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24-1[教学课件]唐诗三首(第1课时).pptx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文档编号:7524698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5.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24-1[教学课件]唐诗三首(第1课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24-1[教学课件]唐诗三首(第1课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24-1[教学课件]唐诗三首(第1课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24-1[教学课件]唐诗三首(第1课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24-1[教学课件]唐诗三首(第1课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唐诗三首第1课时关于战争,我国古代的诗人有不同的描写视角:“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着意表现英雄气概;“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着意表现报国壮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着意表现离愁别恨;“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王翰)着意表现战争残酷那么,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从什么角度看待战争的呢?知人论世诗人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

2、誉为“诗史”。因其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表作有兵车行春望秋兴八首等。有杜工部集。知人论世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知识链接古体诗汉魏以后的五七言歌谣、乐府古辞、拟题乐府、歌行诗、新乐府和其他五、七言古诗,都可称之为古体诗,又称为古诗或古风。作为一种大的诗体类型,其总的特点主要是: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每句字数

3、也无严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要求押韵,但比较自由、灵活;对字词的平仄、对仗没有什么要求;语言自由,可俗可雅。诵读诗歌u听石壕吏的范读音频,读准节奏,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与近体诗的差异。u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城戍(sh)。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诵读诗

4、歌诵读诗歌投投宿。逾越过。一何多么。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戍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完裙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妪老妇。请请让我。应应征。犹得还能够。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诗歌赏析1从故事情节来看,本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开端,写石壕吏趁夜抓壮丁。第二部分(第2、第3段):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写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第三部分(第4段):故事的结局,写老妇被带走服役和诗人的见闻感受。诗歌赏析2本诗是按照什么顺序叙事的?本诗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由“暮”而“夜”,

5、由“夜”而“夜久”,由“夜久”而“天明”。诗歌赏析3诗歌第1段中的“夜捉人”和“逾墙走”分别说明了什么?不说征兵,而说“捉人”,不在白天捉,而在夜间趁人不备来捉,可见当时兵役之苦、百姓处境之艰难凶险。“逾墙走”写出了差役夜捉壮丁,百姓惶恐不安的景象,渲染了紧张、可怕的气氛。诗歌赏析4老妇的“致词”是本诗的主体部分,这一段内容以分为哪几层?每一层反映了老妇的什么目的?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第一层:自诉悲惨家事。三个儿子全都应征赴邺城作战,目前已有两个战死沙场。唤起差役的同情诗歌赏析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第二层:诉说家中现状。除了老妇

6、,家里只剩正在哺乳期的孙子和丧夫的儿媳;全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说明家中再无可供征调之人4老妇的“致词”是本诗的主体部分,这一段内容以分为哪几层?每一层反映了老妇的什么目的?诗歌赏析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第三层:自请应役,前去为战士们做饭。无奈恳请,希望保全家中仅存的孤儿寡母4老妇的“致词”是本诗的主体部分,这一段内容以分为哪几层?每一层反映了老妇的什么目的?诗歌赏析5分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体会诗人隐藏在词语背后的深层含义。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差役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

7、成声;另一方面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侧耳细听。.诗歌赏析6诗歌中的哪个字暗示了老妇被差役带走的结局?这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从诗歌最后一句的“独”字可知,天明时与诗人告别的只有老翁,由此暗示老妇已被差役带走了。这反映出诗人对老妇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不恤民情的愤怒。诗歌赏析7诗人对老妇仅仅是同情吗?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结果来看,继三个儿子之后,老妇也奔赴战场,去参加这场保家卫国的战斗了。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平叛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作出牺牲。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诗歌赏析8从诗题来看,本诗的主要人物应是差役,而全诗只有“

8、有吏夜捉人”和“吏呼一何怒”两句提到了他们。尽管如此,我们却依然可以感受到差役的狰狞面目。诗人是如何做到的呢?诗歌赏析诗人暗写差役,只用“有吏夜捉人”引出故事,用“吏呼一何怒”写出差役的威势,此后就让他们转入“幕后”。诗人明写老妇,却字字直指差役:老妇先自诉悲惨的家事,希望引起差役的同情,差役不听;于是接着诉说家中现状,表示无人可应征,差役还不听;最终只好“自请”去应征,差役满意而去。因此,老妇从“不愿”到“自请”的变化,其实是差役不依不饶、蛮横威逼所致。差役的“怒”“呼”看似只有一次,实则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差役们冷漠无情、凶横残暴的形象跃然纸上。石壕吏通过写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外,诗人也赞扬了老妇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自请应役、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1熟读并背诵石壕吏。2诗人“独与老翁别”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他会对老翁说什么话呢?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24-1[教学课件]唐诗三首(第1课时).pptx)为本站会员(教师相关)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