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坐展玩。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知其必不
2、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也。”遂驰马去。涂中奔驰,冒大暑,感疾。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遂解舟下,比至,疟且痢,病危在膏肓。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
3、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节选自李清照后序,有删改)【注】侯:指赵明诚。铅椠(qin):古代文具。铅为铅条,椠为木板,用以书写。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B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C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D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
4、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归,文中指女子出嫁,与静女中“自牧归荑”的“归”意思不同。B太学,封建时代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始设于汉代。C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D“涂中奔驰”中的“涂”是通假字,通“途”,指道路。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说明赵氏夫妇有阅尽天下古文奇书的志向。B文章第二段回忆了夫妇两人赌书泼茶的日常情趣,以及对书的珍惜和爱护。C尾段追思故物,悼念亡夫,流露出落寞凄苦之情,同时也有对人生聚散得失的释然。D本文在体例上属于序跋
5、类,内容上具有自传性特征,于记事中抒情议论。16.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 (2)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
6、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
7、:“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郦生言其弟郦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注握齱(chu):同“龌龊”,指气量狭小,拘泥于小节。里中子:同乡人。溲溺:解小便。溺,同“尿”。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
8、给分。(3分)吾闻A沛公B慢C而易人D多大略E此真吾所愿F从游G莫为我先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生,指有才学之人,也为读书人的通称,和我们今天先生的称谓有些类似。B“及陈胜、项梁等起”与“恍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起”含义不同。C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今指旅馆、饭店之类的地方。D“延郦生上坐”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延”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郦食其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没有可以用来供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于是便去做了一名看管里门的小吏。B尽管郦食其
9、穷困潦倒,只是一名小吏,县里有名望、有权势的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当地人都称他为狂生。C虽然经过高阳的各路将领有数十人,但郦食其都拒绝了他们的邀请,并通过同乡的引荐,追随了沛公。D郦食其后来向沛公推荐了自己的弟弟郦商,让郦商跟随沛公南征北战,而自己常常作为说客出使各路诸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4分)(2)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4分)14沛公并不喜欢儒生,作为读书人的郦食其是如何赢得沛公的信任并被封为广野君的?请简要说明。(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
10、文,完成1014题。杨万里,字廷秀。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骨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械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械,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械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迁太常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
11、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官僚以得鸠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信胄用事,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信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佗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信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
12、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孝宗始A爱B其才C以问D周必大E必大无F善语G由此H不见用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授予官职,与“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中“除”字的意思不同。B寻,不久,与“寻向所志,遂迷”(桃花源记)中“寻”字的意思相同。C阙,通“缺”,缺少,与“城阙辅三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阙”字的意思不同。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13、这里用“社稷”代指国家。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浚被贬永州后,闭门谢客,但是看了杨万里的书法作品后,对他很欣赏,同意见他。B张栻因言论被贬,杨万里上疏皇帝为他抗争,虽没成功,但其行为得到大家认可。C杨万里亲自率领军队去平定来犯的盗贼沈师,得到了孝宗的认可,进而受到重用。D杨万里被皇帝任命为东宫侍读,东宫官僚互相庆贺,认为他们得到了一个正直的同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4分)译文:_(2)韩侂胄用事,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4分)译文:_14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杨万里给自己的书
14、斋命名为“诚斋”的原因。(3分)答:_(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三代所宝莫如因,因则无敌。禹通三江五湖,决伊阙,沟回陆,注之东海,因水之力也。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而尧授之禅位,因人之心也。汤、武以千乘制夏、商,因民之欲也。如秦者立而至,有车也;适越者坐而至,有舟也。秦、越,远涂也,竫立安坐而至者,因其械也。武王使人候殷,反报岐周曰:“殷其乱矣!”武王曰:“其乱焉至?”对曰:“谗慝胜良。”武王曰:“尚未也。”又复往,反报曰:“其乱加矣!”武王曰:“焉至?”对曰:“贤者出走矣。”武王曰:“尚未也。”又往,反报曰:“其乱甚矣。”武王曰:“
15、焉至?”对曰:“百姓不敢诽怨矣。”武王曰:“嘻!”遽告太公,太公对曰:“谗恶胜良,命曰戮;贤者出走,命曰崩;百姓不敢怨诽,命曰刑胜。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故选车三百,虎贲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纣为禽。则武王固知其无与为敌也。因其所用,何敌之有矣?武王至鲔水,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曰:“朅至?”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军师皆谏曰:“卒病,请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武王果
16、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矣。至殷,因战,大克之。此武王之义也。人为人之所欲己为人之所恶先陈何益适令武王不耕而获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之所以亡。殷长者对曰:“王欲知之,则请以日中为期。”武王与周公旦明日早要期,则弗得也。武王怪之,周公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取不能其主,有以其恶告王,不忍为也。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以此告王矣。”夫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因也;推历者,视月行而知晦朔,因也;禹之裸国,裸入衣出,因也;墨子见荆王,锦衣吹笙,因也;孔子道弥子瑕见麓夫人,因也;汤、武遭乱世,临苦民,扬其义,成其功,因也。故因则功,专则拙。因者无敌,国虽大,民虽众,
17、何益?(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七,有删改)【注】竫:安静。朅:通“曷”。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武王为人A之所欲B纣C为人D之所恶E先陈F何益G适令武王H不耕而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禅:指禅让。禅让,指古代统治者生前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与世袭制不同。B.千乘:一千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等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甲子:千支之一。“甲”是十二地支的第一个,“子”是十天干的第一个。D.克:文中指战胜,与成语“克勤克俭”中的“克”字含
18、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以三皇五帝功绩和秦越二国远途为例,提出“因”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引出下文的论述。B.周武王刺探殷商的动静,武王一直认为殷商不够混乱,太公望却认为殷商混乱到了极点,最终纣王被擒获了。C.周武王让胶鬲把到达之日向君主禀报,为了救胶鬲加速行军,最终在甲子日到达了殷都郊外,结果殷商大败。D.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谈大自然中“因”的道理,再谈到禹、墨子、孔子等人与“因”的关系,加强论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如秦者立而至,有车也;适越者坐而至,有舟也。(4分)(2)取不能其主,有以其恶告王,不忍为也
19、。(4分)14.文中开头“三代所宝莫如因,因则无敌”两句阐明了怎样的道理。(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选自孙子兵法作战篇,有删改)材料二:凡行兵之法,斥候为先。平易用骑,险阻用步。每五人为一甲,人持一
20、白旗,远则军行前后左右,接续候望。若见贼兵,以次转近,告白主将,令众预为之备。法曰:“以虞待不虞者胜。”汉宣帝时,先零诸羌叛,犯边塞,攻城邑,杀长吏。时后将军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预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叛,灭亡不久,愿陛下属之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欲渡河,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渡辄营阵。会明,遂以次尽渡。羌数十百骑来,出入军傍。充国曰:“吾士马新至困倦,不可驰逐。此皆骁骑难制,又恐其为诱兵
21、也。击羌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令军中勿击。遣骑候望四望峡中,无羌。夜半兵至落都,召诸校、司马,谓曰:“吾知羌戎不能为矣。使彼发数千人守杜四望峡中,兵众岂得入来!”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平先零。(选自刘伯温百战奇略斥战,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其用战也A胜B久C则钝兵D挫锐E攻城F则力屈G久暴师H则国用不足。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出发,与“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中的“举”
22、意思不同。B虞,欺骗,与成语“尔虞我诈”的“虞”意思相同。C度,估计,与“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行并序)中的“度”意思不同。D衔枚,古代行军袭敌时,令军士把枚(像筷子的东西)横衔在口中,以防喧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子认为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高招难以速胜,却没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B材料二中刘伯温认为平坦开阔的地方要使用骑兵侦察,而险要狭隘的地方则使用步兵侦察。C侦察兵如果发现了敌情,就由近及远地传递消息,将情况报告给主将,再下令部队做好准备。D后将军赵充国用兵谨慎持重,关心爱护士兵,每次都是事先制订好作战计划,再投入战斗。13把文中画横
23、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4分)(2)会明,遂以次尽渡。羌数十百骑来,出入军傍。(4分)14这两则材料关于兴兵作战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3分) 尉迟运,大司空、吴国公纲之子也。少强济,志在立功。魏大统十六年,以父勋封安喜县侯,邑一千户。孝闵帝践阼,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俄而帝废,朝议欲尊立世宗,乃令运奉迎于岐州。以预定策勋,进爵周城县公,增邑五百户。保定四年,出为陇州刺史。地带汧、渭,民俗难治。运垂情抚纳,甚得时誉。运既职兼文武,甚见委任。齐将斛律明月寇汾北,运从齐公宪御
24、之,攻拔其伏龙城。进爵广业郡公,增邑八百户。建德元年,授右侍伯,转右司卫。时宣帝在东宫,亲狎谄佞,数有罪失。高祖于朝臣内选忠谅鲠正者以匡弼之。于是以运为右宫正。三年,帝幸云阳宫,又令运以本官兼司武,与长孙览辅皇太子居守。俄而卫刺王直作乱,率其党袭肃章门。览惧,走行在所。运时偶在门中,直兵奄至,不暇命左右,乃手自阖门。直党与运争门,斫伤运手指,仅而得闭。直既不得入,乃纵火烧门。运惧火尽直党得进乃取宫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势转炽久之直不得进乃退运率留守兵,因其退以击之,直大败而走。是日微运,宫中已不守矣。高祖嘉之,授大将军,赐以直田宅、妓乐、金帛、车马及什物等,不可胜数。宣帝即位,授上柱
25、国。运之为宫正也,数进谏于帝。帝不能纳,反疏忌之。时运又与王轨、宇文孝伯等皆为高祖所亲待,轨屡言帝失于高祖。帝谓运预其事,愈更衔之。及轨被诛,运惧及于祸,问计于宇文孝伯。寻而得出为秦州总管。然运至州,犹惧不免。大象元年二月,遂以忧薨于州,时年四十一。(节选自周书尉迟运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运惧火尽/直党得进/乃取宫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势转炽/久之/直不得进/乃退/B.运惧/火尽直党得进/乃取宫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势转炽/久之/直不得进/乃退/C.运惧/火尽直党得进/乃取宫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势转炽/
26、久之/直不得进/乃退/D.运惧火尽/直党得进/乃取宫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势转炽/久之/直不得进/乃退/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本文指登基。B.“帝幸云阳宫”中的“幸”是幸运的意思。C.居守,留守护卫。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犹如守城。D.“数进谏于帝”中的“数”指多次、屡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尉迟运任陇州刺史,关怀安抚百姓,获得赞誉;随齐公宇文宪抵御齐将斛律明月,攻下伏龙城,获封广业郡公。B.尉迟运出身官宦之家,
27、年少就有立功的志向。因父勋荫庇及个人文武之功,官位和食邑不断获得增加。C.卫刺王宇文直叛乱,尉迟运率宫中留守卫兵击退宇文直,保住皇宫,因此立下大功。高祖给予其官位和财物奖赏。D.王轨是高祖亲近优待的臣子,多次在高祖面前陈述宣帝的过失,最终被高祖处死。尉迟运怕祸及自身,出京担任秦州总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运垂情抚纳,甚得时誉。运既职兼文武,甚见委任。(4分)统编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教师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
28、,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坐展玩。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
29、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也。”遂驰马去。涂中奔驰,冒大暑,感疾。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遂解舟下,比至,疟且痢,病危在膏肓。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
30、者之戒云。(节选自李清照后序,有删改)【注】侯:指赵明诚。铅椠(qin):古代文具。铅为铅条,椠为木板,用以书写。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B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C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D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归,文中指女子出嫁,与静女中“自牧归荑”的“归”意思不同。B太学,封建时代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始设于汉代
31、。C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D“涂中奔驰”中的“涂”是通假字,通“途”,指道路。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说明赵氏夫妇有阅尽天下古文奇书的志向。B文章第二段回忆了夫妇两人赌书泼茶的日常情趣,以及对书的珍惜和爱护。C尾段追思故物,悼念亡夫,流露出落寞凄苦之情,同时也有对人生聚散得失的释然。D本文在体例上属于序跋类,内容上具有自传性特征,于记事中抒情议论。16.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 (2)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 13.B(正
32、确标点为: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邪?)14.C(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15.A(“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写的是取书时的小心谨慎。)16.(1)抵押衣服换取五百铜钱,步行到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家。(质,抵押;步,走、步行;市,购买。以上每点各1分。句意1分。)(2)我的情绪很不好,大喊道:“假如听说城里局势紧急,怎么办呢?”(恶,不好、坏 ;缓急,偏义复词,偏“急”,紧急;奈何,怎么办。以上每点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我在建中辛巳年间,刚嫁到了赵家。明诚当年21岁,在太学当学生。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抵押衣服换取五百铜钱,步行到
33、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家,我们面对面地欣赏玩味碑文。后来明诚接连做两郡的太守,拿出他的全部薪俸来从事书籍的刻写。每获得一本书,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我天性记忆力特别强,常常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典籍,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决定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顺序。若猜中,便举杯大笑,以至茶水洒在怀中,反而不能喝到茶就站了起来。甘心在这样的环境老去啊!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登记在簿子上,取出所要的书籍。我有时稍微把书籍损坏或弄脏了,他定会批评我,并责令擦干净污渍,修补好破损,他不再有之前的平易和悦了。靖康丙午年间,明诚做了淄州太守。听说金军进犯京师
34、汴梁,我四顾茫然,只见满箱都是书籍,知道它们必将不是自己的东西了。建炎丁未春三月,明诚奔太夫人之丧南来,既然多余的物品不能全部载走,经多次削减舍弃,仍装了十五车书籍。己酉夏五月到池阳,明诚奉旨担任湖州知州。六月十三日,开始挑起行李,下船登岸,他坐在岸上,精神如虎,明亮的目光直向人投来,向船上人告别。我的情绪很不好,大喊道:“假如听说城里局势紧急,怎么办呢?”他愤怒地伸出手指,远远地答应道:“跟随众人吧。实在万不得已,先丢掉包裹箱笼,再丢掉衣服被褥,再丢掉书册卷轴,再丢掉古董;只是所说的那些宗庙祭器和礼乐之器,必须抱着背着,与自身共存亡,别忘了。”于是策马离开。他一路上快马疾行,冒着炎暑,患了病
35、,感染成疾。七月底,来信说卧病在床。我很惊恐担忧,于是乘船东下,等到了那,他患疟疾和痢疾,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八月十八日,他便无法起身。取笔做诗,停笔而亡。今天偶然看到这本书,好像见到了故去的他。因此又想起明诚在莱州静治堂上,装订书卷刚完成,用芸签插上,用缥带束好,每十卷作一帙。现在他的手迹还像新的一样,可是墓前的树木已能两手合抱了,悲伤啊!从前梁元帝萧绎在都城江陵陷落的时候,他不去痛惜国家的灭亡,而去焚毁图书;隋炀帝杨广在江都遭遇覆灭,不以身死为悲,把图书重新夺回来。难道人的本性对专注的东西,能够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吗?或者天意认为我资质鄙陋,不足够用来享有这些珍贵物品呢?为什么得来非常艰难而
36、失去又是如此容易啊!然而有拥有一定有失去,有聚合就一定有离散,这是常理。我记述这本书的始末的原因,也是想为后世喜爱古物渊博高雅之士留下鉴戒。(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
37、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
38、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郦生言其弟郦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注握齱(chu):同“龌龊”,指气量狭小,拘泥于小节。里中子:同乡人。溲溺:解小便。溺,同“尿”。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吾闻A沛公B慢C而易人D多大略E此
39、真吾所愿F从游G莫为我先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生,指有才学之人,也为读书人的通称,和我们今天先生的称谓有些类似。B“及陈胜、项梁等起”与“恍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起”含义不同。C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今指旅馆、饭店之类的地方。D“延郦生上坐”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延”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郦食其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没有可以用来供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于是便去做了一名看管里门的小吏。B尽管郦食其穷困潦倒,只是一名小吏,县里有名望、有权势的人却
40、不敢随便役使他,当地人都称他为狂生。C虽然经过高阳的各路将领有数十人,但郦食其都拒绝了他们的邀请,并通过同乡的引荐,追随了沛公。D郦食其后来向沛公推荐了自己的弟弟郦商,让郦商跟随沛公南征北战,而自己常常作为说客出使各路诸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4分)(2)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4分)14沛公并不喜欢儒生,作为读书人的郦食其是如何赢得沛公的信任并被封为广野君的?请简要说明。(3分)10DEG(原文标点)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11D(两个“延”都译为“邀请
41、”)12C(“但郦食其都拒绝了他们的邀请”错误,郦食其不是拒绝了他们的邀请,而是深居简出,隐藏起来)13(1)沛公并不喜欢儒生,凡是戴儒生帽子的宾客来到,沛公就摘掉他们的帽子,并在帽子里小便。(2)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是个四通八达的地方,如今城里又囤积了很多粮食。第(1)小题的关键点:“诸客冠儒冠”定语后置句;解,摘掉、脱去;其(第一个),他们的。第(2)小题的关键点:判断句;冲,交通要道;郊,野外,引申为地方。每小题关键点各1分,大意1分14郦食其没有跪拜沛公,而是当面指出,沛公如果想要讨伐暴秦就不应该用傲慢的态度来接见长者。郦食其与沛公谈起当年六国合纵连横的形势,并制订伐秦的计划。郦食其
42、出使作为交通要道的陈留,劝陈留县令归附沛公,轻而易举地取得了陈留。(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他喜欢读书,但是家里贫寒落魄,没有可以用来供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于是便去做了一名看管里门的小吏。但是县里有名望、有权势的人没有敢役使他的,当地人都称他为狂生。等到陈胜、项梁等人反秦起义的时候,各路将领攻城略地经过高阳的有数十人,但郦食其听说这些将领都气量狭小,拘泥于繁文缛节,并且自以为是,不能有宏伟抱负的言论,于是郦食其就深居简出,隐藏起来。后来他听说沛公率领军队攻到了陈留郊外,沛公部下的一名骑兵恰好与郦食其是同乡,沛公时常向他询问陈留县中的贤士豪杰的情况。那名骑兵回乡
43、,郦食其看到他后说道:“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但是没有人替我引荐。你见到沛公,就告诉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已经六十多岁了,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为狂生,但他本人却说自己并非狂生。”骑兵说:“沛公并不喜欢儒生,凡是戴儒生帽子的宾客来到,沛公就摘掉他们的帽子,并在帽子里小便。他与人谈话时,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千万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游说沛公。”郦食其说:“你只管将我的话传到就行了。”于是骑兵很从容地将郦生所嘱咐的话转告给沛公。沛公来到高阳,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见郦食其。郦食其来到旅舍,便进去拜见沛公,当时沛公正坐在床沿上,让两个女子为他洗脚,
44、他就这样召见郦食其。郦食其进来,只是对沛公行了一个拱手礼,并没有跪拜,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呢?”沛公骂道:“你这个没见识的儒生!天下人苦于秦朝的暴政已经很久了,所以各路诸侯才相继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能说帮助秦朝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如果您真的打算聚集民众、召集义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能说帮助秦朝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如果您真的打算聚集民众、召集义兵去讨伐暴虐无道的秦朝,那么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沛公停止了洗脚,站起身来整理好衣服,然后请郦食其坐到上宾的座位,向他赔礼道歉。郦食其便谈起当年六国合纵连横的形势。沛公听了非常高兴,赏赐郦食其饭
45、食,问道:“该怎么制订伐秦的计划呢?”郦食其说:“您聚集乌合之众,收编散兵游勇,不足一万人,想依靠他们直接进军攻打强秦,这就是所谓的摸虎口!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是个四通八达的地方,如今城里又囤积了很多粮食。我与陈留的县令关系很好,请您派我出使陈留,我会劝他归附于您。如果他不听劝的话,您就出兵攻打他,到时候我做内应。”于是沛公派郦食其前往,自己带兵紧随其后,这样就攻取了陈留。此后,沛公就封郦食其为广野君。郦食其又推荐了他的弟弟郦商,让郦商带领几千人跟随沛公向西南攻城略地。郦食其常常作为说客,乘坐马车出使各路诸侯。(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杨万里,字廷秀。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骨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械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械,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