上数量不等的钩码,然后用小尺测量弹簧的长度。 实验探究的问题: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拉伸长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 化有规律吗? 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依次在弹簧下面挂上 1 个、2 个、3 个钩码, 然后测量弹簧的长度,并想一想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做好 实验记录。 5、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交流各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小实验,我们发现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存在 着正比关系。拉力越大,弹簧拉伸的长度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的 长度越短。 6、刚才我们通过实验,了
15、解了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下面请 大家推测一下,当我们在弹簧下面挂 4 个钩码时,弹簧拉伸长度会是多 少呢?当我们挂 6 个钩码呢? 学生先进行预测,并将自己的预测记录下来,然后进行验证,看一看自 己的验证是否准确。 7、如果我们无限制的在弹簧下面挂上钩码?弹簧会怎么样呢? 当我们无限制的在弹簧下面挂上钩码时,弹簧就会被无限制的拉伸,拉 伸到一定程度时,弹簧就不会恢复原来的形状,也就是说弹簧失去了弹 性。因此,我们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要在弹簧所能承 受的弹性范围之内,过了这个范围,弹簧就会损坏,失去弹力。 活动活动三:三:认识和使用测力计认识和使用测力计 1、在日常生活中
16、,我们需要知道具体的力的大小,因此各种测力的工具 就被发明了出来,其中有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弹簧测力计。 2、出示课本 27 页的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弹簧测力 计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而制成的。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提环、指针、刻度、挂钩 4 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 都有它的作用。 提环便于用手握住测力计 指针指向力的大小的刻度 刻度板表示出刻度 挂钩挂住被测量的物体 我们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 N 表 示。 3、出示课本 27 页左下方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 字,了解弹簧测力计
17、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 0 刻度处。 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 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 4、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知道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下面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来测一测提起一 些我们常见的物品需要使用多大的力? 操作要求:自己选择 5 种常见的物品,用弹簧测力计测一测,提起这些 物品需要使用多大的力? 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测一测提起常见物品需要的力,教师巡视,提醒 学生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 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测量的物品,并说一说使用弹簧测力计提起 这些物品要使用多大的力? 活动活动四:四:选择合适的物体,做一个弹力玩具选择合适的物体,做
18、一个弹力玩具 1、刚刚我们学习了弹性和弹力的概念,下面,我们使用常见的材料来做 一个弹力玩具。 2、出示课本 28 页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欣赏别的同学制作的 弹力玩具,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和欲望。 3、教师提出要求:请小组同学合作,先想一想做什么弹力玩具,然后寻 找合适的材料,动手制作,制作完成之后,在全班展示一下自己制作的 弹力玩具。 4、学生分小组活动,动手制作弹力玩具。 5、全班交流,展示本小组制作的弹力玩具,其他同学,观察这些弹力玩 具,指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活动五:活动五: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弹力,知道弹力是能使物体恢复原来形状或体 积的力,橡皮筋、弹簧
19、和握力器等物品都具有弹力。我们还研究了拉力 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拉力越大,弹簧拉伸越长,拉力越 小,弹簧拉伸越短。认识了弹簧测力计,学会了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常见的物体。课后,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弹力,进一步认识弹力。 教教学学 反思反思 课课 题题 1010 摩擦力摩擦力 课时课时 日期日期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摩擦力,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 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 2、明白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一 种阻力。 3、学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并且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通过实
20、验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 5、懂得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存在摩擦力,了解生活中增大摩擦力和 减小摩擦力的现象。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摩擦力,学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弹簧测力计、木块、有关实验的材料、学生活 动手册上的实验记录表等等。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旁旁 注注 活动一活动一:认识摩擦力认识摩擦力 1、出示工人推箱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这些工人推箱子吃 力吗?为什么非常吃力? 工人
21、推箱子非常吃力,一方面是箱子的重量,另一方面是箱子和地面有 摩擦力。 2、除了箱子与地面之间存在摩擦之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 方存在摩擦现象呢?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存在的摩擦现象,并说一说是什么和什 么之间产生了摩擦。 3、出示课本 29 页上面的几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图中 什么和什么物体之间存在摩擦现象? 预设: 图 1,小女孩的身体和滑梯之间存在摩擦。 图 2,箱子和地面存在摩擦。 图 3,运动员的身体和水之间存在摩擦。 图 4,气球和空气之间存在摩擦。 4、出示课本 29 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
22、 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运动时,也 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一种阻力。 5、 学生仔细读一读这段文字, 了解什么是摩擦力, 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活动二:二:测量摩擦力测量摩擦力 1、摩擦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那么我们怎样去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呢? 这就需要用到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我们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2、出示课本 30 页上面的一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读一读旁边 的文字,了解测量摩擦力的方法。 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 0 刻度处,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物体,使 物体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对物体的拉力 大小,它与物体受到的
23、摩擦力大小相等。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意思, 懂得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学生试着利用弹簧测力计正确测量 1-2 个物体与课桌之间的摩擦力。 活动活动三:三: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摩擦力有大有小,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摩擦力的大小呢?请同学 们来做一个预测。 预测 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 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预测 2: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接触面面积越大,摩擦力 越大,接触面面积越小,摩擦力越小。 预测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重量有关,物体本身越重,摩擦力 越大,物体越轻,摩
24、擦力越小。 2、出示课本 30 页的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本次实验的 方法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全班交流 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预测: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 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实验材料: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桌面、塑料垫板、砂纸等。 实验方法:将小木块分别放在桌面、塑料垫板、砂纸上,用弹簧测力计 拖动小木块,分别测量出小木块与桌面、塑料垫板、砂纸之间的摩擦力。 实验要领:本次实验中保持不变的量是物体本身与桌面、塑料垫板、砂 纸之间接触面的大小,改变的量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本次实验每一种 情况,做三次实验,然后取平均值。
25、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得出实验结论。 全班交流,出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并交流实验结论,教师小结:通过 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 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 刚刚这个实验我们仅仅验证了预测一的说法, 下面请同学们继续实验, 验证预测二和预测三的说法是否准确。 学生分小组继续实验,验证预测二和预测三的说法。 4、全班交流,教师总结: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 不仅仅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还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和物体本身的 重量有关系。 5、板书: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面积大小,物体本身的
26、重 量都有关系。 活动活动四:四: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 1、物体在水中运动也有阻力,这个阻力来自于物体本身与水之间的摩擦 力。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减小液体的阻力呢?下面我们来通过实验解决这 个问题。 2、出示课本 31 页上面的第一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 文字,了解实验方法及要求。 实验目的:探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 实验预测: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实验方法:在一个塑料瓶里装大半瓶洗洁精,用等重的橡皮泥做成不同 形状的模型,将这些模型同时放入塑料瓶,仔细观察,比较他们下沉的 速度。 实验要领: 塑料瓶里放的是洗洁精,这样做出来的效果会好
27、一些。 这些不同形状的模型是用等重的橡皮泥做出来的。 3、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要求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 结论。 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并说一说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了什么样的结 论? 4、教师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与 物体本身的形状有关系,水滴形的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因此,我们要减小液体的阻力,就尽量的把物体的形状设计成流线状。 5、出示有关流线体的知识 流线体通常指的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与水滴相似的形体。具有流线 体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 飞机、潜水艇、轮船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6、流线型的
28、运用 出示大海中的鲸鱼和海豚的图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鲸鱼和海豚的外形, 认识到它们的外形是流线体,这样的体型有利于减少海水的阻力。 7、交流讨论:如何减小飞机、火箭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呢? 飞机、火箭受到的阻力主要来自于空气,要想减小飞机、火箭在空气中 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可以把飞机火箭的外形设计成流线型,这样受到的 阻力最小。 活动活动五:五:生活中的摩擦力生活中的摩擦力 1、摩擦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过在有些地方,人们想要增大摩擦力, 而有些地方却需要减小摩擦力。 2、出示课本 31 页下面的 5 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情境中, 是要减小摩擦力,还是要增大摩擦力,为什么? 预
29、设: 图 1,给自行车车轴上润滑油是为了减小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这 样可以使骑车子更省力一些。 图 2,加深轮胎花纹是为了增大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轮胎打 滑,出现安全事故。 图 3,运动员在手上涂抹镁粉,是为了增加手与杆子之间的摩擦力,防 止手掌因为出汗而打滑。 图 4,冰壶比赛中刷冰,是为了把地面刷得更光滑,减小冰壶与地面之 间的摩擦力,使冰壶滑得更远。 图 5,给轮胎套防滑链,是为了增加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轮 胎因为地面结冰而打滑。 3、除了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增加摩擦力或者减小 摩擦力的呢? 4、学生列举生活中减小摩擦力或者增加摩擦力的例子。 预设:
30、 增加摩擦力 绳子上面有花纹。 矿泉水瓶盖子上有竖直的花纹。 在皮带传送中,拉紧皮带,并在皮带上上皮带蜡。 减小摩擦力 旱冰鞋底下装有圆轮,是在相同条件下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 机械手表戴久了要给它上油。 磁悬浮列车。 拉杆箱下面装上轮子。 儿童滑梯的表面非常光滑。 活动活动六:六: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学会了测量 摩擦力的大小,通过实验探究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了如何减 小液体的阻力,懂得了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 根据实际需要减小或者增大摩擦力。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日常生活 中的摩擦力,进一步了解摩擦力。 教教
31、学学 反思反思 课课 题题 1111 浮力浮力 课时课时 日期日期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认识浮力, 知道浮力是指浸入水中的物体, 会受到竖直向上托举的力, 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上。 2、通过实验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影响,懂得不管物体是漂浮 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里都会产生浮力。 3、通过实验,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4、通过让一张 A4 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这个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 一步体会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5、通过阅读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体会这个故事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认识浮力,探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影响
32、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水槽、测力计、一些常见的物体、天平、活动 手册上的实验记录表、A4 纸等等。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旁旁 注注 活动一活动一:认识浮力认识浮力 1、出示一个水槽,教师在水槽里依次放入橡皮、白纸、塑料小尺、小木 块等等物体,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有什么现象? 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有的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上。 2、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呢? 这是因为有一种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浮力 3、出示课本 32 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做浮力。正因为 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4、学生仔细阅
33、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浮力的概念以及浮力的作用。 活动活动二:二: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1、教师引导:物体因为受到浮力的作用,所以会漂浮在水面上,那么沉 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 题。 2、出示课本 32 页下面的图和文字,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 相关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实验目的: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水槽、一块底面积比较大的橡皮等等。 实验方法:先测出橡皮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再测一测这块橡皮放入水 中受到的拉力,比较一下两次测得的拉力的大小。 3、交流讨论:如果
34、橡皮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会怎样变化? 如果橡皮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小,这是 因为浮力的作用。 4、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 测量橡皮在空气中以及水中受到的拉力的大小。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测得的数据。教师小结:通过测量,我们发现 橡皮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较大,放入水中再用测力计测量,会发现橡皮 受到的拉力比较小。这说明橡皮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这同时也说 明,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换句话说,物体不管是漂浮的还 是下沉的,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活动活动三:三:研究影响研究影响物体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沉浮状态的因素 1、教师引导:有的物体在
35、水中会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入水 底,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物体的沉浮状态?下面我们继续探究 2、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作出推测。 推测一:与物体的重量有关。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是 不一样的,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下去,重量轻的物体容易浮上来。 预测二:与物体的体积有关,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不 一样,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体积越小,越容易沉入水里。 3、下面我们同样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推测,我们先来验证推测一 的说法。 4、出示课本 33 页第 1 个实验,学生仔细读一读,了解这个实验的材料、 方法与要求等等。 5、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 一边实验, 一边
36、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6、 全班交流,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实验现象, 说一说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是不一 样的,通常来说,质量大的物体容易下沉,质量小的物体容易上浮。 7、验证预测二的说法。 出示课本 33 页的第 2 个实验,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 了解这次实验的问题实验材料以及实验的方法和要求。 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全班交流,分享 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沉 浮状态也不一样,通常来说,质量相同,体积大的物体容易上浮,体积 小的
37、物体容易下沉。 8、全班交流:通过上面两个实验,你发现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 态呢? 预设:一般来讲,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质量,二是体 积。 活动活动四:四:让一张让一张 A4A4 纸在水中纸在水中承载承载更多更多的硬币的硬币 1、我们刚刚探究了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两个因素质量和体积,下面 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 请大家想办法让一张 A4 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 硬币,看谁承载的硬币最多。 2、出示课本 34 页上面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本次活动的要 求。 3、教师引导各小组讨论交流,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一张 A4 纸在水 中承载更多的硬币。 4、各小组开始活动,运用本
38、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操作。教师巡视,了解 学生活动情况。 5、各小组汇报活动结果,说一说本小组在 A4 纸上放了多少硬币? 6、评选本次活动的优胜小组,采访优胜小组成员,请他们说一说自己采 用什么方法,让 A4 纸承载这么多的硬币? 预设一:将白纸折成一张纸船的形状,可以承载更多的硬币。 预设二:将白纸折叠成长方体的形状,把接触水面的面积折得更大一些, 这样白纸受到的浮力更大,就可以承载更多的硬币。 7、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由此可见,我们动手进行这个活动 的时候,要想一想我们学习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灵活的结合起来,才 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活动活动五: 五: 曹冲称象曹冲称象中的科学道理
39、中的科学道理 1、教师引导:我们大家小时候就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让 我们见识到了曹冲的聪明机智,那么,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包含什么科 学道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 34 页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想一想, 曹冲 称象象这个故事包含的科学道理。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故事中的道理。 预设: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运用的是水的浮力的原理。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曹冲灵活的运用了浮力的原理。在其他条件 都不改变的情况下,质量相同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大象的 重量和船上石头的重量是一样的。大象又高又大,不可以用称称量,不 过石头是一块一块的,可以称出它们的重量。 活动
40、六:课堂总结活动六:课堂总结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曹冲聪明的利用了浮力的原理,称出了大象的 重量。这也说明,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想一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教教学学 反思反思 课课 题题 1212 点亮小灯泡点亮小灯泡 课时课时 日期日期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 连接方法。 2、懂得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 3、动手做一个简单的开关连接到电路中,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体会开 关具有可以控制电路的通和断的作用。 4、仔细观察手电筒的结构,了解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又是如何 连接的,懂得在
41、电路中形成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制作一个简单电路,懂得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 2、 制作一个简单开关, 连接到电路中, 懂得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和断。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制作简单电路和电路开关,体会什么是闭合电路,体会开关的 作用。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简单电路的一些材料、开关、手电筒等等。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旁旁 注注 一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 35 页的一首诗。 按下开关,按下开关, 灯就亮了灯就亮了; 再按一下开关,再按一下开关, 灯就灭了灯就灭了。 开关里究竟藏着什么开关里究竟藏着什么, 能让灯这能让灯这样
42、乖乖听话样乖乖听话? 2、学生自由朗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能让灯亮起来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是电 3、出示一个手电筒,展示手电筒的开和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和灭。 4、教师引导:手电筒里有什么,能够使小灯泡亮起来又灭掉,灭掉又亮 起来?猜一猜,手电筒是怎么工作的? 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手电筒的认识和了解。 5、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的问题。这节课我 们先来认识电路,看看小灯泡怎么亮起来的? 6、板书课题:12 点亮小灯泡。 二、二、学习新课学习新课 活动一活动一:制作简单电路制作简单电路 1、教师引导:我们先来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能够让小灯泡亮起来。 2、制作材料:电池、小灯泡、导线 3、
43、制作要求:用这些材料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 连接方法。 4、制作指导:导线应该接触小灯泡的什么部位? 5、出示小灯泡的剖面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小灯泡的内部构造及小 灯泡发亮的原理。 6、教师引导:通过小灯泡剖面图,我们发现,导线应该接触小灯泡尾巴 的顶部,因为小灯泡尾巴顶部有导线直接连接上面的灯丝。 7、学生分小组活动,用这些简单的材料,连接一个电路,并试一试让小 灯泡亮起来,然后画出连接方法。 8、全班交流,展示同学们连接的简单电路,测试一下连接的简单电路能 否使小灯泡亮起来? 9、出示课本 37 页上面的电路示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个 电路示意图的起点和终点
44、分别是什么?通过这个电路示意图,你有什么 发现? 10、教师小结:通过大家连接的简单电路,我们可以看出,能够使小灯 泡亮起来的电路都是一个闭合电路,否则小灯泡不会亮起来。 11、过渡:同学们,一个简单的电路完成了,小灯泡也亮起来了,不过 我们怎样才能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呢?下面我们继续交流。 活动活动二:二:做个简单开关,连接到电路中做个简单开关,连接到电路中 1、引导:要想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开关,连接 到电路中。下面请同学们在我们刚才连接的简单电路中,加一个简单的 开关,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2、全班交流,想一想用什么制作简单的开关? 3、出示课本 37 页下图中的简单
45、开关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这 个简单开关是怎样制成的? 在一块木板上,把回形针的一端用一枚图钉固定,并使回形针的另一端 能够达到另一枚图钉上。 4、除了书上提供的这个方法之外,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制作一个简 单的开关? 在一块木板上,钉两枚钉子,在一枚钉子上缠上铁丝,并且让铁丝的另 一端能够达到另一枚钉子上,一个简单的开关就制作而成了。 5、交流讨论:有的同学提出,在制作电路的过程中,不用电池,我们可 以直接从插座接电,这个想法可不可行呢? 教师引导并小结:这个想法并不可行,因为我们是在做实验,从插座上 接电是很不安全的一种做法,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我们只能使用电 池,不能从插座接电
46、。 6、学生分小组活动,制作简单开关,并且把自己制作的简单开关接到电 路中,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全班交流,学生展示本小组制作的开关,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7、教师总结:从这个活动我们可以看出,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和断, 要是电路通畅的话,接上开关,小灯泡就亮了,要想断开电路,只要断 开开关小灯泡就灭了。 活动活动三:三:在电路中接上其他电器在电路中接上其他电器 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在简单电路中使用的是小灯泡来测试电路的,下 面,我们把小灯泡换成其它电器,来试一试效果怎样。 2、我们可以把小灯泡换成什么呢? 预设:小电铃、发光器、小风扇 3、学生分小组活动,把电路中的小灯泡换成小电铃、发光器
47、或者小风扇 等,试一试效果怎样。 4、 全班交流, 学生展示本小组的操作结果, 看一看效果如何, 教师小结: 同学们,当我们把小灯泡换成其他电器的时候,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这 说明只要电路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在电路中连接我们想要连接的电器, 并且可以使这些电器正常工作。 活动活动四:四:观察手电筒,了解正负极观察手电筒,了解正负极 1、出示手电筒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手电筒的外部构造。 2、教师引导:从外面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手电筒,究竟由哪几部分组成? 各个部分又是如何连接的呢?下面我们来探究手电筒的结构。 3、教师拆卸手电筒,引导学生看一看,手电筒的结构组成以及各部分是 如何连接的? 4、教师
48、引导:手电筒中的电池是否可以随意连接呢?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试一试,将手电筒中的电池随意连接,看看小灯泡是否可以亮起来。 5、教师小结:通过试验,我们发现手电筒中的电池不能随意连接,要安 规定连接才行。也就是说,灯泡的导线两端要分别连接在电池的正极和 负极上,形成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6、出示电池,引导学生看一看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7、教师引导:正极,我们一般用“”表示,负极,我们一般用“” 表示。 三、三、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电路,知道能够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 一个闭合电路,在电路中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和断。同时我们还认识 到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当分别连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形成通路,这 样灯泡才会亮起来。 教教学学 反思反思 课课 题题 1313 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 课时课时 日期日期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