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9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doc

上传人(卖家):gjxwyhcr 文档编号:7308842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9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主要9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主要9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主要9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主要9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主要9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附件:1.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2.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技术方案3.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4.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5.柑橘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6.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7.茶叶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8.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9.农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附件1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根据我区历年水稻病虫发生情况、作物品种布局、耕作制度、天气预报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测,2020年我区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为4级,预计发生面积4548万亩(次)。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二化螟等部分地区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稻赤斑黑沫蝉、稻秆潜蝇等在

2、局部区域发生。为做好2020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一、防控目标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二、防控策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控害,减药增效。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健康稻田为基础,优先采用抗(耐)病虫品种、健身栽培、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协调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合理使用技术,推进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三、防控重点以稻瘟病、稻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为重点,密切关注稻曲病、稻赤斑黑沫蝉、稻秆潜蝇等。四、主推技术(一)

3、非化学防治技术1.选用抗(耐)性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的水稻品种,淘汰高(易)感品种,合理布局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2.农艺措施。(1)翻耕灌水灭蛹。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2)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3.生态调控。田埂留草,为天敌提供栖息地;田埂种植大豆等显花植物,涵养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路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5米,减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种群基数。4.性信息素诱杀。越冬代二化螟始蛾期,集中连片使用

4、性诱剂,通过群集诱杀或干扰交配来减轻为害。选用持效期较长的诱芯和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2个,放置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80cm为宜。5.稻螟赤眼蜂控害。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次每亩放蜂10000头左右,均匀放置5-8个点,高温时节宜在傍晚放蜂,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20cm、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cm为宜。6.稻鸭共育。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天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15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发生为害。(二)合理用药技术1.关键期药剂预防技术一是种子处理,

5、预防苗期病虫害。采用咪鲜胺、氰烯菌酯处理种子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吡虫啉等种子处理剂拌种或浸种预防秧苗期稻飞虱、稻蓟马及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等病毒病。二是带药移栽,减少大田前期用药。秧田应用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培育壮秧;苗床可施用噁霉灵、枯草芽孢杆菌、寡雄腐霉菌等药剂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秧苗移栽前1-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螟虫、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三是孕穗末期预防,做好保护。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根据穗期防控对象综合用药,预防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2.重大病虫药剂控害技术在落实非化学防治和关键期药剂预防技术

6、的基础上,根据病虫测报和实际发生情况,抓住关键时期实施药剂防治。稻飞虱:重点防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应用吡虫啉、噻虫嗪;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对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的稻田施药,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生物农药施药适期为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等。水稻二化螟: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

7、%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虫量较低时优先采用金龟子绿僵菌,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等。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预防穗瘟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药,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在齐穗期第2次施药。药剂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春雷霉素、井冈蜡芽菌等生物农药或三环唑、丙硫唑、肟菌戊唑醇、春雷三环唑等化学药剂。水稻纹枯病: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施药。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A、申嗪霉素等生物药剂或苯甲丙环唑、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等化学药剂。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

8、防,药剂可选用春雷王铜,另可参照水稻纹枯病药剂,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三)注意事项1.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害虫,应大面积连片应用。2.应用生物药剂品种时,施药期应适当提前,确保药效;在使用药剂防治时,建议加入农药减量降残助剂,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护生态安全。3.稻虾、稻鱼等农业生态种养区和临近种桑养蚕区,需慎重选用药剂;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破口抽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避免药害。4.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药剂。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禁止使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慎重使

9、用有机磷类农药。5.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附件2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技术方案草地贪夜蛾是重大迁飞性、暴发性、灾害性农业有害生物,主要为害玉米、高粱等作物。据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20年草地贪夜蛾入侵时间将更早,迁飞虫量将更多,危害程度将更重,防控任务更加艰巨。为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努力夺取小康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特制订本方案。一、监测防控目标实现“三个确保”,达到“两个目标”,发挥“一个作用”:即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虫情发布预报,确保虫口密度达标区域应防尽防,确保发生区域不大面积连片成灾;防控处置率总体达到9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二、监

10、测防控策略(一)全面监测预报23月:重点做好越冬调查,查清本地越冬虫源基数、越冬区域和成虫羽化等情况。47月:以春玉米、高粱为主,重点监测外地虫源迁入、本地虫源迁出情况和田间发生情况,密切关注发生态势,及时发布虫情预报。812月:以秋玉米种植区为主,兼顾其他作物,重点监测外地虫源回迁情况和田间发生情况。(二)分区联防联控1.虫口密度未达标区域:采取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策略,控制成虫种群数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促进可持续治理。2.虫口密度达标区域:对于零散发生区,抓住低龄幼虫防治关键期,组织农民带药侦查、点杀点治;对于成片突发重点区,立即动员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

11、群众,迅速采取化学农药应急防控,开展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同时在毗邻区开展协同防治、联防联控,及时控制草地贪夜蛾危害损失和向北方粮食主产区迁飞扩散。三、监测防控技术(一)监测技术1.性诱监测成虫。在玉米等寄主作物生长期开展监测。每块田放置3个诱捕器,诱芯置于诱捕器内,诱芯每隔30天更换一次。苗期玉米等低矮作物田,3个诱捕器呈正三角形放置,相距至少50米,每个诱捕器与田边距离不少于5米,诱捕器距地面1米左右或高于植株冠层20厘米。成株期玉米等高秆作物田,最好选田埂走向与当地季风风向垂直的田块,诱捕器放置于田边方便操作的田埂上,与田边相距1米左右,诱捕器呈直线排列、间距至少50米。2.光诱监测成虫。

12、选择高空测报灯(大功率金属卤化物灯)安装在周边无高大建筑物遮挡和强光源干扰的楼顶、高台等相对开阔处,或选用黑光灯为光源的测报灯安置在周围100米范围内无高大建筑遮挡、且远离大功率照明光源的玉米地,要求灯管与地面距离为1.5米,全年开灯进行常规监测,逐日记载诱集的雌蛾、雄蛾数量,观察迁入虫量和当地虫情发生高峰期(或称盛发期)。3.田间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卵、幼虫和蛹。当灯具或性诱诱到一定数量的成虫(始盛期)、雌蛾卵巢发育级别较高时开始田间查卵,调查植株基部叶片正面、背面和叶基部与茎连接处的茎秆,3天调查1次,成虫盛末期结束。玉米苗期至灌浆期,调查叶片正反面、心叶、叶鞘、茎秆、未抽出雄穗苞、花

13、丝、果穗等部位的幼虫数量、分辨龄期,记录田间发生为害情况。当地幼虫进入老熟期7天后,调查玉米雌穗和落到地上浅层(深度为28厘米)土壤化蛹情况,2-3月调查土壤中蛹越冬情况。(二)防控技术1.生态防控。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种植驱避诱集植物、调整播期等农业措施,改造害虫适生环境,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增强自然控制能力。2.种子处理。选择含有氯虫苯甲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实施玉米、高粱种子统一包衣,防治苗期草地贪夜蛾。3.理化诱控。在草地贪夜蛾成虫高峰期,集中连片布设杀虫灯、性诱捕器等理化诱控设备,阻杀迁入迁出成虫,减少田间产卵量。4.生物防治。在

14、草地贪夜蛾产卵盛期至孵化初期,采用白僵菌、绿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防治低龄幼虫,降低虫口基础,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5.化学防治。当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抓住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防治的最佳窗口期,在清晨或者傍晚,要突出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喷施化学农药防治。推广应用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甲维盐、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高效低风险农药,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四、监测防控措施(一)监测措施1.全面加强田间调查。植保技术人员要将监测关口前移,3月开始每3天开展一次系统监测,定点定人定田,

15、重点掌握成虫高峰、产卵数量、虫口密度、被害株率。在苗期、大喇叭口期和穗期,组织乡镇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及时开展大田普查,发动广大农民在农事活动时注意观察虫情,力争做到区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田,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虫情。2.加密布设监测网点。每个村至少设置一套性诱捕器,切实加密布设监测网点,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迁飞和发生消长动态。3.严格信息报送制度。继续执行首次查见当天报,重大情况立即报,已发生乡镇(街道)执行每周报制度,区农技中心全年通过“全国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控信息平台”及时填报监测调查数据和防控进展情况。4.及时发布虫情预报。区农业农村委将根据虫情调度结果,

16、及时发布区域性发生趋势预报和防控技术指导建议。区植保部门要根据虫情调查情况,及时发布短期预报,为防控决策提供准确可靠依据。(二)防控措施1.切实落实防控技术。根据系统监测和田间调查情况,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和关键防控时期、推荐有效药剂及使用方法,及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发布防治建议。积极组织开展防控技术培训,加强田间现场技术指导,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技术。2.织密织牢防控网络。广泛动员全民群防群治、全力组织开展统防统治,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织密织牢防控网络,有效遏制病虫危害,确保虫口密度达标区域应防尽防,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3.做好应急防控准备。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

17、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尽快做好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的修编,健全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做好应急防控药剂、药械物资储备,一旦暴发及时组织开展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的应急防控,确保不大面积连片成灾。附件3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根据我区历年玉米病虫发生情况、作物品种布局、耕作制度、天气预报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测,2020年我区玉米病虫害发生程度为3级,预计发生面积3540万亩(次)左右。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一、防控目标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二、防控策略选用抗耐病虫品种,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专业

18、化统防统治。突出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实施秸秆粉碎还田、种子处理、苗期害虫防治、赤眼蜂防螟和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实现节本增效,保障玉米生产安全。三、防控重点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注意地下害虫、黏虫、玉米锈病、穗腐病等。四、主要病虫防治技术措施(一)玉米螟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在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Bt)制剂,或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蚜虫和红蜘蛛等害虫。(二)玉米叶斑类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在玉米心叶末期,喷

19、施吡唑醚菌酯、嘧菌戊唑醇、丙环嘧菌酯、肟菌戊唑醇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一次,褐斑病重发区在玉米8-10叶期用药防治。与芸苔素内酯等配合可提高防效。(三)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发病初期可剥除茎基部发病叶鞘,结合喷施井冈霉素A等生物农药,或菌核净、烯唑醇、代森锰锌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一次。五、绿色防控主推技术(一)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破坏病虫适生场所,压低病虫源基数。(二)诱杀成虫技术在玉米螟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诱杀成虫,对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三)种子处理技术根据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

20、的种衣剂实施种子统一包衣。(四)苗期害虫防治技术玉米苗期,根据二代黏虫、蓟马、甜菜夜蛾等的发生情况,选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虫剂喷雾防治。使用烟嘧磺隆除草剂的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发生药害。(五)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心叶末期,统一喷洒苏云金杆菌(Bt)或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幼虫;根据中后期叶斑病和玉米螟、蚜虫等害虫的发生情况,合理混喷杀虫剂和杀菌剂,控制后期病虫为害。推广使用高秆作物喷雾机和飞防技术,提升中后期防控作业能力。(六)赤眼蜂或毒蜂杀虫卡防螟技术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放蜂1.5-2万头,每亩设置3-5个释放点,分2-3次统一释放,将蜂卡或放蜂器具安放在中部叶片

21、背面。也可在玉米螟发蛾始见期,将毒蜂杀虫卡挂在玉米枝条上,每亩按1015米等距离放置杀虫卡6枚,每隔10天再投放一次,连续投放3次。附件4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根据我区历年马铃薯病虫发生情况、品种布局、耕作制度、天气预报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测,预计2020年我区马铃薯病虫发生程度为34级,发生面积预计3035万亩(次)左右。为控制马铃薯重大病虫危害,特制订本方案。一、防控目标病虫防控处置率9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二、防控策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优先采用抗病品种、种薯处理和健身栽培等技术,根据马铃薯晚疫病智能监测预警

22、系统科学用药,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众联防联控相结合,力争将马铃薯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三、防控重点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地下害虫,兼顾二十八星瓢虫、病毒病、黑胫病、青枯病、蚜虫等病虫。四、主要病虫防控技术(一)马铃薯晚疫病1.播期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种薯处理。提倡小种薯播种,播种前7天将种薯摊开放在通气良好的空间,隔天翻动薯块,拣除病烂薯,需切块的,用75%的酒精浸泡2-3秒钟或0.3-0.4%高锰酸钾浸泡5-6分钟对切刀进行消毒,建议多把切刀轮换使用;选用代森锰锌或甲基硫菌灵等药剂加上滑石粉,以5:95的比例拌种,每kg混合剂处理种薯100kg;也可用吡虫啉30ml+丙

23、森锌20g兑水400ml混匀后处理种薯100kg,进行包衣。三是健身栽培。合理密植,推广高垄、大垄栽培,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适当增施钙肥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避免与茄科类、十字花科类作物轮作或套种,禁止与番茄轮作。2.生长期防治。一是控制徒长。在现蕾期有徒长迹象时,采用烯效唑或马铃薯专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匀喷雾。二是依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监测结果及天气情况,或在中心病株始见期,及时用丙森锌、氟啶胺、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全田喷雾处理,并将中心株隔离带出田外深埋或销毁。进入流行期后,依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或田间监测,选用嘧菌酯、嘧酯噻唑锌、烯酰唑嘧菌、霜脲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控。以专业化

24、统防统治为主,统一时间、药剂、技术,施药间隔期5-7天,如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注意轮换用药,提倡加入助剂提高药效。三是收获前预防块茎感病。收获前2周进行杀秧,把茎叶清理出田外集中处理。杀秧后地表喷施一次霜脲锰锌预或波尔多液防块茎感病,选择晴天收获。3.贮藏期防治。马铃薯入窖前,把薯窖的表土及残存的杂物清理出窖外,薯窖底层垫枕木,上铺木板或木条,同时选用百菌清喷雾消毒,也可选用百菌清烟剂熏蒸进行消毒,施药后密闭36小时后通风。入窖前剔除病残薯,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天。贮存量控制在贮窖(库)容量的2/3以内。贮藏期间加强通风,温度控制在1-4范围,湿度低于90%。(二)马铃薯早疫病一是农业防

25、治。选用抗(耐)病品种,增施有机肥;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促进植株健康。二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丙森锌等保护性杀菌剂1-2次,发病较重时,用啶酰菌胺、嘧菌酯、唑醚代森联、烯酰吡唑酯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三)地下害虫(包括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一是农业防治。秋季深翻地,清除田园及周边杂草,减少虫源基数。二是物理防治。田间安放杀虫灯或性信息素诱杀成虫,杀虫灯按30-50亩/盏布置,性诱剂诱捕器每1亩设置1-2个,设置高度离马铃薯植株顶端20cm左右。三是生物防治。播种时可选用绿僵菌或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混

26、土处理。四是化学防治。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喷雾。在成虫出土前,用辛硫磷拌土撒施。(四)蚜虫一是铲除田间、地边杂草,切断蚜虫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二是针对迁飞性蚜虫,可用黄板进行诱杀。三是优先选用苦参碱、除虫菊等生物农药,也可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五、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针对晚疫病,结合系统监测及田间调查结果,从条件适合发病时开始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开展“统一时间、统一指标、统一技术”的统防统治,将晚疫病重发流行风险降至最低。六、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一)选用脱毒抗病品种结合当地实际选用鄂马铃薯5号、鄂马铃薯3号、米拉、南中552等脱毒种薯,种薯大小25-45mm,采用小整薯播种

27、,不切块。(二)应用健身栽培措施一是起垄栽培。起垄15-20cm,垄面呈瓦背形,净作亩密度2500窝,与玉米套作的1.67米复合带开厢,每带双行玉米套双行马铃薯,增加耕作层厚度,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二是重施底肥。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25%的薯类专用复合肥50作底肥。三是喷施多效唑。为降低植株高度,改善田间小气候,在初花期施用多效唑1次。(三)应用晚疫病预警系统指导药剂防治在种植马铃薯的不同生态区分别安装田间小气候自动气象仪,全程记录田间温、湿度变化情况,使用“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自动分析、计算、绘制浸染曲线,实时指导药剂防治工作,既避免盲目施用化学药剂,又不贻误最佳防

28、治时机。马铃薯播种后开启预警系统,当第3次浸染积分达到5-6分时,施用保护剂进行第一次预防,如因天气原因达到7分后才能开展防治工作,则直接施用治疗剂。以后根据浸染情况,结合天气趋势预报,交替选用治疗剂和保护剂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四)理化诱控诱杀害虫使用杀虫灯重点诱杀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每30-50亩安装一盏,马铃薯出苗期开始开灯诱杀。在齐苗期按20张/亩悬挂黄板,悬挂高度90-100cm,主要防治蚜虫。附件5柑桔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根据我区历年柑桔病虫发生情况、天气预报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测,2020年我区柑桔病虫害发生程度为3级,局部4级,预计发生面积1012万亩(次)左右。为做好202

29、0年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柑桔病虫危害,特制订本方案。一、防控目标重大病虫防控处置率达到85%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主要病虫害有效控制。二、主要防控对象重点防控炭疽病、褐斑病、红、黄蜘蛛、矢尖蚧、潜叶蛾、黑刺粉虱、黑星病等病虫,局部地区注意天牛、砂皮病。三、防控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协调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四、主要病虫防控技术(一)柑桔炭疽病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排灌,注意防冻;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二是冬、春季适当修剪,剪除病枯枝、衰弱枝,收集落叶、落果,集中销毁,减少越冬菌源。三是在各次嫩梢抽

30、发期和果实成熟期,选用咪鲜胺、代森锰锌、氟环唑、嘧菌酯等药剂对嫩梢、嫩叶、果实进行喷雾防治,每10天施1次,连续施2-3次。(二)柑桔褐斑病一是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避免偏施氮肥,增施氮、磷、钾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二是剪除病枝,喷施一次0.5-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清洁果园,减少病菌初侵染来源;三是抓住3月下旬-4月上旬春梢初期和9月中下旬秋梢转绿时,喷施代森锰锌等进行保护预防,发病后选用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咪鲜胺等药剂。发病重的果树连喷2次,中间间隔7-10天。(三)柑桔螨类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害螨的抵抗力。二是在果园内选择白花臭草和其他非恶性杂草覆盖果园,改善桔园小气候

31、,为天敌提供有利条件。三是3月下旬在果园投放巴氏钝绥螨控制柑桔红黄蜘蛛为害,以每株挂一袋为宜,悬挂在果树中下部。四是在害螨达到防治指标后,选用炔螨特、噻螨酮、唑螨酯、三唑锡、哒螨灵等药剂防治,注意药物轮换。(四)潜叶蛾一是抹除零星抽发的夏、秋梢,结合控制肥水使秋梢抽发整齐。三是7-9月,多数嫩叶长0.5-2.5cm时,选用氟啶脲、虱螨脲、啶虫脒、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一般7-10天施一次,连施2-3次。(五)介壳虫一是冬、春季剪除受害枝叶,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二是第一代若虫是防治介壳虫的关键时期,优先选用噻嗪酮、矿物油、松脂酸钠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雾,尽量少用有机磷杀虫剂。五

32、、柑桔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一)健身栽培采果后适时修剪,每株柑桔树(成株树)施2公斤有机复合肥;7月状果期每株柑桔树(成株树)施3.7公斤有机复合肥;冬季撒施油茶籽或其它早春开花的豆类植物(肥地压草和早春提供捕食螨“荒月”食源)。(二)增施植物免疫诱抗剂柑桔采果结束修剪后以750倍的浓度在叶面喷施氨基寡糖素,提高柑桔抗病虫能力。(三)物理防治3月下旬-4月上旬,在桔蚜和粉虱初发生(成虫迁飞入园期),每3株间悬挂一张黄色粘虫板诱虫,悬挂高度高于树顶。适量放置太阳能杀虫灯,以50亩一盏为宜,放于柑桔园与杂树林间为适。(四)压低虫口基数4月上中旬在柑桔修剪成型后,当螨类(粉虱)、蚜虫虫口数每叶超过3

33、头时,使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用量为常规用量的60%)+农药减量助剂(激健)2000倍液,压低虫口基数。(五)释放捕食螨在有稳定生态群落的柑桔园(移栽三年以上),前三年每株挂一袋(含活虫数达1500头以上)“巴氏钝绥螨”,连续投放捕食螨三年后,柑桔园春季越冬捕食螨百叶虫量超过11头,可两棵柑桔树放一袋。(六)达标挑治害虫9月中下旬,重点调查害螨、桔蚜、粉虱是否达到防治指标,对达标区域选择减量助剂+化学农药进行挑治。(七)晚冬早春全园清除残存病虫在柑桔收获后,及时清除病虫、无用枝,并用松碱合剂进行清园。附件6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根据我区历年蔬菜病虫发生情况、天气预报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测,2

34、020年我区蔬菜病虫害发生程度为3级,局部45级,预计发生面积4042万亩(次)左右。为做好2020年蔬菜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危害,特制订本方案。一、防控目标蔬菜重大病虫防控处置率8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蔬菜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二、防控策略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为重要手段,科学合理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三、防控重点苗期病害、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灰霉病、枯萎病、小菜蛾、菜青虫、夜蛾科害虫、蚜虫、豆荚螟、红蜘蛛等。四、主要防控技术措施(一)苗期病害(猝倒病、立枯病)一是加强苗床管理,

35、进行苗床土消毒,苗床要及时放风、降湿,出苗后尽量不浇水。二是发病初期及时选用噁霉灵(苗床喷雾)、五氯福美双(土壤处理)、多福(毒土处理)、敌磺钠(泼浇或喷雾)、乙酸酮(灌根)、五氯硝基苯(土壤处理)进行防治。(二)霜霉病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加强温、湿度管理和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白菜类注意适时晚播。收获后清洁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销毁。三是发病前预防或发病初期及时选用多抗霉素、几丁聚糖、地衣芽孢杆菌、木霉菌等生物农药或嘧菌酯、霜霉威盐酸盐、烯酰吗啉、三乙膦酸铝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三)疫病(晚疫病)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实行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

36、轮作;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四是及时清除中心病叶或病株。五是发病初期选用烯酰吡唑酯、氟菌霜霉威、嘧菌酯、丙森锌等药剂防治疫病。选用氨基寡糖素、多抗霉素、寡雄腐霉菌等生物农药或代森锰锌、申嗪霉素、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等高效化学农药防治。(四)灰霉病一是加强管理。合理密植,防止种植过密;适当控制浇水,及时通风换气。二是清除病源。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拉秧后及时清洁田园,并注意农事操作卫生,防止传病。三是发病初期选用嘧霉胺、腐霉利、异菌脲、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等药剂兑水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五)瓜类枯萎病一是实行轮作,可与豆科、

37、十字花科、茄科、水稻、玉米等作物轮作。二是施足底肥,不偏施氮肥。三是雨季注意开沟排水,防止积水。四是及时打衩、整蔓,摘除底部老叶。五是嫁接防病,黄瓜、苦瓜嫁接可选用黑籽南瓜等砧木,同时还可防治根结线虫等多种土传病害。六是在发病初期优先选用春雷霉素、氨基寡糖素等生物农药或敌磺钠、甲霜噁霉灵、噁霉福美双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六)小菜蛾、菜青虫一是健身栽培:十字花科蔬菜收获后要及时翻耕灭茬,防止残存虫源在残叶上繁殖,并尽量不要连作,可选择与瓜类、豆类轮作。二是理化诱控:应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成虫。性诱剂放置高度略高于作物,每亩放置2-3个。三是选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印楝素、苦参

38、碱、多杀霉素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四是在幼虫低龄时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茚虫威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严禁使用高毒农药。(七)夜蛾科害虫一是蔬菜采收后,要及时清除残茬,减少虫源。二是在春秋两季发生初期,应用夜蛾科性诱剂,放置高度一般为0.8-1.0米,每亩放置1个。三是在发生始盛期开始安装杀虫灯,每20-30亩安装一盏,最好放在地角,不要放在地中央。四是在害虫卵孵高峰期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印楝素、多杀霉素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五是在幼虫低龄施药,傍晚施药最好。药剂选用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丙溴磷、氟啶脲、虱螨脲等。(八)蔬菜蚜虫一是蔬菜收获后要及时清理

39、田间残株败叶,铲除杂草,菜地周围种植玉米屏障,可阻止蚜虫进入。二是利用蚜虫对黄色有较强趋性的原理,在田间设置黄板诱杀蚜虫;保护地可用银灰色遮阳网、防虫网覆盖栽培。三是尽早用药,将蚜虫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喷雾时喷头应向上,重点喷施叶片背面;优先使用除虫菊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选用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抗蚜威、吡蚜酮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九)豇豆荚螟(豆荚野螟)一是及时清洁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以减少虫源。二是掌握在花期进行挑治,从第一次花期开始每隔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次,然后视虫情发展而定;注意重点喷施花蕾、嫩荚和落地花;用药时间宜在10:00前豆花盛开时或在

40、傍晚喷药;药剂可选用苏云金杆菌、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溴氰虫酰胺等。(十)蔬菜红蜘蛛一是注意清除田内外枯枝落叶和杂草,减少虫源。二是使用捕食螨防治红蜘蛛。三是在点片发生阶段及时选用藜芦碱、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防治。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建议加入农药减量降残助剂,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量。附件7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我区茶园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尺蠖、茶黑毒蛾、茶黄蓟马、茶饼病、炭疽病等。为有效控制茶树主要病虫害,将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确保茶叶产量和品质安全,特制订本方案。一、防控目标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害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茶树病虫

41、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茶叶质量符合无公害要求。二、防控策略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态调控、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重要手段,以化学防治为应急措施的策略。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着重防治重大病虫,优先采用寡糖免疫诱抗、健身栽培、生物农药以及保护和利用天敌等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生物多样性,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三、防控重点以茶小绿叶蝉、茶尺蠖、黑刺粉虱、茶黄蓟马、茶跗线螨、茶饼病、茶炭疽病等病虫为主。四、主要防治技术措施(一)茶小绿叶蝉间作桂花或种植行道树等,秋冬季在园边蓄养杂草,为蜘蛛类、缨小蜂类提供越冬庇护场

42、所,以增强生态控制潜能。虫口高峰期间,适时分批勤采,清除茶行间杂草。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可选用以下药剂喷施:茶皂素水剂、茚虫威乳油、印楝素液剂、苦参藜芦碱水剂、虫螨腈悬浮剂、唑虫酰胺悬浮剂、甲维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二)茶尺蠖保护和利用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蜘蛛类和根虫瘟霉等重要天敌,在绒茧蜂羽化高峰期避免使用化学农药。结合茶园秋季中耕施肥,清除表土中虫蛹。在茶尺蠖常发茶园安装杀虫灯,羽化高峰期开灯诱杀成虫。在茶尺蠖成虫始发期,每亩放置2-3套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大量诱杀雄成虫,连片使用的效果更好。当其它防治措施效果不明显时,则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使用茶尺蠖核型多

43、角体病毒防治幼虫,防治适期掌握在1-2龄期,用药液将茶树叶层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湿,以充分发挥病毒作用。其他农药可选用:茶核苏云金、苦参碱、短稳杆菌、噻虫高氯氟氯氰菊酯、联苯甲维盐等。(三)黑刺粉虱加强茶园管理,疏枝清园,促进茶园通风透光以抑制其发生。保护和利用斯氏寡节蚜小蜂、刺粉虱黑蜂、刀角瓢虫、粉虱座壳孢和韦伯虫座孢等天敌。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越冬代羽化盛期,使用信息素+黄板诱杀成虫,每亩挂诱虫板15-20块;或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向叶背喷施噻虫嗪联苯悬浮剂、溴氰菊酯乳油、氯氰菊酯乳油等。梅雨季节喷施座壳孢或韦伯虫座孢菌粉,每亩0.5-1.0kg。秋季封园时,越冬虫口偏高田块施用石硫合剂结晶粉

44、、乳油矿物油溶液。(四)茶蓟马虫口高峰期适时分批勤采,恶化其营养条件和庇护场所,带走部分卵、若虫和成虫。以信息素+蓝色、或信息素+黄绿色诱虫板诱杀成虫。结合茶小绿叶蝉的防治而兼治,或参照茶小绿叶蝉的化学防治。(五)茶跗线螨习性活跃,7-8月为高峰期,防治药剂可用乳油矿物油。非采摘茶园或秋后封园,则喷施石硫合剂结晶粉、矿物油乳油溶液。(六)茶饼病在新植茶园时,选种抗性好的健康种苗。清除枯枝,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性,低洼茶园要清沟沥水;及时分批勤采,结合茶园改造,选择适宜时期修剪去除病叶,并使新梢抽发时避过发病盛期,减少侵染机会。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抗病能力。在历年发病较重茶园中,为害状始现时喷施多

45、抗霉素预防,如病情较重,则在10-15天之后再喷施1次,或喷施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农药。(七)茶炭疽病在新植茶园时,选种抗性好的健康种苗。平衡施肥以提高茶树抗病力,及时剪除病枝。适时采摘。对于重发茶园,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进行防治。备注:本技术方案所列农药仅供茶叶为国内销售的茶园使用参考,出口茶园防控病虫害须针对出口国的检测要求慎重选择农药。农药具体使用浓度、使用方法及安全间隔须仔细阅读农药标签和产品说明书。附件8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油菜菌核病和蚜虫是我去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近年来一直呈偏重发生态势。根据分析预测2020年我区油菜病虫害发生程度3级,局部4级,发生面积1

46、112万亩(次)左右。为做好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油菜生产安全,特制订本方案。一、防控目标防控处置率总体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二、防控策略采取“预防为主、统防统治”的防控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物理、生物防治为重要手段,保护应用天敌及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无人机等高效施药器械进行统防统治。三、防控措施(一)油菜菌核病一是农业防治。(1)田间管理措施:开沟排水,做到雨住沟干,不留渍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菌核萌发。(2)水旱轮作: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水旱轮作或冬季深耕。(3)施用生物防治菌:结合播种

47、深翻,施用生物防治菌(如盾壳霉或木霉菌等),加速腐烂土壤中菌核,减少田间病源菌核数量;二是药剂防治。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适时使用生物和化学农药防控。(1)生物防治:菌核病发生初期,采用盾壳霉、木霉菌或地衣芽孢杆菌防治,间隔7-10天,交替使用,连续防治2-3次。(2)化学防治:在始花期施用,重点保护油菜茎基部;在盛花期施用,阻断花瓣接触侵染。可选用咪鲜胺、菌核净和多菌灵等乳剂或水剂为主的药剂适时防控,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出现抗药菌株。(二)油菜蚜虫一是农业防治。油菜生育期间,清除田间及附近杂草,结合间苗定苗或移栽,除去有蚜株。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增加通风透光度。二是物理防治。用黄板诱杀,苗期每667放置15-20张,黄板底端与株顶端平齐或略高,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三是化学防治。在苗期有蚜株率达10%,虫口密度为每株1-2头,抽薹开花期10%的茎枝花序有蚜虫,每枝蚜虫3-5头时开始喷药。可选用噻虫嗪、抗蚜威等药剂防治。注意加强统防统治,利用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施药器械进行统防统治,减轻病虫发生程度,减少为害损失。同时注意花期施药避免对授粉昆虫的不良影响,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浓度科学施用农药,提高油菜生产质量。附件9农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农田杂草是作物生产中重要的有害生物,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传播病虫害,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减少、轻简化栽培技术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常用办公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主要9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doc)为本站会员(gjxwyhcr)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