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 子 老 子 四 章 四 章 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公元前571 年诞生,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 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 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 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太极阴阳 老子试图 建立一个 适合于所 有事物的 理论,一 切事物都 遵循这样 的规律 (道)。 老子认为 相互对立的 事物会互相 转化,即是 阴阳转化。 转化的方法 (德)来源 于事物的规 律(道)。 第 十 一 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 为器,当其无,
2、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 为用。 三十三十根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有了车毂中 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做成器皿,有了 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门窗建造房建造房 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 二 十 四 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3、自 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译文 踮踮起脚跟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 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 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夸耀的的 建立不起功勋;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 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 瘤瘤(赘形: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赘形
4、: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 肉肉。)。)。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 决不这样做。决不这样做。 第 三 十 三 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 亡者寿。 译文译文 能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 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 刚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坚持力行、努力不 懈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
5、长久不衰,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身虽 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第 六 十 四 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 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 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 而不敢为。 译文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事物脆弱 时容易
6、消解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 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细小的萌芽; 九层的高台,筑起于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有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 不会招致失败,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
7、也不遭受损害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 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学习别人所不学 习的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不会妄加干预。 “不盈”“不争”老子的哲学观 老子老子倡导“为而不恃”“弗居”“不争”,是
8、要倡导“为而不恃”“弗居”“不争”,是要 人们去创造去养育去贡献。人们去创造去养育去贡献。 他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种光想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种光想 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有功而居功的行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有功而居功的行 为。为。 老子老子的“静虚”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的“静虚”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 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 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了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了 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
9、。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 “不盈”“不争”老子的哲学观 老子老子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教人无为、无我、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教人无为、无我、 居下、退后、清虚、自然居下、退后、清虚、自然他的思想乍看很难让他的思想乍看很难让 人接受,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而老子人接受,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而老子 却看到了反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而老却看到了反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而老 子却看到了内涵。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子却看到了内涵。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 广度,增加了深度与韧性。他反对无止境的追求物广度,增加了深度与韧性。他反对无止境的追求
10、物 欲的满足,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为欲的满足,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为 的方式扭曲,主张体法自然,正是化解今日危机的的方式扭曲,主张体法自然,正是化解今日危机的 良丹妙药。良丹妙药。 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传统文人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传统文人 思想,请分别举出你所知道的思想,请分别举出你所知道的 儒、道代表人物,思考,儒道儒、道代表人物,思考,儒道 有何不同?有何不同? 不满社会现实不满社会现实 自身修养自身修养 积极进取积极进取 使命责任使命责任 自然天性自然天性 宁静和谐宁静和谐 超越世俗超越世俗 疗救社会,使之疗救社会,使之 恢复正常的秩序恢复正常的秩序 儒儒 道道 加法
11、加法 减法减法 异 同 异 同 老子弃世出关 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 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 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 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 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 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 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 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老子弃世出关 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 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 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 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 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 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 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 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人生启迪: 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今日任务: 总结老子节选文本中的 (1)成语查明成语意思抄下来 (2)格言摘抄格言原句,并总结可用于什么作 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