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解解 读读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
2、理论中国化化最新成果最新成果,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组成部分,是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书逻辑本书逻辑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执政地位确立执政地位确立 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 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根本保证根本保证本质特征本质特征基本方式基本方式第二单元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根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三位一体三位一体四个环节四个环节党的领导、人民当
3、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主线主线党党人民人民法法三者统一于我国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伟大实践实践主题主题主旨主旨坚定政治立场和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和方向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治国理政基本方式基本要求法治中国建设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原则第一单元党的领导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总目标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科学立法 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有机有机 统一统一目标目标主体主体基础基础前 提关 键防 线基 础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第七课
4、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必修三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政治与法治 目 录考情考向知识体系考点精讲易错明辨命题探究一考情考向课标要求核心素养 考情预测 阐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治认同:坚持依法治国,认同我国法治发展的成就。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科学精神:理解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坚持依法治国,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法治意识:增强法治意识,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生活。公共参与:在生活中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积极宣传法律知识,遵纪守法。从命题内容上看,全面依法治
5、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为常考点 从考査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出现。从设问类型上看,意义类、措施类、原因类都有可能。试题常以国家法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为背景,如立法活动、民法典实施等,考查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一致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等,但更多是结合第八第九课综合考查。二二知识体系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第七课 治国理政基本方式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第九课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基本要求第八课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依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与原则我国法律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发展的历史马克思
6、主义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治理论新中国法治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建设的成就原则原则总目标总目标法治国家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政府科学立法科学立法 公正司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全民守法我国法治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建设的历程追根溯源追根溯源whywhy把握当下把握当下howhow明确目标明确目标whatwhat展望未来展望未来howhow核心核心前提前提关键关键防线防线基础基础目标目标主体主体基础基础第三单元识体系第三单元识体系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法的产生、本质、决定因素、类型法的特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
7、设的理论基础法律的产生、作用中华法系(含义、历程、作用)影响法治建设的原因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三三考点精讲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01考点(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本质和作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3.特点 古代社会: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社会
8、: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拓展拓展】1.1.法治法治:就是:就是“法的统治法的统治”,是一种贯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原则和方式。2.2.人治人治:个人或者少数人因掌握社会公共权力个人或者少数人因掌握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的与精神的手段,伦理等物质的与精神的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制。法制与法治法制与法治1.1.两者
9、区别:两者区别:(1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主要指,属于制度的范畴,主要指静态的静态的法的规则及法的规则及其体系;而其体系;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相对于“人治人治”而言的,除静态的而言的,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还包括动态的立法、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动。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动。(2 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
10、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法治。2.2.两者联系:两者联系:(1 1)法制法制是是法治法治的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上,实行,法治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上,实行法治需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法治需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2 2)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凡国家必有法制,但不一定实行法治凡国家必有法制,但不一定实行法治。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重要标志;是国家治理体
11、系和治理能力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重要依托;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重要保障,是以理性解决社会矛盾的,是以理性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最佳途径。4.中华法系(1)含义: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2)主要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
12、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3)作用: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1.地位: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2.内容:(1)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2)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3)法的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一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
1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4)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3.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习俗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法律规范、4.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
14、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度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注注1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而非其它类型的国家。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而非其它类型的国家。注注2 2: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注注3 3:“平等平等”是指公民在
15、法律实施上的平等是指公民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守法、执法和司法),但立法上不平等,不能认为公民的权利都一样!(守法、执法和司法),但立法上不平等,不能认为公民的权利都一样!【提醒】【提醒】法律不等于社会规范法律不等于社会规范(1 1)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括法律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职业规范等。等。(2 2)法律规范区别与其他社会规范的)法律规范区别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点首要点在于:在于: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普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普遍适用于一切
16、社会成员的规范。遍适用于一切社会成员的规范。(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4)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政治职能:即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社会职能:即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我国的法我国的法政治职能(核心)政治职能(核心)社会职能社会职能区别区别含义含
17、义法维护一定统治阶级的作用法维护一定统治阶级的作用 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表现表现l 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确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确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l 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l 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l 维护经济基础维护经济基础l 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l 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l 发展社会文化发展社会文化l 规范某些技术指标规范某些技术指标侧重侧重联系联系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核心,决定决定社会职能;社会职能;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社会职能是政治
18、职能的基础和体现基础和体现,两者是统一的。,两者是统一的。注:注:法的职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法的职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侧重阶级矛盾侧重阶级矛盾解决方式是解决方式是打击(如打击犯罪分子)打击(如打击犯罪分子)侧重人民内部矛盾侧重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式是解决方式是协调协调(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一国法治的决定因素: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2.中国人民的法治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3.巨大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依
19、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新境界。法治应当体现国情与特色法治应当体现国情与特色世界上既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法治体系,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法治模式。一国的世界上既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法治体系,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法治模式。一国的法治体系总要与法治体系总要与该国的国体、政体相适应该国的国体、政体相适应,规定并反映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等,从,规定并反映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等,从而具有显著的而具有显著的“个性个性”。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体系是否有效,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体系是否有效,关键
20、要看它与这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是否适应关键要看它与这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是否适应。“良法善治良法善治”意味着法治既要意味着法治既要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相符合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相符合,也要,也要切实体现一国的切实体现一国的国情与特色国情与特色。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不能凭空想象,必须从实际出发。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不能凭空想象,必须从实际出发。(4)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21、成就表现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
2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人权的法治保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事实表明,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3.巨大成就:宪法是国家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中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有核心和统帅核心和统帅地位。地位。依法治国的依法治国的核心核心是依宪治是依宪治国。实
23、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国。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宪法。任何行为主体都必须以宪任何行为主体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所有家长必须“依法带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合理安排其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这反映出()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社会职能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法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ABCDA4.法治建设在路上这是一场由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中国人民
24、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中国人中国人民政治协民政治协商会议商会议共共同纲领同纲领颁布,开颁布,开启法治建启法治建设新纪元。设新纪元。我国第一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社会主义宪法法颁布,颁布,初初步奠定了步奠定了我我国法治建设国法治建设的基础。的基础。现行现行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颁布,颁布,奠定了奠定了依法依法治国的治国的基础基础将将“依法治依法
25、治国,建设社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写入写入宪法,法治宪法,法治建设揭开新建设揭开新篇章。篇章。将将“国家国家尊重和保尊重和保障障人权人权”写入宪法。写入宪法。党的十八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四中全会提出出全面推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法治法治建设建设作作出全面出全面部署。部署。19491949年年19541954年年19821982年年19991999年年20042004年年20142014年年20182018年年20202020年年十三届全国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议通过了宪宪法修正案法修正案,我国宪法进我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一步完善。通过通过民法民法典典,这
26、是,这是新时代我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大成果区分不同行为主体在依法治国中的职责和作用区分不同行为主体在依法治国中的职责和作用:(1)(1)依法执政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是行政的是行政机关。机关。(2)(2)科学立法科学立法的主体主要是的主体主要是设区市以上人民代表大会设区市以上人民代表大会。(3)(3)严格执法严格执法的主体主要是的主体主要是各级行政机关各级行政机关。(4)(4)公正司法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的主体是司法机关,依法审判依法审判的主体是各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法院。级人民法院。(5)(5)守法守法的主体指的
27、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个人等。的主体指的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个人等。(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1.法律的产生、本质和作用:法律的产生、本质和作用: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障正常的社会生活。知识归纳:知识归纳: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2.2.法的产生、本质和决定因素:法的产生、本质和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
28、产生;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而统治阶级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而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重重难点】难点】3.3.法的基本特征:法的基本特征:法是维系社会秩序,调整社会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维系社会秩序,调整社会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约束力的社会规范;4.4.法的职能:法的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法在
29、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重点】【重点】5 5.法治的决定因素:法治的决定因素: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相适应的。6 6.我国的法治成就我国的法治成就: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习近;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如何理解如
30、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1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大踏步走向现代法治社会,大踏步走向现代法治社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基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基层,都要厉行法治,都要厉行法治,使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整体性变革使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整体性变革;(3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将成为我
31、国政治法律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将成为我国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度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改善国家治理开辟广阔空间为改善国家治理开辟广阔空间;(4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准备在国家治理领域备在国家治理领域打攻坚战、持久战打攻坚战、持久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02考点(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原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坚
32、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体布局性质方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总抓手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三大支柱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指导方针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目标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结: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总结: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1 1)地位地位:法律法律是是治
33、国之重器治国之重器,法治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重要依托。(2 2)重要性重要性:要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律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是治国理政的最大的最大的规矩规矩,法治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重要保障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最佳途
34、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三单元导言)(第三单元导言)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第七课导言)(第七课导言)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关系党执政兴国,党执政兴国,关系关系人民幸人民幸福安康,福安康,关系关系党
35、和国家长治久安。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国家治理能力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从现代系统思想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从现代系统思想在社会领域的运用看,前者是侧重在社会领域的运用看,前者是侧重“内在结构内在结构”,后者是侧重,后者是侧重“外在功外在功能能”。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一般来讲,结构和功能。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一般来讲,结构和功能不可分,结构决定功能,但功能也有相对独立性。好的结构可以为好的不可分,结构决定功能,但功能也有
36、相对独立性。好的结构可以为好的功能的发挥提供基础,但是好的结构需要好的功能的发挥提供基础,但是好的结构需要好的“操作操作”,才能转化为好,才能转化为好的功能。的功能。总之,总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名词点击: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名词点击: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知识巧记知识巧记3533135331巧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具体内容巧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具体内容3 3个一:(三大基石)个一:(三大基石)一个前提一个前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7、下(最根本的保证最根本的保证););一个制度一个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制度基础)根本制度基础);一个理论一个理论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5 5个体系: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个体系: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体系。3 3个依法: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个依法: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3 3个法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个法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是法治
38、建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设的目标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主体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基础)1 1个目的:实现个目的: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立法是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立法是前提前提,严格执法是,严格执法是关键关键、公正司、公正司法是法是保障保障、全民守法是、全民守法是基础基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会主义法治道路(性质和方向)(性质和方向)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指导方针指导方针
39、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依法治国的(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总抓手)(国家治理体系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骨干工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一方面,要加快完善: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法律、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地方性法规体系;另;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系。有法可依有法可依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指能有效地确保纸面上的规范成为实践的行为和立法目的:是指能有效地确保纸面上的规范成为实践
40、的行为和立法目的如期实现,涉及如期实现,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层面。各个层面。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究。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法治监督体系,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法治监督体系,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法治原则,多种监督方式分工负责,互相协调,在党内监督与坚持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法治原则,多种监督方式分工负责,互相协调,在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党的纪律检查与国家监察有机的统一下实现。国家监督、党的纪律检查与国家监察有机的统一下实现。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41、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政治保障政治保障。中国特色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牢固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牢固制度保障制度保障。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全面推进依。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国的组织和人才保障组织和人才保障。中国特色法治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丰厚。中国特色法治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丰厚文化保障文化保障。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体系是由:党内法规体系是由党章、组织法规、领导法规、自身建设法规、监党章、组织法规、领导法规、自身建设法规、监督保障法规督保障法规五个方面构成的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
42、套完备、运行有效的中国共产党五个方面构成的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现行的党内规则体系。比如有:的全部现行的党内规则体系。比如有: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等。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
43、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2)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3.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全面
44、依法治国的原则(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推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执政区区别别是党领导人民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执政的基本方式联联系系依法治国的实现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依法治国的实现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
45、法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会主义法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提醒】【提醒】在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统一的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在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统一的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党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把党的主张党的主张通过通过法定程序法定程序成为成为国家意志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从制度上、法律上
46、保证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要要督促、支持和保证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国家机关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要要加强和改进党加强和改进党对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提高,提高司法队伍素质司法队伍素质,加,加强对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司法活动的监督,要以,要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
47、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的司法体制,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要使要使全党同志全党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持,坚持在宪法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领导领导立法立法保证保证执法执法支持支持司法司法带头带头守法守法(1)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
48、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注意:注意:1.1.“平等平等”是指公民在是指公民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即守法、执法和司法平守法、执法和司法平等等),),不包括立法平等不包括立法平等;2.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要反对特权和歧视反对特权和歧视,但,但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平等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允许合理的差别。针对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群体,应,应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给予特殊的优待和
49、保护,如法律对老年,如法律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注意:注意:平等平等同等、均等、一样同等、均等、一样(1)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2)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7条 民事主体从
50、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8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184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以德治国区区别别所属范所属范畴不同畴不同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实施方实施方式不同式不同以以国家强制力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后盾作为实施的后盾主要靠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心的道德信念和社会舆论、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修养等力量来获得实施和维护等力量来获得实施和维护发挥的发挥的作用不作用不同同侧重点侧重点是保证各项工作都是保证各项工作都有法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