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期中复习:第1-9单元+期末共10套达标检测试卷汇编第一单元达标检测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巨大革命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此,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这场革命指的是()A早期国家的形成B建筑技术的进步 C原始农业的产生D商业分工的出现2原始社会时期,氏族首领、贵族接受氏族成员的献纳或利用特权霸占耕地、产品、战利品等;有的氏族成员贫困破产后,便向氏族里的富有者以土地和人身为担保进行抵押借贷,负债到期如果还不起
2、,便成为债主的债务奴隶;部落之间的战争也日益增多,战俘奴隶大量增加。这些现象表明()A奴隶地位极其低下B阶级剥削日益严重C阶级分化日益加剧D贫富分化愈加明显3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国家开始产生。材料旨在说明()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C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4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其他早期文明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如中国的甲骨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希腊的字母文字。由此可知()A两河流域的文明最先进B所有民
3、族都有自己创造的文字C早期文明之间联系密切D早期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5公元前32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城市的居民包括统治者、行政官员和祭司等,城市中有雄伟的神庙、精致的私人住宅、公共作坊、公共储藏设施和大型集市,文字也正在形成中。这表明该地区()A国家规模不断扩大B已经进入文明时代C宗教主导政治生活D商品经济高度繁荣6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历代法老调集大批劳力围绕尤姆湖周围建起一道长约30千米的大坝,又在大坝上修建了水闸和水渠,使得尤姆湖与尼罗河相通,便于农业生产灌溉。这一水利工程的修建()A主要在播种季进行B反映了古埃及农业领先世界C体现了法老的独尊D得益于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7古埃及人将
4、一年分为3个季节,第一个季节叫阿赫特,意为“泛滥”,又称泛滥季;第二个季节叫佩雷特,意即河水退却,也称播种季;第三个季节叫夏矛,是“无水”季节,也叫收获季。这种划分反映古埃及文明()A数学方面的成就突出B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C天文历法的高度发达D农耕技术水平的高超8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骂了婆罗门,就要罚款200帕那。要是首陀罗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此规定说明了()A四个种姓的职业世袭不改变B四个种姓的宗教生活界线分明C四个种姓的宗教权利不平等D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9雅典官员的任期一般为一年,除了交接工作的时间外
5、,实际工作时间很短;城邦各种工作缺乏具体法律条文,一切重大问题都要经过公民大会或公民法庭临时裁决。据此可知雅典()A保证了公民平等的参政权B政策缺乏稳定性和延续性C杜绝了公职人员的腐败D权力机构缺乏制约10公元前776年,在希腊南部奥林匹亚举行的首届盛大竞技会,源于祭祀宙斯的隆盛典仪,竞技项目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当时希腊的200多个城邦各自为政,战争不断,体育竞技成为培养能征善战的士兵的有力手段。材料主要说明古希腊的体育竞技()A源于宗教祭祀B适应战争需要 C获取经济利益D密切城邦交流11公元前8世纪起,希腊出现了持续两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殖民活动,建立了一系列独立于母邦的殖民城邦。这些新建立的
6、殖民城邦的成员可以平均分配殖民地土地,共同参与新国家的管理。这一现象的影响是()A推动小农经济的复苏B导致城邦制度的建立C刺激希腊本土城邦的社会变革D确立希腊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12波斯帝国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的大意是:“在这些我(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的国土上,容易相处的人,我善待之;虚妄的人,我惩治之。这些国土尊重我的法律,我所说的,他们遵办。”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该铭文是二手史料B帝国实行君主专制C对外战争削弱国力D国王注重法律教化13波斯帝国的行省总督,一般由国王从王室成员或波斯大贵族中挑选,有的行省总督由同一家族继承但要经国王批准。有时,总督人选也有例外,波斯国王会允许当地原来的统治者履
7、行总督职责。这反映出波斯帝国()A中央与地方间不存在矛盾B行省制削弱了中央的权威C官僚体制具有一定灵活性D吸收了古希腊政治的精髓14亚历山大远征波斯帝国时,深知自己的优势在陆军,而海军与波斯海军相比宛如“用一支小舰队去碰一支大得多的舰队”,所以“只要把沿海波军基地都占领,也就等于打垮了他们的舰队,因为他们那些舰艇将无处招募补充兵员。而且事实上亚洲再也没有他们的海港了”。这反映了亚历山大()A军事谋略周密得当B试图全面掌控波斯帝国C敢于正面挑战强敌D集中优势兵力击败波斯15“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文化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
8、生了。”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C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16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常常慷慨捐资帮国家建立舰队,释放自己的奴隶从军参战,即使敌人俘虏了亲人也鼓励前方战士英勇杀敌。据此可知,罗马人()A民风淳朴B团结爱国 C残忍好战D英勇善战17罗马每五年进行一次普查式的公民登记。登记时公民要报告自己的家庭、财产、婚姻等情况,以便确定公民等级和应该承担的义务。这一做法()A有利于罗马统治的稳定B扩大了公民群体的范围C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权利D是实行独裁统治的工具18公元前7世纪,大量希腊人到达埃及,学到了古埃及的雕塑技术,最初的雕
9、塑带有浓厚的埃及风格。除雕塑外,古希腊人开始广泛将石头作为建筑材料。该材料体现当时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A技术传播B经贸往来 C制度研讨D思想交流19拉丁语是古代罗马人使用的语言,现在很多语种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等都从拉丁语衍化而来。这说明()A古罗马人是欧洲人的祖先B古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C古罗马人有很强的语言天赋D古罗马的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地区202 000多年前,中国手工制造的丝绸可供迦太基和地中海周围其他城市的权贵富豪们穿戴,法兰西南部生产的陶器能够出现在英格兰和波斯湾,产自印度的调味品可以用在罗马的厨房,阿富汗北部的建筑刻着希腊文字,中亚畜养的马匹骄傲地
10、驰骋在千里之外的东方。这反映了()A文明之间的交流B世界市场的形成 C官方交往的频繁D丝绸之路的开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在近3 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以象形文字为例,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创造了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象形文字对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古埃及人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中,人像造型必
11、须遵照严格的侧头正胸式的基本法则,即表现人站立、行走时,头和面孔必须以侧面形式表现,双肩和胸部以正面表现,而脚又是侧面的。摘编自令狐若明古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材料二在“埃及学”出现以前,人们对埃及了解甚少,甚至到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们脑海里都仅把埃及和金字塔联系在一起。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带去了兵将和一部分学者及技术人员,想对埃及的地理、历史有较深刻的了解。这些学者先是发现了卢克索宫殿,然后发现了凯尔奈克的神庙。由于大多数人读不懂古埃及人的碑文,因此工作毫无进展。直到1822年,商博良发现了一块方尖碑,碑上有埃及文和希腊文对译的文字。他是精通希腊文的,通过希腊文,他了解这是对托勒密及克娄巴特
12、拉的爱情故事的记叙。从一再出现的文字及其特殊位置,他找出了11个埃及字母他用这几个字母去读拿破仑部队拖倒在尼罗河口的罗塞塔(Rosetta) 石碑,竟毫无困难地读通了。就这样一块又一块碑文地读下去,20余年工夫,他居然读通了所有发现的埃及碑文,而且还找出了古埃及的其余字母。于是,研究埃及之门就此被打开了。摘编自美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埃及文明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埃及学出现的历史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学出现的历史意义。(14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波斯帝国灭亡后,亚历山大继续领兵东进,在粟特遇到当地居民激烈反抗
13、,尤其以地方贵族斯皮泰门领导的起义威胁最大。起义军曾一度收复首都,给远征军以沉重打击。亚历山大在中亚细亚征战两年,方将起义军镇压下去。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 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摘编自林汉达、曹余章上下五千年材料二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 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
14、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材料三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先后建立起几十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文明城市,分布在从地中海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最远的到达吉尔吉斯斯坦和印度。随着亚历山大的远征,大量的希腊手工工匠、商人、学者、医生、冒险家纷纷涌入这些东方城市,不仅扩大了希腊与东方的经济联系,而且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直接介绍给了当地人,极大地扩大了希腊文明对东方的影响,而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远征的性质并说明理由。(8分)(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古代的
15、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进行简要评价。(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并谈谈你认为在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什么态度。(6分)答案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从“依靠、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的关键性进步是原始农业的产生,它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故选C项。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氏族成员和战俘等信息可以看出,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分化出现并进一步加剧,故选C项。3【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力发展对于国家产生的决定性作用,故选D项。4【答案】D【解析】从
16、材料反映的早期文明均创造了文字和文字的不同类型等信息可以看出,人类的早期文明在具有统一性的同时也具有多样性,故选D项。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已经有城市兴起和发展,并且有相应的行政制度、商业活动、精神文化等,这表明该地区已经进入文明时代,故选B项。6【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古埃及集中大批人力进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这得益于国家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故选D项。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人对于季节的划分,主要的考虑因素是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古埃及文明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故选B项。8【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四个种姓的法律地
17、位不平等,故D项正确。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雅典官员更换频繁,各项工作缺乏法律规范,重大问题临时裁决,这会导致政策时常变动,缺乏稳定性和延续性,故B项正确;A、C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8世纪前期,古希腊城邦各自为政,战争不断,为适应战争需要,体育竞技成为培养能征善战的士兵的有力手段,故B项正确;古希腊体育竞技主要是适应战争需要,奥林匹亚竞技会虽源于宗教祭祀,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与获取经济利益无关,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希腊的大规模海外殖民活动下,
18、一系列独立于母邦的殖民城邦建立,这些新建立的殖民城邦的成员可以平均分配殖民地土地,共同参与新国家的管理,这对希腊本土城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刺激希腊本土城邦的社会变革,故选C项。12【答案】B【解析】大流士一世认为在自己征服的国土上,所有人都要服从他以及他制定的法律,否则将受到惩罚,这说明当时波斯帝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铭文是一手史料,排除A项;C项与铭文内容无关,排除;铭文强调国王的无上权威,而非注重法律教化,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波斯帝国的行省总督来源多样,体现波斯官僚体制具有一定灵活性,故 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
19、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波斯的行省制吸收了古希腊政治的精髓,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材料“只要把沿海波军基地都占领,也就等于打垮了他们的舰队,因为他们那些舰艇将无处招募补充兵员”强调的是亚历山大的军事谋略周密得当,故A项正确。15【答案】D【解析】材料“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文化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故选D项。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为了国家利益,罗马人慷慨捐资帮国家建立舰队,释放自己的奴隶从军参战,鼓励前方战士英勇杀敌,这充分体现出罗马人团结爱国,故选B项。1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罗马通过每五年进行一次
20、的普查式公民登记,来确定公民等级和应该承担的义务,这有利于罗马统治秩序的稳定,故A项正确;古罗马进行公民登记并非扩大公民群体的范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公民的政治权利,排除C项;材料强调古罗马通过公民登记来确定公民等级和应该承担的义务,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8【答案】A【解析】材料“大量希腊人到达埃及,学到了古埃及的雕塑技术,最初的雕塑带有浓厚的埃及风格。除雕塑外,古希腊人开始广泛将石头作为建筑材料”反映的是技术方面的交流,故选A项。19【答案】D【解析】材料“拉丁语是古代罗马人使用的语言,现在很多语种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等都从拉丁语衍化而来”说明古罗马的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
21、地区,故选D项。2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产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产品的流通正是文明交流的表现,故A项正确;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说明这些产品的流通都是官方交往,排除C项;材料中“法兰西南部生产的陶器能够出现在英格兰和波斯湾”和丝绸之路是否开通无关,排除D项。21【答案】(1)特点:传承悠久;厚葬风气浓厚;艺术自成体系。(6分)(2)历史因素:拿破仑远征埃及;埃及文明留有大量历史遗存,刻有文字的碑文被发现;法国学者和技术人员的探索发现;商博良的敬业态度和钻研精神。(8分)历史意义:推动了埃及文化的整理和传承;使埃及作为世界
22、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进入世人的视野;开拓了史学界对埃及历史的研究;提高了非洲文化的影响力。(任答三点即可,6分)22【答案】(1)性质:侵略战争(或掠夺战争)。(2分)理由:远征中残酷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屠杀大量的平民;抢劫财物;焚烧建筑。(任答三点即可,6分)(2)观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客观上也促进了各地生产技术和文化的传播。(2分)评价:积极影响推广了希腊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消极影响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4分)(3)主要方式:暴力冲突、和平交往。(2分)态度:人类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对自己民族、国家
23、的文明应持自尊、欣赏的态度,对其他民族、国家的文明应持尊重、宽容,乃至欣赏的态度; 要做到文明互鉴,坚持对外开放意识。(言之有理即可,4分)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达标检测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西欧的封君封臣制()A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B促进了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C基本上解决了封建社会的矛盾D无法实现中央集权局限明显2
24、“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材料反映了()A庄园经济是开放式经济B庄园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庄园经济基本自给自足D庄园是发达的经济实体3纵观整个中古时期的英国,国王权力始终处于一种不完整的状态之中,其限制既来自作为中古时期思想文化权威的教会,也来自作为贵族势力和平民势力代表的议会。这反映了中古时期英国国家权力结构的突出特征是()A有限王权的传统B国家结构的松散C民主政治的确立D权力分配制度化4历史学家梅林顿指出,城市虽然出现在封建
25、社会内部,但最后却创造了一个与封建统治阶级完全对立的市民阶层,城市也最终变成了向封建主义进行挑战的场所。据此可知()A城市力求摆脱教会控制B城市经金钱赎买取得自治C商业贸易推动城市发展D城市孕育出新的政治力量5国王登基时,需要教宗或大主教加冕。同时,教会人士是中古西欧少有的能够识文断字的阶层,国王管理国家需要他们的支持。据此可知,中古西欧()A教权一直凌驾于王权B教权一直附属于王权C基督教会的势力强大D国王的登基需要教会6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宣称:“每一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 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作市民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律,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作万民法。” 这样
26、的规定()A导致拜占庭四分五裂B适应了国家复杂局面需要C激化了各民族的矛盾D影响深远且一直沿用至今7伊凡四世在位期间,打破了领主政体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建立了沙皇专制政体,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这些措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建立了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B正式确立了沙皇体制C强化了中央集权D完善了封君封臣制度8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的市场里货品种类繁多,既有各种本地产品,也有中国的丝绸和珠宝、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这表明,阿拉伯帝国()A经济领先于世界B为文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C与世界联系紧密D政府非常注重商业的发展9花拉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
27、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随着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10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政府不仅任命希腊正教的头面人物为希腊正教徒的大教主和文职首领(管辖希腊人及不同族群的东正教徒),还分别任命了亚美尼亚教派的主教和伊斯坦布尔的犹太教大拉比为各自的首领。此举反映出()A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B不同文化与族群交融C帝国统治模式的创新D政教分离的政治特点1115世纪,奥斯曼帝国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
28、在小亚细亚以及地中海东部地区有计划地开辟边境自由贸易区,大力扶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和过境贸易,但在城市里,国家严格控制生产、消费、流通等领域。据此推知,奥斯曼帝国()A注重保护工商业发展B转口贸易获利匪浅C工商业发展较为落后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12德里苏丹国建立后,田赋征收从旁遮普开始,逐渐扩大到德里附近。到了苏丹阿拉乌德丁卡吉尔(12961316年在位)统治时期,田赋征收扩大到整个北印度。这反映出()A笈多帝国的政局日趋稳定B德里苏丹国逐渐废除了落后的种姓制度C帝国境内的民族压迫严重D德里苏丹国在印度的统治不断巩固13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
29、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制和“俸禄”制。这表明改革()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D积极谋求中日国家间的对等关系14高丽成宗(981997年在位)统治时期,大臣崔承志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15下表为班图人迁徙概况。据此可知,班图人大迁徙()路线概况西线进入西赤道非洲,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
30、人等南线直至抵达南非,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东线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A破坏了南非地区的生产方式B促使南非地区形成统一国家C颠覆了桑海在西非霸主地位D促进非洲文明朝多样性演进16“马里各城市逐渐发展为学术中心,其中以廷巴克图最为突出。那里的桑科勒清真寺已是一所驰名伊斯兰世界的大学。埃及和摩洛哥的学者前来讲学,培养出不少黑人学者。廷巴克图的图书馆藏有大量的书籍、文献和手稿。”材料重点强调()A马里国力强盛促进了文化的交流B廷巴克图是西非文化的中心C文化的繁荣有助于社会的稳定D马里文化繁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17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
31、遗址中出土了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各种器物,这说明()A非洲人未能创造自己的文明B古津巴布韦国家经济落后C非洲制瓷业等手工业较发达D非洲与外界保持贸易往来18下图所示为玛雅库库尔坎金字塔。玛雅人先用土垒起高台,在台上修建庙宇,台周修建石阶,祭司通过石阶接近众神, 众神通过石阶下访人类。该金字塔可用于说明()A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B玛雅人的科技先进C埃及文明传入拉丁美洲D玛雅人对神的崇拜19据曼多撒手抄本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是在家中完成的,阿兹特克人在10岁到15岁之间进入公共学堂学习,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
32、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A以维持社会秩序为目的B注重平等意识的灌输C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D形成了全民参与体系20印加国王被称为“萨帕印加”,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脑,被尊为“太阳神在人间的化身”。全国以库斯科(都城)为中心,分为4个大行政区,由印加贵族任总督,听命于国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印加帝国实行分封制B印加帝国利用宗教加强统治C贵族担任总督威胁到国王的统治D印加国王与总督联合执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在中古时期的西欧,称雄一方的封建领主掌握着城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他们想方设法地加大对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力
33、度,如莱茵河上领主设置的关卡在12世纪为19座,13世纪末增加到35座,15世纪高达60座。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古时期的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领主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领主米兰大主教及其所属军队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热那亚、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国。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二法国和英国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
34、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们在动员人力、物力以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后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和英国封建君主能战胜封建割据势力和教皇权威的主要条件以及造成的影响。(8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非洲人向他们提供象牙、奴隶、鸵鸟羽毛和黄金,这些黄金最终多数
35、流入欧洲,到1400年时,整个西非商业道路纵横交错,贸易中心星罗棋布宗教促进了苏丹(黑人之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在廷巴克图的大学里从事最高深的研究,自由出入这些学校此外,西非帝国(包括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行政管理较为先进,其中桑海帝国最为突出,它划分为界限明确的几个省,各省均设有总督。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印加人在全国修建密集道路网,全长一万多千米凭借崇山峻岭建成梯田系统,培育出多种农作物,掌握纺织技术,能用浇铸法制造金属器具同时,他们研究天文历法,采用“结绳记事”,设立“知识之家”教育体系1533 年,西班牙殖民武装攻占库斯科,印加
36、帝国逐渐走向灭亡。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非帝国与印加帝国的类似之处。(8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非帝国和印加帝国各自经济发展的措施,并分析影响古代帝国制定经济措施的因素。(12分)答案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知,封君封臣制适应了中古西欧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封君封臣制对经济的影响,排除B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反映了封君封臣制的作用,没有涉及封君封臣制的局限性,排除D项。2
37、【答案】C【解析】材料“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反映出中古时期欧洲的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故C项正确;庄园经济封闭性较强,排除A项;庄园经济并不发达,而且其经济形态不是商品经济,排除B、D两项。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古时期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教会和议会的限制,体现了有限王权的政治传统,故 A项正确;中古时期后期,英国的王权得到加强,国家结构相对紧凑,排除B 项;中古时期的英国并未实行民主制,排除C项;限制王权不等于权力分配制度化,排除D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但最后
38、却创造了一个与封建统治阶级完全对立的市民阶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孕育了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成为“向封建主义进行挑战”的新的政治力量,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古西欧,国王需要借助教宗或大主教加冕确立统治权威,教会同时还垄断文化教育,说明当时基督教会势力强大,故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查士丁尼认为市民法是为本民族而制定的,而万民法是为所有民族而制定的,这反映出法律适用的范围不断扩大,适应了国家复杂局面的需要,故B项正确;拜占庭
39、帝国的分裂与法律无关,排除A项;万民法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排除C项;罗马法影响深远,但并没有一直沿用至今,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打破了领主政体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可知,沙皇专制政体的建立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的市场里,不仅有各种本地产品,还有来自东亚、非洲和欧洲的众多商品,这表明阿拉伯帝国对外贸易发达,与世界联系紧密,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不能说明阿拉伯帝国经济领先于世界,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阿拉伯帝国对文化发展的贡献,排除B项;材料没有表
40、明政府对商业的态度,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传播了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故B项正确;阿拉伯数字最初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故A项错误;材料与伊斯兰教无关,故C项错误;阿拉伯数字属于东方文化,故D项错误。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仍然对不同教派的重要人物委以重任,反映了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故选A项。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小亚细亚以及地中海东部地区有计划地开辟边境自由贸易区,大力扶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和过境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通过转
41、口贸易获取巨大利益,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奥斯曼帝国“严格控制生产、消费、流通等领域”,这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但也不等于说奥斯曼帝国工商业发展较为落后,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奥斯曼帝国重视农业的发展,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田赋征收是实行有效统治的体现,根据材料“田赋征收扩大到整个北印度”可知,德里苏丹国对印度的统治不断巩固,故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德里苏丹国,而非笈多帝国,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种姓制度,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民族压迫,排除C项。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日本仿效唐朝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
42、除;C项“全面效仿”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对中日关系的立场和态度,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材料“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强调的是高丽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同时,需要保持自身的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反对全盘吸收中国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二者之间的藩属关系,排除B项;D项无法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15【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班图人迁徙的范围广泛,并在迁徙的过程中,与当地人融合进而形成新的族群,促进了非洲文明朝多样性演进,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生产方式,且“破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C两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16【答
43、案】A【解析】材料“桑科勒清真寺已是一所驰名伊斯兰世界的大学。埃及和摩洛哥的学者前来讲学,培养出不少黑人学者”强调的是文化的交流,故A项正确。17【答案】D【解析】在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遗址出土了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各种器物,这反映出当时非洲地区和亚洲地区有联系,即非洲与外界保持了贸易往来,故选D项。18【答案】D【解析】玛雅人建造金字塔庙宇用于祭祀,材料“祭司通过石阶接近众神,众神通过石阶下访人类”反映出玛雅人对神的崇拜,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玛雅人对神的崇拜,而不是在赞扬城市建筑或科技先进,排除A、B两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9【答案】C【解析】学前教育和种类多样的学校教育,体现
44、出阿兹特克人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阿兹特克人教育的目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平等意识,排除B项;阿兹特克人的学校种类多样,但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的教育形成了全民参与体系,排除D项。2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印加国王是“宗教的最高首脑,被尊为太阳神在人间的化身”,说明印加帝国利用宗教维护国王的统治,故B项正确;印加将全国分为4个大行政区,并非实行分封制,故A项错误;印加国王“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脑”,实行专制统治,贵族担任行政区总督但听命于国王,故C、D两项错误。21【答案】(1)主要内容:反对封建割据,支持集权统一;反对领主统治,争取城市自治;反对领主任
45、意课税,要求减免赋税负担。(6分)积极作用:冲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市民政治地位上升,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有一定影响。(6分)(2)主要条件: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支持封建君主与封建割据势力和教皇势力进行斗争。(4分)影响: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4分)22【答案】(1)类似之处:都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都重视公共设施建设,完善道路系统;统治者都注重教育;兴衰都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8分)(2)措施:西非帝国控制开采和发掘黄金,倚重对外贸易。印加帝国开发梯田,
46、发展农业和手工业。(8分)因素: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历史渊源、对外交通等。(任答两点即可,4分)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达标检测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15世纪,西欧出现了适宜在大海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而中国的指南针也已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得到广泛应用,欧洲人利用它来辨明地理方位,确定航向。这有利于西欧()A庄园经济的发展B进行远洋航行 C民族国家的形成D建立统一市场2中古时期后期,其他欧洲人对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