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泰山记登泰山记课后训练题课后训练题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 登泰山记 选自_, 作者_, 是_代_派代表人物, 他和_、 _ 被誉为“桐城三祖”。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_风雪,_齐河、长清,_泰山西北谷,_ 长城之限,_泰安。 3 山多石, _。 石苍黑色, _, _。 少杂树, _, 生石罅, _。 冰雪,无瀑水,_。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1下列划横线词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汶(wn)水 济(j)水 徂(c)徕 B绛(jing)皓 石罅(xi) 膝(q)齐 C若偻(l) 少圜(yun) 摴蒱(ch p) D须臾(y) 山巅(din) 姚鼐(ni)
2、2对下列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B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循:沿着 C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流失 D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3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4选出与“明烛天南”中的“烛”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腰白玉之环 B孔子师郯子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其阴,济水东流 5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去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
3、道中石刻 6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多石,(山)少土 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 C(山)少杂树,(山)多松 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句中的“城郭”泛指 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一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流派。 8对泰山日出这段文字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先从日出前的风、雪、云写起,与上文“苍山负雪”照应;“大风扬积雪击面”,这是日出前
4、在寒山之 顶的感受,十分真切。 B作者抓住日出时色彩变化的这一特点,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了日出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C作者回头看西边山峰,是由高向低俯视,“絳皓驳色”,显示了“红装素裹,分外妖烧”的日出美景。 D本段上文是泰山夕照图,本段是泰山日出图,前者着力指“静”状,后者有意给“动”态,动静相宜, 相辅相成。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8 分) 登泰山记登泰山记(节选)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 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
5、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9、本文作者是清朝_派古文家 。(2 分)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大风.皆云满漫”用风雪交加、云雾弥漫创造了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 B.文中“若摴蒱”、“若偻”以小喻大,突出了泰山的雄伟。 C.作者“回视日观以西峰”的视角是由近向远的平视。 D.整段文字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 分) 极天云一线异色。 _ 12、“若樗蒲”“若偻”运用_的修辞手法,以小喻大,突出了_。 1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_ A. “大风扬积雪击面”句中的“击”字,生动地表现了高山上寒风之猛烈。 B
6、. “戊申晦”其中的“晦”是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C.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写云海形成一片红光,烘托着上升的红日。 D. 选文描绘了泰山日出的全过程,展示出一幅动人的美景。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1惜抱轩诗文集 姚鼐 清 桐城 方苞 刘大櫆 2乘 历 穿 越 至于 3少土 多平方 少圜 多松 皆平顶 无鸟兽音迹 二、1B(膝 x) 2C(漫:磨灭) 3A(B 项“至”是动词到达,“于”是介词,到;C 项“下” 指脚下,现多用于对朋友的敬称;D 项“平方”并且呈方形,今常用为数学名词) 4A(名词作动 词) 5D (“是”这的意思) 6D 7D(“桐城”指籍贯) 8C 三、9、桐城派,姚鼐(1+1 分,有错别字不给分);10、C 11、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奇异的颜色。(3 分) (“极”、“异”语句通顺)12、比喻 泰山的雄伟 1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