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高中美术年级高一年级教师课题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学校教学目标1.观赏中国古典园林园林建筑的妙趣;体会中国园林的意境;理解叠山理水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2.通过展示园林照片与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与人文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继承与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通过学生课下游览身边的园林,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热爱,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感知能力。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叠山理水的技巧,探究中国园林的意境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出园林的山石花木、
2、叠山理水的技巧是如何体现古人的诗情画意,从而体会中国园林的意境。教学过程园林,是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饱含着对自然山水美的渴望和追求,融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创作出来的综合艺术品。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崇高的声誉,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美术课堂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引入同学们会写繁体字的园吗?它的结构组成分别代表了什么?通过分解“园”的繁体字我们就会发现,园林中包含着建筑、围墙、山水和花草树木这些基本元素。目录有人说,园林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来一次画中游,我们游历观赏的内容有:1、观赏园林建筑的妙趣。
3、2、体会中国园林的意境;3、理解叠山理水的技巧第一章园林建筑的妙趣表现在形制多样、造型各异,虽是人力所为,但有自然天成的妙趣,而不同的建筑类型对应着不同的功能。厅、堂、馆、斋等建筑通常用于生活起居;亭、台、楼、阁、轩、榭、舫等建筑用于游览、赏景;廊、桥等用于联系交通、联结景点;园墙、园门和园窗等用于围护与分隔空间。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显著特征。根据建筑周围的环境条件、园林总体布局、地形地貌等客观因素以及人在游憩中的功能需要和情感、精神追求来确定具体营造方法,是心灵、建筑、自然的融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第二章一座园,若是只有景而无境,顶多只能称得上是一件“工
4、艺品”,而不是“有灵魂的艺术品”。境由情生,情从何起?古人通过“园”的形式,寄托人们“无形”的情感,成为很多文人雅士的追求。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过程中、常常将“意在笔先” “藏露相宜” “虚实相生”等画理、画法和画意融入其中,追求 “曲径通幽” “宛若天成”的意境,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美学趣味。从户外的假山池塘、草木盆栽、粉墙明窗,到室内的书画雕刻、匾额楹联、陈设摆件,无一不体现着古人的文化情趣与哲理观念。这些意境营造手法使人在园林中游赏时,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中国古人的诗情画意在古典园林里体现的淋漓尽致。颐和园在仿创南方西湖、寄畅园和苏州水乡
5、风貌的基础上,以主轴线控制全园,突出表现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帝王意志。园林是开放性的艺术,寄畅园的亭子突破了建筑的封闭性,在调动观赏者想象力的同时,也达到了空间意境的“飞动之美”。第三章“叠山理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造园手法。所谓叠山,就是随形就势,削低垫高, 筑土为山;所谓理水,就是引水成池,在有限的空间里营建灵动的水系,叠山理水使得园林山美如画,水秀如诗。孔子云:“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动静结合,即便一山一水也可达到“一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景观世界。江苏扬州的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叠山所使用的石头为太湖石,选石审美标准和中国画的皴法有相似之处。总结古人通过建筑、山石、花木将美好的希冀化为园,结为林,园林便成了一首首凝固的诗,一幅幅流动的画。当我们行走在古典园林中,才明白了什么是古人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