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标阐释 激趣诱思 1.结合示意图分析正 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 化、纬度变化规律,解 释太阳能热水器集热 板角度随季节变化调 整的原因 2.结合示意图分析昼 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纬度变化规律及成因, 解释生活中昼夜长短 变化的现象 3.说明四季和五带的 形成及其划分方法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时热 效率最高。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正午太阳 高度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因此为达 到最佳效果,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 夹角应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调整。那么,我们 家乡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一年中调整的 角度多大才合适呢?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意义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可描述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 因时因地的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 (2)正午太阳高度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 2.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与夜弧、昼长与夜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在赤道上和春、秋分日,昼弧和夜弧等长,昼夜等长。 昼弧比夜弧长,则白昼长、黑夜短;反之,则黑夜长、白昼短。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时 间 昼夜长短 分布规律 极 值 夏半年(自 春分日至秋 分日) 各纬度昼 长大于夜 长 纬度越高,昼 越长,夜越短, 至北极四周
3、为极昼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 线,北半球昼最长、夜 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 地区皆为极昼 冬半年(自 秋分日至次 年春分日) 各纬度昼 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 越短,夜越长, 至北极四周 有极夜现象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 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 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 区到处出现极夜现象 春分日和 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均为 12 时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2)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降低。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 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节 气 纬
4、度变化规律 春分日和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季节变化 纬度带 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夏至日达最小值,冬至日达最大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 每年受到太阳直射两次 实践链接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我国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为何 比南方大? 提示: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1.四季更替 (1)形成: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太阳辐射在 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
5、季。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四季划分: 类型 范 围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天文 四季 过渡 季节 一年内白昼 最长、正午 太阳高度 最高的季节 过渡 季节 一年内白 昼最短、正午太阳 高度最低的季节 气候 四季 3、4、5 三个月 6、 7、 8 三个 月 9、10、11 三个月 12、1、2 三个月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五带划分 (1)形成: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递减,据此可划分 为五带。 (2)五带划分: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1.判断题 (1)在赤道上,昼长和夜长全年都是12时。( ) (2)自9月1日到教师节,济南昼短
6、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 (3)夏至日,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 (4)南半球的夏季为6、7、8三个月。( ) 答案:(1) (2) (3) (4) 2.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 ( ) A.赤道 B.赤道及其以北地区 C.北回归线 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答案:D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6月22日,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 A.莫斯科 B.悉尼 C.新加坡 D.广州 答案:A 4.假如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为90,那么,地球自转和公转可能发 生的现象是( ) 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光热均相等 沿地球表面作水平 运动的物体不存在偏转现象
7、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等长 地 球上任何地方都无四季变化 A. B. C. D. 答案:C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小梅和小雪分别住在合肥某小区同一栋楼房的6层和16层,该小 区阳台都统一安装上下伸缩式晾衣架。读下图,完成第56题。 5.自春分日至夏至日的正午时段,小梅家晾衣架的绳索长度(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一直变短 D.一直变长 6.小梅家与小雪家相比较,正午时绳索长度的年变化幅度( ) A.小梅家大于小雪家 B.小梅家小于小雪家 C.小梅家等于小雪家 D.无法比较 答案:5.D 6.C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昼夜长短
8、的变化与计算 问题探究 下面两个表格为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节选)。 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夏季节选) 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冬季节选) 时间 内容 6:30 起床 7:408:00 早读 时间 内容 6:50 起床 8:008:20 早读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夏季作息时间为什么比冬季作息时间提前? (2)9月份新学期开学至冬至节气期间,白天和黑夜分别有什么变 化? 提示:(1)夏季昼长比冬季长,日出时间早。 (2)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
9、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 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 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 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昼长越 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
10、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 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 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计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白昼以12时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 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 方时),其方法为: 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 法为:
11、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时-日出时间)2=(日落 时间-正午12时)2 某地夜长=(子夜24时-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子夜0时)2 (2)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 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白昼的时长。 日出时间=12-昼长 2 ;日落时间=12+昼长 2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技巧归纳 有关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的三个规律 (1)对称规律:日出、日落时间以当地时间12时为中心对称。已知 日出或日落时间,可据此推算出昼长。若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 不以12时为中心对称
12、,说明观测点不位于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上。 (2)反对称规律: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 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长。例如,夏至日60N纬线上各地 昼长为18时29分,则当日60S纬线上各地夜长为18时29分。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3)等值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会出现两次等值。 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夜分布是一样的。因为 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 如下图: (a与b这两个日期关于夏至对称,c与d这两个日期关于冬至对称)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
13、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A、B两天,其昼夜分布关于赤道对称, 即A昼长等于B夜长,A夜长等于B昼长。因为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 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关于赤道对称。如下图: (a与b这两个日期关于秋分对称,c与d这两个日期关于春分对称)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知识拓展 日出、日落方位的确定 (1)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升起,在西北落下(极昼、 极夜区除外)。 (2)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 极夜区除外)。 (3)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极点除外:北极点 正南日出,正南日落;南极点正北日
14、出,正北日落)。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1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 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 时 30分 9 时 9分 11时 25 分 13时 56 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按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地球公转 地球自转 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方时的不同 A. B. C. D.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
15、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即 昼长大于12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12时。丁地昼长大于12时, 位于南半球。甲、乙、丙三地昼长小于12时,位于北半球。第(2)题, 春、秋分日外,某地昼长越接近12时,其越接近赤道,则其纬度越低。 据此分析可知,甲地纬度最高,丙地纬度最低,乙地纬度较丁地略高。 第(3)题,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差异是地球公转的结果,而地球公转产 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是因黄赤交角的存在。故正确。 答案:(1)D (2)B (3)D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16、和季节变化 问题探究 我国物权法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 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下面为山东省济南市在二 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图1)、两楼之间的距离和楼高关 系示意图(图2)。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若图2中甲、乙两楼的楼高不变,则影响建筑物采光的主要因 素是什么? (2)图1中,分别表示哪一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中,决定济 南市楼间距大小的是哪一个? 提示:(1)两楼之间的距离(L)和正午太阳高度(H)。 (2)表示夏至日,表示春、秋分日,表示冬至日。其中,决 定济南市楼间距的大小。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17、探究二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降低。 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春、秋分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 分布表现为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南北两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0。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北极点的正 午太阳高度为2326。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南极点的正 午太阳高度为2326。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变化过程(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为例)
18、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2)极值变化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 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 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低, 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日出、日落最长,正午最短,且 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技巧归纳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公式: H=90-两点纬度差。
19、(2)说明: 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两点:太阳直射点、观测点。 纬度差:若两点同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用高纬度减去低纬度;若两 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将两点的纬度相加求和。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30N)正午太阳高度: HA=90-(30-10)=70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 HC=90-(10+2326)=5634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2家住上海(约31N)的李女士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日照时 间极短,达不到满窗,就此向法院起诉,法院依据地方法规中“受遮挡
20、 的居住建筑的居室,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 的有关条款,责成房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材料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 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指标,你认为日应为(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2)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 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间距北京比上海应大些。原因 是( ) A.冬季北京比上海白昼短 B.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低 C.北京比上海年太阳辐射量少 D.北京比上海阴雨天气多 解析:第(1)题,31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21、地区,应以冬至日满窗日 照的有效时间为标准。第(2)题,北京、上海均在北回归线以北,楼 高相同时,因北京的纬度高于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北京低于上海,同 一日北京楼房的影长大于上海,故楼间距应大于上海。 答案:(1)D (2)B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下表为北京市某日发布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情况。读表, 完成第12题。 今日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5:49 18:43 明日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5:47 18:45 1.该日可能是( ) A.3月21日 B.4月7日 C.9月23日 D.10月7日 2.该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随后几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 ) A.北半球
22、向北移 B.南半球 向北移 C.北半球 向南移 D.南半球 向南移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可知,北京市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该日介于3月21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之间,可能为4月7日。第2题, 该地昼长大于12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地昼渐长,太阳直射 点向北移动,6月22日前后移动至北回归线。 答案:1.B 2.A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青岛纬度约为36N,四季分明。读四季更替成因示意图,完成第 34题。 3.关于图中甲、乙含义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B.甲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C
23、.乙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乙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4.青岛四季分明的原因是( ) 地处中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终年不变 昼夜长短季节变化 较大 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A. B. C. D.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第3题,图中表示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 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而太阳直射点的回 归运动导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因此各地出现季 节变化。第4题,青岛地处中纬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大,正午太阳 高度的季节变化大,故四季分明,故正确,错误。青岛位于北 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
24、同时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值;冬至日,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正确。 综上所述,D项正确。 答案:3.C 4.D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5.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 。 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移动,北京的正午 太阳高度将变 ,昼长将变 。 (2)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 ,D点的昼 长为 。 (3)图中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 点。B点 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4)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的顺序 是 ,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 。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由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 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北移动,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高,昼长将变长。A点位于昼半球 中央经线上,地方时为12时。D点位于赤道上,昼夜等长。C点位于 晨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B点位于南极圈,该日正午太阳高度 =90-(6634-2326)=4652。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 午太阳高度越高。冬至日,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 答案:(1)12月22日前后 北 高 长 (2)12时 12时 (3)C 4652 (4)A、D、B、C C、D、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