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566341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8世纪,英国的棉织品大为流行,有人统计,即使把当时妇女和儿童都投入生产,传统的手工纺织工艺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英国( )A.开展工业革命的必要性B.劳动力资源的严重匮乏C.革新技术的条件已具备D.调整产业结构的紧迫性2.荷兰的银行家和商人们发现,在英格兰进行投资是有利可图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直接贷款给英格兰工业家,如马修博尔顿于1769年从阿姆斯特丹借了8000英镑。据此可知( )A.英荷殖民竞争趋于缓和B.国际资本推动工

2、业革命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重商主义政策已经破产3.1774-1781年间,詹姆斯瓦特分别申请了“分离式冷凝蒸汽发动机”和新型号“旋柄齿轮转动”的技术专利。这些技术给莫兹利发明的“螺丝切削”机床提供了持久和稳定的新动力,使得批量生产机器零件具备了可能性。这反映了( )A.动力改进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B.专利制度开启了工业革命进程C.机器零件生产是工业革命主流D.新能源使用催生了新技术出现4.19世纪初期,英国城市的街道大多数是窄街小巷,没有区分专门的人行道或车道;住宅参差不齐,从贵族、金融家的豪华宅第到普通居民的后街陋室,并存于城市街区。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 工业革命弊端显现B.贫

3、富差距日益扩大B. C.公共权力监管缺失D.等级观念明显淡化5.在中世纪的英国,旅游多是贵族的活动,主要动机是对知识的追求;19世纪,大众旅游成为趋势,长途旅行、周末旅行逐渐盛行,主要动机是追求娱乐。这主要是因为( )A.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B.交通工具的革新C.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D.社会财富的增加6.英国通史评论说“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火车最初出现时,车厢里不可能放着的有( )A.机制纱B.机制布C.电话D.蒸汽机模型7.对于近代英国的工厂主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训练工人抛弃工作散漫的恶习,并与那复杂的机器永不变化的运转节奏保持一致”。为此

4、,工厂主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培养工人的时间观念。这些做法旨在( )A.建立完善的工厂制度B.对工厂进行科学管理C.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D.适应机器大生产需要8.据统计,1902年,德国有4000个化学家,大学毕业生占84%;而英国有1500个化学家,大学毕业生占34%,其中一半是在外国上的学,有机化学的研究队伍则后继无人。这折射出当时的英国( )A.生产转型面临困境B.教育研究相对落后C.工业发展速度下降D.企业规模日益缩小9.20世纪初,俄国高加索地区的城市中,电力路灯完全取代了煤油灯。同时,有轨电车事业迅速发展,成为最盈利的城市行业之一。这主要得益于( )A.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完成B.私人

5、垄断组织的确立C.能源和动力技术的变革D.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10.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11.1913年福特汽车率先使用自动流水线,将制造一辆汽车的时间从12.5个小时降到1925年的10秒钟。1914年,一位工人的妻子写信给福特说:“你的传送带比奴隶主的皮鞭还厉害”。这反映了( )A.流水线优化了产

6、业结构B.汽车生产带来社会危机C.机器生产激化阶级矛盾D.管理创新是把“双刃剑”12.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和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诸多新的社会现象也随之产生,如不平等的加剧、劳动者依附性的加强、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资本投机性的盛行、社会问题的增多等。由于对此理解的视角不同,当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下列相关解读不正确的是( )A.这些现象是资本原始积累时的衍生物B.批判者希望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社会C.辩护人认为自由竞争能增进社会财富D.他们的思想成为后人思考的宝贵遗产13.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

7、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材料中的“他们”是( )A.启蒙运动思想家B.三大工人运动的领导者C.空想社会主义者D.科学社会主义者14.“劳动力独特的使用价值,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正是看中这个价值差额,才去购买劳动力。资本家不仅懂得用劳动力的低价值去换取劳动力创造的高价值,而且更懂得用延长的劳动过程去换取更多的价值。”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B.共产党宣言C.资本论D.法兰西内战15.马克思在起草第一国际的成立宣言时,对参加第一国际的各个派别的不同观点作了历史性的妥协,采取当时工人运动能够接受的形式来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使他

8、们逐步摆脱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马克思这一做法的意图是( )A.全面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揭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规律C.广泛团结各国无产阶级团体D.鼓励工人阶级建立工农联盟16.巴黎公社在政权体制上取消了资产阶级议会制,代之以普遍选举制为基础的人民代议制。与此同时,公社成为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构。这表明巴黎公社( )A.完成了解放无产阶级的任务B.反对一切旧有的政府统治形式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D.给予资本主义制度毁灭性打击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其1859年的著作双城记中描述:“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

9、,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昧的年代。”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变化状况的描述。描述变化1829年,英国出现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纺织工人组织,1834年又成立全国工会大同盟。1836年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工人组织成立和工人运动开展1801年,省级城市还没有一个达到10万人口,5万人以上的5个,2万至5万人的有8个;1851年,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人口5万以上的13个,另有大约100万人居住在2万5万人的城市。1818年,入学人数占人口总数的1/17,1851年占人口1/8.1841年,男子识字人数占67.3%,1851年达69.3%,同期女子识字人数从51.1%上升

10、到54.8%。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大城市内部的贫民窟充斥着收入不高的工人阶层,这些人住在最不便利的地方的劣质砖房,甚至是地下室。这里的街道看起来更是一片狼藉,垃圾满地,乌烟瘴气。”(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的变化并填写在相对应的位置,并补充一种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运动开展的原因。(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得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欧文认识到,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产品和财富的增加并未得到合理的分配,它被少数人所

11、攫取,使得社会大多数人陷于贫困和不幸。在这一体制下,资本家在追逐利益的驱动下用最小的成本实现着财富的不断增值。人们热衷于财富积累,不惜残酷打击竞争者,人类的正直、坦率、诚恳公正等品质荡然无存。因此,私有财产是贫困和不平等的唯一根源,由于贫困而在全世界引起各种罪行和灾难。欧文疾呼,要创设一种新制度,构建一个新社会,其原则是共同劳动、共同占有、权利和义务平等,没有剥削、压迫,有组织的计划经济将取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材料二: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

12、辩护呐喊如何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加以及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这是斯密长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家出于“私人利润的打算,是决定资本用途的唯一动机”,他们“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在斯密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总之,要建立起“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在这一制度下,财产私有并得到保护,实现了经济的自由,这种体制的社会应是一个高度自由的社会。均摘编自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等(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文和斯密对工业文明体

13、制的认识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两人思想所贯穿的共同主题。(8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欧文和斯密对工业文明体制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6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下为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份大事年表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18111813年英国动用1.2万军队镇压捣毁机器的暴民1842年埃德文查德威克的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详细披露了曼彻斯特糟糕的生活条件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1851年伦敦水晶宫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幅描绘英国工业城镇

14、的图画(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三种历史现象。(6分)(2)如果把材料二用于研究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请分析说明材料二的史料价值。(6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马克思(1818-1883年)在研究殖民主义时曾提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日后,一些西方学者通常援引此观点,认为:殖民主义为当地人民带来西式文明,促进其向世界先进地区靠拢。所有对东方“野蛮”“专制”“未开化”等描述,无不导致了一个结论:东方需要西方来拯救。摘编自于志伟列宁殖民地理论研究材料二:在印度民族

15、大起义、法国巴黎公社运动等的影响下,马克思在晚年重新纠正了其对大不列颠殖民主义的看法,对殖民主义在印度的历史作用进行了重新分析,深刻批驳了殖民统治在东方国家造成的沉重灾难。摘编自李包庚、刘云霞马克思对大不列颠殖民主义的批判及其时代意义(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马克思与一些西方学者对殖民主义的认识,并分析其认识的视角。(6分)(2)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对殖民主义的新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认识变化的原因。(8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的英国手工纺织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需要技术革新,即开展工业革命具有必要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市场需求,而非劳动力短缺和产业结构

16、调整,排除B、D项;材料只提供了市场一项要素,排除C项。故选A项。2.答案:B解析:选择B:据材料可知,荷兰的银行家和商人们贷款给英格兰工业家,这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即国际资本助推工业革命。排除A:材料不涉及英格兰与荷兰的殖民竞争。排除C: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材料时间背景不符。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重商主义政策已经破产。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这些技术给莫兹利发明的螺丝切削机床提供了持久和稳定的新动力,使得批量生产机器零件具备了可能性”可知,詹姆斯瓦特关于蒸汽动力提高及转动技术专利为莫兹利发明“螺丝切削”机床提供了保障,促进机器零件标准化生产,有力的推动了工业

17、革命进程,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由棉纺织业领域的技术革新引发,并非专利制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排除B项;工业革命的主流是机器大生产的应用,并非机器零件生产,排除C项;题干并未出现蒸汽动力之外新的能源动力,以推进新技术出现,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初期(世界)。19世纪初期的英国正值工业革命,材料信息体现了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及管理服务水平无法与工业化同步发展,导致“城市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贫富差距扩大,排除B项;工业革命后英国建立文官制度,“公共权力监管缺失”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等级观念明

18、显淡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到19世纪时,旅游从贵族活动变成了大众的娱乐活动。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并推广,极大地便利了人们出行,而且降低了旅游成本,推动旅游成为大众活动,故选B;英国早在17世纪末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与19世纪旅游成为大众活动没有关联性,故排除A;文艺复兴是发生在14-17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与19世纪旅游成为大众活动没有关联性,故排除C;社会财富增加是旅游兴盛的原因之一,但不是19世纪长途旅行、周末旅行盛行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6.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

19、知是反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火车”可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其中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C项符合题意;机制纱、机制布及蒸汽机模型均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均可能在当时出现,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英国工厂管理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厂主制定规章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以获取更高的利润,故选C项;建立完善的工厂制度是客观结果,并不是目的,故排除A项;对工厂进行科学管理只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故排除B项;这些做法客观上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需要,但并不是最终目的

20、,故排除D项。8.答案:A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与英国的发展,20世纪初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德国科技发展的储备人才比英国多,折射出英国逐渐没落,生产转型的动力不足,面临困境,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化学专业,不能说明英国的教育研究落后,故B项错误;仅根据化学家数量不能判断工业的发展速度,故C项错误;化学家数量和企业规模无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20世纪初”“电力路灯”“有轨电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气技术的应用,反映了能源和动力技术的变革,故选C项。农奴制与题干“电力路灯”等信息无关,排除A项;私人垄断组织的确立不是主要原因

21、,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这位加拿大人认为英国工业生产的烟雾是舒服的,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这表明了她对英国工业革命赞赏的态度,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她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这种污染的赞赏,不是漠不关心;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她对工业革命这种污染的赞赏,并未反映她对化学和医学知识无知;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她对工业革命这种污染的赞赏,不是为本国空气纯净自豪。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1.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3年左右美国。据题干可知主要

22、结论:1913年福特汽车使用自动流水线大大降低了生产一辆汽车的时间,同时工人被自动流水线压迫的更严重。因此美国福特汽车的生产管理革新是把双刃剑,D项正确;A、C项只提到题干的部分意思,不能完整反映题干含义,排除A、C项;材料提到的是汽车生产的新兴生产管理方式,而不是汽车生产,排除B项。故选D项。12.答案:A解析:据本题材料“诸多新的社会现象也随之产生,如不平等的加剧、劳动者依附性的加强、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资本投机性的盛行、社会问题的增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据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

23、进入资本积累时期,而非资本原始积累时期,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他们希望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社会,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面对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私产阶级认为自由竞争虽然加剧了贫富差距,但能增进社会财富,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可以得出,这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的想法,C项正确;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不希望自己的方案“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排除A项;三大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与“他们虽然有社会

24、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不符,排除B项;科学社会主义不符合“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排除D项。故选C项。1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资本家正是看中这个价值差额,才去购买劳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的意思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这出自马克思的资本论,C项正确;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纲领,是关于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排除B项;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基础上写成的一

25、部重要著作,在无产阶级运动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排除D项。故选C项。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与第一国际,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据材料“对参加国际的各个派别的不同观点作了历史性的妥协,采取当时工人运动能够接受的形式”可知,马克思在撰写成立宣言时的妥协,是为了团结各国无产阶级团体,以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故选C项;材料“采取当时工人运动能够接受的形式,来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说明马克思的目的不是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是基于团结各国无产阶级中的不同派别,故排除A项;“揭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规律”是对材料信息的过度解读,故排除B项

26、;材料未涉及工农联盟,故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代之以普遍选举制为基础的人民代议制”可知,巴黎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C项正确;巴黎公社最终失败,未完成解放的任务,排除A项;巴黎公社反对一切旧有的政府统治形式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巴黎公社并未给资本主义制度带来毁灭性打击,排除D项。故选C项。17.答案:(1)变化:城市化进程;人们文化素质提高;工人居住条件恶劣。补充:社会贫富分化加剧;议会改革;工厂制;人们时间观念增强;交通便利。(2)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阶级迅速崛起;工人组织成立;工人谋求自身权益的需要。解析:(1)由材料“

27、1801年,省级城市还没有一个达到10万人口,5万人以上的5个,2万至5万人的有8个;1851年,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人口5万以上的13个,另有大约100万人居住在2万-5万人的城市。”可得出城市化进程;由材料“1818年,入学人数占人口总数的1/17,1851年占人口1/8.1841年,男子识字人数占67.3%,1851年达69.3%,同期女子识字人数从51.1%上升到54.8%。”可得出人们文化素质提高;由材料“大城市内部的贫民窟充斥着收入不高的工人阶层,这些人住在最不便利的地方的劣质砖房,甚至是地下室。”可得出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由材料“大城市内部的贫民窟充斥着收入不高的工人阶

28、层”可得出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时期的变化还包括:议会改革;工厂制;人们时间观念增强;交通便利。(2)由材料“1829年,英国出现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纺织工人组织,1834年又成立全国工会大同盟。1836年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及所学可得出工业革命的进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组织成立;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运动开展的原因还包括:工人阶级迅速崛起;工人谋求自身权益的需要。18.答案:(1)不同:对社会财富的认识:欧文重在关注其合理分配,斯密重在思考和解决如何实现其增长;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欧文认为应以平等为主导,斯密认为应以自由为优先;对

29、资本家追逐利润及财富的认识:欧文认为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的衰败,斯密则肯定其正当性:既实现着个人利益,又增进着国家财富;对私有财产的认识:欧文认为是贫困、不平等的根源,斯密则认为是自由社会的基础;对经济体制的认识:欧文主张以有组织的计划经济取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斯密则认为市场自由竞争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主题:如何建立起一个自由与公正的理想社会。(2)原因:阶级立场不同,欧文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更多地代表广大工人阶级,而斯密则代表资产阶级;理解的视角不同,欧文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从而成为批判者,斯密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从而成为辩护人。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一“产品和财富

30、的增加并未得到合理的分配”、材料二“如何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加以及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可知,对社会财富的认识:欧文重在关注其合理分配,斯密重在思考和解决如何实现其增长;据材料一“共同占有、权利和义务平等,没有剥削、压迫”、材料二“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可知,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欧文认为应以平等为主导,斯密认为应以自由为优先;据材料一“人类的正直、坦率、诚恳公正等品质荡然无存”、材料二“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可知,对资本家追逐利润及财富的认识:欧文认为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的衰败,斯密则肯定其正当性:既实现着个人利益,又增进着国家财富;据材料一“私有财产是贫困和不平等的唯一根源”、

31、材料二“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可知,对私有财产的认识:欧文认为是贫困、不平等的根源,斯密则认为是自由社会的基础;据材料一“有组织的计划经济将取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材料二“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可知,对经济体制的认识:欧文主张以有组织的计划经济取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斯密则认为市场自由竞争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第二小问主题,据材料一“要创设一种新制度压迫”、材料二“在这一制度下高度自由的社会”可知,如何建立起一个自由与公正的社会体制。(2)据材料一“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材料二“一批

32、思想家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并结合所学可知,阶级立场不同,欧文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更多地代表广大工人阶级,而斯密则代表资产阶级;理解的视角不同,产生了辩护人与批判者。19.答案:(1)历史现象:工业革命开始,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工人运动开始出现;马克思主义诞生。(2)史料价值:材料二的画作出自工业革命兴起的年代,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从画面上看,蒸汽机普遍使用于工厂;使用蒸汽机的工厂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解析:(1)历史现象:据材料一“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说明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据材料一“埃德文查德威克的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详细披

33、露了曼彻斯特糟糕的生活条件”可得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据材料一“英国动用1.2万军队镇压捣毁机器的暴民”说明工人运动兴起;据材料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可得出马克思主义诞生。(2)史料价值:从两个方面,其作品的真实性,其内容与当时的联系。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幅描绘英国工业城镇的图画”可以判断其画作出自工业革命兴起的年代,具有较高的真实性,画面内容蒸汽机普遍使用于工厂;使用蒸汽机的工厂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符合当时的现实,所以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面貌有较高的史料价值。20.答案:(1)认识:马克思认为,殖民主义具有破坏和建设的双重作用;西方学者认为,殖民主义具有积极作用。视角:

34、马克思为辩证唯物主义,西方学者为西方中心论。(2)新认识:强调了殖民主义的破坏性。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殖民侵略加剧和被殖民地区人民的反抗;马克思对殖民主义本质的认识加深。解析:(1)第一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视角,根据材料一可知,马克思既看到了英国在印度的破坏性使命,又看到了其建设性使命,由此可知,马克思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来认识殖民主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殖民主义为当地人民带来西式文明,可见其采用的是西方中心论的视角。(2)第一小问新认识,根据材料二“深刻批驳了殖民统治在东方国家造成的沉重灾难”可得出:马克思强调了殖民主义的破坏性。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在印度民族大起义、法国巴黎公社运动等的影响下,马克思在晚年重新纠正了其对大不列颠殖民主义的看法”,并结合所学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工人阶级的斗争、殖民侵略和被殖民地等角度回答。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