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材料分析题 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438506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材料分析题 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材料分析题 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材料分析题 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材料分析题 汇编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1(2022上江苏盐城高一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半坡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是一个发达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由出土器物和居住遗迹来说.可分成早晚两个时期,早期以木构房屋的建筑为王,晚期则多采用泥土建造房子,在半坡村新石器时代人们遗留下的房屋里、窖穴中和垃圾堆里,还发现了很多当时使用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有石器、陶器、骨器和其他的装饰品。摘编自石兴邦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的发掘材料二今甘肃、青海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可追溯到8000年前,其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据年代

2、早晚分为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几大文化分期。早在7800年前的大地湾一期文化时期,这一地区就种植稷和油菜并家养猪,人们已经用陶器作为炊具,烹煮食物;仰韶文化时期,人们通过家养和狩猎,获得了鹿、鱼、羊、牛、鸡等肉食,并出现了灶;马家窑文化时期,发现了小麦、水稻,大麻籽等更丰富的碳化植物,以及完整的刀、叉、勺作为早期餐具。董琦新石器时代的饮食文化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石器时代的经济生活状况。(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半坡遗址和甘肃、青海等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的意义。2(2022上江苏无锡高一江苏省天一中学校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3、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鲜卑拓跋部建立了什么政权?该政权统治者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进

4、行了哪些改革?简述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2022上江苏南通高一江苏省如皋中学期末)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都市中,“瓦舍”之类的娱乐场所相当盛行,其中表演的是名目繁多的杂乐百戏。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朝杂乐百戏,有踏球、蹴球、踏索百戏之类”,体育表演已相当盛行。由于出现大量体育专业表演人员,因此体育性组织“社”就应运而生。如弓、弩的“踏弩社”、“水弩社”、“锦标社”等。元日走城、元宵走夜、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等,都已成为全国性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内容,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健康、进步。摘编自宋旭宋代市民体育休

5、闲生活的社会学分析材料二欧洲市民体育形成于11-13世纪左右,伴随城市重建和市民保卫城市自治的运动而产生。为了保卫城市自治,市民们组织起来成立体育社会团体组织“协会”,如“射手协会”、“击剑协会”、“骑射协会”等;市民基于职业不同组成的行会,也定期组织与本职业相关的身体练习和比赛。欧洲市民体育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保卫城市的军事训练、与职业培训相关的学徒格斗和底层市民的节日狂欢等。摘编自张爱红等中古时期中国和欧洲市民体育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体育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市民体育兴起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和欧洲市民体育发

6、展的共同影响。4(2022上江苏淮安高一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宣帝诏曰:“都护西域骑都尉郑吉,镇抚外蛮,宣扬汉朝威信,迎接匈奴单于的堂兄日逐王民众,攻破车师国兜訾城,功绩卓著。封郑吉为安远侯,食邑千户。”汉书郑吉传材料二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多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等因素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做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自元代始,行政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三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雅克萨之战设台湾府颁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1)据材料一,指出汉朝加强对西域管理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沟通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

7、系的通道(2)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行政区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制的历史作用。(3)据材料三概括清朝采取哪些方式维护国家统一,指出清朝对现代中国版图的贡献。(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提炼一个主题5(2022上江苏苏州高一统考期末)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是中国思想文化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时代缩影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材料二京师大学堂筹办于戊戌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其办学方针为“中西并用”,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

8、”。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所有学堂人等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显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摘编自周详京师大学堂章程与清末教育制度的变迁材料三执信中学是1920年孙中山先生亲自创办的一所中学,以纪念在虎门不幸牺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要求: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摘编自何有贵25位校董名震南粤(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同文馆的办学目的,并分析当时“招不到学生”的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并分析其办学方

9、针不能落实的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自由、民主、均富”源自什么理论?此后,孙中山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改造未来之社会”?6(2022上江苏徐州高一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至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发逆”之患,还要应对“洋人”之灾,困顿之势,尤若重病之躯,举步维艰。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材料三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

10、放出来。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举步维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代表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重要探索及共同结果。(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发动这场“思想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主要内容。(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路径。7(2023上江苏盐城高一校联考期末)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推动土地分配顺利开展,凤山县委组织了6个宣传队,分别到那禄乡、长里八达乡等地宣传土地政策。东兰县开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培训东兰和凤山两县的党员干部。东兰、凤山县委也指示各区、乡组织雇农工会,作为

11、在农村开展土地分配工作的基本群众组织。土地分配根据土地法暂行条例以乡为单位“按照全乡贫苦无土地的农民人数,由土地委员会决定分配的标准”,然后召开全乡农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最后发给土地证。摘编自余涛中心与边缘:左右江苏区土地革命新论材料二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第十一条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及债约,一律缴销。第十二条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第十三条为贯彻土地改革的实施,对于一切违抗或破坏本法的罪犯,应组织人民法

12、庭予以审判及处分,人民法庭由农民大会或农民代表会所选举及由政府所委派的人员组成之。摘编自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1)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东兰、凤山县委“为推动土地分配顺利开展”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土地分配所属的历史时期。(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意义。8(2020上江苏扬州高一扬州中学校考期末)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3、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材料二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

14、国际地位的变迁材料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内涵,并简析其影响。(2)据材料二,说明“抗战

15、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的填空。9(2022上江苏南通高一海门中学校考期末)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凝聚了伟大的时代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方面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工农业生产,并很快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另一方面则逐步展开了大规模新的基本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为550亿元。巨额投资给人民带来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以自己的热情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五计划期间,全国施工的工矿建设单位达1万个以上,五年内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个新建的规模巨大的工矿企业投入生产。摘编自新中国十年来经济建设的伟

16、大成就材料二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以一九六六年同一九五六年相比,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党在这十年中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摘编自1981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材料三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代表主要事迹孟泰新中国成立后,孟泰带领群众捡得成千上万个零件,回收各种废旧钢铁物资,建立闻名中国的“孟泰仓库”。一五计划开始后,他带领工友们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完成了60多次重大技术革新。王进喜新中

17、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1960午,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在重重困难面前,全队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出色完成了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一五计划建设的背景和意义。(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工业、科技方面的成就,并指出其历史作用。(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建设中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代表所体现的时代精神。10(2022上江苏泰州高一泰州中学校考期末)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砥砺奋进,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

18、(部分)时间大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请回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十一届三中

19、全会的历史意义。(2)依据大事年表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第 7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1(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出现原始制陶、纺织等技术;人们过着定居生活;人们饮食水平日益提高;出现原始艺术品;审美意识提高;原始农业;磨制石器出现。(2)为探索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史料;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详解】(1)经济生活状况:根据材料“这一地区就种植疆和油菜并家养猪,人们已经用陶器作为炊具,烹煮食物”可归纳出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根据材料“有石器、

20、陶器、骨器和其他的装饰品”可归纳出出现原始制陶、纺织等技术:根据材料“早期以木构房屋的建筑为王,晚期则多采用泥土建造房子”可归纳出人们过着定居生活:根据材料“人们通过家养和狩猎,获得了鹿、鱼、羊、牛、鸡等肉食”可归纳出人们饮食水平日益提高:根据材料“其他的装饰品”可归纳出出现原始艺术品及审美意识提高;根据材料“发现了小麦、水稻,大麻籽等更丰富的碳化植物”可归纳出原始农业;从制造的工具来看,磨制石器出现。(2)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半坡遗址和甘肃、青海等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为探索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史料: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点睛】2(1)原因:

21、北方战乱频繁。影响:北方民众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工具和经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推动了民族交融。 (2)政权:北魏。改革措施: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积极作用: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三国和两晋时期(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一“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可知,北方战乱频繁。影响:根据材料一“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

22、南迁的浪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民众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工具和经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推动了民族交融。(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政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鲜卑拓跋部建立了北魏。改革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包括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二“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及所学知识可知,缓解了民族矛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1)有专门的体

23、育表演场所;体育项目和参与人数众多;体育性社团组织出现;表演类、休闲类体育活动盛行。(2)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城市重新兴起;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自治运动。(3)丰富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健康、进步;增强了市民的认同感和团结精神。【详解】(1)根据“瓦舍之类的娱乐场所相当盛行”、“体育表演已相当盛行。由于出现大量体育专业表演人员”得出有专门的体育表演场所;体育项目和参与人数众多;根据“体育性组织社就应运而生”得出体育性社团组织出现;根据“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健康、进步”得出表演类、休闲类体育活动盛行。(2)根据“ 欧洲市民体育形成于11-13世

24、纪左右,伴随城市重建和市民保卫城市自治的运动而产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世纪欧洲市民体育兴起的原因主要是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城市重新兴起;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自治运动。(3)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宋代和欧洲市民体育的发展可从丰富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健康、进步;增强了市民的认同感和团结精神等方面进行作答。4(1)措施:设置西域都护府;通道:丝绸之路;(2)特点:犬牙交错(或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作用: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省制的开端;巩固国家统一(3)方式:平定地方分裂势力;抗击外来仅略;设置机构管理;册封;贡献: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4)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5、与发展(或加强对疆域的治理)(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措施:根据“都护西域”得出设置西域都护府。通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沟通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通道是丝绸之路。(2)特点:根据“行政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得出犬牙交错。作用:根据所学,可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省制的开端;巩固国家统一等角度总结回答。(3)方式:由“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得出平定地方分裂势力;由“雅克萨之战”得出抗击外来仅略;由“设台湾府”得出设置机构管理;由“颁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得出册封。贡献:根据所学可知,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统一,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

26、版图。(4)主题:综合材料,可提炼出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点睛】5(1)目的:为洋务运动培养翻译人才。原因:风气未开,思想保守;顽固派势力的阻挠。(2)方针:中西并用。原因:章程极力维护纲常名教:章程与办学方针相违背。(3)理论:三民主义。理论:提出新三民主义。实践: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详解】(1)目的: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在进行洋务运动,所以目的是为洋务运动培养翻译人才。原因:材料“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可知原因是风气未开,思想保守;顽固派势力的阻挠。(2)方针:材料 “其办学方针为中西并用”可知是

27、中西并用。原因:“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显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可知章程极力维护纲常名教;所以可知章程与办学方针相违背的,故无法落实。(3)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民主、均富”源自什么理论就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后来孙中山把三民主义改造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纲领具有相同的地方,这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故孙中山在理论和实践上“改造未来之社会”是用新三民主义思想,与中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6(1)原因:列强入侵;农民起义。(2)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结

28、果:失败。(3)原因:辛亥革命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4)路径: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发逆之患,还要应对洋人之灾”等信息可知,列强入侵,农民起义。(2)探索: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积极推进洋务运动,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果:综合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康有为和孙中山等人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探索,均以失败告终。(3)原因:根据材料三中“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

29、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内容: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4)路径: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路径为,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7(1)措施:注重宣传发动工作;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建立雇农工会组织;依法制定土地分配标准。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2)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保护民族工

30、商业的发展;设立人民法庭(任答一点)意义: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热情,支持革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任答一点)【详解】(1)根据材料,中共东兰、凤山县委一方面大力宣传土地政策,同时通过干部培训班培养了大批的基层党员干部,东兰、凤山县委也指示各区、乡组织雇农工会,作为在农村开展土地分配工作的基本群众组织,根据土地法暂行条例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依法制定土地分配标准。这一时期根据其土地政策可以确定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

31、其合法的营业,建立人民法庭,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一方面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农民获得了解放,支持革命。8(1)内涵:爱国主义,反抗精神,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等。影响: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减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实现民族独立。(2)说明:抗战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台湾回归,收复失土,维护了国家主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填空:共产主义;帝国主义;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详解】(1)内涵:根据“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32、,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得出爱国主义,反抗精神,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等。根据“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可知近代中国民族精神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减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实现民族独立。(2)说明:根据“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可知抗战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实现了台湾的回归,收复失土,维护了国家主权;提高了中

33、国的国际地位。所以说“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共成立后把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性和最终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的伟大复兴,首先必须推翻帝国主义;中共带领人民找到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9(1)背景: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成就:工业产量增长;建立新兴工业部门;改善工业布局;我国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作用: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

34、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党和国家积累了有益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3)时代精神:崇尚劳动;敢于创新,爱岗奉献;不畏艰难,勤奋实干;积极为国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五计划时期(中国)。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方面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工农业生产,并很快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及所学一五计划的背景可得出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作用:据材料“一

35、五计划期间,全国施工的工矿建设单位达1万个以上,五年内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个新建的规模巨大的工矿企业投入生产。”可得出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据材料“巨额投资给人民带来生活的改善”可得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据材料“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可得出工业产量增长;据材料“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可得出建立新兴工业部门;据材料“工业布局有了改善”可得出改善工业布局;据材料“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及所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

36、国防科技成就可得出我国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作用:据材料“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可得出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据材料“工业布局有了改善”可得出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据材料“党在这十年中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可得出党和国家积累了有益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据材料“孟泰带领群众捡得成千上万个

37、零件,回收各种废旧钢铁物资,建立闻名中国的孟泰仓库。”可得出崇尚劳动;据材料“他带领工友们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完成了60多次重大技术革新。”可得出敢于创新,爱岗奉献;据材料“在重重困难面前,全队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出色完成了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可得出不畏艰难,勤奋实干;积极为国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艰苦奋斗,自力更生。10(1)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特点: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开放由沿海到内地;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3)成就:形成和发

38、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邓小平理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关系:改革与开放二者同时进行,相辅相成,相互联系改革是开放的前提,开放是改革的外部推动力。【详解】(1)意义:根据材料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现实和历史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特点:根据材料中“(1978年)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

39、向城市”可知,改革先农村后城市;根据“(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92年)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可知,开放由沿海到内地;结合所学知识,整合表格内容可知,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3)成就:根据材料中“(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从实践结果和理论发展等角度分析可知,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邓小平理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关系:综合材料、问题及所学知识可知,改革与开放二者同时进行,相辅相成,相互联系改革是开放的前提,开放是改革的外部推动力。第 7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材料分析题 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