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生物的栖息地1、当气候、食物和水源等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会表现出相应的适应新环境的行为。2、生物能够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中,是由于这种环境能为它们提供生存、生长发育与繁殖所需要的阳光、空气、水、食物和庇护所等基本条件,这样的环境叫作生物的栖息地。3、栖息地为生物的生活提供了基本条件。地球上的栖息地类型多样,不同的栖息地上生活着的生物也各不相同。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4、蚯蚓是用皮肤呼吸的,下雨后泥土会变得非常潮湿,透气性就会变差,含水量大就会堵塞土壤中的毛细气孔,氧气不足,因此蚯蚓就会钻出地面透气,呼吸。5、蚯蚓主要以主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它们的
2、身体呈圆筒状、分成许多节,体表分布着很硬的刚毛,且能分泌黏液,这些特点有助于它们在主壤中灵活地运动。6、蚯蚓适合生活在潮湿、松软的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蚯蚓会离开不适宜的生活环境,选择适宜的生活环境。7、在炎热的夏天,狗时常会伸出舌头,通过唾液的蒸发进行降温。8、每年5月中下旬,非洲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进入旱季,水草日趋枯竭。草原上的动物会聚集起来,寻找新的水源和食物。9、骆驼生活在沙漠地区,为了适应缺少水源和食物的生活,骆驼极能忍饥耐渴。它们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两周, 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驼峰里贮存着脂肪,可以在得不到食物时,分解成身体所需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10、在适
3、应环境变化与维持个体生存的过程中、动物逐渐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形态特征和自我保护的本领,如拟态、保护色、假死等。3 保护生物与环境11、在一片草原上,狼的存在使得食草的鼠、兔、羊等生物的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草原也能够保持繁茂。因此,人们称草原狼为草原生态的天然调节器。12、在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13、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很多种,比如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14、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近年来,由于围海养殖、乱扔垃圾、乱排污水、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其面积在锐减。15、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生
4、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如果其中一种因素发生变化,就会破坏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使生态系统发生改变,也会影响生物的生存。16、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动物救助站、基因库、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17、2000年,联合国确定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问”,以增强人类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重视。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和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第二单元 地表形态的变化4 地表流水的力量18、水在地球上不断地循环,产生
5、了雨、雪等天气现象。降水或冰雪融化时形成的流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会改变地表的形态。19、同样的降雨量,陡坡流失的土壤较多,缓坡流失的土壤较少。20、流水对地表物质有侵蚀、搬运和堆积的作用。地表长时间受到流水的作用,会形成不同的地形景观。21、地球的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山地、丘陵、盆地、高原、等是常见的地表形态。5 地球的内部结构22、钻探是勘探地下矿床、地层构造等最直接的手段。23、根据地震波等信息,可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24、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等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个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24、地壳:固体地球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组成。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5千米,海底地
6、壳的平均厚度约为7千米。25、地幔:地壳下面的圈层,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组成。它的厚度约为2900千米。一般认为,在地幔与地壳相接的地方存在一个软流圈,它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26、地核:地球内部最中心的部分,科学家推测这一圈层是由高压状态下的铁、镍等金属物质组成的。它的半径约为3480千米。27、按照形成岩石的地质作用,可以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8、岩浆岩又叫火成岩,是由高温的岩浆喷出时结晶而形成的岩石。29、沉积岩是一种经由水、空气或冰的搬运作用,沉积在河、湖、海水中或陆地上的沉积物质,再经固结而形成的岩石。30、变质岩是原来已经存在的岩石(岩浆岩或沉积岩)在温度、压力等
7、作用下,发生结构、矿物组成等的改变而形成的一类新岩石。6 地震31、地球的内部物质在不停地运动着,山川也在不停地变化着,这些运动和变化有的非常缓慢,有的突然而剧烈。地下的岩层并不是铁板一块,很多地方都有裂缝,大的叫作断层。如果断层一侧或两侧的岩石发生突然移动,就是地震。地震释放的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得很远,还会引发山体骨坡等次生灾害。32、为减轻地震造成的危害,除了普及有关地震及避险知识外,还应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避震演习。33、张衡(78-139)是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他经过长期的认真观察,发现地震时悬挂的物体总会出现摇晃,据此制成仪器,可以验证地震的发生。公元132年,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
8、台地震仪地动仪,并于134年在洛阳成功地测到陇西地震。7 火山喷发34、地球内部炽热的熔融状物质称为岩浆。由于地壳运动,受到压力等作用的岩浆向上寻找喷发口。当有的岩浆顺着地壳的薄弱处喷出时,就会形成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岩浆及伴生的气体和碎屑物质喷出后,在地表冷凝、堆积而成火山体。35、剧烈的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例如:海底火山喷发会引发地震或海啸;熔岩流摧毁植被和道路;火山灰造成大气污染,影响航空运输。但是,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例如:火山喷发后形成硫黄等火山矿物;火山灰是天然肥料,火山附近的土壤肥沃。第三单元 探索宇宙8 太阳、地球和月球36、在宇宙中,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9、卫星,它在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转,运转一周是一个月;月球同时也在自转。地球是太阳的行星,它在不停自转的同时,还带着月球一起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无论是月球围绕地球的运转方向,还是地球的自转和它围绕太阳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正是月球、地球和太阳的这种相对运动,产生了月相变化、昼夜更替、四季轮回等现象。37、在日地月系统中,太阳是光源,当地球运行到月球与太阳之间时,月球就进入了地球的阴影区,这时部分月面或整个月面得不到太阳光的照射,就形成了月食现象。月食在半个地球上同时可见,但每年最多发生3次月食。38、日食也是因为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现象。发生日食时,月球挡住了太阳
10、射向地球的光,于是地球上的一些地区就出现了月球的影子,处在影子中的人就看不见太阳了。39、观看日食时千万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损害视力!9 太阳系40、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1、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称为1个日地距离。42、太阳系是由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而围绕着太阳运转的天体组成的系统。在太阳系中,有8颗行星。其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之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在围绕着自己运转。43、在太阳系里,还有一种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的天体,称为矮行星。冥王星于2006年被确认为是一颗矮行星。44、小行星是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
11、小天体,大多分布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组成小行星带。45、太阳系中还有一种形状很特别的天体彗星。它拖着长长的尾巴,民间称它为“扫帚星”。彗星的轨道又扁又长,轨道的一端距离太阳很近,另一端距离太阳非常远。46、在太阳系中还有一些尘粒或固体块,它们如果闯入地球大气层中,并与大气摩擦、燃烧而发光,就形成流星,有时还会形成流星雨。有的流星燃烧不尽就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陨石。10 认识星空47、观察星星时,我们最好选择空旷的、四周环境相对黑暗的地方观察,在没有月亮的、晴朗的夜晚时观察更好。可以使用天文望远镜等工具来观察星星。48、为了便于识别天空中的星星,古人将看起来位置相近的星星联系起来,并将它们想象
12、为各种人物、动物或器具,还为它们编织出许多动人的神话,这就是星座的由来。现在,科学家将整个星空划分成88个星座。通过由亮星组成的形象,可以辨认出各个星座。49、我国有独特的星象传统,在发展过程中,人们曾将星空划分为三垣和二十八宿,以及分属于三垣、二十八宿的内外星官。50、人们把北天区的一些亮星想象成大熊和小熊的形状,分别称为大熊座和小熊座。北斗七星的斗柄和北极星分别位于大熊和小熊的尾巴上。51、利用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如下:在北方天空中找到呈斗形的北斗七星。连接勺口的两颗星,从第二颗星往第一颗星的方向画一条延长线。将此线延长至大约两颗星之间距离的5倍远处,就可以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
13、便是正北方。11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52、古时候,人们主要用肉眼观测星空。我国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托勒密(约90168)建立了宇宙地心说,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14731543)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先前的地心体系,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53、17世纪以后,人们开始借助望远镜观测星空,发现宇宙比想象的要丰富得多。54、1609年,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巡视夜空,看到了许多肉眼无法看到的恒星,证实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的。55、现在,科学家不仅可以利用先进的望远镜在地球上观测宇宙中遥远的天体,而且可以利用火箭把人造卫星、字宙飞船、空间探则器等送入太空,直接开展科学探测。56、太阳系位
14、于银河系中,银河系只是宇宙众多星系中的一个。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很多由无数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就是目前我们观测的宇宙。57、自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以来,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58、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有五号”飞上太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我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2004年,我国正式开启月球探测项目嫦娥工程。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15、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成功在月球着陆。2022年11月1日,我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转位后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合体。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第四单元 “飞向”太空12 认识飞行器59、飞行器是人类飞离地面、飞向太空的重要工具。60、为了飞向天空,人们发明了热气球、滑翔机、飞机等飞行器;为了飞离地球,人们发明了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和航天飞机等飞行器。61、生物的神奇本领与生物系统的结构密切相关。生物系统结构的奇妙程度远远超过迄今为止的许多人造机器。因此,
16、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模拟生物的本领,已经成为工程科学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等来改进工程技术系统,就是仿生学。62、能够在地球大气层中飞行的飞行器称为新空器。63、能够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天器。13 制作“火箭”64、我们可以制作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的“纸火箭”和用水和空气的反冲作为动力的“水火箭”。65、如果“火箭”飞得不够高,我们需要将头部改小,以减小阻力;如果飞行不平稳,可以加尾翼,以增强稳定性。14 模拟探索:到火星上去66、火星是太阳系中环境条件与地球比较接近的一颗行星。67、火星上表面温度为-13228;一天的时间是24小时37分;火星上缺水,但发现有地下盐水湖;地面状况干燥、贫瘠,有火山和沙漠;火星上的空气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缺少氧气。68、2020年7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 “天问一号”将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目标,开展对火星的科学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