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古代诗歌歌鉴赏鉴赏高考第一轮复习一、如何读懂诗歌一、如何读懂诗歌(一)读懂诗家语 诗歌难在何处 它常常是不合法的,它常常是不合理的,它常常是无言的。即无法,无理,无言。情感暗示性、含蓄性;语言跳跃性、多义性、凝练性痛点痛点:读不懂内容,读不明情感:读不懂内容,读不明情感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歌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是具有独特美感魅力的一种文学语言。“诗家语诗家语”的五大的五大“变形变形”反常搭配反常搭配改变词性改变词性颠倒词序句序颠倒词序句序空白省略空白省略互文见义互文见义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戴锦帽,穿貂裘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下雨3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争春4、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之家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青翠苍绿的山色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主语后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宾语前置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主谓倒装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定语后置5.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6.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初阳干叶上宿雨,水面清圆,一一荷风举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诗歌中,为了表达和格律需要,还
3、会省略某些字词内容,留下空白,在阅读时需要补充出来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毫无睡意(的我)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试问”前省略的主语是“吾”,“却道前省略的主语是“卷帘人”3、例: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不知人面去何处,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山河破碎,(像)风中飘飞的柳絮,身世浮沉如雨中的浮萍 有一些诗歌的内容和手法都存在反常的现象,这些是作者整体构思、表达情感和格律平仄的需要。1、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芳草有
4、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4、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请尝试一下用诗家语读懂一首诗湖上晚归林 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2023年新高考年新高考2卷卷破阵子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履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2023年全国乙卷年全国乙卷(二)、读懂诗歌题目诗歌标题的启示:1.概括诗歌内容。2.交代写作缘由。3.奠定诗歌情感基调。
5、4.交代诗歌类型,表明诗歌体裁。5.表明写作对象,暗示表达技巧6.揭示写作时间、地点、背景、事件、主旨等。卷别诗题重要信息2022新高考卷l 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2022高考卷送别2022全国甲卷画眉鸟2022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2023年新高考卷湖上晚归2023新高考卷l 答友人论学时间(人日);地点(南山);事件诗的题材(送别诗);感情基调(惜别)写作对象(画眉鸟);诗歌题材(咏物);暗示了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作目的(饯别友人);诗的题材(送别诗)地点事件对象事件(三)、读懂诗歌作者【看作者,看什么?】1.思想性格2.生活经历3.风格流派4.创作背景和目的5.时代背景(所处朝代的国势、
6、朝政等)知人论世 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1、遇到熟悉的诗人,要回忆起他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风格2、遇到不熟悉的诗人,要结合注释解读。(1)注释有涉及其生平:一般都是很重要的信息,要善于利用这西信息,助力解读诗歌,回答主观题。注释未涉及其生平:要看看诗歌正文是否有提及其经历,如果有,也是助读诗歌的好帮手;如果没有,则作者的经历与诗歌内容关联性不大作者所处时代或遭遇主要感情表现作者被贬谪、被排挤时所作作者常年旅居(客居,流寓)外地,游学宦游作者是南宋诗人(或前朝灭亡,仕于新朝)作者是爱国诗人,如:辛弃疾、陆游、陈亮、陈与义、顾炎武、文
7、天祥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国恨家仇、感时伤世、壮志难酬。收复失地、志存恢复、思念故国、亡国之痛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立志报国;对朝廷不满、愤懑;寄情山水(四)、读懂注释注释内容作用介绍疑难词语、地名介绍写作背景介绍相关诗句介绍作者帮助读懂诗歌句子暗示诗歌思想主旨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五)、读懂章法结构起起承承转转合指诗词的收束句。是作者“感发意志”的“诗眼”和“词眼”所在。(直抒胸臆、以景结情、以问句作结,以理作结)“合”句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起即诗歌的开头。“起”句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景、事、物。往往有统率全诗、渲染气氛
8、,铺垫意境等作用。即承接上句承”句。承接起句而展开,是对“起”句的延续、补充、深化。同时,它往往对后面的内容起铺垫和蓄势作用即承接或者递进。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等的思路上的转换。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六)、读懂内容读懂内容,要着重关注诗歌的表达感情词、意象和典故。1、景意象,意象组合的画面(意境);实还是虚?喜还是悲?2、人或物所写角度及内容,形象特点,物与人的关联3、事(含典故)动作,心情(感情)4、情或理什么情
9、或什么理写什么内容色彩的暗示(冷与暖)时令的暗示(春与秋)温度、湿度的暗示环境的暗示(正与逆)动作、行为的暗示(动作与心情)情感的暗示(显与隐)诗歌暗示性破阵子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履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2023年全国乙卷年全国乙卷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参考答案D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方法;开篇即言志,表明自己看轻尘世浮名;在描写登山、穿林等生活场景时,也用“自在”“闲”“心太平”直白地表达出感受。快速把握诗歌的方法快速把握诗歌的方法:(一)明“诗家语”,疏通诗意(二)品标题,抓题眼;(三)知作者,知人论世;(四)读注释,抓暗示信息;(五)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六)析意象,把握特定含意;(七)明典故,取用原来意义;(八)抓尾句,卒章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