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义务务教教育育语语文文课课程程标标准准(2 20 02 22 2年年版版)学学习习研研究究参参考考资资料料(一一)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小学教研部语文学科编辑2022 年 5 月1目录一读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二谈课程标准中的那些“数字”三读课标:对“倡导、提倡、建议”的思考四读课标:这是一部“能”字最多的标准五读课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六读课标:别被“学习任务群”吓趴了!七读课标:新名词与课标解读八读课标:再说“能”字九读课标:学习任务群下的教材、教学评是什么样的?十读课标:越来越胖的“课程性质”我读课标(11):如何落实五大全新的课程理念?我读课标(12):把增改的“学段要求”弄
2、明白了我读课标(13):改为“表达”,中小学生能爱上写作吗?我读课标(14):整本书阅读及教学的课标表达与实践我读课标(15):课标的四大突破,能解决语文中的四大难题吗?我读课标(16):“识字与写字”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我读课标(17):课标中的“讨论”,真用了吗?我读课标(18):图画书走进课标,你准备好了吗?我读课标(19):对“以文化人”“体认”两个新词的思考我读课标(20):如何让“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落地?我读课标(21):课程标准能给予我们哪些实验项目?我读课标(22):读懂“挑战”,设计“挑战”,实施“挑战”我读课标(23):整本书要读不要纸笔测试我读课标(24):新
3、课标高端新培训新明师我读课标(25):跨学科学习,你准备好了吗?我读课标(26):新课标理念下的课文怎么教?我读课标(27):新课标中的那些“新文体”我读课标(28):“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理解与教学尝试我读课标(29):不读课标能不能教书、教好书?我读课标(30):新课标对应哪些新课堂?2一一读读2 20 02 22 2 年年版版义义务务教教育育语语文文课课程程标标准准高高子子阳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发布了,这是一部正式的课程标准。从教育部当天的发布会上知道(2022 年 4 月 21 日 10 点开始的),今年秋季,这部课程标准正式实施,教材已经根据课程标准进行修订,20
4、22 年秋季就要使用 2022 年版的新教材。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要认认真真地读这部课程标准。努力把这本课程标准读厚。读到心里去,读到课堂中去。2022 年新课程标准与本世纪前面两个课标变化还是非常大的,大的让我们很难想象统编教材修订的模样了。拿到课程标准,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边读边画,边想着与以前课程标准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想到了很多。这这部部课课程程标标准准是是前前所所未未有有的的重重视视整整本本书书阅阅读读。这这是是大大好好事事。统统编编教教材材每每册册编编写写了了快快乐乐读读书书吧吧,我我们们都都还还没没有有真真正正落落实实时时,这这部部课课程程标标准准非非常常明明确确地地
5、告告诉诉我我们们,整整本本书书阅阅读读必必须须要要做做。我在读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结合当下正在使用的统编教材,看到了教材在这方面必须要修订。比如:一二年级的与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没有图画书(这次课程标准没有用日本的“绘本”说法,用了美国的说法“图画书”),接下来,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读哪些图画书,这又是新的内容了;爱的教育,原来是六年级上学期快乐读书吧的内容,现在是第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了;十万个为什么原来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现在变成了第三学段;五年级下册的西游记阅读,课程标准说得非常清楚,这是第四学段的。不得不说,把整个课程标准看完,你都找不到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学生读红楼梦三国演义水
6、浒传的文字,如果你的手中有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定知道三国演义红楼梦是高中整本书阅读内容,但 12年基础教育 水浒传 都没有要求学生读。如此看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我国四大名著”的阅读,看来也要有所改变。阅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你会发现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原来三年级下册要读的几本寓言故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太难了,放在第三学段肯定要比第二学段好。“不不要要死死记记硬硬背背”,本本世世纪纪的的三三个个课课程程标标准准都都写写进进去去了了。第 1-3 学段,背诵的与以前的要求一样,没有变化,那就是背诵优秀诗文 50
7、+50+60=160 篇(段)。3什么是优秀诗文?2001 年、2011 的语文课程标准简单地做了解释,这一次课程标准说得更加明确: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这次课程标准如前面课程标准一样,推荐了古诗文,即中国古代优秀诗文要求背诵的 135 篇(段),小学 1-6 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小学 1-6 年级除了优秀古诗文外,还要可以背诵什么?看这部课程标准,可以清楚地知道剩下背诵量是 85 篇,这 85 篇肯定不是优秀古诗文了,应该是现当代、外国优秀诗文。如果以此看 3-6 年级每册中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要求背诵的),接下来,还会不会要求背诵呢?另外,读读课课程程标标准准,发发现现没
8、没有有小小学学阶阶段段编编写写文文言言文文的的要要求求。有人说,这是中国优秀文化,中国优秀文化包括文言文,怎么不能编写呢?能,还必须要!但应该把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转化成白话文。不知道 2022 年秋季使用的新教材 3-6 年级还有没有文言文。如果你用“能”字对三个课程进行查找,你肯定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2 20 00 01 1 年年实实验验版版语语文文课课程程标标准准共共有有 1 13 36 6 个个;2 20 01 11 1 年年语语文文课课程程标标准准共共有有 1 15 53 3 个个;2 20 02 22 2 年年语语文文课课程程标标准准共共有有 2 26 66 6 个个。比比前前面面两
9、两个个课课程程标标准准多多了了 1 10 00 0 多多个个“能能”!所以,我说这是我国百年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能”字最多的!课程标准中的“能”分为三种,一一是是语语文文学学科科能能力力类类的的术术语语;二二是是学学生生之之能能,学学生生能能做做到到的的;三三是是教教师师之之“能能”,就就是是你你要要能能教教。这次课程标准增加的 100多个能,都在“学生之能”“教师之能”上。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这部课程标准,是一线教师应该读的。不读,你不知道学生之能有哪些,也不清楚自己之能有哪些。把所有的“能”读明白了,在实践中用起来,教师能,学生能,语文也就能了。二二谈谈课课程程标标准准中中的的那那些些“
10、数数字字”高高子子阳阳2022 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需要认真读,需要反复读,需要研究性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将其化为一种思想,让自己的课堂有点课标味道。一部课标,几万字,很简略。不全方位地读,就会习以为常,就会按部就班,就会以不变应万变。今天,我来谈谈课程标准中的那些数字。看看这些数字能给我们哪些实验项目?1 1.识识字字量量没没变变4第 1-4 学段,每个学段认识多少字,会写多少字。总量认识 3500,会写 2500,没有变。(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 1600 个左右,其中 800 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左右,其中 600 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
11、字 3000 个左右,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第四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左右,没有强调会写多少字)这个量,不是进入 21 世纪才有的。1986 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有了。我们读中师的时候,袁微子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非常明确地讲了为什么要有这个量,这个量是统计当时多少家报刊、名著,多少亿个字,统计得出来的数量。我 1992-2002 年教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一直讲其科学性。比如骆驼祥子不到10 万字,用了 2413 个单字。也就是说,学生了学会了 2500 个单字足够写一本本书了。这个量,四十多年没有变了。不得不说,这十多年世界变化真大。2012 年去台湾考察语文教育教学,有了
12、一个发现,他们九年的识字量居然认识 4500,会写 3500 个字。比我们整整多了 1000 个。我对此作过一些思考。多了 1000 个字,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呢?多了 1000 个字,到底有多少价值呢?识字量给予我们的研究项目:项目一:如何教活 2500 个汉字?项目二:3500 个汉字对应的词语,如何活用?项目三:哪些识字教学法能让学生爱上汉字?项目四:当下的汉字书写教材有哪些问题,还需要怎样的变革?项目五:用毛笔书写好 2500 个汉字怎么落实?2 2.习习作作量量没没变变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规定每学年习作量的?2000 年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首次规定的。也就是“第二三学段每学年课内习作
13、不少 16 次,第四学段其他练笔不少于 1 万字、每学年不少于 14 次作文”之规定,也就是进入 21 世纪的三个课程标准都有的规定。这个量,其实决定一册教材单元的量。也就是一册教材要编 8 个单元 8 次习作,初中要编 7 个单元 7 次作文。这个量,到底是根据什么制定出来的?由于我的资源库没有多少,至今没有检索到一年写 16、14 次习作的研究依据。这个量,能否让学生会写作、爱上写作呢?我是从 2003 年春天到一线教小学语文的。从我近 20 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每一次习作都教得匆匆忙忙,因为只能用 2-3 课时来教一次习作。班级学生又多,真的难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写出合格的文
14、章来。许许多多的语文教师与我一样,在作文批评上,无法做到人人、篇篇精批细改。由于绝大多数5作文题过于成人化,小学又没有非常明确的作文文体要求等,让两年写话、四年习作,真的问题不少。但与世界多个国家的母语写作对比研究,发现不少国家,一年课内作文最多 8 次,有的国家一年 3 次(一年三个学期,一个学期写 1 篇)。次数少了,一篇文章用时就多了,师生都能慢慢地对待写作了,文章质量自然高了,讨厌写作的学生少了。项目一:到底一学年写 8 次好,还是一学年写 16 次好?项目二:儿童需要怎样的习作教材?项目三:教师应以什么的专业素养教好习作?项目四:这次课程标准没有“课内外作文”五个字了,课外作文还要不
15、要?项目五:让全体学生爱上写作,如何落实?项目六:单元习作在单元中的地位是怎样的?3 3.阅阅读读量量没没变变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是不少于 400 万字。这是 2001 年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规定。四个学段,分别是:5 万、40 万、100 万、260 万。这个阅读量如果折合成本是多少呢?现在第一学段允许读图画书了(这是百年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首次有这个要求),一本图画书的字数 400-1500 字,5 万字的课外阅读,如果用图画书来折算应该是读 125-34 本。第二学段,如果用桥梁书来折算(这次课程标准没有把桥梁书引入课程标准),一本桥梁书字数是 1500-20000
16、字,40 万字的课外阅读,相当于读 267-20本。第三学段,如果用较厚的经典童书来算,一本经典较厚的童书字数是20000-100000 字,160 万字的课外阅读,相当于读 80-16 本书。如此就可以算出小学阶段,六年时间学生读书的本数在 472-70 本之间。这个阅读量是高还是低?美国从 2012 年开始规定小学六年读书 1404 本,占 K12 总阅读量的 77.6%。他们的 1404 本书,就是图画书、桥梁书及较厚的童书。项目一:400 万字的要求很久了,许许多多的学生没有完成这个基本量。这个最低的阅读量如何保证每位学生完成呢?项目二:一二年级如果读 1000 本图画书,三四年级如果
17、读 500 本桥梁书,五六年级如果读 200 本较厚的童书,这样的实验你敢做吗?项目三:这次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整本书阅读,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重在量,还是重在质?项目四:一至六年级的整本书教学,如何真正落实?6项目五:整本书教学评一体如何实施?4 4.背背诵诵量量没没变变我国是从 1992 年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开始,在背诵上有量的规定。从 2001 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开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背诵优秀诗文量就是“50+50+60+80=240 篇(段)”。2001 年、2011 年课程标准对其中的中国古代优秀诗文要求背诵的 120、135 篇(段),其中小学 1-6 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分
18、别是 70、75 篇。2022 年的量继续使用 2011 年课程标准的。其他的背诵量,由教材编写者定。项目一:这么多的背诵,真的能告别死记硬背吗?项目二:背诵的教学评一体该是怎样的?项目三:背诵与理解,到处如何处理?项目四:从新课程标准的所有文字来看,小学没有学文言文的规定,现在的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该如何变革?项目五:背诵的好处,到底有多少?5 5.几几个个速速度度量量没没变变(1)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中规定:“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字”;(2)第四学段“阅读与鉴赏”中规定:“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3)第三学段“表达与交流”中规定: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
19、(4)第四学段“表达与交流”中规定:45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500 字的习作。这四个关于速度量的要求,第(4)在 2001 年课程标准中就出现了,其他三个规定首次出现在 2011 年语文课程标准中。项目一:小学第三学段规定“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怎么理解,怎么实施?项目二:小学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中学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这样的目标能实现吗?对于一个班学生来说,有多少人能实现,有多少不能实现?项目三:“小学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中学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之要求是高还是低,还是非常的科学?项目四:45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500 字的习作,这样的要求是低还是高?项目五:多年来,小学
20、考试卷上的作文要求写 400 字左右,中考是 600 字左右,高考是 800 字左右,如何理解这 400、600、800 字作文?项目六:中小学生能否进行长作文的写作训练?76 6.增增加加教教材材相相关关学学习习内内容容的的比比例例根据不同学段特点,统筹安排各类主题的相关学习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 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以及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占 30%40%。这是以前课程标准没有的规定。项目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如何教?项目二:革命文化作品,如何教?项目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如何教?项目四:科
21、学类作品,怎么教?项目五:自然类作品,怎么教?项目六:生活类作品,怎么教?项目七:外国优秀文化作品,怎么教?三三读读课课标标:对对“倡倡导导、提提倡倡、建建议议”的的思思考考高高子子阳阳十多年前,我读 2001、2011 年语文课程标准,针对标准中的“提倡、倡导、建议”专门写过文章并发表,旧文的内容是:2001 年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有 8 处用到“提倡”,2011 年语文课程标准仍然是 8 处(还有两处“倡导”),但提倡内容有变化。2011 年课程标准将原来“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取消,增加“提倡多读多写”“朗读要提倡自然”。原来的“提倡学生自主拟题”改为“提倡学生自
22、主选题”,并将原来的“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结合”变为“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2011 年版的课程标准 8 处“提倡”如下:1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2.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4.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5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6.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7.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8.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8分析
23、,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的两处倡导,内容都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什么叫提倡?提倡意思是指出事物的优点鼓励大家使用或实行。什么是倡导?意思是率先提议。什么是建议?是个人或团体,对某件事情未来要如何的操作,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指通常是在适当的时候指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是有益处的。面对这三个名词,即提倡、倡导、建议的内容,都是鼓励大家使用、实行,并非必须使用、实行。既然是提倡、倡导、建议大家会不会用呢?拿着 2001 年语文课程标准中的
24、8 条提倡内容,到城市、乡村、发达、贫困等中小学实地调查看看就知道,有多少教师在使用这些“提倡”。2011 年语文课程标准中的 8 大提倡,都是经过实践证明有效、高效的,是学生语文素养达成不可缺少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这是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多读多写都不做还叫语文教学吗?只有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课文才算真正的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朗读必须要自然,不能矫情做作,这不是提倡的问题,那是必须做到自然。教学中做不到自然,那是教师基本功不过关。学生多做题带来了什么?如果再不强调,再不要求必须少做题,语文还是语文吗?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做题中形成吗?急功近利的多做题的语文
25、教育肯定是不科学的,少做题,多读整本书,读好书,好读书,那是科学之策,科学手段。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果不把其他学科结合,没有跨学科的学习思维,语文课程的这个基本特点不就彻底丧失了吗?代表性课内外作文的确要收藏,其实每位同学四个阶段的写作就是四本书,全部收藏都不成任何问题,都是应该做的!那么多学校都没有使用,众多提倡还有多少价值呢?反复思索这 8 个“提倡”,哪一个都是应该坚守的。但提倡一词决定着用没有违反课程标准之规定,不用也没有违反。所以,笔者认为,“提倡”一词的继续使用,只能让好的东西继续束之高阁,标准就是标准,必须遵守。试想想,企业等标准如果使用提倡,会是什么样
26、的结果?好的教学理念、教学设想、教学创造的确有很多,也不可能一一列在课程标准中,教师本身也是一个创造者。既然在标准中列出,提倡一词尽可能不要使用。2011 年语文课程标准中还使用“建议”也有 10 处,“建议”一词总觉得也不该出现在课程标准中,而建议中的内容大多属于语文教师必须做的,但因为是“建议”,相信很多老师不会吸纳。具体原因不言而喻。而读香港、台湾及日本、法国、美国等课程标准,看不到“建议”两字。9“提倡、倡导、建议”,看似是给予教师、学生自由的智慧,其实会让更多的老师放弃提倡、倡导与建议。像企业的各类标准,如果也使用建议与提倡,比如食品标准中如果有“建议不用地沟油,提倡使用有机食用油,
27、建议过期的东西不要再流入市场”的要求,其结果注定是大多数的企业会用地沟油,会用非常便宜的转基因油,过去的东西会继续卖。标准就是标准,不能使用建议与提倡、倡导。以上文章是 2012 年发表的。那2022 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这三个词语的使用上有没有变化呢?我全文搜索,结果如下:4 4 处处倡倡导导,2 2 处处提提倡倡,1 12 2 处处建建议议。从数量来看,减少了不少。也许我那时候的思考对今天的课程标准有点帮助。这也是我国课程标准史上的一大进步。4 4 处处倡倡导导是是:第一处倡导,在课程理念中:“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第
28、二处倡导,也在课程理念中:“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第三处倡导,在“过程性评价原则”中:“过程性评价要拓宽评价视野,倡导学科融合。”第四倡导,在“命题规划”里:“科学设计试巻结构,明确规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倡导设计基于情境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2 2 处处提提倡倡,在“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第四学段“教学提示”中的:“提倡日积月累,不要贪多求快;提倡熟读成诵,不要死记硬背。”2011 年语文课程标准中的 8 处提倡、2 处倡导,只保留了 1 个,即“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其余 9 处全部删除,当然新增加的“5 处倡导与提倡
29、”是需要我们反复研究与思考的。1 12 2 处处建建议议,都是标题,即“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作业评价建议”“阶段性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等,也就是这些标题以下的内容都是“建议”的内容。102 页的语文课程标准,建议的内容多在“课程实施”里,共 10 页纸,加上“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共 11 页!细读“提倡、倡导、建议”的内容,哪个不是应该做的?“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这一内容,实质是五个“倡导”,即倡导少做题,倡导多读书,倡导好读书,倡导读好书,倡导读整本书。我国中小学语
30、文质量一直不高,从这里能找到原因。一是我们做的题太多了(做题式语文,标准式答案10语文,最终的结果是,集体性讨厌语文)。多读书、喜欢读书、读好的书、读整本书,这是语文本该做的事。过去学校条件不好,家庭条件不好,没有书,只学课本,多读课文,不必评说。自我国许许多多学校通过义务教育验收以来,只要是验收合格的学校,哪所学校没有书?但不得不说,多少学校的书藏在那里,学生是偶尔借一借,老师几乎不去借。为什么呢?倡导他们干,他们挺听话的,干也行,不干也行。在这种二元选择下,大家肯定毫不犹豫地选择不干。所以,集体不干,集体性地热爱让学生做题,就成为这三十多年教育的主流教育理念。假如,课程标准在这一要求上,不
31、是倡导,教材编写肯定会当成必做事来做。因为只有一种选择,老师、学校肯定必须做了。题做了,读书时间自然就少了,没了。思考“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过程性评价要拓宽评价视野,倡导学科融合。”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是最能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的。老师只有抓住过程性和整体性评价,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才能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等,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因为“倡导”,导致二选一,抓什么不抓什么,结论肯定不一样。再看“科学设计试卷结构,明确规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倡导设计基于情境
32、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这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业水平考试”中“命题规划”要求,这是以前课程标准所没有的。这一要求,其实也指出过去学业水平测试题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缺少基于情境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而这样的试题,是科学设计试卷结构必须要改革的。试卷上没有,很容易导致课堂上没有。课堂上没有,试卷上没有,久而久之,就导致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就没有。此处用了“倡导”一词,很容易导致命题人今年选择了出这类题,明年选择不出这类题;这个地方的命题人,年年出这类题,一些地方的命题人,从来不出这类题。这样学业考试,不仅苦了老师,当然也苦了学生。再看看两处“提倡”。“提
33、倡日积月累,不要贪多求快;提倡熟读成诵,不要死记硬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只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这一次课程标准有三大块六个任务群,这两个提倡是针对“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提出的,专门在“教学提示”中提醒我们老师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就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任务群由哪些任务组成的?哪些任务最容易导致死记硬背?第一学段容易导致死记硬背的内容有:“认读拼音字母、拼读音节”“诵读、记录课内外学到的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儿歌、短小的古诗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第二学段容易导致死记硬背的内容有:“诵读、积累成语典故
34、、中华文化名11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第三学段容易导致死记硬背的内容有:“诵读优秀诗文,分主题梳理自己积累的成语典故、格言警句、对联等语言材料”第四学段容易导致死记硬背的内容有:“学习整理典型的语法、修辞应用实例”“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在日积月累上,贪多求快,有没有?当然有!比如,现在教材上三至六年级安排了“文言文”,多少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读背超过教材十倍甚至二三十倍量的“文言文”。“死记硬背”的现象是否普遍?如果一个地方的期末试卷里有“5-20 分左右”的“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考题的,这个地方的所有学校的所有学生都会“死记
35、硬背”的。我们真的不能再死记硬背了。我们是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开始科举考试,1905 年清朝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 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这 1300 余年,没有哪个考生不经历着一年又一年的死记硬背。虽然也造就不少人才,但其弊端也是相当明显的。因为是“提倡日积月累,提倡熟读成诵”老师自然会放弃“日积月累,熟读成诵”而选择“贪多求快”“死记硬背”。看“11 页”的诸多建议,哪一条不是应该做的?“提倡、倡导、建议”是非常柔性的三个词。课程标准,应该是刚性的。四四读读课课标标:这这是是一一部部“能能”字字最最多多的的标标准准高高子子阳阳什
36、么是能?能是象形字。金文字形像站立的熊形,大口朝下,前后腿脚,带钩的爪,短尾,简单而概括地表现了熊嘴大尾短、四肢粗短的基本特征;战国文字则头、口、脚几处分离;小篆字形由秦简字形演变而来;隶楷文字由小篆演变而来,头部变成了左上的“厶”,口部成了左下的“冃”,前后腿脚成了右上、右下两个“匕”,写作“能”。本义指熊,是一种食肉类哺乳动物,头大尾短,四肢粗短,脚掌大。说文:“能,熊属,足似鹿。”因读音相近(能,古音泥纽蒸部;熊,古音匣纽蒸部),“能”被假借为能力、才能的“能”。书大禹谟:“汝惟不矜(自大),天下莫与汝争能。”由能力、才能义引申为有能力、有才能、胜任、善长、能够、12容许等义。睡虎地秦墓
37、竹简:“及物之不能相易者。”后来的“能”多用为借义,于是又用“熊”来表示它的本义,“能”则专用为借义了。“能”的基本读音为 nng;读 ni 时,指一种三足鳖,尔雅释鱼:“鳖三足,能。”读 ti、读 ni 则都用为通假字。能,挺复杂的,但也挺简单的,大概的意思,学生懂,老师也懂。课程标准用了那么多的“能”,让我多一种了解。把这些“能”变成“真能”,才是“能”。如果不能做到,或把许多“能”丢弃,那就是回到了“熊”的意义上了。为什么多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语文素养不高,很有可能在“能”字的理解与全面落实上出了问题。本来很“能”的学生,通过 12 年的语文学习,回到了“能”的本义上了。我这样理解,也是提
38、醒自己要把这些“能”处理好。为什么说这部课程标准“能”字最多?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如果没有十多年语文教材教法的教学历程,我肯定与所有的一线语文老师一样,不怎么爱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因为这门课程,让我把百年来的有关小学语文的课程纲要、教学大纲、教学纲要、课程标准,都读了,有的读了很多很多遍,越读越觉得我国语文教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与这些纲要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这种阅读,也让我对其关注有了不同的点。像“能”字的多少,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一线老师可能会跳过去,不觉得这个字多么的重要。如果你用“能”字对三个课程进行查找,你肯定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2001 年实验版语文课程标准共有 136 个;
39、2011 年语文课程标准共有 153 个;2022 年语文课程标准共有 266 个。比前面两个课程标准多了 100 多个!这些“能”字在课程标准中的表现是怎样的?1.前言中 2 次提到“关键能力”。2.课程性质中有 5 个“能”: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3.课程理念中有 5 个“能”: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独特的育人功能、知识与能力、语文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4.核心素养内涵中有 10 个“能”:关键能力、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5.总目标中有
40、 10 个“能”:实践能力、独立阅读能力、激发创造潜能;能说普通话;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13界;能借助不同媒体表达自己的见闻与感受。6.学段要求中共有 71 个“能”。其中 5 个“能力”,即识字能力、写字能力、应对能力、独立写作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另外 66 个都是“能”,分别在第一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中,分别是:“识字与写字”共有 11 个“能”(4、4、2、1),“阅读与鉴赏”共有 20 个“能”(0、5、4、11),“表达与交流”共
41、有 30 个“能”(4、8、6、12),“梳理与探究”共有 5 个“能”(1、1、0、3)。7.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中共有 8 个“能”:识字能力、写字能力、能字构词能力、书写技能、运用汉字的能力、查字词的能力、独立识字能力;建立自己的创意语言资料库,并能学以致用。8.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共有 3 个“能”:能写日记、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评价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能力。9.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共有 2 个“能”:审美能力、创意表达能力。10.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有 1 个“能”:能区分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11.整本书阅读中共有 1 个“能”:整体认知能力。12.跨学科学习中有 8 个“能”:语言文字
42、运用能力、相关知识和技能、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人工智能、学习兴趣和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13.学业质量描述:第一学段中有 9 个“能”:能正确书写 8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描述一幅图画的主要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提 示提取文本的显性信息,能借助关键词句复述自己读过的故事或其他内容,朗读时能使用普通话,能简单评价他人的朗读,喜欢读古诗能熟读成诵,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发现,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所得。14.学业质量描述:第二学段中有 28 个“能”: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
43、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16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15.学业质量描述:第三学段中有 32 个“能”(略)。16.学业质量描述:第四学段中有 42 个“能”(略)。17.教学建议中共有 6 个“能”: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学习任务群的功能、技能、语文能力、发挥信息技术功能、写字能力.18.评价建议中共有 12 个“能”:创新能力、学生能力、自身潜能、语14言能力、综合学习能力、阶段性评价的调节功能、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命题材料要能够体现问题或任务的对象、目的与要求,能够
44、启发学生调动既有知识和资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能够为学生解决问题;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筛选分类、比较概括、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19.教材编写建议中共有 2 个“能”:发展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评价能力。20.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共有 1 个“能”: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育人功能。21.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共有 1 个“能”:提高课程实施能力,提高跨学科整合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在观摩和反思中增强自己的实践智慧提高教学能力,要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知识和新业态,增强培训内容的时代性。22.附录中的 4 个“能”。把这些“能”放在一起研究,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各种能力的名
45、词术语。百年来,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一直缺失给这些术语注释,这就要求我们来填补这个空白,也就是说要对这些术语非常熟悉。而这些能力,很多是针对学生的,还有的是针对命题者的,还有的是针对老师的。另外,每一个能力的培养,其实都是一个课题,都是一个实验,都不是通过简单的行为就可以达成的。这里的实验项目很多很多。二是作为行为动词来使用的“能”,即“能”的表述。从这部课程标准来看,这些“能”之行为,一是指向学生,二是指向老师。“能”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也就是说这些“能”是结果,不是过程。关于结构目标的行为动词有好多,比如“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能”属于“掌握”。另外,千万要与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如“
46、经历、体验、感悟、探索”等区别开来。既然是结果,我们的教学设计就要从这一个个“能”出发了。这是逆向性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当我把这些“能”挑出来,一个个学生该有的结果我也明白,接下来的系列课堂教学设计就知道怎么做更合理了。五五读读课课标标:核核心心素素养养与与关关键键能能力力高高子子阳阳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提到“核心素养”,却有 13 次“语文素养”,因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4 年才提出来的。2016 年 9 月 16 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出炉,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15健康生活、责任担当、
47、实践创新”6 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 18 个基本要点。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出现 34 次!“语文素养”不再出现了!仅仅使用 10 年的“语文素养”一词结束,用核心素养取代。另外“关键能力”出现 3 次,以前的课程标准没有出现这个词。当我们一线老师对“核心素养”还处在一知半解或者迷迷糊糊的时候(那么多条,如果用反复读背,真的说不完整),“关键能力”又来了。什么是关键能力?虽然课程只有 3
48、处,但不得不思考,因为这是关键能力。虽然“语文素养”没了,那属于语文学科范畴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这次课程标准还是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即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这次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上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一致的,即以学科核心素养取代了学科三维目标。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标准非常明确地说“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这一次同样是非常明确地说“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这超级大的变化,需要细致研究,课堂教学才会有体现。关于关键能力,我就是看了 2022 年版义
49、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讨论稿”才开始关注的。什么是关键能力?许芳菊在关键能力(华夏出版社出版,2010 年 5 月第一学段)一书中,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合称为“关键能力”。另外,在新加坡,把“职业核心能力”也称作关键能力。2017 年 9 月 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并进一步指出要培养四种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这四种关键能力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很明显,这四种关键能力还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科特点,才
50、能确立所教学科的关键能力。这可不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我于是想寻找几本这方面的书,以“关键能力”在“京东、当当”上查到了很多带着“关键能力”字眼的书:关键能力:儿童专注力训练手记指向关键能力的 STEM 课程构建发展儿童数学关键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关键能力研究以国际理念引领学生关键能力提升:北京市房山区 PISA 项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考试改革背景下数学关键能力进阶培养研究考点帮知识+关键能力镜像练习:认知成长的16关键能力(巧妙利用大脑的学习本能,有意识地让自己变强!)高考语文读写关键能力培养 积极营地导师的关键能力 英文写作 12 大关键能力 看不见的竞争力:68 个教育细节培养儿童关键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