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广西钦州市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第 卷 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 “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 (沧浪诗话 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 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 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
2、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样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共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 “ 白发三千丈 ” , “ 燕山雪花大如席 ”; 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 “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 ,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给人以逼真之感。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 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 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杜甫曾在戏
3、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引中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大处着眼,何等悲壮 !颔联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又如 (北征 )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 。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 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
4、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斜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 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在虚处用力, 妙在烘托。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拈不滞,显得飘逸。在实处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 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白杜甫思想、性格及创作态度、题材的差异,决定了飘逸与沉郁风
5、格的不同,其风格不同可从所选意象看出:前者常超越现实,后者则偏于写实。 B.严羽认为,李白诗歌风格飘逸、万景皆虚,杜甫诗歌风格沉郁、万景皆实,两者不能- 2 - 互学。这些观点虽不确切,但的确道出了两者风格与意象的不 同。 C .李白的诗歌常常穿插表现历史、神话、梦境,把表面似乎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组合成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 D.杜甫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善于对生活细节作精致的描绘;他的一些记游诗所描绘的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甚至可作地理研究的辅助资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李白和杜甫都能用夸张,但李白想象驰骋、夸张大胆,
6、如 “ 燕山雪花大如席 ” ;而杜甫取自现实、偏于写实,如 “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 。 B.杜甫赞赏王宰的山水图画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 万里之势,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常常如此,往往从实处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问题。 C.杜甫诗歌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常常以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如(北征 )即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变化。 D.李白诗歌总是驰骋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虽然很少精致描绘生活细节,但虚中见实,实处用力,妙在烘托,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飘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杜甫春望中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 表现的是重大社会政治内容,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则表现出生 活细节和作者内心的波谰。 B.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古体诗,写的都是安史之乱,但李诗对现实似乎不甚着力,故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 C.李白的诗歌往往在虚处用力,诗的意象不粘不滞,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诗风飘逸洒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具艺术魅力。 D.杜甫的诗歌往往在实处用力,其妙在于刻画,刻画深入具体,气魄非同一般,意象不浮不泛,情感真实深挚,显现出沉郁的风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至鸿
8、门,谢曰: “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 “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 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庄则入为寿。寿毕,曰: “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项王 曰: “ 诺。 ”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 常以身翼蔽沛
9、公,庄不得击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 “ 今日之事何如? ” 良曰: “ 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哙曰: “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 “ 客何为者? ” 张良曰: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项王曰:- 3 - “ 壮士! 赐之卮酒。 ”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 “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 剑切而啖之。项王曰: “ 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曰: “ 臣死且不避,卮酒
10、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 坐。 ” 樊哙从良坐。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拔剑切而 啖 之 啖:吃 B项王按剑而 跽 跽:站立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 内 内:内部 D然不自 意 能先入关破秦 意:心意 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3 分) A备他盗出入与 非
11、常 也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 婚姻 C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 D秦兵 旦暮 渡易水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 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 “ 按剑而跽 ” 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而抬举一番,难怪项羽愿听。 7.把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3 分) 译文: (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 分) 。 译文: ( 3)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4 分) 译文: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 8-9 题 ( 11 分) 山 寺 夜 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 4 - 8.三四两句中的 “ 烟 ” 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5分) 9.结合全诗分析诗人 “ 不眠 ” 的原因。( 6分) 译文: (三)名篇名句默写 (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题 2 分,错一字扣 1 分,共 6 分) ( 1) 沁园春长沙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_,_, _, _。 ( 2) 记念刘和珍君中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 _, _, _。 ( 3)荆轲刺秦王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_, 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 14 题。 丢失的香柚 梁晓声 “ 大串联 ” 时期,我从哈尔滨到了成都,住在气象学校,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