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国家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的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国家性质国家性质(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民主与专政民主的实质: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2、。民主的本质属性: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类型当今世界主要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国家职能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国家还具有社会管理职能。我国国家性质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表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含义:政体,即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国体与政体关系
3、: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影响因素: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外,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代议制:A含义: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B特点: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国家制度包括国体与政体,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实行民主制的国家,从国体意义上讲,都是专政与民主的统一体;从政体意义上讲,则是实行同专制政体相对立的民主政体的国家。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大都实行专制政体,而现代国家大都采用民主政体。第二框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
4、政体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政体)坚持完善的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划分依据: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区别国家元首产生办法经过选举产生由世袭的君主担任国家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议会制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在总统制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同时又是政府首脑,有实权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
5、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形成原因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采用的国家现代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如美国、法国、德国等少数国家采用,但国家政权的实际运行与民主共和制大体相同,如英国、日本、西班牙等联系都是现代国家所采取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相对于君主专制,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上的巨大进步议会制和总统制划分依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议会制(内阁制)总统制区别权力中心议会总统政府产生方式 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监督。由总统任命产生,对总统负责政党上台关键取得议会中多数席位 。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
6、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取得总统竞选胜利国家元首、议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国家元首负责,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由国家元首指定人员重新组织政府;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但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会受到议会的制约。典型国家英国、日本(议会君主制)、德国、意大利、印度(议会制共和制)美国、巴西、阿根廷相同点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政权组织 形式,都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度的比较: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议会
7、制度区别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经济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实质维护人民利益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反映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运行原则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工作效率议行合一 效率高相互牵制 效率低联系都是代议制,甲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第二框 政党和利益集团政党产生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含义政党是有组织的政治团体。目标通常以执政为主要目标;也有一些政党不谋求执政,但积极致力于推广某种政治思想,维护某种政治利益。 手段在代议制政体下,政党争取
8、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阶级性质政党是阶级的领导者,其根本属性是阶级性。政党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议题有明确的态度和主张,这些往往体现在其政纲或党章中。类型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有一党制、 两党制和多党制。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政治,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无法改变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欺骗人民大众的根本性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利益集团含义利益集团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会提出诉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压力,借以影响公共政策
9、,以争取其团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的社会团体地位利益集团又称压力团体或倡议团体,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利益集团不同于政党,它们不得以取得政权或改变政权为目标,而是在既有政治体制内进行完全合法的活动。途径通过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等,影响政府决策。类型根据诉求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自利型利益集团和公益型利益集团。作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无法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第二课 国家结构形式第一框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国家主权含义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地位国家主权
10、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石。 重要性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表现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外则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权利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基本权利。中央与地方中央政府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至于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各国的情况不尽一致。 行政区划的原因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
11、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依据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权力范围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我国的中央与地方划分原则: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具体要求: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
12、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行政区域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第二框 单一制和复合制单一制组成按照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职权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特征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类型根据其权力集中的程度,单一制国家可以划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地方分权型两种类型复合制联邦制组成单位:联邦治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
13、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由联邦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邦联制邦联是主权国家为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邦联虽然也有类似国名的称呼,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不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1、比较单一制和复合制:比较单一制复合制立法机关全国只有一个多个组成单位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宪法 全国只有一部宪法联邦及各组成部 分都有宪法中央政府机关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除联邦政府外,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的中央政权机关公民国籍公民只有一种国籍 每个公民拥有两种国籍,既是联邦公民,也是联邦成员国成员外交权力
14、 中央统一行使外交权力联邦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其成员国也有某些外交权权力授予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地方权力由中央授予,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主要区别单一制国家地方的权力是中央授予的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代表国家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德国、瑞士、 俄罗斯相同点 都属于国家结构形式。都是指国家政权的纵向分配问题,即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国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
15、结果。2比较联邦与邦联类别联 邦邦 联区别含义由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等)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主权国家为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机构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中央政府没有统一的中央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主要机构是邦联的议会或成员国首脑会议职权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联邦的地位高于其组成单位,联邦法律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各地方法律不得与它相抵触邦联的活动只限于特定方面,其首脑会议的决议必须经过成员国认可才能生效,无法律效力;各成员国仍是独立主权国家,拥有立法、行政、外交、军事、财政等方面的权力国际交往联邦本身是统一的国际法主体,外交权一般由联邦政府统一行使,联邦成员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
16、但有的联邦国家也允许成员有某些外交权邦联本身不是国际法主体,无权代表邦联成员行使外交权,邦联成员国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能够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典型例子美国、德国、印度英联邦、独立国家联合体、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联系联邦是“联合的国家”,邦联是“国家的联合”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 第三课多极化趋势第一框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多极化形成二战后,在西方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中逐步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地位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
17、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发展状况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意义或影响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过程中,传统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世界主要力量美国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并且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为了维护其在全球的利益,美国利用军事和经济手段,不断干涉他国内政,输出美
18、国价值观,造成了一系列地区和局部冲突中国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人口、经济、贸易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联合自强,成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欧盟欧盟是国际格局中一支重要战略性力量
19、,它的集团优势地位,使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俄罗斯俄罗斯国土面积世界第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强大的军事实力,巨大的经济、科技发展潜力日本拥有巨大的经济总量、先进的军事技术、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成熟的文化产业印度印度拥有巨大的人口总量,经济发展潜力大,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第二框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含义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领域主要聚焦于主权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等问题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其中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基本形式国际交往主要方式:包括国家间的贸易
20、往来,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领导人互访,缔结条约或协定,等等主要依据:国际法。 当前,国际法规范着国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维护国际关系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遵守国际法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国际竞争背景: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实质: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趋势: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影响因素各国的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对外政策也不同,这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宗教、文化和历史等多种因素
21、综合作用,使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原因: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收到谴责反对我国维护国家利益1、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2、要求:中国坚定地维护
22、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国家实力通常用一国的综合国力来衡量。我国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第四课和平与发展(当今时代主题)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重要性: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可以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现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发展问
23、题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重要性: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和平与发展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需要国际社会保持持久和平的环境,为各国正常发展和政治经济的往来提供保障。世界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相对和平的国家环境,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争端,是世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消除贫困,减少地区冲
24、突的发生,消除不稳定因素,为维系持久和平提供动力。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1、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国家间日益增强的贸易往来,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1、 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实力提升,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和战争面貌。3、 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随着国际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多边主义的深入发展,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日趋成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冲突。主要障碍1、霸权主义
25、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2、和平角度: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本质上是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之上,3、发展角度:表现: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落后、贫困、危机等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4、当今世界局部动荡频繁发生。表现: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贸易摩擦、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非传统安全)现状: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旧十分艰巨。有效途径为了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
26、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国际关系民主化1、内涵: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2、原因: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商量着办。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肯定是不能成功的。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3、措施:应该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
27、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好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第五课中国的外交第一框 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内容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
28、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地位: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9、,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内容: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中国外交实践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特别提醒: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关系,国家性质影响国际关系,但不起决定作用,不同
30、性质的国家可以友好相处,性质相同的国家也可能发生战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时代背景世界多极化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这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它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能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会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为应对这些挑战提供新
31、路径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第二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地位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传统精神,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超越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的关系,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原因必要性: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
32、深。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对世界: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新路径;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智慧;为全球生态和谐贡献了新方案)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
33、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措施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中国智慧
34、的生动实践1、重大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中国行动)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a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
35、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b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c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d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含义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动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表现生产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36、。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贸易全球化: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除了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也进入了交易范围并迅速发展金融全球化: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影响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根本动力: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扩张国外市场;另一方面,运输和通信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使得全球经济活动越来越便捷,为经济全球化
37、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根本动因: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驱使资本不断不断突破疆域限制,在全球落户、投资、开发,使得商品、服务、技术、资金、劳务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体制基础: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没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也就没有真正的经济全球化。重要载体跨国公司含义:跨国公司是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目的: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积极作用: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负面影响: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
38、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机遇与挑战1、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意义)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2、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消极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39、,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酿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全球化好处。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要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要完善全球治理。有效解决跨国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协商、加强合作。第七课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第一框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开放新格局开端:
40、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成就: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立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新时代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市场优势: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化质量和水平。对外贸易:要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营商环境: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
41、法制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外合作: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原则: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关系比较项对外开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是建设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原因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要求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
42、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我们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联系首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要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执行既定的对外开放政策,并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逐步地扩大对外开放。其次,坚持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通过对外开放,可以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有目的地利用先进的设备和其他生产要素,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最后,任何闭关自守
43、、盲目排外或只靠他国来获得发展的做法都是错误的。第二框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国际: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国内: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不断以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开放性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积极做出中国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
44、善,我国数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A.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B.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C.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态度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中国主张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中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行动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共建“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