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测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语鲁语载:“昔烈山(烈山:放火烧荒)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尖头木棒),能殖百谷百蔬。”材料可以佐证()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B.铁器的冶炼情况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D.神农氏制作耒耜2.据考古发掘证实,商周时期虽然继续使用石、骨、蚌、木等工具,但同时也使用青铜农具。青铜农具在湖北黄陂盘龙城早商遗址、河南安阳殷墟晚商遗址、山西曲沃曲村西周遗址和河南洛阳西周墓葬中都有发现。由此
2、可知商周时期()A.农业生产出现技术革命B.农业为主的社会经济已经形成C.青铜铸造技术不断进步D.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农业发展3.从考古发掘看,春秋到战国早期的铁器,多出自墓葬,且数量很少。例如在山西长治分水岭12号墓中共发现430件随葬品,其中仅有铁器8件;14号墓中共发现1 005件随葬品,其中仅有铁器9件,其余多为青铜器。据此可推知当时()A.铁器最终取代青铜器B.铁犁牛耕已少量出现C.生产力并未完成转型D.青铜农具数量非常多4.下表是有关汉代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知()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供给)公上”汉书“(庞公)夫妻相敬如宾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
3、”后汉书庞公列传“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秉耒把锄”东汉王充论衡A.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D.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5.明代正德年间姑苏志中记载当地,“农既专力,其用心自精。占测气候详密多验。由元旦至于岁暮,凡风云旸雨之变,潦暵丰歉之兆,趋避弛张之宜,咸有口诀韵语,汇类极繁”。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B.理学观念渗透生产实践C.农学发展有一定神秘色彩D.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6.水经注记载,新野有个“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亭。陂东有樊氏故宅,樊氏既灭,庾氏取其陂”。樊宏是东汉光武帝的舅父,像樊氏这样的豪
4、族大地主的田庄都不能长久地保有,其他地主的田庄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一现象()A.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弱化B.表明土地兼并现象得到抑制C.源于土地私有可以买卖D.反映出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7.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红一直是自然经济的代表。然而封建社会后期却出现了“其女红不事剪绣,勤于纺绩,虽六七十岁老妪亦然。贫家无棉花、苎麻者,或为人分纺分绩,日不肯暇。其女工(红)巧拙,视布之粗细为差”。这说明()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家庭纺织业的商品性增强C.明清之际社会分工逐渐增强D.妇女成为社会主要劳动者8.1867年,李鸿章创办天津机器局,用煤数量巨大,且“皆从海外运来”。之后李鸿章令人于天津附近勘探
5、煤矿,并于1878年创立了开平煤矿。这说明()A.兴办洋务以实现资源自主B.军事工业与民用企业相互配合C.中国近代煤矿业正式起步D.资源匮乏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9.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大隆机器厂的生产业务是以修配机器为主,到1928年,该厂开始大量制造织布机;到1937年时,大隆机器厂生产的纺织机械已经令英商怡和纱厂的大班“极为注意”,“诚不料中国之大隆厂,竟有如是之优良出品也”。材料表明()A.中国的重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B.中国机器制造业能与列强竞争C.国民党政府保护民族机器制造业D.中国近代机器生产得到发展10.195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规定,一等奖奖金为1万元人
6、民币。1966年,国家批准了发明奖励297项,仅对获奖者颁发发明证书,未颁发奖章和奖金。2000年,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奖金。这反映出()A.美苏冷战促进中国更加重视科技B.改革开放开始要求提高创新能力C.国家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的激励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全面贯彻落实11.17世纪,欧洲城市夜生活开始出现,但社会影响仍然有限,大多数市民还没有介入夜生活。到18世纪,夜生活开始成为时尚,一些曾属于贵族圈子的娱乐活动开始扩及民间。到19世纪,夜生活的时尚潮流已势不可挡。这些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政府对夜生活的鼓励C.
7、贵族娱乐圈子的扩大D.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12.自19世纪60年代起,英国政府陆续出台多部关于工厂的法案。至19世纪末,这些法案从范围上实现了对几乎所有行业、所有工种的覆盖,内容上涵盖与生产相关的各个方面,监管与执行上实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合作。一系列工厂法的颁布与推行()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推动近代民主制度的确立C.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D.不利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13.有统计显示,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责任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很少在外谋职。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就业女性在1800年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时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革命()A.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B
8、.引发了大规模女权运动C.改变了家庭经济结构D.改变了女性的婚姻观念14.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15.芯片是制造业的重要技术。1985年,日本半导体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美国,美国因此对日本发动“芯片战”,以破坏日本的半导体产业。2
9、020年,华为高端芯片占据领先位置,美国同样也对华为的高端芯片发起制裁,致使华为陷入芯片危机。美国频频发动“芯片战争”说明()A.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恶化B.信息技术发展具有两面性C.芯片成为现代科技的核心D.世界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秦汉以来,凭借着“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高密度小农经济,中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并在很长时间内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小农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组织,构成中国古代、近代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产物。但是,小农经济又不是孤
10、立于中国“大生态环境”之外的事物,它不得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材料二基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及个体小农在人口数量上的空前增长,宋代人口突破一亿大关,宋代的商品经济达到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高峰。宋代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陆九渊与张元鼎书分析金溪农民在农闲时从事制陶业后总结说:“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当时农民一遇农闲,便进入市场,“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无不为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
11、的运作成本”的原因。(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发展到宋代出现的新趋向,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8分)1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加重了江南的田赋征收,同时规定征收一定数量的丝绢实物。明朝后期,嘉兴所辖濮院镇“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吴江的盛泽镇“居民稠广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江南官营织机有3 500台,民间已超过万台。明后期废除了匠户等制度,丝绸机户有机会积累原始资本,扩大生产,机户郑家就有“织帛工及挽丝佣各数十人”。摘编自李绍强、徐建青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明清卷材料二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
12、纪上半叶的几十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 200镑,固定资本3 789镑;1789年总资产5 421镑,固定资本3 916镑。阿克莱特的克罗姆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
13、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依据图示和所学,围绕“工厂和工厂制度”对人类社会某一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末期,伴随科学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科研经费也越来越超出私人企业所能承受的极限,国家开始对科技事业发展进行资助。1934年,罗斯福强调“联邦政府有责任对国家经济和科学研究进行干预和支持”。二战爆发后,美国将联邦实验室、工业实验室、高校实验室和私人企业四个方面的科研力量交由联邦政府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直接管
14、理,完成战时大科学体制的构建。二战后,美国将“大科学”体制从军事科研移植到民用科研方面,成立国家科学基金会,大力资助基础性大科学项目。材料二1978年以来,中国科研捷报频传,中国科学家为这些科研项目的命名富有意蕴。科研项目名称来源或寓意火星探测任务发射成功天问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探索真理征途漫漫,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探月工程嫦娥取自古代神话传说,弘扬传统文化,表达中国人奔月决心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北斗“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北斗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墨子号墨经中的小孔成像实验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为量子通信发展奠定基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悟空的传说家喻户
15、晓,取领悟、探索太空之意,探测卫星如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在茫茫太空识别暗物质的踪影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九章源自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中期美国“大科学”体制形成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表格中重大科研项目命名来源的类别,并说明如此命名的意义。(8分)答案与解析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1.A2.D3.C4.A5.A6.C7.B8.B9.D10.C11.A12.A13.C14.D15.D1.A“放火烧荒”“尖头木棒”体现了刀耕火种,因此材料可以佐证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铁器的冶炼,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
16、,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耒耜,排除D项。2.D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虽然继续使用石、骨、蚌、木等农具,但同时也使用青铜农具,这说明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故选D项;技术革命的说法夸大了商周时期使用青铜农具的意义,排除A项;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无法说明农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青铜农具的铸造技术,无法判断青铜铸造技术是否进步,排除C项。3.C根据材料可知,春秋到战国早期的铁器数量很少,说明铁农具在当时并未被广泛使用,生产力并未完成转型,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春秋到战国早期的铁器数量很少,无法得出铁器取代青铜器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铁犁牛耕的情况,排除
17、B项;材料并未提及这些青铜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排除D项。4.A三则文献都记述了以家庭为单位、男女合作的经营模式,据此可知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故A项正确;精耕细作农业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尽可能提高产量,材料未体现农业的精耕细作,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男女合作从事家庭生产,并非妇女地位的提高,故D项错误。5.A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重视气象观测,然后根据天气安排农业生产,这体现了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A项。材料中的农业生产与理学无关,排除B项;“农学发展有一定神秘色彩”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法反映土地利用率得到提升,排除D项。6
18、.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无论是何种身份地位的家族都会面临土地易主的情况,这根源于当时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买卖,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土地买卖,没有涉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所涉及的土地易主现象说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而非得到抑制,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政局动荡,排除D项。7.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封建社会后期,从事家庭纺织业的女性不再纺织一体,而是专职“纺”或“织”,封建经济自给性减少,这说明家庭纺织业的商品性增强,B项正确;独立的生产部门需要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等,这些在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家庭纺织业的情况,未涉及整个社会的分工情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女性在社会
19、劳动中的地位,排除D项。8.B天津机器局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开平煤矿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天津机器局用煤数量巨大促进了开平煤矿的创办,开平煤矿为天津机器局提供原料,说明二者相互配合,故选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资源自主不是兴办洋务的目的,排除A项;开平煤矿是中国近代煤矿业起步的标志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创立开平煤矿解决天津机器局的用煤问题反映了中国资源的丰富,排除D项。9.D上海大隆机器厂可以“大量制造织布机”,其产品连英商怡和纱厂的大班都称为“优良出品”,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中国近代机器生产的发展,D项正确。该厂的发展不能说明中国重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排除A项;“中国
20、机器制造业能与列强竞争”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政策,排除C项。10.C从材料中国家对科技发明的奖励政策的演变可知,国家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故C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故美苏冷战不是促进当时中国更加重视科技的原因,A项错误;改革开放开始要求提高创新能力的表述与国家早在1955年就已制定相关条例、设立科技发明奖项的史实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科教兴国”战略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D项错误。11.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社会文化娱乐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夜生活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夜生活的时
21、尚潮流已势不可挡,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在夜生活发展中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贵族娱乐圈子的扩大,排除C项;工业革命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12.A据材料可知,19世纪60年代起英国出台了多部关于工厂的法案,全面规范工厂制度,这有助于保护工人权益,缓和社会矛盾,故选A项。13.C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前美国女性很少在外谋职,工业革命后,美国就业女性在女性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增加,这表明妇女也承担起家庭的部分经济责任,从而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故选C项。城市化主要指的是城市人口的增加,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大规模女权运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
22、及女性的婚姻观念,排除D项。14.DA项说法与表格数据中约17701793年,英国国民总收入不断增加,17551797年间,英国工人实际工资有所下降的现象不符,排除A项;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在17971835年间有较大幅度增长,不能说明“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排除B项;由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可以看出,工人生活是有所改善的,排除C项;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国民总收入增长幅度大,而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幅度相对较小,这说明资本家攫取了高额的利润,工人相对贫困,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15.D据材料可知,美国利用自身科技优势,频繁发动“芯片战争”,打压其他国家的产业,以
23、维护其在高科技领域的地位,这说明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故选D项。华为属于中国企业,美国不仅打压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也打压社会主义国家的产业,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信息技术发展的两面性,排除B项;芯片是制造业的重要技术,但不是现代科技的核心,排除C项。16.答案(1)原因: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较高生产积极性;古代农具不断改进、耕作技术不断提高;生产规模小、生产条件简单。(3分)(2)新趋向:由男耕女织到农工商多种经营。(2分)积极作用:有利于缓解宋代人多地少的压力;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形态,冲击了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6分)解析(1)原因,结
24、合所学可知,小农经济下,农民大多拥有土地和生产工具,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随着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农民的收益会进一步增加;小农经济还具有生产规模小、生产条件简单的特点。(2)新趋向,依据材料“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并结合所学可知,由男耕女织到农工商多种经营。积极作用,依据材料“宋代的商品经济达到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高峰”,得出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并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缓解宋代人多地少的压力;依据材料“当时农民一遇农
25、闲,便进入市场,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得出有利于打破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形态,冲击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17.答案(1)表现:出现专门的丝织业市镇;私营丝织业规模远超官营丝织业;采用雇佣劳动。(6分)原因:赋役制度改革;商品经济活跃。(4分)(2)特点:采用机器生产;固定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高;劳动力高度集中;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4分)影响: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英国经济的转型;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大量工业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激化了阶级矛盾,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4分)18.答案示例论点:工厂和工厂制度推动城市化进程。(2分)论述:工业革命后
26、,由于工厂需要大量劳动力,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交通、居住环境改善,大量新兴城市出现;以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等。(10分)19.答案(1)背景:20世纪以来经济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普遍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国间军事科技领域竞争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推动)。(2)类别:文学作品、神话传说、古代科技成果。意义:寄托科学研究者的美好愿望;明确科研项目的功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
27、豪感;引导人们关注中国科技发展,促进科学普及。解析(1)依据材料“联邦政府有责任对国家经济和科学研究进行干预和支持”,得出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普遍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依据材料“二战爆发后,美国将联邦实验室、工业实验室、高校实验室和私人企业四个方面的科研力量交由联邦政府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直接管理,完成战时大科学体制的构建”,并结合所学,得出大国间军事科技领域竞争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可得20世纪以来经济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2)分类,根据“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取自古代神话传说”“源自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等可知,取自古代文学作品、神话传说和古代科技成果。意义,综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寄托研究者美好愿望;明确科研项目的功能;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人们关注中国科技发展,促进科学普及。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