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世界史期末复习知识清单(实用必备!).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519765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世界史期末复习知识清单(实用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世界史期末复习知识清单(实用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世界史期末复习知识清单(实用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世界史期末复习知识清单(实用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世界史期末复习知识清单(实用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世界史期末复习知识清单第一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一)过程1.前提:农耕、畜牧的产生,人类角色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约5000-6000年前)2.基础:农业、手工业分离,出现商业;早期城市;-例:最早的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 )A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正确答案 A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以农业和畜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就导致了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

2、出来,这就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就成为了城市。所以,形成早期城市的主要动因是人类劳动的大分工。-3.产生 标志阶级、国家、文字剩余产品出现,推动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奴隶制成为人类社会第一种剥削形式,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下,国家开始形成;文字和官僚因管理需要产生。-学习聚焦: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阶级;国家;文字思考:人类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二)农业、畜牧业成就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一)西亚两河流域1.自然地理:两河提供了充足水源;2.文明历程:(1)BC4000,开始向文明过渡; (2)BC2900,苏美尔地区出现城市国家;(3)BC18C,古巴比伦

3、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3、古巴比伦文明(1)政治成就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国家首脑,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成为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机关;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2)文化成就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诞生洪水和方舟的传说; 苏美尔人发明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二)东北非尼罗河流域1.自然地理: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发展,便利交通;2.统一:BC3100,埃及初步统一;

4、3.古代埃及文明(1)政治成就: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中央宰相协助政务,地方州长维持社会秩序;金字塔体现法老的至上权威;(2)文化成就发明的象形文字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 根据尼罗河涨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修筑法老金字塔,证明埃及人能够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纸莎草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出口物资。(三)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1.诞生条件:印度河流域大平原,随着铁器时代到来,生产工具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逐步开发;2、时间:BC6,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思考:恒河流域出现国家的条件有哪些? 铁器时代来临,生产工具进步;自然条件优越。-3.古印度文

5、明(1)政治成就种姓制度等级特点第一等级婆罗门主掌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第三等级吠舍大多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商人第四等级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四个种姓之外,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贱民,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思考: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何特点?其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影响?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理论基础:婆罗门教。 影响:深刻影响了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2)文化成就佛教 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时间:BC 6CBC 4C 创始:释迦牟尼 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高下分明的等级体系;影响:赢得了大批信众,对种姓制度

6、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其他世界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按位计值法;(四)南欧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岛1.自然地理: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2.时间:BC 8CBC 6C,城邦逐渐兴起;3.古希腊文明(1)典型特征:城邦政治,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2)著名城邦:雅典、斯巴达斯巴达: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由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表现: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局限性: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侨

7、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3)文化成就文学:创作出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启迪了西方文学创作和思想;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哲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思考: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文化的发展有何联系? 城邦制度有利于发挥公民的创造力,造就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思考:古希腊文明的特征与前面几个文明的特征有何不同?概括指出导致出现不同的主要因素?不同: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是民主政治的摇篮。其他文明是大河文明(或农耕文明),多带有专制性。因素: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课 古代世界的帝

8、国与文明的交流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1.农耕文明:(1)条件: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2)方式:武力扩张(3)范围:古代埃及: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新王朝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古代西亚:(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亚述: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2.海洋文明:(1)条件:古希腊人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2)方式:移民(3)范围: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殖民,建立了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

9、班牙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3.影响: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是奴隶制大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二、古代世界的帝国1.波斯帝国 (1)建立: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2)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 实行行省制,行政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3)灭亡:前4世纪末 ,因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而灭亡。2.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1)建立:前4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灭亡波斯,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2)制度:继承波斯帝国基本

10、制度,宣布君权神授,集政治、军事等大权于一身; 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推广希腊文化。-名词解释:亚历山大东征前334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侵略战争。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历时十年,经过伊苏斯之战、高加米拉战役、吉达斯普河战役,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但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融新时代。-(3)灭亡: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3.孔雀帝国 (1)建立:前3世纪,孔雀帝国初步把整个南亚统一起来。(

11、2)特点:佛教在孔雀帝国时期得到广泛传播,逐渐演变为世界性宗教。4. 罗马帝国(1)发展:建立: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小邦,凭借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顶峰:12世纪帝国达到繁荣顶峰 原因: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地中海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贸易的发展。危机:3世纪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分裂: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灭亡: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2)制度: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政治,在帝国征服地区实行行省制;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12、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三、文明的交流1.文明交往的总趋势:不断增多,相互影响不断扩大。2.文明交流的表现领 域传播农耕技术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并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向南传入埃及和非洲冶铁技术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神话故事西亚的神话曾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雕刻艺术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字母文字起源:最初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腓尼基文字);流行原因:商业(经济)发展;文字书写便捷、易于记忆、有固定顺序与读音。演变:见下图影响:对世界文化的传递与保存、传播与交流有

13、着重要意义2.亚欧大陆东西交流-汉王朝和罗马帝国官方少往来,但经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东汉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即当时的罗马帝国); 2世纪,已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第三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西欧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兴起和发展 1.背景: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2.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1)背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2)内容授予土地者为封君(地方领主),领取土地者为封臣(领主的家族和亲兵)。封臣

14、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实际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司法、行政和经济权力。 (3)特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 (4)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形成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封建主在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国王实际权力有限,政治上出现了分裂割据局面。封建庄园、农奴制度(1)时间:9世纪逐渐流行,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2)地位/性质: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3)概况耕地构成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自由农份地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

15、,自耕自收农奴份地劳动者地位农奴法律上的非自由人,固着于土地,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农奴制度)自由农民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庄园法庭领主或其管家主持;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秩序。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1.王权加强(1)背景: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国王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2)加强:中古中后期,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3)表现:英国: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权力,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国: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

16、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2.基督教会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举足轻重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教徒征收什一税;政治: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思想: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3.城市复兴(1)兴起条件:欧洲社会走向稳定; 封建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动力技术提高,如风水畜力); 工商业复兴繁荣 (直接推动力);(2)时间:1011世纪(3)地点: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 如:巴黎、伦敦、马赛、威尼斯、佛罗伦萨等。

17、(4)发展:城市自治斗争原因: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遭到封建主的压迫与控制。方式: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影响:A.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B.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C.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三、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帝国(1)由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演变为拜占庭帝国。(2)鼎盛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经济6 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并编订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法学汇篡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

18、大全。 扩张、法律(3)衰落原因:连年征战消耗了资源;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军事占领。表现: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4)灭亡原因:奥斯曼土耳其蚕食时间:1453 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二)俄罗斯1.发端:9世纪,发端于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一度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2.衰落: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3.复兴: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 16世纪初,建立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4.帝国: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 对内颁布新法典

19、,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对外继续扩张5.强大:17世纪末,俄罗斯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特别提示】远古:从距今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这段时期,也就是原始社会。上古:较早的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夏商周秦汉(前2070公元220)这个时期。世界史的奴隶社会为上古时期。中古:较晚的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魏晋南北朝隋唐(220684)这个时期。西方指5-14世纪。近古:指武则天当政(684)到鸦片战争之前(1840)的一段时期。第一单元为奴隶社会时期,第二单元为世界史的封建社会时期,第三单元则进入西方近代史。第四课 中古时期的亚

20、洲一、阿拉伯帝国1.建立政权(1)背景:7世纪前的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长期混战,生产停滞; 7C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 时间:7世纪初 创始人:穆罕默德 经典:古兰经 主张:宣扬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宣扬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2)创建: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阿拉伯国家政权,打着“圣战”旗帜对外扩张;632年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元年2.帝国创立:7世纪中期,阿拉伯大规模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等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3.鼎盛时期:(1)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政治

21、稳定;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先知的继承者)掌握国家的政治、宗教和军事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事务,其中以财政和税务部门最为重要。官僚机构辅助:宰相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与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枢密院职能不同,中国主管军事);财政部负责收支(类似中国古代的户部)。(2)经济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到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洋贸易,成为连接欧亚非三洲贸易的桥梁;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巴格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3)文化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

22、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的文化发展。拓展:1、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统治者重视知识,并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开放宽容的态度;地处欧、亚、非洲交界处,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阿拉伯人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改进。2、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3、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欧洲的文化发展等。二、奥斯曼帝国1.兴起(1)13C,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2)14C中,跨过黑海

23、海峡,逐步征服巴尔干与东南欧地区;(3)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4)16C后,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东起波斯湾和高加索,西达摩洛哥,南自尼罗河中游,北至奥地利和俄罗斯边界,疆域极为广阔。)2.统治(1)政治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信仰伊斯兰教)的军事封建帝国,最高统治者苏丹,是宗教领袖、国家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2)经济1516世纪,帝国经济繁荣,都城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

24、亚欧的商路(即陆路丝绸之路),对过往的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总结:中古时期的西亚地区,先后形成了两大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然这两个帝国的对外征服扩张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两大帝国对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中古南亚国家1.笈多帝国(1)兴起:4C初,恒河中游兴起,几乎征服北印度。(2)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德里苏丹国(1)建立:11世纪

25、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2)统治: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掌握国家最高的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务由穆斯林担任。中古东亚国家3.日本(1)早期发展:秦汉之际,中国移民带来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2)社会改革:背景:67C,社会危机严重;措施:646年“大化改新”,约半世纪,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大化改新开始: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进行改革,因年号为“大化”,故史称大化改新。内容: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

26、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外交向中国唐朝政治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给日本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也存有一点的局限。(3)幕府统治:背景:A. 10世纪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B. 随着新土地开垦,贵族、寺院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C. 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逐渐增强;概况:A.开始:12C末(1192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军事机构幕府。B.特点: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由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如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

27、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兵役等义务。C.危机:17世纪的德川幕府是最后一届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日本的国家安全,但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6C末,日本丰臣秀吉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明朝派军队赴朝作战。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在战斗中牺牲。经过7年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胜利。第五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一、非洲古代文明1.早期非洲(1)成就:培育出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驯养牛,引进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班图人:非洲最大的民族,“班图”意为人或人民,班图人因说

28、班图语而得名,又称班图尼格罗人。主要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少部分信仰基督教。(2)扩展:班图人活动区域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C,成为当地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2.东非(1)阿克苏姆王国 兴起:埃及衰落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 鼎盛:4 世纪一度成为地区强国。(2)其他国家条件:A.位置:非洲东海岸,地理位置优越;B.经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C.宗教:伊斯兰教的传入。时间、代表:10C15C 东非沿海地区 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概况: 经济状况A.广泛使用奴隶劳动;B.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C.对外贸易发达(途径:当地的黄金、

29、象牙和奴隶与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进行交换);D.城市繁荣。3.西非(1)时间:815世纪。(2)代表:加纳、马里、桑海帝国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概况:加纳帝国:前身为古加纳王国,720年建立加纳帝国,1240年为马里帝国吞并;马里帝国:13世纪初至17世纪,后被桑海帝国取代;A. 政治: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国家。B. 经济文化:继承并扩大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桑海帝国A. 兴起:15世纪至16世纪,原为马里

30、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B. 统治: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文化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C.衰落16世纪末,因摩洛哥军队入侵逐渐衰落。4.南非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总结:非洲是现今世界落后国家的集中地区,但是在古代历史里,非洲地区除了出现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的埃及文明外,东非地区的阿克苏姆、摩加迪沙;西非地区的加纳、马里、桑海;南非地区的大津巴布韦等古国的文明也享誉世界,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古代

31、美洲文明总述: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其他大陆没有的很多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先后在中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前两个属于中美洲)和印加三大文明(南美洲)。(一)玛雅文明1、位置: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 因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属于石器文明2、时间:大约兴起于公元前10世纪,39世纪为繁盛时期,15世纪中期,逐渐衰落。 3、成就: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 政治: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建筑精美,规模宏大;文化:制造精美陶器;发明了独特的表意文字;使用复杂

32、的历法纪年、20进位制,也知道0的概念。(二) 阿兹特克文明1、时间:14世纪,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初,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人口有600余万;1521年为西班牙人毁灭。2、成就:(1)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例如粮食、服装、宝石和老鹰等)(2)经济:阿兹特克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3)城市:国家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城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太阳金字塔。(三)印加文明1、概况(1)建国:12世纪,印加人以库

33、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2)崛起:13 世纪,逐渐崛起;(3)鼎盛:15 世纪末16 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印第安人国家;(4)灭亡: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灭亡。2、特点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以贵族充任;政区之下,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 以防止他们反抗。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总结:古代的美洲地区,在新航路开辟之前,虽然长期与世隔绝

34、,一直是一种孤立的存在,未能与亚欧大陆文明建立直接联系,但是在印第安人的努力下,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为代表的中南美洲三大文明,在农业发展、城市建设以及国家行政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第六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1、动因(1)经济根源:1415C,西欧各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社会根源:欧洲人寻金热的盛行;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3)商路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原有东西方商路征收重税,商路不通;(4)精神动因:希望通过海外扩张传播基督教;2、条件:(1)客观条件:西欧人在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地理知识日益丰富,如地圆说;造船技术不断进

35、步。(2)主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二、新航路的开辟方向支持国时间航海家航线特点向东葡萄牙1487迪亚士葡绕非洲西南端好望角非洲东海岸第一次绕过好望角14971498达伽马葡绕好望角印度第一次开辟绕道非洲到印度和东方的航路,是东西方最短海上航路。(欧亚主干道)向西西班牙1492哥伦布西美洲巴哈马群岛发现美洲新大陆(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在以后的810年间,哥伦布又三次西航)15191522麦哲伦船队西绕南美洲麦哲伦海峡横渡太平洋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返欧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三、其他航路的开辟区域时间支持国航海家航线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1497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

36、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荷兰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荷兰英国人哈德逊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南半球探险1578英国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1643荷兰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四、意义:1.这些航海探险,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2.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第七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1、人口迁移:(1)原因:新航路开辟促

37、进了世界相互往来(2)途径:欧洲人在美洲建殖民地,同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卖到美洲(3)影响: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等地区族群混合2、物种交换:(1)原因:新航路开辟与人口迁徙(2)表现: 欧亚大陆的家禽家畜及农作物引入美洲 家畜:马、牛、猪、羊、鸡等;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水果:橄榄和葡萄等;美洲特产流向世界各地 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3、影响:积极: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发展,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消极: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疾病的传播,造成原住居民大量死亡,原有社会解体,欧

38、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了殖民统治。 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仅15001800年间,美洲和大洋洲就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1、原因: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多海域贸易齐头并进的态势。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2、概况:(1)印度洋贸易: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竞争,逐渐占据优势。(2)大西洋贸易: 西、葡、英等,从欧美贸易到罪恶的“三角贸易”第一阶段:将欧洲的手工制品运到美洲,换回贵金属、蔗糖和烟草等;第二阶段:欧、非、美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出程:欧洲将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带到非洲换取黑人;中程:将非洲黑人卖到

39、美洲为奴隶;归程:将美洲的烟草、蔗糖等种植园产品以及贵金属和工业原料带回欧洲。“三角贸易”影响:对非洲:带来灾难,人口锐减,经济受到破坏;对美洲: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开发;对欧洲: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对世界: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3)太平洋贸易:葡萄牙以澳门为中转站的海上贸易A.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获取白银;B.参与以澳门为据点的中日丝银贸易;西班牙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马尼拉大帆船”运载中国的生丝、丝绸、棉布、瓷器到墨西哥换取白银运回马尼拉;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逐渐形成了围绕白银输入

40、中国的贸易网络3、影响:随着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三、早期殖民扩张1、背景(了解):新航路开辟后,葡、西很快走上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2、概况:(1)葡萄牙 16世纪 其扩张方向及地区与其新航路方向一致,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亚洲地区;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2)西班牙 16世纪 其扩张方向及地区与其新航路方向一致,主要集中在美洲地区;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3)17C,荷兰、英、法在亚、非、北美建多个殖民地。3.途径: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4、影响:(1)对殖民地:中断了美、非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世界史期末复习知识清单(实用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