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 5 5)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4 4 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三、自然灾害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我国自然灾害多
2、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四、防灾与减灾防灾与减灾 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2、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3、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4、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本讲重点:本讲重点:1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本讲难点:本讲难点:主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考点点拨: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自然灾害(一)自然灾害 1 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2 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
3、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 害, 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 并使之造成损失, 才成为灾害。 2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 1人员伤亡人员伤亡 2 2财产损失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 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3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 资源损
4、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 属性 被破坏后情况 矿产资源等 非可再生 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水资源 可再生 受灾后虽然 可以再生, 但过程非常 缓慢 大气资源 可再生 生物资源 可再生 总体上属于可再生资源,但一个物种灭绝 后,就永远消失而不会再生 土地资源 可再生 一旦受灾,将导致森林被毁、土壤破坏、 草地退化等环境问题。 4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 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 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 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 从区域角度看。 发展
5、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 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3 经典例题 1(2006 年高考广东卷)从表 1 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自 20 世纪 70 年代 以来() 表 1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指标 70 年代 80 年代 90 年代 1993-2002 年 灾害数量/次 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数/万人 196 80 79 53.1 受影响人数/万人 7.4 14.5 19.6 25 灾害损失/亿美元 1310 2040 6290 6550 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
6、了 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尽管自然灾害次数增加,死亡人数却 在下降。说明人类抵御灾害能力已有所提高;但灾害损失却越来越大,受影响人数也越 来越多,说明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答案】BC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一)气象灾害(一)气象灾害 1 1热带气旋热带气旋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1 1)台风的形成和结构)台风的形成和结构 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 26.6C 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
7、气, B.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 C.地转参数 f 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 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 D.热带存在低层扰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 入。 4 (2 2)台风的分布及灾害)台风的分布及灾害 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 中国东南沿海、 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 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 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
8、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 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经典例题经典例题 22(2006 年高考北京卷)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读图, 完成(1)(3)题。 (1)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 A35B25C20D15 (2)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ABCD (3)图示四个区域中() A主要受风海流影响 B主要受寒流影响 C是世界著名大渔场 D主要受密度流影响 5 【解析】(1)根据本题附图图例,图中找到 180经线,看出在该经线附近,易形成台 风海区的分布北界
9、位于北纬 1020之间。(2)大西洋地区的强热带气旋称之为飓 风,根据世界国家和大洋分布位置,在图中 60W 经线附近海区应该为美国附近的大西 洋,故图中处为影响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飓风生成地。(3)读图得知:位于 70E,10N 附近,按照世界大洋分布位置,该处为印度洋,而北印度洋洋流系统为季 风环流,属风海流。根据洋流分布,处为暖流经过海区,处附近海区的洋流为风海 流。根据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处没有洋流交汇也没有上升海流的作用,故不能形成世 界著名大渔场。 【答案】(1)D(2)D(3)A 2 2干旱干旱 (1)干旱和和旱灾(2)旱灾的特点: 3 3寒潮寒潮 (1 1)概念)概念 寒潮是一
10、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 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2 2)()(2 2)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 爆发寒潮。 (3 3)寒潮的)寒潮的危害危害 (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 1地震地震 (1 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 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 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 2)构造地震示意)构造地震示意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
11、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 地区成为极震区。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6 (3 3)震级与烈度)震级与烈度 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 注意:A 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B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C 一般而言,5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意:A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B 一般来
12、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 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4 4)造成的影响)造成的影响 (5 5)世界主要地震带:)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 经典例题经典例题 33(2005 年高考,全国卷)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 喀拉喀托火山于 1853 年 8 月 26 日从水深 305 米的海 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 36000 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 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 813 米。 (1)填空:喀拉喀托火山顶与图示最低处相对高度是_米。图中 A 城市名 称是_
13、,它是_(国家)的首都。 (2)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3)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7 【解析】(1)依据等深线,图中地区的海拔最低处为7450 米。题干中提醒,该火山 的海拔高度为 813 米, “相对高度”为两地海拔高度的差额,即 813(7450)8263 米。通过经纬度和海域轮廓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为印度尼西亚,其首都为雅加达。 (2)(3)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区,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 不稳定,岩浆活动频繁,主要表现为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多火山、地震现象。 【答案】(1)8263 雅加达印度尼西亚 (2)板块边界为挤压型(消亡边界、海
14、沟俯冲型),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3)两大板块互相挤压,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2 2滑坡和泥石流滑坡和泥石流 (1 1)滑坡)滑坡: 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 滑动的地质现象。 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 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2 2)泥石流)泥石流 概念: 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 冰雪融水等激发的、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
15、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 石流的多发区。 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 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 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三)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 1 1洪涝洪涝 (1)两种类型:洪水和涝渍 (2)成因和多发地区 类型 形成原因 多发地区 洪水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 泛滥的现象, 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 江河的两岸, 尤其是中下游 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8 汛期。 涝渍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多发生在蒸发弱、 排水不畅 的低湿洼地。 两
16、者 联系 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 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 候区。 (3)危害 2 2风暴潮风暴潮 (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 发生季节 发生地区 特点 台风引起的 风暴潮 多在夏秋季节 台风鼎盛时期 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 生 来势猛、速度快、 强度大、 破坏力强 温带风暴潮 春秋季节 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 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 岸为多。 增水过程相对平 缓 经典例题经典例题 44(200
17、5 年高考,广东卷)2004 年 12 月 26 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 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1)(2)题。 (1)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 A.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B.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2)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措施是() A.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D.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解析】(1)海啸从成因上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形成的 海啸、海底地质作用引起的地震海啸。印度洋海啸属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引发大 地震形成的海啸。本题以社会热点为背
18、景考查板块学说原理,自然贴切。 (2)本题体现了“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的考查。防灾减灾措施既要有科学性,又 要结合实际,不能违反自然规律。题中 B、C 两项叙述明显不正确。 9 【答案】(1)BD(2)AD (四)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四)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 1 1病害病害 (1)类型: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 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 (2)病害发生的原因: A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B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3)危害: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
19、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 毁坏。 2 2虫害和鼠害虫害和鼠害 (1)虫害的常见类型 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常见的森林虫害有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其中松材 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 (2)鼠害及危害 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 危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 破坏。 (3)虫、鼠害的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4)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 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 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等, (五)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五)世界主要自然灾
20、害带 1世界上两大自然灾害带: (1)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2)北纬 20一 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2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 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程度 10 1生态建设: 2生态破坏: 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 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 身的易损程度。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
21、变灾情。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例 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 “缩小”区域灾情。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地质时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 2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 尽相同。 3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 范围在扩大。
22、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原因:原因: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我国 23 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 频繁的旱涝灾害。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11 1 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
23、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 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2 2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 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3 3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气候、地形 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 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 土地类型 耕地面积大 草原广阔 农业部门 种植业为主 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经营方 式 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 靠天养畜 主要受灾灾种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雪灾、旱灾、虫灾 风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牧业灾害风险大
24、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牲畜掉膘、死亡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分布地区 主要灾害 形成原因 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1海洋 灾害带 主要指东部 和南部海域 以台风、风暴潮、赤 潮等自然灾害为主 受海洋环境 的影响 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 台、船舶、港口造成灾 情 2东南 沿海灾 害带 主要指连云 港以南的东 南沿海地区 以台风、风暴潮、暴 雨、洪涝、海水入侵 等自然灾害为主 受海洋与陆 地双重环境 的影响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 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 3东部 灾害带 主要指第三 级阶梯, 洪涝、旱灾、病虫害 是主要的自然灾害。 此外,东北的霜冻
25、、 华北的地震也很显 是许多大江 大河的下游 地区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 12 著 4中部 灾害带 主要指青藏 高原以东的 第二级阶梯 以暴雨、 洪水、 地震、 滑坡、泥石流等自然 灾害为主,而且水土 流失、风蚀沙化等土 地退化问题严重 是中国自然 环境最为复 杂、 地表物质 最不稳定的 大斜坡地带 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 筑物造成严重危害。其 中,内蒙古的雪灾、黄 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 旱、西南地区的地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尤为 突出 5西北 灾害带 主要指西北 内陆的新疆、 甘肃、宁夏、 内蒙古西部 地区 以地震、沙尘暴、霜 冻、干旱、病虫害等 自然灾害为主 是中国的干 旱区 对绿洲农业、城
26、市建筑 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6青藏 高原灾 害带 主要指西藏、 青海和四川 西北部 以暴风雪、地震、寒 潮、雪崩等自然灾害 为主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二、中国的地质灾害二、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一)地震灾害 1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 带的分布。 2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我国滑坡、泥
27、石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 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2 2时间分布特点时间分布特点 13 (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 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 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 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 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 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28、。 4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5 5灾害的严重后果灾害的严重后果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 坏, 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 导
29、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因此,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2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3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 铁路:以成昆、宝成和云南的东川铁路支线最为严重 公路:以川藏、川滇、川陕和川甘等线路最为严重。 摧毁耕地和建筑物 三、中国的水文灾害三、中国的水文灾害 1 1洪水灾害洪水灾害 (1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 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 2)暴雨洪水)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14
30、 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 4 9 月,自南向北推移。 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 类 型 洪水来源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暴 雨 洪 水 主要有台风、 锋面等带来 的暴雨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 游平原。 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 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 4 9 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 雪 洪 水 由积雪融水 和冰川融水 形成的洪水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 山区。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 生在每年的 45 月,冰川融水形成 的洪水主要发生在 78 月
31、。 冰 凌 洪 水 冰凌堵塞河 道 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 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 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 分河段。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3 3)雨涝)雨涝 分布:集中分布在东经 110以东,北纬 2045这一范围 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4)(4)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5)(5)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人为因素对洪
32、涝灾害的影响 15 说明:人为活动对灾情有着“放大”和“缩小”的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 和协调关系,才能使生存环境变得更安全。 2.2.风暴潮灾风暴潮灾害害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1)(1)主要危害:主要危害: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 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受灾体的价值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 (2)(2)危害地区:危害地区: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 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3)(3)类型:类型: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 (4)(4)发生时间发生时间: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7
33、10 月,以 8 月和 9 月最集中。 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3.3.水文灾害多发区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1)(1)灾害链:灾害链:暴雨洪涝风暴潮 (2(2)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 我国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虽然人类难以改 变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从减少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降低脆弱性等方面减轻灾情。 16 人类的合理活动,如生物措施(种树种草)、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打坝淤地)、保护 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都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洪水灾害的威胁。 第三课时 四、中国的气象灾害四、中国的气象灾害 ( (一一)
34、)旱灾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2.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 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7 月份雨带北移,受副 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
35、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3.旱涝关系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 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 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4.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 (二二) )台风灾害台风灾害 1.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 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2.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
36、至秋初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 3.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4.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 :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 15-20,其中沿 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 (三三) )寒潮灾害寒潮灾害 17 1.1.发生时间:发生时间:9 9 月至次年月至次年 5 5 月月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 34 月和 1011 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 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3.3.路径:偏西路径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
37、移动; 偏北路径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4.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 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 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5.影响地区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 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6.6.各地灾
38、害表现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经典例题经典例题 55(2006 年高考北京卷)读下图,回答: (1)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 (2)说出图中轻冻害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与图中严重冻害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也种植柑橘、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 因。 18 【解析】第一问从图中分析即可回答。第二问,关键是判断甲位于四川盆地,其四周 多山地,尤其是北部的秦巴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使这里的柑橘受冻害影响很小。 (2)图中轻冻害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丘陵地带,这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 色冶金工业分布广泛
39、,酸雨严重、水体污染严重;陡坡开荒,破坏植被,多暴雨,土壤 侵蚀严重等。 (3)图中严重冻害区主要分布在 35N 附近,其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属亚热带地中 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答案】(1)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加重,受周围山地阻挡, 冷空气不易入侵(2)酸雨,土壤侵蚀,土壤和水体污染等(3)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 (四四) )沙尘暴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 概念: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 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 , 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 1 千
40、米的天气现象。 (2)发生与防治 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 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 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 件。 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 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 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 经典例题经典例题 662005 年 4 月 2830 日,华北地 区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造成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API)增高,主
41、要污染物是可吸 入颗粒物。读图,回答(1)(2)题。 19 (1)造成该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冷锋 B.气旋、暖锋 C.反气旋、暖锋 D.反气旋、冷锋 (2)该沙尘天气先后经过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它们依次是图中的() A.B.C.D. 【解析】(1)华北的沙尘天气,沙尘来源于西北地区,沙尘天气应该是西北方向来的 冷空气,使华北地区出现浮尘扬沙天气,所以,本题反映的是发生在我国北方春末的一 次冷空气活动过程,其发生原理和过程与冬季冷空气活动相同,即按照大气水平运动规 律,冷空气从亚洲高压(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偏转南下,其实质是一次冷锋天气过程, 锋前暖空气干燥无降水过程,而形成
42、沙尘天气,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 D。 (2)本题“先后经过”,可理解为由北向南“依次经过”,这样本题的关键就是根据 空气污染指数的坐标图,判断图中序号各代表三个城市的哪一个。判断的根据是 按照我国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发生过程的一般规律,位置越北的地方,沙尘天气开始的越 早,污染的程度越重,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城市污染最严重,持续时间也最长,应 该是呼和浩特,城市污染最轻,持续时间较短,应该是石家庄。所以答案应该是 B。 【答案】(1)D(2)B ( (五五) )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 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 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
43、象灾害。 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 经典例题经典例题 77(2005 年高考广东卷)自然灾害会给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要深入开 展对自然灾害的研究,有效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回答(1)(3)题。 20 (1)源于西太平洋洋面的台风,当中心移入南海,位于 20N,118E 时,广东沿 海地区主要吹() A北风 B西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广东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面临的主要灾害是() 热带气旋(台风)寒潮咸潮赤潮 ABCD (3)2004 年 6 月末至 7 月初,广东省出现罕见的大面积持续高温炎热天气,全省有 45 个县(市)的最高气温破历史同期记录。造成此次异常天气的主
44、要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 B大量使用汽车和制冷设备 C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 CO: D全球温室效应长期作用 【解析】(1)根据“源于西太平洋洋面的台风”判断该台风属于北半球的气旋型的天气 系统,当台风中心位于南海时,广东沿海地区正好位于该气旋的北部,故吹东北风。(2) 夏秋季节的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南部、东部沿海地区,广东沿海正好位于该地区,受到 的影响较大;广东沿海是我国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富含有 N、P、K 等营养元素的工厂 生产、 农业生产、 生活废水的排放导致海水中的藻类物质大量繁殖, 水中的溶解氧减少, 鱼类因窒息而死亡的现象在该地区时常发生。 (3)从
45、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可知, 6 月末 至 7 月初为北半球的夏季,因是短期的高温,与正常年份相比出现异常天气是因副热带 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 【答案】(1)C(2)C(3)A 五、中国的生物灾害五、中国的生物灾害 (一)农作物病虫害(一)农作物病虫害 1 1特点: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2 2危害:危害: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 重的经济损失。 3 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 (1)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 的一类小麦病害,在各麦
46、区均有发生。 (2)水稻病害的分布与灾情 21 (3)棉铃虫分布与灾情 (二)森林病虫害(二)森林病虫害 1 1危害:危害: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 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2 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 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 3 3主要害虫主要害虫松毛虫松毛虫 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常发区海拔低于 400 米、平均气温 25以上的地区 偶发区海拔 400500 米、气温在 1025的地区 ( (三)蝗灾与鼠害三)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
47、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 1 1蝗灾蝗灾: (1)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其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 称“蚂蚱”。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 (2)主要种类及分布 (3)蝗灾与旱涝的关系: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 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 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2 2鼠害鼠害 (1)危害: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 健康。我国鼠害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对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2)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分布 本区农业
48、特点 常见害鼠 亚洲东部 喜湿鼠类 危害区 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 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 发历史久远,是我国主要的 农业区。 褐家鼠、 小家鼠等 亚洲中部 耐旱鼠类 危害区 包括我国西北区的大部、 青藏高 原大部, 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边 缘地带。 本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 小家鼠、 黄鼠等 ( (四四) )生物入侵生物入侵 22 第四课时 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 1概念:概念: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 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2 2作用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3 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 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 1遥感(遥感(RSRS)技术的特点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