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566334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测试卷A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反映了当时(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B.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C.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反映了二战后的某种国际关系。它可用来解释( )A.欧洲联合

2、的趋势B.美苏冷战的起源C.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苏联解体的影响3.二战后初期,为了使民众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心灵”层面支持冷战,美国成立宣传委员会等机构,宣扬美式民主和全球责任。美国此举旨在( )A.遏制共产主义扩张B.稳定国内经济发展C.推动西方文化输出D.传播世界领袖理念4.1949年,美国驻苏大使馆给国务院的电报中说“美国黑人问题是苏联反美宣传的重要主题”。为此,美国国务院和新闻署制作了一系列诸如美国黑人:一个进步的群体美国黑人:一个进步报告等小册子,向国际社会讲述美国种族关系的故事。据此可知(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B.美国的种族问题得以改善C.舆论宣传成为冷战工具D.美苏由

3、合作走向全面对抗5.从1948到1951年,美国共向西欧国家提供了131.5亿美元的援助,经济合作署使各受援国购入了3.84亿美元的属于美国公司在中东开采的原油,将近9亿美元都花费于购买和运输美国石油公司所出售给西欧各国的石油上。这说明马歇尔计划( )A.保证了西欧石油能源的供应B.帮助美国资本占领西欧市场C.是美国推行中东霸权的武器D.试图转变西欧国家能源结构6.冷战期间,苏联对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了大规模援助,例如帮助埃及修建了阿斯旺水坝,并支持埃及对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要求;为安哥拉修建卡潘达水坝提供支持。对此埃及宣布要建成“民主的社会主义”,而亲苏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组织也成功得以执政。由

4、此可知,苏联的援助( )A.缓和了两极格局的对峙B.有利于国际政治的多极化C.仅限于经济领域的支持D.影响了受援国的发展方向7.苏联新闻记者,也是负责传递情报的布拉斯基回忆:“1962年10月27日,我出去传电报给我妻子,告诉她:丢掉所有的东西,离开莫斯科。我那时认为美国的飞弹已经上路了。”该回忆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柏林封锁B.朝鲜内战C.古巴危机D.阿以冲突8.1962年为争取平等和自由,“非国大”领袖曼德拉被捕入狱后依然坚持斗争,“非国大”的成员也号召民众武装反抗南非共和政府。这是因为南非共和政府( )A.奉行种族隔离政策B.成为西方“代言人”C.推行残暴殖民统治D.致使经济陷入困境

5、9.下面是前五次不结盟运动会议参加国的数量统计情况。这一情况( )A.表明民族自决原则普遍被认可B.折射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影响力的减弱C.说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确立D.体现出新兴民族国家争取独立效果显著10.英国在1979年有300万小股份持有者,到了80年代中期该数据则剧增到900多万,1992年更是达到了1100万,甚至多于工会人数,占总人口的22%,持有股票的家庭约有70%,逐渐形成了小额股份持有者阶层。该“阶层”的出现( )A.源于政府的私有化政策B.是工人运动新进展的反映C.冲击了资产阶级的地位D.使经济危机根源得以消除11.下表为英国撒切尔夫人和美国里根的施政措施,据此可知,这些措

6、施都( )英国撒切尔夫人严格控制政府财政支出: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削减福利开支;紧缩银根,提高利率。美国里根大规模减少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削减社会福利规模,扩大私人和地方经营规模。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中止了战后福利国家的建设C.消除了国民经济“滞胀”现象D.促进了“混合经济”的发展12.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出:“一种新的、更保守的中间阶层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淡化了中间阶层知识分子的革命热情中间阶层与稳定的关系,颇似富裕与稳定的关系一样,是政治上的一支节制力量。”该学者认为中间阶层形成( )A.是资本主义经济

7、发展的结果B.推动西方社会的进步C.消除了高层与底层的冲突D.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13.赫鲁晓夫执政后,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生产自主权,推行小组包工奖励制,又取消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放宽农民经营个人副业的限制。这些做法( )A.以利益刺激调节农业生产B.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C.扭转了经济结构的不平衡D.不利于苏联经济发展14.20世纪60年代,南非在美国的默许下,阻碍苏联支持的纳米比亚人民解放运动。80年代,美国公开支持纳米比亚反政府武装力量,并提供大量援助。直到1988年底,西南非洲和平协议的签署才结束了纳米比亚内战。纳米比亚独立运动折射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B.非洲独立运动力

8、量分散C.全球竞争的加剧D.美国综合实力不断下降15.1989年3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宣布党的目标是建设符合匈牙利民族特点的民主社会主义,实行自由选举,建立多党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所有制改革。由此可知,匈牙利改革( )A.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B.开始了东欧剧变的历史进程C.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D.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新路径16.1990年1月,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在致美国总统布什的信中明确表示,“必须以日美欧三极为主导来建立国际新秩序”。同年,他在美国外交政策发文称:“日本必须通过明确的外交政策,为建立一个充满希望的国际社会作出贡献。”由此可见,当时( )A.西方阵营出现裂痕B.日本力图成为

9、政治大国C.两极格局基本瓦解D.世界多极格局基本形成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机器时代的愿景”19世纪30年代,作家兼革命家弗洛拉特里斯坦(18031844年)游历英国时写道:我对英国无产阶级有所了解后,再也不认为奴隶制是人类社会最悲惨的制度了。奴隶一辈子不愁没饭吃,生病会得到照料。而英国工人和雇主之间没有任何纽带,如果雇主不需要劳力,工人就会饿死。1836年,她写道:“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傅立叶的学说含糊不清。”弗洛拉告诉手工业工人协会的成员:“如果你们继续分裂下去,就会失去力量,就会倒下,被种种不幸踏得粉碎!”弗洛拉还请求议

10、会的一位托利党议员把他的衣服借给她穿,让她可以在公众席上旁听议会演讲(当时议会不对妇女开放)。摘编自【英】理查德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1914材料二:“新兴国家的愿景”埃及的1952年革命推翻了以英帝国主义为靠山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56年,纳赛尔正式当选为埃及共和国总统。1957年开始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他指出:“在我们致力于实现政治独立的同时,我们也为实现经济独立而努力。因为我们相信,没有经济独立的政治独立是没有价值的,而经济独立又使政治独立完全。”7月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接着把外国的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商业机构和代理处都收归国有。此前纳赛尔还出席了19

11、55年的万隆会议,在发言中强调“各国都有义务尊重别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编自马云1952年的埃及革命与纳赛尔政权(1)根据材料一,概括弗洛拉的“愿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愿景”提出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纳赛尔的“愿景”及其为实现愿景所采取的措施。(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美国相继出台了有关亚洲政策的一系列文件。其主要内容如下:其一,如果共产党控制了东南亚,那么,中近东和澳大利亚则将被攻陷;还将“危及欧洲的稳定和安全”;日本因此也可能“同共产主义妥协”。其二,美国在亚洲战略的根本目标是“遏制苏联在

12、亚洲的力量和影响”。美国应“防止东南亚国家落入共产主义轨道”。其三,美国应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援助,发展亚洲非共产党国家的实力,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自立和政治稳定;不与中共建立任何政治经济关系。据托马斯帕特森美国外交政策材料二 1969年8月,尼克松在关岛阐述了他的亚洲新政策,后来发展为尼克松主义。基辛格对此作了如下表述:美国将继续承诺保护相关国家对抗外来军事大国的侵略,但不会派军队去为这些国家对付内部颠覆而战。美国将主要以提供适当的军事和经济支持,以帮助这些受到威胁的国家自救。1970年,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了以“伙伴关系(针对西欧)实力和谈判(针对共产党国

13、家)”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据时殷弘尼克松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这一时期亚洲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亚洲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是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环境发生巨大变动的时期,也是中国内外压力较大的时期。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对外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不再实行“一边倒”方针,改为实行依靠第一中间地带国家、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国家、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和苏联霸权主义的战略,这一战略又被形象地称为“两个拳头打人”战略。这一战略,使中国顶住了来自苏联和美国的巨

14、大压力,但也使中国面临险恶的安全环境。“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极“左”的对外政策使得中国在国际上陷入被孤立的境地。为改变不利的国际处境,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摘编自伍绍勤19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研究注:材料出处中的“1980年代”应写为“20世纪80年代”,为尊重原文,此处不做改动。材料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极为严峻,只有与中国相接的东部边界比较和平稳定。中国和俄罗斯都表示认同中苏联合公报继续作为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在原有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俄罗斯在融入西方的过程中处处碰壁,其逐渐意识到一个贫弱的俄罗斯不可能得到西方的尊重。因

15、此,俄罗斯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提出了“既面向西方,也面向东方”的政策,并提高了对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视程度。俄罗斯一方面继续寻求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积极发展与近邻中国的东亚关系,以求改善自身的地缘政治环境,重塑世界大国形象。摘编自方海燕新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俄关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内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为正值、负值。落差是一个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差值,反映

16、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下图)。1886-2002年美国GDP增长率波动摘编自【英】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等材料二: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16%;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而同期美国GNP只增长了68%,年均增长率只为2.3%。1981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3.6%、1.0%、3.7%、2

17、.7%,19861990年分别为1.8%、2.6%、0.5%、0.3%、2.0%,1990年分别为-4%、-1.2%、-2.3%、-19%、-3%。摘编自杨荣、季正矩经济建设的成败与苏联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19171940年苏美两国经济均出现增长的相似因素,并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为“被烫过了的曲线”进行解读。(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1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其原因。(4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丘吉尔把美国比作鹰,称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日日折磨这只鹰,结果是“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

18、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体现了美苏两国间的矛盾加剧,故B项正确。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于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之后,故A项错误;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而材料时间是1946年夏,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涉及美苏两国,未体现世界多极化趋势,故D项错误。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反映了二战后的某种国际关系”可知漫画反映的是二战后两国的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状况,根据漫画可知类似于磁铁的两极,同极相斥,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合作基础丧失,逐渐走上对立,B项正确;欧洲联合基于国家利益的共性,排除A项;多极化趋势是美

19、苏两极之外的力量崛起,基于实力能够对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而非国家利益直接冲突,排除C项;苏联解体这一事件不能反映两国国家利益直接冲突,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美国成立宣传委员会和宣传的内容可知,这一举措是为了消除民众恐惧和反感,让遏制战略获得公众的支持,根本服务于对外冷战的需要,故A项正确;B项只是材料呈现的表象而且片面,还包括对外宣传;CD项不是主旨。故选:A。4.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美苏两国都从舆论上攻击对方或改善自身形象,表明舆论宣传成为冷战工具,C项正确;格局形成是1955年华约建立,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种族问题,排除B项: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20、。5.答案:B解析:“保证了”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依据材料可知,美国向西欧国家提供大量资本援助,用来购买属于美国公司的原油,这有利于美国资本占领西欧市场,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经济援助,没有涉及美国在中东推行霸权政策,排除C项;材料中的举措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美国资本占领西欧市场,而且试图转变西欧国家能源结构,排除D项。故选:B。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帮助埃及建立起新政权,并扶植安哥拉亲苏组织执政,从而影响了相关国家发展方向,D项正确;苏联援助这些国家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加剧了两极格局对峙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国际政治多极化方向的信息,排

21、除B项;苏联的援助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10月(苏联)。根据材料“1962年10月27日,我出去传电报给我妻子,告诉她:丢掉所有的东西,离开莫斯科。我那时认为美国的飞弹已经上路了”可知,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是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苏美双方在核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C项正确;柏林危机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

22、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均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朝鲜内战指1950年6月爆发于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进一步恶化朝鲜半岛局势,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阿以冲突即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冲突实质是领土问题的矛盾,双方的领土争端由来已久,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

23、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南非)。根据材料“非国大的成员也号召民众武装反抗南非共和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非共和政府在1948年至1991年间实行了种族隔离政策,不承认黑人的合法权益,激化社会矛盾,南非黑人组建“非国大”与南非共和政府进行抗争,A项正确;材料“非国大”是反对南非政府,无法得出“成为西方代言人”的结论,排除B项;南非共和政府不是殖民政府,排除C项;“致使经济陷入困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D解析:查不结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参加不结盟运动会议的国家数量逐渐增加,到1976年的第五次不结盟会议,参加国的数量已经达到86个。这一现象说明,许多新

24、独立的国家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新兴国家的增多,意味着被殖民国家的减少,世界殖民体系正逐步瓦解,新兴民族国家争取独立与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民族自决原则,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未建立,故排除C项。10.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80年代,英国放松了国家干预,发挥市场的作用,实施私有化政策,题干中的一系列数据表明,小额股份持有者阶层的出现正是这一政策的结果,故选C项。B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工人运动,也没有提及“新发展”,故错误;C项,该阶层的出现,正是在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的前提

25、下实施私有化政策的结果,因此并未冲击资产阶级,故错误;D项,“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故错误。11.答案:D解析:据材料“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削减福利开支”、“削减社会福利规模,扩大私人和地方经营规模”及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失灵,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调整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方略,促进了国家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撒切尔夫人和里根的改革措施是减少国家干预的措施,排除A项;虽然撒切尔夫人和里根的改革措施削减了福利开支,但不意味着中止了战后福利国家的

26、建设,排除B项,这两场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了国民经济的“滞胀”现象,表述有误,排除C项。12.答案:B解析:题干主旨是二战后中间阶层的崛起与壮大,在政治上更加克制,有利于社会的整体稳定,故B项正确。A项是原因非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说法太绝对。D项材料无法反映。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农业发展缓慢是苏联经济的老大难问题,针对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的严峻的农业形势,赫鲁晓夫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生产自主权,推行小组包工奖励制,又取消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放宽农民经营个人副业的限制,试图以利益刺激调节农业生产,故A项正确;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没有违背

27、社会主义原则,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的改革成效不大,没有扭转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故C项错误;材料中赫鲁晓夫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纳米比亚独立运动实际上是美苏两国在非洲争霸的体现,20世纪80年代末,美苏关系走向缓和,西南非洲和平协议得以签署,所以纳米比亚独立运动折射出世界格局的变化,故A项正确。非洲此时只有纳米比亚未独立,不存在独立力量分散的问题,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末,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美国的综合实力强于苏联,排除。15.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实行自由选举,建立多党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所有制改革

28、”可以看出匈牙利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C项正确。匈牙利改革不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排除A项;波兰是东欧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因此“开启了”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信息反映了匈牙利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并不是“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新路径”,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年(日本)。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90年1月,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强调必须以日美欧三极为主导来建立国际新秩序,以及日本为建立一个充满希望的国际社会作出贡献,上述观点都明确反映出日本想要加强其在国际政

29、治中的地位及话语权,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日本诉求,不涉及西方阵营内容,无法得出西方阵营出现裂痕的结论,排除A项;两极格局基本瓦解时间是1991年,标志是苏联解体,时间不符,排除C项;世界多极格局并未形成,仅为多极化趋势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17.答案:(1)“愿景”: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开展斗争以改变悲惨的命运;实现男女平等。背景: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但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英国民主政治不健全;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2)“愿景”:实现政治、经济独立;追求合理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措施:将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相结合;与新独立民族国家联合斗争;开展

30、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30年代(英国)。“愿景”:根据材料“如果你们继续分裂下去,就会失去力量,就会倒下,被种种不幸踏得粉碎!”可知,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开展斗争以改变悲惨的命运;根据材料“弗洛拉还请求议会的一位托利党议员把他的衣服借给她穿,让她可以在公众席上旁听议会演讲(当时议会不对妇女开放)。”可知,实现男女平等。背景:根据材料“英国工人和雇主之间没有任何纽带,如果雇主不需要劳力,工人就会饿死。”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但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根据材料“如果你们继续分裂下去,就会失去力量,就会倒下,被种种不幸踏得粉碎!”可知,资产阶

31、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根据材料“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傅立叶的学说含糊不清弗洛拉还请求议会的一位托利党议员把他的衣服借给她穿,让她可以在公众席上旁听议会演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民主政治不健全,且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埃及)。“愿景”:根据材料“在我们致力于实现政治独立的同时,我们也为实现经济独立而努力。”可知,实现政治、经济独立;根据材料“7月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接着把外国的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商业机构和代理处都收归国有。此前纳赛尔还出席了1955年的万隆会议,在发言中强调各国都有义务尊重别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32、。”可知,追求合理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措施:根据材料“因为我们相信,没有经济独立的政治独立是没有价值的,而经济独立又使政治独立完全。”可知,将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相结合;根据材料“赛尔还出席了1955年的万隆会议,在发言中强调各国都有义务尊重别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可知,与新独立民族国家联合斗争;根据材料“7月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接着把外国的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商业机构和代理处都收归国有。”可知,开展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18.答案:(1)特点:全面遏制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力量在亚洲的发展。成因:二战后美国国力强盛;冷战的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夸大社会主义阵营的敌意。(2)内

33、容:不直接派军队干预亚洲国家内部事务;对欧关系调整为伙伴关系;对中、苏等国强调竞争。影响:越南战争结束;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推动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利于美国摆脱困境。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美国在亚洲战略的根本目标是遏制苏联在亚洲的力量和影响。”“不与中共建立任何政治经济关系。”全面遏制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力量在亚洲的发展。成因: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美国国力强盛、冷战的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夸大社会主义阵营的敌意等方面进行分析。(2)内容:根据材料“美国将继续承诺保护相关国家对抗外来军事大国的侵略,但不会派军队去为这些国家对付内部颠覆而战。”可知,不直接派军队干预亚洲国家内部事务

34、;根据材料“提出了以伙伴关系(针对西欧)实力和谈判(针对共产党国家)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可知,对欧关系调整为伙伴关系,对中、苏等国强调竞争。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越南战争结束、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推动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利于美国摆脱困境等方面回答。19.答案:(1)内容:淡化意识形态;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变化:由积极发展与西方的关系到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原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俄罗斯倒向西方国家的策略受挫;俄罗斯自身经济实力不够强大;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实行和平与友好的对外政策;等等。解析

35、:(1)内容:根据“不再实行一边倒方针,改为实行依靠第一中间地带国家、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国家、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和苏联霸权主义的战略”得出淡化意识形态;根据“改为实行依靠第一中间地带国家、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国家、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和苏联霸权主义的战略”得出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根据所学可得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变化:根据“俄罗斯在融入西方的过程中处处碰壁,其逐渐意识到一个贫弱的俄罗斯不可能得到西方的尊重”“并提高了对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视程度”得出由积极发展与西方的关系到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原因:根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极为严峻,只有与中国相接的东部边界比较

36、和平稳定。”得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根据“俄罗斯在融入西方的过程中处处碰壁,其逐渐意识到一个贫弱的俄罗斯不可能得到西方的尊重。”得出俄罗斯倒向西方国家的策略受挫;根据所学可得出俄罗斯自身经济实力不够强大;根据所学得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实行和平与友好的对外政策;等等。20.答案:(1)相似因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解读: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在美国主导下,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美元逐渐成为全球货币霸权的代表,并在国际金融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扩张,因此战后二十多年美国经济快

37、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面临经济“滞胀”局面,出现生产停滞。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放松国家经济管制,减少国家干预,很快走出“滞胀”局面,经济迅速恢复并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经济逐步繁荣。这一过程中,美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不是很大,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所以被称为“被烫过了的曲线”。 (2)态势: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直到出现负增长。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侧重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失当;经济改革的措施不当。解析:(1)本题是对比、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前后的美国、苏联。第一问相似因素,由材料“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16%;

38、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而同期美国GNP只增长了68%,年均增长率只为2.3%。”及所学可知,美国此时实施了罗斯福新政,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由此可见,两者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第二问解读,由材料“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18862002年美国GDP增长率波动”及所学可知,分别从二战后初期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面临经济“滞胀”局面;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在美国主导下,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

39、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美元逐渐成为全球货币霸权的代表,并在国际金融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扩张,因此战后二十多年美国经济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面临经济“滞胀”局面,出现生产停滞。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放松国家经济管制,减少国家干预,很快走出“滞胀”局面,经济迅速恢复并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经济逐步繁荣。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这一过程中,美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不是很大,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所以被称为“被烫过了的曲线”。(2)本题是对比、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81年至1990年的苏联。第一问态势,由材料“981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3.6%、1.0%、3.7%、2.7%,19861990年分别为1.8%、2.6%、0.5%、0.3%、2.0%,1990年分别为-4%、-1.2%、-2.3%、-19%、-3%。”可得出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直到出现负增长。第二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侧重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失当;经济改革的措施不当等方面分析说明。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