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61张 -(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XX 文档编号:7381382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PPTX 页数:61 大小:2.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61张 -(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5.1《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61张 -(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5.1《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61张 -(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5.1《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61张 -(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5.1《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61张 -(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初宰相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宋初宰相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臣有()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论语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思想了解孔子及其论语思想2.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3.3.体会孔子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其现体会孔子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其现代意义。代意义。孔子的一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 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列为“儒家五圣”之首、“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父亲父亲叔梁纥叔梁纥hehe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以勇力闻于诸侯。以勇力闻于诸侯。叔梁纥与正妻施氏有九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妾生了个儿子孟皮,却叔梁纥与正妻施氏有九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妾生了个儿子孟皮,却因为有足疾,不能做继承人。因为有足疾,不能做继承人。叔梁纥便向鲁国颜氏求婚。颜氏有三个女儿,最小的

3、叫叔梁纥便向鲁国颜氏求婚。颜氏有三个女儿,最小的叫颜征在颜征在。颜父对三个女儿问道:颜父对三个女儿问道:“陬大夫叔梁纥的父祖辈六代积德必出圣贤。虽陬大夫叔梁纥的父祖辈六代积德必出圣贤。虽然他年纪大且性情急躁,但这不值得犹豫不决,你们三个谁能够嫁给他然他年纪大且性情急躁,但这不值得犹豫不决,你们三个谁能够嫁给他做妻子?做妻子?”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没有回答,颜征在上前对父亲说: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没有回答,颜征在上前对父亲说:“听从听从父亲您的决断,还有什么好问的。父亲您的决断,还有什么好问的。”颜父说:颜父说:“就是你能嫁给他了。就是你能嫁给他了。”他便将颜征在嫁给了叔梁纥。他便将颜征在嫁给了叔梁纥。

4、孔子的父母和出生 3 3岁丧父,家境贫寒,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曲阜),他曾说过:岁丧父,家境贫寒,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曲阜),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吾少也贱,故多能鄙(庸俗的庸俗的)事事”。15 15岁立志于学岁立志于学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委吏”和管理牛和管理牛羊的羊的“乘田乘田”。19 19岁娶亲。岁娶亲。30 30左右,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并在阙里收徒左右,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

5、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弟子盖三千焉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被后人尊为(史记),被后人尊为“万万世师表世师表”“”“至圣先师至圣先师”。一、青少年时期2、齐国经历 鲁国自宣公之后,政权就掌握在鲁国自宣公之后,政权就掌握在“三桓三桓”手中(孟孙氏、叔孙氏、手中(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鲁昭公失败后,时年季孙氏),鲁昭公失败后,时年3535岁的孔子对季孙氏的越礼行为很不满,岁的孔子对季孙氏的越礼行为很不满,发出了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声。他看到鲁国如此混乱,

6、根本没有从的呼声。他看到鲁国如此混乱,根本没有从政治国的机会,政治国的机会,为了维护礼的尊严而离鲁适齐为了维护礼的尊严而离鲁适齐。为了接近齐景公,他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为了接近齐景公,他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便谈了著名的正名思想,即子询问政事,孔子便谈了著名的正名思想,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但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而作罢。,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但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而作罢。孔子孔子不久便返回鲁国。不久便返回鲁国。3、从政鲁国 孔子孔子返鲁后返鲁后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他的学说也更

7、加完善。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他的学说也更加完善。51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由于为政有方,岁时,任鲁国中都宰。由于为政有方,5252岁时升为鲁国司空、岁时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后来又以相礼的资格参加齐鲁两国的大司寇。后来又以相礼的资格参加齐鲁两国的“夹谷会盟夹谷会盟”,在大会之,在大会之上,上,孔子处处孔子处处“以君子之道辅其君以君子之道辅其君”,完全按照礼数办事,使齐景公深,完全按照礼数办事,使齐景公深感惭愧,归还了鲁国的三个城池,创造了鲁国外交史上多年未有的成就感惭愧,归还了鲁国的三个城池,创造了鲁国外交史上多年未有的成就。孔子孔子54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

8、的权威,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提出“堕三都堕三都”(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未能成功。能成功。孔子孔子55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色。孔子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4、周游列国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列国1414年(年(5555岁岁6868岁),先从岁),先从鲁国出发,走了卫国、宋国、鲁国出发,走了卫国、宋国、齐国、郑国、陈国、蔡国、楚齐

9、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然后基本上按原路返国等地,然后基本上按原路返回回 。从地图上看,孔子周游所。从地图上看,孔子周游所及的地方,范围不出今天的山及的地方,范围不出今天的山东省和河南省。东省和河南省。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专心于办学著书,修订了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专心于办学著书,修订了“六六经经”(诗经尚书礼经周易乐经春诗经尚书礼经周易乐经春秋秋),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孔子73岁时去世岁时去世。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

10、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5、孔子晚年论语 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现在通行的论语共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20篇篇,每篇又分若干章每篇又分若干章,不不相连属。相连属。宋儒把宋儒把 合称为合称为“四书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论语写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当时是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年代。春秋末,周朝的春秋末,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遍

11、,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社会呈现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论语二十篇:学而为政八佾 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 季氏阳货微子 子张尧曰“六艺”“四书五经”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射、御、书、数

12、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诗书礼易春秋诗书礼易春秋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论语十二

13、章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全文分析1.1.子曰:子曰:“君子君子食食无无求求饱,居无求饱,居无求安安,敏敏于事于事而而慎于言,慎于言,就有道而正就有道而正焉,可

14、谓好学也焉,可谓好学也已已。”(学而)(学而)食食:动词,吃饭:动词,吃饭 求求:追求:追求 安安:安逸:安逸 敏敏:勤勉:勤勉 而而:表并列:表并列 就就:接近、靠近。:接近、靠近。有道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指有道德的人。而而:表顺承:表顺承 正正:匡正,端正:匡正,端正 已已:通:通“矣矣”孔子说:孔子说:“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安逸;对工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安逸;对工作勤勉,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就可以说作勤勉,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就可以说是好学了。是好学了。”研读第一章研读第一章 子曰: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15、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也已。”(学而)(学而)孔子认为君子孔子认为君子“好学好学”的标准是什么?的标准是什么?君子要做到君子要做到“食无求饱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居无求安”(克制物欲)、(克制物欲)、“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谨言慎行)、(谨言慎行)、“就有道而正焉就有道而正焉”(虚心请教),才算达到(虚心请教),才算达到“好学好学”的标的标准准。概括第一章的主题君子应该安贫乐道、重义轻利。君子应该安贫乐道、重义轻利。子曰: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16、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论语语雍也)雍也)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全文分析2.2.子曰:子曰:“人人而而不仁,不仁,如如礼礼何何?人?人而而不仁,不仁,如如乐乐何何?”(八佾(八佾yy)本章中孔子是如何看待本章中孔子是如何看待“仁仁”和和“礼礼”“”“乐乐”的关系的?的关系的?本章点明了本章点明了“仁仁”的核心地位的核心地位。仁是人们的内心要求,礼与乐则。仁是人们的内心要求,礼与乐则都是外在的表现。都是外在的表现。孔子认为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孔子认为仁是礼

17、、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而而:表假设,如果:表假设,如果 如如何何:把:把怎么样、对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办孔子说: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八佾八佾yy篇包括篇包括2626章,是论语二十篇中的第三个部分。本篇主要章,是论语二十篇中的第三个部分。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内容涉及“礼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的问

18、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谓季氏,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鲁国正卿季孙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八佾,行列的意思。古时舞蹈奏乐,一佾氏,即季平子。八佾,行列的意思。古时舞蹈奏乐,一佾8 8人,八佾就是人,八佾就是64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子路曰: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子路曰:“吾闻诸夫子: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

19、也。祭礼,与其敬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礼记(子路说:礼记(子路说:“我我听夫子说过,举行丧葬礼仪,与其哀痛不足而冥器衣衾之类有余,还不如听夫子说过,举行丧葬礼仪,与其哀痛不足而冥器衣衾之类有余,还不如冥器衣衾之类不足而哀痛有余;举行祭礼,与其恭敬不足而祭品有余,还冥器衣衾之类不足而哀痛有余;举行祭礼,与其恭敬不足而祭品有余,还不如祭品不足而恭敬有余。不如祭品不足而恭敬有余。”)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所由之本。礼讲谦让

20、敬人,乐须八音和谐,无相夺伦。一个人没有是礼乐所由之本。礼讲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和谐,无相夺伦。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质意义。3.3.子曰:子曰:“朝闻朝闻道道,夕死可矣。,夕死可矣。”(里仁)(里仁)在论语中,“道”的具体内容是与某些行为原则相对应的。这些行为包括:为政、参政、日常道德,甚至某些具体情境下的待人接物原则。对于不同的领域,则有不同的原则、主张、方法来与之相对应,如父之道,先王之道、古之道、子之道、善人之道、君子之道等。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21、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自己行为庄重,事奉君主恭敬,养护百姓有恩惠,管理百姓有法度等,四项参政、为政所应具有的品格,所应秉持的原则)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道道:道理、真理。:道理、真理。孔子说: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可以了。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可以了。”成语成语“朝闻夕死朝闻夕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凸显了作为志士仁人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凸显了作为志士仁人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如何理解如何理解“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中的“道道”?这里

22、的这里的“道道”不是一般的不是一般的“道理道理”“”“事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仁义之道义之道”。从对待。从对待“道道”的态度出发,讲明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该用的态度出发,讲明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主题:执着追求真理(仁义之道)主题:执着追求真理(仁义之道)在论语中,在论语中,“道道”的具体内容是与某些行为原则相对应的的具体内容是与某些行为原则相对应的。这些行为包括:为政、参政、日常道德,甚至某些具体情境下的这些行为包括:为政、参政、日常道德,甚至某些具

23、体情境下的待人接物原则。对于不同的领域,则有不同的原则、主张、方法待人接物原则。对于不同的领域,则有不同的原则、主张、方法来与之相对应,如父之道,先王之道、古之道、子之道、善人之来与之相对应,如父之道,先王之道、古之道、子之道、善人之道、君子之道等。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道、君子之道等。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忧道不忧贫。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也惠,其使民也义。”(自己行为庄重,事奉君主恭敬,养护百(自己行为庄重,事奉君主恭敬,养护百姓有恩惠,管理百姓有法度等,四项参政

24、、为政所应具有的品格,姓有恩惠,管理百姓有法度等,四项参政、为政所应具有的品格,所应秉持的原则)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所应秉持的原则)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朝闻道 夕死可矣全文分析4.4.子曰:子曰:“君子君子喻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里仁)喻喻:知晓,明白。:知晓,明白。孔子说: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活动三:活动三:孔子阐明了君子和小人怎样的义利观?孔子阐明了君子和小人怎样的义利观?孔子指出君子只需晓以大义,而小人只能动

25、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孔子指出君子只需晓以大义,而小人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君子以自己内心之中的义作为行为标准,而小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君子以自己内心之中的义作为行为标准,而小人却以外在的利害作行为标准。人却以外在的利害作行为标准。君子和小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时的区别。君子和小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时的区别。子曰: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君子心怀的是仁德;小人则怀恋(里仁)(君子心怀的是仁德;小人则怀恋田土。君子关心的是刑罚和法度,小人则关心私利。)朱子说:田土。君子关心的是刑罚和法度,小人则关心私利。)朱子说:“义者

26、,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天理之所宜天理之所宜”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君子,不管是自己喜欢不喜欢,只要是符合道义的时候,符合仁义的事情,君子,不管是自己喜欢不喜欢,只要是符合道义的时候,符合仁义的事情,就要去做,而且要做到最好,不符合的,即使自己喜欢也不能做。就要去做,而且要做到最好,不符合的,即使自己喜欢也不能做。能不为利所动,能够见利而先思义,便是君子;见利而忘义,抛弃人生能不为利所动,能够见利而先思义,便是君子;见利而忘义,抛弃人生原则,便是小人。孔子是不是否定原则,便是小人。孔子是不是否定“利利”呢?易传中说呢?易传中说“

27、利者,义之利者,义之和也。和也。”只要我们能尽职尽责地按照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做事了,那么,利只要我们能尽职尽责地按照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做事了,那么,利也就在其中了。最大的利是使我们活得心情舒畅、问心无愧,而不是富贵。也就在其中了。最大的利是使我们活得心情舒畅、问心无愧,而不是富贵。富贵不是人们想求就必然能够得到的,也不是得到之后就永远能拥有的,富贵不是人们想求就必然能够得到的,也不是得到之后就永远能拥有的,因此,不必有意地去提倡追求因此,不必有意地去提倡追求“利利”,却应该提倡做好此时此刻该做、能,却应该提倡做好此时此刻该做、能做的事。做的事。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

28、的义利观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5.5.子曰:子曰:“见见贤贤思思齐齐焉,见不贤而焉,见不贤而内内自自省省也。也。”(里仁)(里仁)贤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贤德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贤德的人。齐齐:看齐。:看齐。内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省省:反省,检查。:反省,检查。孔子说: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在心看见贤人就想着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里反省自己。”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论语述而述而

29、见贤思齐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见不贤而内自省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全文分析6.6.子曰:子曰:“质质胜胜文文则则野野,文文胜质则胜质则史史。文质。文质彬彬彬彬,然后,然后君子。君子。”(雍也)(雍也)质质:质朴、朴实:质朴、朴实 文文:华美、文采:华美、文采 野野:粗野、鄙俗:粗野、鄙俗 史史:虚饰,浮夸:虚饰,浮夸 彬彬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配合适当的样子 孔子说: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

30、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子。”全文分析6.6.子曰:子曰:“质质胜胜文文则则野野,文文胜质则胜质则史史。文质。文质彬彬彬彬,然后,然后君子。君子。”(雍也)(雍也)质:先天的、朴实无华、质朴本性。质:先天的、朴实无华、质朴本性。文:后天的、经过后天获得的。文:后天的、经过后天获得的。(例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例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处理好质、文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处理好质、文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也正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也正是儒家中

31、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表现。气质上的表现。儒家儒家VSVS道家道家君子的理想人格:文质彬彬君子的理想人格:文质彬彬 分析分析 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文诗书六艺文”;一;一是躬行实践。在前一方面,他大概可以和其他的人相比,但在后是躬行实践。在前一方面,他大概可以和其他的人相比,但在后一方面,他也还没有完全成功。一方面,他也还没有完全成功。关于关于“君子君子”必须兼具此两方面必须兼具此两方面“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雍也)”)”。此处的。此处的“文文”字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字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文化教养化教养”,在当时即所

32、谓,在当时即所谓“礼乐礼乐”,但其中也包括了学习诗书六,但其中也包括了学习诗书六艺之文。艺之文。“质质”则指人的朴实本性。如果人但依其朴实的本性而则指人的朴实本性。如果人但依其朴实的本性而行,虽然也很好,但不通过文化教养终不免会流于行,虽然也很好,但不通过文化教养终不免会流于“粗野粗野”。相。相反地,如果一个人的文化雕琢掩盖了他的朴实本性,那又会流于反地,如果一个人的文化雕琢掩盖了他的朴实本性,那又会流于浮华浮华(其极端则归于虚伪的礼法其极端则归于虚伪的礼法)。前者的流弊是有内容而无适当。前者的流弊是有内容而无适当的表现形式;后者的毛病则是徒具外表而无内涵。所以孔子才认的表现形式;后者的毛病则

33、是徒具外表而无内涵。所以孔子才认为真正的为真正的“君子君子”必须在必须在“文文”、“质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余英时儒家(余英时儒家“君子君子”的理想)的理想)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全文分析7.7.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已,不亦远乎?,不亦远乎?”(泰伯)(泰伯)弘弘:广、大,志向远大:广、大,志向远大 毅毅:坚强,意志坚强:坚强,意志坚强已已:停止:停止曾子说: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

34、,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直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士要以士要以“仁仁”为己任为己任 宋代张载:为天地立心宋代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万世开太平。大意为,为社会构建精神价值观,赋予民众生命的意大意为,为社会构建精神价值观,赋予民众生命的意义,继承发扬先贤即将消失的学问,为万世开辟永久太平义,继承发扬先贤即将消失的学问,为万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的基业。20

35、16 2016年年5 5月月17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他指出,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他指出,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学工作者都应该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社会责任与担当社会责任与担当(作文素材)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36、自勉。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全文分析8.8.子曰子曰:“:“譬如譬如为山,未成一为山,未成一篑篑kuku,止,吾止也。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如平地,虽覆虽覆一篑,一篑,进进,吾往也。,吾往也。”(子罕(子罕hnhn)譬如譬如:比如、好比:比如、好比 篑篑:盛土的竹筐:盛土的竹筐 平地平地:填平洼地:填平洼地虽虽:虽然。:虽然。覆覆:倾倒。:倾倒。进进:前进。指继续堆土。:前进。指继续堆土。孔子说:孔子说:“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止的是我自己停止的(其咎在己)(其咎在己)。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好比填平

37、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可以前进一步了,也是我自己前进的筐,可以前进一步了,也是我自己前进的(进益在己)(进益在己)。”全文分析8.8.子曰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ku,止,吾止也。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子罕hnhn)“未成一篑未成一篑”:垂成,垂成之际容易懈怠:垂成,垂成之际容易懈怠“虽覆一篑虽覆一篑”:初始,初始之时容易畏难:初始,初始之时容易畏难活动二:本章重点强调了什么道理?君子做事要持之以恒。功亏一篑也好,持之以恒也罢,关键都在于自己。分析分析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38、(子罕)(孔子谈到颜渊,说:(孔子谈到颜渊,说:“可惜啊(他死了)!可惜啊(他死了)!我看到他不断地前进,没有看到过他停止。我看到他不断地前进,没有看到过他停止。”)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表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表示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

39、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9.9.子曰:子曰:“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子罕)知知:通:通“智智”,智慧。,智慧。者者:的人的人子曰:子曰:“有智慧的人不疑惑,有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有智慧的人不疑惑,有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畏惧。”智者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智者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勇者不畏惧困难,私欲,乐天知命,不患

40、得患失,所以不忧虑。勇者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见义勇为,所以不惧。活动三:君子要如何具备完美的人格修养?君子要有智、仁、勇三德君子要有智、仁、勇三德分析 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孔子明白指出:智的最高修为是不惑;仁的最高修为是不忧;勇的最高修为是不惧。虽然成为圣人是极高的境界,不易达到,但是仍可透过修行达成。因为,当一个人要是真正明白做人的真正目的时,他便会因为生活中的自我要求而心性提高、破迷生智慧、进而坦然面对人生的喜乐,不庸人自扰,也能锻炼

41、出大无畏的真勇气去面对遭遇的困顿与考验。全文分析10.10.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为仁。一日一日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天下天下归归仁焉。仁焉。为仁为仁由由己,而由人乎哉?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请问其问其目目。”子曰:子曰:“非非礼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动。”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敏,请回虽不敏,请事事斯语矣。斯语矣。”克克:约束。:约束。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王之礼 一日一日:一旦:一旦 归归:称赞,赞许:称赞,赞许 由由:依靠。:依靠。目目:条

42、目,细则:条目,细则 礼礼: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合乎礼合乎礼 事事:实践,从事:实践,从事 斯斯:这:这全文分析10.10.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为仁。一日一日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天下天下归归仁焉。仁焉。为仁为仁由由己,而由人乎哉?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请问其问其目目。”子曰:子曰:“非非礼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动。”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敏,请回虽不敏,请事事斯语矣。斯语矣。”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

43、礼就是仁。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了。一旦这样做了,天下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了。实行仁德要靠自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细则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细则”孔子孔子说: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做。”仁仁克己克己复礼复礼由己由己视视听听言言动动合乎礼合乎礼对内对外 分析分析 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

44、,并把克己复礼称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做出了这种解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做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仁的定义。克者胜也,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仁的定义。克者胜也,克己就是克己就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朱子解克己复礼,其言曰:朱子解克己复礼,其言曰:“克是克去己私。己私既克,天理自复,譬如尘克是克去己私。己私既克,天理自复,

45、譬如尘垢既去,则镜自明;瓦砾既扫,则室自清。垢既去,则镜自明;瓦砾既扫,则室自清。”又曰:又曰:“克己复礼,间不容发,克己复礼,间不容发,无私便是仁。无私便是仁。”又曰:又曰:“天理人欲,相为消长,克得人欲,乃能复礼。天理人欲,相为消长,克得人欲,乃能复礼。”又又曰:曰:“敬如治田灌溉,克己如去恶草。敬如治田灌溉,克己如去恶草。”王阳明有云:王阳明有云:“去山中贼易,去心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中贼难。”克己就是要灭此心中之贼。克己就是要灭此心中之贼。礼对人生行为,具有指导、节制、综礼对人生行为,具有指导、节制、综贯、衡断诸作用,而能促进人与人间关系之圆满,贯、衡断诸作用,而能促进人与人间关系

46、之圆满,有礼便是行仁,有礼便是行仁,孔子之以孔子之以礼为教,可见其由来。故论语子罕篇又载颜渊之言曰:礼为教,可见其由来。故论语子罕篇又载颜渊之言曰:“夫子博我以文,约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我以礼。”全文分析11.11.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一有一言言而可以终身而可以终身行行之者乎?之者乎?子曰:子曰:“其其恕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于人。人。”(卫灵公)(卫灵公)言言:字:字 行行:奉行,实践:奉行,实践 其其:大概,表示推测、估计。: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于于:介词,可以翻译成:介词,可以翻译成“给给”子贡问道: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

47、吗?”孔子说:孔子说:“大概是大概是恕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分析分析 例如我有思想及言论之自由,不欲受人之干涉也,则我例如我有思想及言论之自由,不欲受人之干涉也,则我亦勿干涉人之思想及言论;我有保卫身体之自由,不欲受人之亦勿干涉人之思想及言论;我有保卫身体之自由,不欲受人之毁伤也,则我亦勿毁伤人之身体;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不欲毁伤也,则我亦勿毁伤人之身体;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不欲受人之窥探也,则我亦慎勿窥人之秘密;推而我不欲受人之欺受人之窥探也,则我亦慎勿窥人之秘密;推而我不欲受人之欺诈也,则我慎勿欺诈人;我不欲受人之侮慢也,则我亦慎勿侮诈也,

48、则我慎勿欺诈人;我不欲受人之侮慢也,则我亦慎勿侮慢人。慢人。蔡元培中国人的修养曾子曰:蔡元培中国人的修养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夫仁者,己欲立而(里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忠忠”,积极方面),积极方面)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全文分析12.12.子曰:子曰:“小子小子何莫学何莫学夫夫诗?诗可以诗?诗可以兴兴,可,可以以观观,可以,可以群群,可以怨,可以怨。迩。迩r

49、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阳货)小子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夫夫:那:那 兴兴:激:激发人的感情发人的感情 观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群群:提高人际交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力 怨怨:讽刺时政:讽刺时政 迩迩:近:近全文分析12.12.子曰:子曰:“小子小子何莫学何莫学夫夫诗?诗可以诗?诗可以兴兴,可,可以以观观,可以,可以群群,可以怨,可以怨。迩。迩r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阳货)孔子说:孔子说:“同学们,为什么

50、不学那诗呢同学们,为什么不学那诗呢?诗可以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讽刺时政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讽刺时政。近则可。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孔子孔子“兴观群怨兴观群怨”说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说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诗究竟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诗究竟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孔子谈诗的三大功能,一是诗教,兴、观、群、怨以修身;二是诗用,事父事君以治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5.1《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61张 -(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XX)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