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385693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测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村落产生之后建有住宅、仓廪、地窖等建筑分区。如在半坡氏族聚落分区中,居住房屋和大部分经济性建筑,如贮藏粮食的窖穴、饲养家畜的圈栏等,集中分布在聚落的中心,构成一个占地约3 000平方米的居住区,成为整个聚落的重心。这表明()A.农业在村落中占据重要地位B.村落出现后人们以定居生活为主C.村落最早产生于中国D.村落为人们的防卫提供了保障2.据方志记载,宋代湖州所辖乌程县震泽乡的南林

2、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聚落,随着当地草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渐完善而成长为经济市镇,“市井繁阜,商贾辐辏”,到南宋理宗淳祐年间,其获得官方认可升级为镇。南林升级为镇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时局的剧烈变迁B.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C.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3.明朝洪武年间规定:官员营造房屋,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屋脊用瓦兽,梁栋、斗栱青碧绘饰;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由此可知,明朝房屋的营造()A.追求华丽的色彩设计B.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C.遵循严格的礼仪制度D.完全依据政府的规定4.石库门形成于19世纪中期,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多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

3、坡型屋顶常带有“老虎窗”(英语“Roof”转化),多采用仪门样式门楼,大门两侧立柱风格多样,弄口有牌楼。该民居()A.改善了民众的居住条件B.契合了当地的自然环境C.融汇了中西民居的特点D.体现了质朴实用的风格5.1930年,上海民国日报刊登文章称,“年年大批的毕业学生自乡村跑进都会,不见一个返到乡间都会的漩涡卷去了乡村的干柱,剩下的只有老弱和稚幼乡村衰败了,没有一些生气”。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B.经济大危机的影响C.新教育推行的影响D.工业化浪潮的冲击6.下面为罗马城布局图。图中的布局()A.体现了鲜明的等级意识B.反映了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C.突出了公民的主体地位

4、D.表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很突出7.在中世纪,授予外人公民权是城市很不情愿做的事,除非它迫切需要增加人口。1345年,在黑死病过后不久,威尼斯允诺授予任何愿意到它那里定居的人公民权有机会的时候,在“新”“老”公民之间也要做出区分。1386年的一个法令规定,只有“老”威尼斯人才可以与扎根于此城的德意志商人进行交易。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城市()A.政治上向周围乡村开放B.赢得自治的权力C.打破了封建国家的框架D.存在排外的特征8.恩格斯曾在评论伦敦时指出,“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据此可以判断英国工业革命后()

5、A.城市化推动英国工业化的进程B.人口增加,社会生产发展迅速C.经济实力增强,推动城市化发展D.无产阶级壮大,议会改革发生9.据学者研究,英国早期城市化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城市化()年份全国总人口(万人)城市总人口(万人)城市人口所占比例1520238.112.55.25%1600406.133.5(伦敦20)8.25%(伦敦5%)A.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B.受制于城市人口的缓慢增长C.政治中心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D.催生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10.19世纪初,曼彻斯特的大资本家们大多住在伦敦或自己的庄园,在他们看来,工业城市里“没有惬意的骑马兜风,没有闲暇的漫步,

6、只有嘈杂、匆忙和杂乱”;普通人在这里“看不到同情”,缺少“强大的社会道德约束”,有的只是“金钱关系”。这一状况反映出()A.大机器生产导致的社会倒退B.生产关系领域发生的新变革C.人们对城市化进程难以适应D.两极分化最终造成阶级对立11.在欧洲,19世纪初的城市街道普遍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中期,已改用花岗石及方木块铺路,及至19世纪末发明用砖、混凝土和沥青铺路法后,欧洲各国的城市街道状况大为改观;新式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19世纪开始也日渐改良。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欧洲当时()A.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B.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C.各国市政立法的完

7、善D.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12.1873年纽约在市中心建成中央公园。中央公园的景观虽然都是人工建造的,但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田园牧歌式的草地、风景如画的灌木丛、高低起伏的小山丘和平静的湖面,使人们在嘈杂的城市生活中拥有了一处惬意的休闲之所。这表明()A.城市病得到了有效治愈B.城市公园运动蓬勃兴起C.房地产事业遇到了阻碍D.城市公共空间得到拓展13.19世纪后期,70%90%的欧洲城市里的人都感染过肺结核,又因为饮用水的污染,使霍乱、伤寒、天花盛行。尽管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法,1913年又颁布了煤烟防治法,但在1952年12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还是夺走了超过12 000

8、人的生命。这一描述在客观上反映了()A.欧洲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平已经下降B.工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C.英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法制仍需完善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导致环境被破坏14.下图为18002015年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反映了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下列有关世界城镇化进程的解释正确的是()A.18001850年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各国政府不重视城镇化建设B.18501925年迅速增长的原因是欧美国家推动亚非拉城镇化C.19251950年增长较快的原因是持久和平与稳定的世界环境D.19502015年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加快15.垃圾治理似乎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发展

9、过程中绕不过去的话题。面对这一问题,20世纪初的美国开展了城市政治改革运动,如减少州政府的干预,健全民主制约机制和追求效率和节约。这种变化反映出()A.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B.城市服务属性的增强C.城市管理专业化趋势D.反对政府过度的干预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2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现代工业兴起之前,作为“生存于农村经济上面”的市镇,其全部活力来自周围的农村经济。然而,正是在江南农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这些市镇作为新型的工商业据点,散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各式工匠的手工业生产与商业贸易一道,构成了此类市

10、镇经济的主要成分;市镇周围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是市镇赖以生长的土壤;交汇于市镇的水陆交通,则是为市镇输送养料的孔道。摘编自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材料二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摘编自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市镇兴起的

11、条件。(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的成因。(6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载体,反映出城市发展的差异性。西方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以广场为核心,而中国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则以街市为载体。西方古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国古代城市公共空间空间形态围合式面状开放空间线性延展式空间空间属性静态交往空间动态交往空间公共生活的内容宗教活动、集会活动商业与娱乐等世俗生活形成过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城市公共空间的地位城市空间的中心地位城市空间的从属地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古代城市公共空间”这一主题,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12、: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政局逐步稳定,城市人口占比20%左右。1890年以后,工业化加速发展,城市人口比例逐步攀升。随着交通的进步,美国大城市的交通更加便利。在接下来的20年里,生活在城市地区的美国人增加到5 000万。在1920年,生活在城市地区的美国人的总数超过了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摘编自李超城市化:经验回顾与路径启示材料二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指出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迄今大致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19791984年城市化恢

13、复发展、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6个阶段。(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美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选取一个阶段,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城市化的历史条件及其影响。(7分)19.(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图2材料二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制之下的印象。巴黎有超过165千米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雅前所未见,

14、既有外貌的端庄,也具有内部的舒适,很快就在林荫大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拔地而起。一个世纪以前的改革者所梦寐以求的城市,现在如此完整的沐浴在一种进步的神采当中,甚至城市的下水道也在特殊设计的观光车中向游人开放。(1)材料一是中国古代两个历史时期的工商业中心城镇分布图,试从工商业中心城镇分布的角度,判断图1、图2各自对应的历史时期,A.隋唐时期,B.明朝中后期(选项重复不得分),并阐述理由。(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化从哪些方面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指出这一时期巴黎快速发展的历史原因。(8分)答案与解析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1.A2.B3.C4.C5.D6.C7.

15、D8.A9.A10.C11.A12.D13.C14.D15.C1.A据材料“贮藏粮食的窖穴、饲养家畜的圈栏等,集中分布在聚落的中心”可知,农业在村落中占据重要地位,A项正确;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排除B项。2.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草市大量出现,南林因草市辐射区域人口众多,拥有相对优越便捷的交通条件,在商品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下成长为市镇,B正确;政治时局变迁不利于市镇的发展,排除A;材料与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无关,排除C;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D。3.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立在封建礼制基础之上,明代宅制对不同阶层有不同规定,重在维

16、系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C项正确。材料中的“青碧绘饰”虽然能体现“追求华丽的色彩设计”,但这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以人为本的理念”,排除B项。“完全依据政府的规定”表述绝对,排除D项。4.C据材料可知,形成于19世纪中期的石库门,其坡形屋顶带有“老虎窗”,这是西方民居的特点,而弄口的牌楼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综上可知,石库门融汇了中西民居的特点,故C项正确。5.D材料观点认为,近代中国乡村衰败的原因是青壮劳动力流入城市,这是工业化发展造成的冲击,故选D项;新文化运动与劳动力的流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经济大危机会破坏城市经济,无法吸引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排除B项;民国时期的

17、“新教育”包括乡村教育,有助于乡村的发展,排除C项。6.C从图中来看,服务于公民的广场、浴场、马戏场、大竞技场、引水道等设施占据城市中心位置,体现了罗马城服务于公民的特点,即突出了公民的主体地位,C项正确。图中多是公共设施,体现不出鲜明的等级意识,排除A项。罗马城中浴场、广场等分布比较科学,并非杂乱无章,排除B项。图中设施体现不出城市的经济功能,排除D项。7.D根据“在中世纪,授予外人公民权是城市很不情愿做的事”“有机会的时候,在新老公民之间也要做出区分”可知,材料反映中世纪欧洲城市存在排外的特征,D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公民

18、权问题,无法体现打破了封建国家的框架,排除C项。8.A由材料“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可知,英国的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聚集效应,推动了英国工业化的进程,故选A项;“250万人”中有一部分人口是从其他地方聚集过来的,这数字背后不一定代表人口增加,排除B项;材料评述的是城市化的作用,而C项强调的是城市化发展的原因,排除;材料中的“250万人”聚集不一定代表无产阶级壮大,排除D项。9.A据表格信息可知,在城市总人口和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方面,伦敦在所有城市中居绝对优势,由其政治中心的地位可知,此时英国城市化尚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故选A项;从1520年到1

19、600年,英国城市总人口增长较快,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治中心与其他地区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排除D项。10.C据材料可知,资本家和普通人对城市的印象都不好,这表明无论资本家还是普通人都不适应城市化,故选C项。大机器生产虽然会带来新问题,但的确推动了社会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关系领域的新变化,排除B项。资本家与普通人对城市化的态度都比较消极,排除D项。11.A根据材料可知,欧洲的城市设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得到不断完善,街道铺砌技术改进、新式自来水系统建成、路灯制度改良,A项正确;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只是城市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不能全面

20、反映材料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市政立法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强调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设施的建设,并不是强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排除D项。12.D中央公园的建立改善了城市的环境,使城市公共空间得到拓展,故D项正确;建成中央公园有利于缓解城市病,“有效治愈”的说法夸大,故排除A项;仅由中央公园的建立不能说明城市公园运动蓬勃兴起,故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13.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虽然英国针对城市环境污染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但是1952年还是发生了伦敦毒雾事件,这在客观上反映了英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法制仍需完善,故C项正确。14.D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独立与经济发

21、展,其城镇化速度加快,因此,出现了19502015年这段时间城镇化持续增长的现象,D项正确。18001850年城镇化进程增长缓慢的原因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才起步,排除A项。18501925年迅速增长的原因是欧美发达国家相继完成两次工业革命,带动本国城市化进程,排除B项。19251950年国际环境并不是持久和平与稳定,排除C项。15.C材料中为了解决垃圾治理问题而进行的尝试有利于城市管理专业化,C项正确。“分权制衡”是国家政治体制和管理活动中的原则,即行政、司法、立法地位平等,互相制约,材料中只体现了政府这一行政机构,排除A项。16.答案(1)江南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和

22、商业的繁荣;江南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2)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工业兴起,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17.答案示例一:中西方古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地位明显不同。(2分)阐述:西方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处于城市中心地位,源于古希腊时期的民主政治文化,公民是城邦的主人,城市中的广场、竞技场等公共空间作为民主政治活动的场所和载体,具有中心地位;中国古代城市长期以政治统治或军事功能为主,通常以官衙建筑或礼制建筑作为城市中心,而以民居和商业活动为主的公共空间则处于城市中的从属地位。中国

23、保存至今的众多古代城邑遗存(如平遥古城等)均呈现出这一显著特点。(10分)示例二:中国古代城市公共空间通过世俗力量自下而上推动形成。(2分)阐述:古代中国深受儒家礼制思想与等级制度的影响,中国早期城市布局以政治目的为先,城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由唐末至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形式街市,其产生是为了满足一般市民的需要,因此更贴近市民的生活。街市以商业与娱乐等世俗生活为主,市民在街道两边做买卖,中国传统的戏曲在街市中的瓦子勾栏内得到了发展。街市的繁荣表明,世俗的力量突破了早期城市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10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紧扣主题“古代城市公共空间”展开论

24、述即可。材料介绍了西方和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可以就中国或西方古代公共空间展开论述,也可以就中西古代城市公共空间的不同点展开论述,如拟定论题:中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的地位明显不同。论述时,可以从产生不同的原因、影响等角度来组织答案。18.答案(1)政局稳定;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交通事业的进步;经济的持续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2)示例一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分)历史条件: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新中国成立,经济恢复,社会稳定;“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促进城市化发展。(3分)影响:巩固了新生政权;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3分

25、)示例二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1分)历史条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完成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推进。(3分)影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3分)(答案包含三个部分:所选阶段、历史条件、影响;所选阶段1分,历史条件3分,影响3分,言之成理即可)19.答案(1)图1:A(1分)。理由:工商业城镇大量分布于大运河沿岸、长江中下游及沿海附近地区。这与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沿岸工商业的发展,瓷器业、海外贸易兴盛的情况相吻合。(4分)图2:B(1分)。理由:工商业城镇主要分布在长江中

26、下游地区和江南的中东部沿海地区。这与明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在南方,南方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并兴起了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的情况相吻合(写市镇专业分工也可)。(4分)(2)改善:道路交通设施的发展方便人们的出行,改变了城市的面貌;通信设备的改善密切了人们的交流和有助于信息传播;建筑技术和生活设施的改善改变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或居住条件的改善);社区功能的完善及其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为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提供了便利。(6分,任答三点即可)原因:两次工业革命。(2分)解析(1)图1,工商业城镇大量分布于运河沿岸地区,这与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相吻合,故其对应的历史时期是隋唐,选A。图2,图中的工商业城镇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与明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在南方相吻合,故选B。(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放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制之下的印象”可知,道路交通设施的发展方便人们的出行,改变了巴黎城市面貌,结合所学可知,通信设备的改善,密切了人们的交流和有助于信息传播;根据“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可知,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巴黎城市化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第 13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