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全册基础知识梳理汇编第一单元1、社戏1、读读写写钳(qin)撮(cu)偏僻(p) 行辈(hng) 照例( l) 欺侮(w) 宽慰(wi) 嘱咐(zh f) 怠慢(di) 礼数(sh ) 撺掇(cun duo) 凫水(f) 潺潺(chn) 踊跃(yng) 屹立(y) 家眷(jun) 皎洁(jio) 好歹( di) 2、补充词语絮叨(x do) 蕴藻(yn zo) 纠葛(g) 漂渺(pio mio) 朦胧(mng lng ) 归省( xng) 惧惮() 踱(du ) 3、多音字模( m ) 模仿 哄( hng ) 哄骗 剥( bo) 剥皮 ( m ) 模子 ( hng
2、) 哄笑 ( b ) 剥夺 ( hng ) 起哄 4、形近字 篙(go ) 竹篙 蒿(ho ) 蓬蒿 蓬(png ) 蓬松 篷( png) 船篷 5、成语: 装模作样: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样子给人看。6、 文化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阿Q正传,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
3、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戏曲知识: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其中,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有变脸绝活的是川剧。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唐代。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红脸:忠勇义烈,有血性,如关羽、荆轲、后弈等;白脸:阴险奸诈、凶恶或愚蠢,如曹操、赵高、司马懿等,也可代表和尚、太监或老人年迈;黑脸:刚正不阿、富有正义感,如张飞、包公、崇黑虎等;蓝脸:刚强、粗旷、骁勇、桀骜不驯,如窦尔敦、雷震子、吕蒙等。旦:是女角色的统称。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又分:正旦(俗称青衣,主要扮演庄重的
4、青年、中年妇女,以唱功为主)、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等。“小旦”扮演年轻女子。净: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这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宽阔洪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色块”大,大开大合,气度恢宏。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即是净扮。丑:俗称小花脸或三花脸,是喜剧角色,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两大分支。生: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其中:老生,扮演中年以上的男子;小生:扮演年轻男子。2、回延安1
5、读读写写盏(zhn) 登时(dng) 糜子(mi) 油馍脑畔( pn) 眼眶(kung)2补充搂定(lu)满窑(yo) 羊羔羔(go) 白羊肚(d)3、多音字铺( p ) 铺展 糜( m ) 肉糜 ( p ) 商铺 ( mi ) 糜子 4、形近字领( lng ) 领导 岭( lng ) 山岭 框( kung ) 门框 眶( kung ) 眼眶 漠( m ) 沙漠 馍(m ) 油馍 5、 文化文学常识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韵律上:节内押韵。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6、
6、补白语序要合理读读下面这两个句子,看看它们存在什么问题(1)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这两个句子的问题都在于语序不合理。句(1)中的“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尽管是一组并列成分,但从逻辑上说是有先后顺序的。碰到问题,总要先“观察”,后“分析”,“分析”完了才有可能“解决”,因此正确的语序应该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句(2)中,“礼物”有三个定语,“一件”是数量,“珍贵”是描述,“妈妈从北京买来的”是限定条件,它们的顺序有点儿乱,可改为:“这是妈妈从北京买来的一件珍贵的礼物。”如果有多项定语,合理
7、的顺序大致是:所属+数量+形容或描写。3、安塞腰鼓1读读写写瞳仁(tng) 恬静(tin) 亢奋(kng) 晦暗(hu) 束缚(f) 羁绊(j) 闭塞(s) 冗杂(rng) 严峻(jn) 震撼(hn) 磅礴(png b)辐射(f) 渺远(mio) 大彻大悟(ch) 叹为观止(wi) 戛然而止(ji) 2. 补充挣脱(zhng) 蓦然( m)3、多音字旋( xun ) 旋转 塞( si ) 瓶塞 ( xun ) 旋风 ( s ) 堵塞 ( si ) 边塞 4、 成语戛然而止:声音突然终止。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5、 文化文学常识安塞腰鼓是陕北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
8、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灯笼1.读读写写争讼(sng) 领域(y) 斡旋(w xun) 静穆(m)思慕 (m) 怅惘(chng wng)锵然(qing) 褪色(tu) 燎原(lio) 熙熙然(x) 马前卒(z)暖融融(nun rng rng) 人情世故(rn qng sh g)2补充焚身(fn) 溺炕(nio) 神龛(kn) 皎洁(jio)犬吠(fi)乡绅(shn) 司马懿(y) 夜深星阑(ln)霍骠(pio )姚幽悄(qio)
9、写作学习仿写仿写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方面人手:首先,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其次,还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总之,学习仿写,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对于你觉得精彩的地方,要细心揣摩,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然后再想想自己怎样去仿写,最好还能有些变通和创新。仿写只是写作人门的途径之一,想要真正把文章写好,还有待自己进一步的创造。口语交际应对做好应对,首先要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如果对方是一般性的询问,要做出客观的回答;如果是善意的玩笑、诚恳的致歉,可报以善意的幽默、自嘲;如果是恶意的刁难和讥讽,就要选择恰当的方式,给予有力的回应。其次,要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特别
10、是面对一些特殊场合,如国际交往、答记者问或其他正式场合的交流等,或者遇到一些故意的刁难,就要注意采用一定的应对技巧。常用的应对技巧有自嘲、归谬、巧换概念、针锋相对、转换话题等。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搜集一些巧妙应对的例子,学习应对的技巧。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1读读写写萌发(mng f) 次第 翩然(pin) 孕育(yn y)农谚(nng yn) 海棠(tng) 悬殊( xun sh) 周而复始销声匿迹 (shng)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zhng)2、补充风雪载途(zi) 连翘(qio) 衰草连天(shui) 簌簌(s)纬度(wi) 短促(c) 3、多音字载( zi ) 记载 翘
11、( qio ) 翘舌音 ( zi ) 超载 ( qio ) 翘首 4、形近字槐( hui ) 槐花 愧( ku ) 愧疚 瑰( gu ) 瑰丽 测( c ) 测试 侧( c ) 侧转 恻( c ) 恻隐 5、成语: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6、文化文学常识竺可桢,字藕舫,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一生在气候变迁、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主
12、要著作有物候学(合著)、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中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6、 补白句子结构要完整读读下面这两个句子,看看它们存在什么问题:(1)看到同志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很受教育。(2)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起,吃饺子,放鞭炮。这两个句子共同的问题在于缺少了某个必要的句子成分。句(1)的前一分句省略主语,而后一分句又用“使”开头,这样句子就没有了主语。去掉“看到”或“使”,句子就完整了。句(2)的“描绘”后边本应有一个宾语的中心语(如“情景”),但由于定语太长,结果漏掉了宾语的中心语这样的毛病往往是写作时粗心大
13、意,写完后又不认真检查造成的。只要把句子认真读几遍,必要时用上“提取主干”的方法,就不难发现这类语病。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读读写写臀(tn) 骨骼( g) 漂移(pio) 流逝(li sh)褶皱(zh) 携带(xi di) 两栖( q) 彗星(hu) 潮汐(cho x)劫难(ji nn) 致密(zh m) 陨石(yn) 追溯( s) 天衣无缝(tin y w fng)2 补充遗骸(hi)岛屿(y) 3、多音字壳(k ) 外壳 ( qio ) 躯壳 难( nn )困难 (nn ) 劫难 漂(pio ) 漂流 ( pio ) 漂白 ( pio ) 漂亮 4、形近字皱(zhu ) 皱纹 趋(q )
14、 趋势 诌( zhu ) 胡诌 陨(yn ) 损失 损( sn ) 损失 殒( yn ) 殒命 熔(rng ) 熔炉 溶(rng ) 溶解 5、成语:天衣无缝:形容事物严密,没有一点破绽。6、补白句式不要杂糅读读下面这个句子,看看它存在什么问题:标准中文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中文爱好者编写的一套中文学习课本。其实表达这个意思,可以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选用不同的句式:或以读者为陈述对象,说明这本书的读者是谁;或以标准中文为陈述对象,说明这是一本什么书。有时既想用这个句式,又想用那个句式,结果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造成句子结构混乱。这是思路不清在语言运用上的一种表现。这句话可
15、以改为:“标准中文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中文爱好者。”或者:“标准中文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中文爱好者编写的一套中文学习课本。”7、大雁归来1读读写写雾霭( i )缄默(jin )迁徙(x )赌注(d )沼泽(zho z) 瞄准(mio)狩猎(shu )盘旋( xun)喧嚷(xun rng) 邀请(yo qng ) 凋零(dio lng)枯燥(k zo)稀疏(x sh)弥漫(m mn)目空一切(m kng y qi)偷偷摸摸(tu tu m m) 2、补充滑翔( xing ) 香蒲( p ) 忧郁( y ) 环颈雉( zh ) 半蹼鹬( py) 辩(bin )论 摇
16、晃( hung ) 预( y )料3、多音字丧( sng) 丧失 ( sng) 奔丧 曲( q) 曲解 ( q) 歌曲 4、形近字霭( i ) 雾霭 蔼(i ) 和蔼 喧( xun ) 喧嚣 暄(xun ) 寒暄 徒( t) 徒劳 徙(x ) 迁徙 5、成语: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坚定不移:(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不改变。偷偷摸摸: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8、时间的脚印1读读写写掸(dn)踪迹(zng) 装置(zhung zh) 烘烤(hng ko)腐蚀(f sh) 沙砾(sh l)山麓(shn l)沟壑( h)龟裂(jn li )帷幕(wi m) 海枯石
17、烂(hi k sh ln)2、 补充粗糙(co)刨刮(bo) 犀牛(x) 楔形文字(xi)琥珀(h) 3、多音字龟(jn ) 龟裂 (gu)乌龟 刨( po) 刨坑 ( bo ) 刨子 4、形近字蚀(sh ) 侵蚀 浊(zhu ) 浑浊 帷(wi ) 帷幕 维( wi ) 多维 唯( wi ) 唯一 楔(xi ) 楔子 锲(qi ) 锲而不舍 契( q ) 契约 5、成语:海枯石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写作说明的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最好的说明顺序,就是最容易让人明白的顺序。要使人容易明白,学习安排说明顺序,要先想清楚说明的目的是什么,说明的目的不同,自然说明的顺序也有不同,主要三种说明顺序:时间
18、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时间顺序如果说明的墓地是围绕着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说明的顺序就得围绕着发展变化进程的特征来写,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事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2.空间顺序如果说明的是事物的方位和形貌特点,所要说明的内容就要表现事物的位置和形貌特征,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前而后、由左往右、由南而北、由低至高、由大到小(也可能相反)等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
19、物等)。3. 逻辑顺序如果说明的目的是阐述事理,就要对事物的性质、内涵的解说为内容,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一般到个别,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4. 综合顺序(1)兼用空间和逻辑顺序(2)兼用逻辑和时间顺序(3)兼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顺序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该用不同的说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
20、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在考虑运用何种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项目名称:低碳有我活动目标: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知道怎样践行低碳生活,学会确定宣传主题。班级分工合作,制作宣传材料,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学习树立低碳环保的意识,学会热爱与保护环境,践行低碳生活的良好品质,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鞭策自己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低碳理念的传播者,低碳生活的践行者。懂得倡导低碳生活就是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核心任务:开展“低碳有我”的宣传活动
21、。项目简述:倡导低碳生活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但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日趋频繁,空气污染,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都在家居,地球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此,我们应当树立低碳意识,宣传和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低碳生活及其重要性,还要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学会撰写宣传文稿、制作宣传材料,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一、 课文译文课文原文教参译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2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o),并怡然自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
23、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24、此中人语(y)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很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
25、,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访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二、内容理解与探究1、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谥号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
26、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等。2、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3、阅读全文,分条概括桃花源奇异在何处?景奇。桃花林林美景奇、桃花源内环境奇。人奇。桃花源人长期与世隔绝。踪奇。后人再去寻找桃花源,都一无所获,不见其踪影。4、找出描写桃花林的句子,它的作用是什么?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开篇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做了铺垫。5、你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自然环境清新优美;桃林美丽,土地肥沃,屋舍整齐。社会环境和平安定、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人文环境热情好客
27、、民风淳朴、和善友好。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为桃花源外的政治动乱、社会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7、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不矛盾,暗示桃花源是虛构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8、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刘子骥是晋朝真实的历史人物,写他寻找桃花源,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而寻访未果,渲染了桃花源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暗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9、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桃花
28、源”呢? 作者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虚构世外桃源,是作者不满社会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寄予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寄托了作者渴望改变黑暗现实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10、如此美丽、神奇又幸福的地方,世上真的存在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不存在,是作者虚构的。 渔人离开时,“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寻向所志”,却“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欣然规往”,却“未果,寻病终”。11.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
29、似点。【链接材料】: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注: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甘:美味,以为甜美。答案:相似点有:人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和平安宁,不受外界打扰。三、【现实意义】桃花源描绘的是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以及宁静、祥和的社会环境,与现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致的。但是,现在看来这种桃花源是不存在的,只有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四、【成语积累】落英缤纷 阡陌交通 怡然自乐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黄发垂髫 无人问津 鸡犬相闻10.小石潭记一、课文译文课文原文教参译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n
30、)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n)石底以出,为坻(ch),为屿,为嵁(k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碰撞的声音,我心理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然不动,俶(ch)尔远逝,往来翕(x)忽,似与游者相乐。潭中的鱼大
31、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互,不可知其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qio)怆(chun)幽邃(su)。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者,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而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
32、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二、内容理解与探究1、柳宗元:字子厚,唐代,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永州八记”,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2、写游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正面描写水清的句子是:水尤清冽;侧面描写水清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发
33、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4、赏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情景交融,既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又表现了作者凄苦、悲凉的情感,反映出他当时压抑的心境。5、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还要说“寂寥无人”?(1)这种感受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有关。外界的景象与作者贬谪后长期压抑的心情暗中契合,相互作用,因此作者当时沉浸在寂寥无人的心境之下。(2)“无人”并不是说真的没有人,而是强调环境的寂寥和内心的落寞。6.作者在描绘景物时善于运用多种描写和修辞手法,值得
34、我们借鉴。请从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修辞手法中任选一角度并结合内容进行赏析。动静结合:作者写潭中鱼“影布石上”,神态自若“佁然不动”,这是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出鱼的游动之态,这是写动,动静结合,衬托出作者“心乐之”的情怀。正侧面结合:文中第2段内容,正面描写了潭中鱼的动态与静态,侧面烘托了潭水的清澈。修辞手法:作者在写溪身时,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身的曲折、蜿蜒;写溪水时,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写出了岸势的参差不齐。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以相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
35、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快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又流露出来了。8.统观全文,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小石潭环境清幽却被弃之荒野与作者怀才不遇,被贬偏远之地相似;小石潭岸势曲折,不知其源和作者被贬后遭遇坎坷,前途未知相似;小石潭周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环境和作者被贬后的孤凄悲凉,悲哀深沉的心境相似。给作者带来了幽深冷寂、孤苦悲凉、悲哀深沉的感受。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及周围的树木等,着意渲染了小石潭清幽冷寂的气氛,抒发了作
36、者在被贬之后悲凉凄怆的心绪和失意之情。10.课文和与朱元思书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小石潭记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突出了水的澄澈透明,与朱元思书用正、侧面描写(直接和间接描写)突出了水的清澈和湍急的特点。 11.核舟记一、课文译文课文原文教参译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wi)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
37、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情景。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u)奇(j),高可二黍(sh)许。中轩(xun)敞者为舱,篛(ru)篷覆(f)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n)之。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高度约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船头坐三人,中峨()冠
38、(gun)而多髯(rn)者为东坡, 佛印居右, 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中。佛印绝类弥勒,袒(tn)胸露乳,矫(ji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卧右膝(x),诎(q)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y)之珠可历历数也。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手卷 。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
39、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舟尾横卧一楫(j)。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髻(j)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zh),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个船工。 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 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上有个
40、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其船背稍夷(y),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n)戌(x)秋日,虞(y)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lio)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那只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书的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总计在一条船上
41、,刻了人五个,窗八扇;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一、 【文学常识】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明朝人。二、内容理解与探究1、本文的说明对象:核舟说明对象的特征:体积小,构思巧,雕刻的人、物、字数量多2、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本文按照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介绍,核舟两头尖。中间高,是船上的视觉主体,窗上又刻有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中的写景名句,更能点明核舟的主题,所以先写。船头苏轼、黄庭坚、佛印是泛舟的主
42、要人物,船尾舟子是陪衬人物,故而后说。这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的。3、写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突出“核舟”的主题,表现出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全文先总体介绍王叔远的雕刻艺术,再具体介绍大苏泛赤壁的核舟,最后对核舟雕刻做一个分类统计。介绍核舟时按照从中间到两边的空间顺序。具体介绍核舟主体时,介绍顺序依次是船舱-船头-船尾-船背,这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人物时按照中-左-右的空间顺序5、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两舟子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自由自在的气氛。加上舟尾横卧的舟楫,更加暗示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悠闲境界。6、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使读者得出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的结论。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7、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