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祝福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被遗忘的戍者潘灵带路的向导在队伍的前面头也不回地走,全然不顾在暗无天日的丛林里已经行走了五天的殖边队的士卒们。一路上,向导都挥舞着银片似的砍刀,手起刀落处,都是荆棘和藤蔓短促而痛苦的声音。但后来,这些声音被士卒们粗重的鼻息覆盖了。苟延残喘的队伍,显然对这次勘界的前期摸底工作的艰苦程度估计不足,官兵的情绪都越发焦躁不安。队长郝成壁已经失去了前四天的沉着与淡定,一路上像个怨妇一样喋喋不休。麂子关有野人出没,是一个传说,但从来没有被证实过。最早有关野人的消息,是一个猎人从密林里带出来的,说那野人敏捷如猴,
2、速度比风都快,他还指挥着一群猴子。话音未落,头顶就嗖地飞过什么东西,接着就是一个站起活动身子的殖边队队员的一声惨叫。一块飞石,正中他的脑门。尹默君趴在地上,用郝成壁递给他的单筒望远镜眯了眼往模糊人影处看。一个清晰的人从单筒望远镜扑进了他的右眼是个清朝老兵!不能开枪!尹默君将望远镜从右眼眶移开说。循着石块飞来的方向望去,尹默君看到了那个先前在他单筒望远镜里出现过的清朝老兵,铁塔一样矗立在他的前方,一副威风凛凛、视死如归的模样。尹默君举着白衬衣,向着清朝老兵走,越走越近。近到几米开外的时候,老兵一声暴喝站住。尹默君立定。老兵用混沌的老眼在尹默君身上扫了一遍后,用沙哑的声音问道,你是何方神圣,为何犯
3、我国境?我是中国人,老爹,他们也是中国人。尹默君边说边回头指了指身后说,他们是省府殖边队的士兵,管理边境的。但老兵摇摇头说,你别想骗人!你连头上的辨子都没有,还冒充国人?辫子?尹默君说,大清都灭亡二十多年了,谁还留辫子?你说啥?老兵一脸惊讶,大清亡了?老爹,尹默君语气肯定地说、亡了,公元一九一一年就亡了,现在叫“中华民国”了。老兵就像被雷击了一下,竟像一截枯木桩一样直挺挺倒在地上了。尹默君见此,将手上举着的树枝和白衬衣一扔,便冲了过去,他将老兵抱在怀里,一边掐着老兵的人中一边紧张地呼唤郝成璧赶紧过来。昏迷的老兵醒了,他半睁的眼角有泪水流出。年轻人,这还不够荒唐吗?朝廷都没了,我却为它守了二十多
4、年的江山。他吃力地转身,指着前方说,看到了吗?那是麂子岩哨所,我是守兵。老爹,你不该这么想,这哪是朝廷的江山,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江山。你是为国家守江山,不是朝廷。尹默君的话里充满了崇敬。说来话长,老人指了指哨所对郝成璧说,你是长官吧?我带你们去,这哨所,我得亲自交给你们。这个叫赖小四的清朝老兵,对过去的记忆仿佛就是昨天。粮没了,盐没了,你没想着离开?想过,也这么干了。赖小四说,当兵吃粮。理所应当,没吃的,还当个鸟兵?我拍拍屁股走了人,但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傍晚时还是回来了。我想起了我来哨所时给管带的保证;人在哨所在。为了一句承诺的坚守令人动容。我在这里烧荒种地,但第一年种下的苞谷,颗粒无收,
5、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被猴群糟蹋了。一个猎人教给了我捕猴的法子,我布在树上的罗网捕到了猴王。我驯那只猴王,让它臣服于我。后来我成功了,成了它们的王中王。它们不仅不再糟蹋我的苞谷地,还会替我看守它们。我有时无聊了,就学着它们爬树,从一个树梢荡向另一个树梢。但让郝成璧和尹默君没想到的是,当卫生兵和一个殖边队队员去为赖小四剪辫子时,惊恐万分的赖小四惊叫着推开他们,奔进石屋子就操起了他的火铳。他端着火铳奔出屋子,大声喊道,哪个敢剪我辫子,我就要哪个的命。他吸嘴,吹了一声尖厉的口哨。瞬间,先前已销声匿迹的猴群,又出现在哨所的石屋顶上。它们虎视眈眈居高临下地注视着哨所前的殖边队队员们。赖小四哼了一声,我先前看
6、错了你,你这上上下下一身洋人打扮,本不是啥好人。我们真的没有骗你,尹默君诚恳地说,丛林外面,换了人间了。现在没有皇帝,男人也没有长辫子了。你和他们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你们都有一个共同身份,都是戍边者。我是绘地图的,我绘出的每条边界线,都有你们的功劳。赖小四似乎被尹默君的话打动了,他指了指那群将哨所团团围住的猴子说,要说功劳,它们也有。那年红发的洋鬼带着一群人,私移我们的界桩,就是被这群猴子撵走的。它们不怕死,红发鬼动用了洋枪,猴子们付出了五条命,但它们却没被吓住,一个个扑上去与洋鬼们又撕又扯,最后他们害怕了,抱头鼠窜,落荒而逃。从那以后,他们再也不敢来私移界桩。现在你们知道这群猴子为啥跟我这
7、么亲了吧?我离不开它们,我陪着它们,哪儿也不想去了。郝成璧趁机走上前,伸出左手将赖小四的火铳夺了下来。赖小四也没抵抗,他有气无力地冲猴群挥了挥手说,散了,散了吧。那群猴子就真的散开了。翌日清晨,尹默君被一阵嘈杂声吵醒了。出事了!郝成璧边说边拉着尹默君走出了哨所。在哨所外的一棵水冬瓜树上,吊着一个尸首已经僵硬的人。尹默君一眼就看出是赖小四。他上吊的工具,竟然是他脑后那条又粗又白的长辫子。(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殖边队在丛林里经过五天艰难跋涉,到达了传说的有野人出没的麂子关,官兵焦躁不安,不料一块飞石来袭,砸中了一名队员。B.做绘地图工作的尹默君发现投掷石块的
8、是一名清朝老兵,面对“闯入者”,清朝老兵表现出一副威风凛凛、视死如归的样子。C.老兵认定尹默君等人是侵略者,因为他们头上没有清朝人的标志辫子。当老兵得知清朝灭亡了,竟然直挺挺地昏倒在地。D.老兵名叫赖小四,在麂子岩哨所戍守了二十多年,曾因给养断绝而选择离开,但因为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没走出去面而返回了。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的描写,凸显了麂子岩哨所条件艰苦,没有道路通达麂子岩哨所,向导挥舞着砍刀开路。B.麂子关有野人出没的传说,是否与一群猴子撵走私移界桩的洋鬼们直接相关,文章没交代,但引人遐想。C.赖小四在猎人的指导下捕到了猴王并驯服猴王,让其为己所用,
9、情节显得荒诞和突兀,但读来饶有兴味。D.小说以独特的情节设置讲述了一个“被遗忘的戍者”的故事,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地域特点。3.留“辫子”对赖小四很重要,捐“门槛”对祥林嫂也很重要。请结合本小说和鲁迅祝福分别简要分析“辫子”和“门槛”的丰富意蕴。4.小说结尾写赖小四上吊自杀,这样的结局安排是否合乎情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苦恼(俄)契诃夫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在刚点亮的街灯上盘旋着,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软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
10、的姿态、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它多半也在想。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停在这里很久了。“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姚纳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不决地向前迈步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微微动了动嘴唇“什么?”军人问。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说出口:“老爷,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7岁”“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
11、了。快点走!”姚纳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使劲而熟练地挥动着鞭子。好几次他回头去看乘客,那军人闭着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到维堡区后,他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另一个又矮又驼。“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叫,“坐三个人二十戈比!”姚纳嘴里吧哒了几下。这点车钱是不公道的,不过他顾不上讲价了只要有主儿就行“好,走吧!”驼子还是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勺喷气。“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子!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姚纳感到他背
12、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姚纳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所有人都会死!”驼子说道,“得了,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那你就稍微鼓励他一下给他一个脖儿拐!”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响。“赶车的,有老婆吗?”一个高个子问。“我吗?嘻嘻我的老婆现在成了烂泥地啰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奇怪,一定是死神弄错了”姚纳回转身,想讲讲儿子是怎样死的,可这时候总算到了警察桥。姚纳久久地看着这几个人消失在远处。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
13、他侵袭过来。刚刚稍平息的苦恼,现在更加强烈地压在他的心口上。姚纳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穿梭不息的人群;在这人群中,难道真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吗?然而就是没人注意到他,更不要说注意他的苦恼了这苦恼大得简直无边无际,如果姚纳的胸膛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似乎可以淹没整个世界,这种苦恼居然可以容纳在这样一个小得连白天打着灯笼都看不见的躯壳里“回大车店去!”他想。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坐在一个脏兮兮的大火炉边。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到处鼾声一片。空气又臭又闷。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
14、在医院里死掉的”姚纳看着他,可是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去看看马吧。”姚纳想。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你在吃草吗?”姚纳望着自己马儿亮晶晶的眼睛说,“好,吃吧,吃吧。既然我们连买燕麦的钱都没挣到,那咱们就吃干草好了库兹玛约内奇不在了他死了现在,好比说,你生了个马驹可是突然,如果驹儿死了你不难过吗?”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姚纳讲得入了
15、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有删改)文本二: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节选自鲁迅祝福)5.下列对苦恼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端的环境描写营造了一个压抑的环境氛围,“幽灵”“瘦骨棱
16、棱”“棍子般”等词塑造了令人怜悯的形象。B.作者采用冷静而客观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通过对比、对话、细节描写等手法,深刻揭示小说主题。C.小说既有对姚纳的详尽刻画,也有对次要人物外貌、动作和心理的刻画,形象鲜明生动。D.小说结构紧凑,所有内容都紧紧围绕着姚纳深深的苦恼、倾诉苦恼的动机和行为展开,首尾互相呼应并形成对照。6.苦恼祝福中都多次写到“雪花”,请分析文章中下面两处写到的雪花在文中的作用。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在刚点亮的街灯上盘旋着,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软薄的一层。(苦恼)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祝
17、福)7.有人说“客观的叙述、精简的白描和热烈的抒情”构成了苦恼独特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秋天的梨花赵淑萍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那一年,一个秋日的黄昏,难得度假的父母在老家的田野里散步。突然,母亲看到梨树上,有几朵梨花开着,洁白无瑕的小花,在绿叶间,如此清新,如此明媚。怎么秋天也会有梨花开呢?打小在城里长大的母亲觉得很新奇。父亲说,十月小阳春,天气和暖,所以,有梨花开。就是那个假期后,母亲粘酸嗜醋,怀上了她。此时母亲已年近五十,亲友们都建议她不要这个孩子了。可是,母亲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春天。那时,日寇入侵,精通医术的父亲参加抗日
18、救卫队去了。父亲在战场上救死扶伤,母亲则摸着个大肚子,在父亲的老家,一个小山村待产。母亲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可是,孩子出生不久就身体泛紫,嘴唇发乌,面色苍白。母亲首次生产,毫无经验。旁边人也不懂,不如道这是新生儿窒息,应该采取急救措施,还在一旁摇晃、安抚,就这样,孩子夭亡了。当时,母亲记得,春天,下了一场雨,屋外的梨花,一朵朵都含着泪。母亲的泪,也像雨一样,不住地流。后来,战争结束了,父亲和母亲团聚了。再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父亲和他的同仁们一起创建了市中医院。在她之前,父母已有了五个孩子。想起盛开在秋日黄昏的梨花和那个多难的春天,母亲有种预感,是不是三十年前的那个孩子又回来了。于是
19、,不顾劝阻,母亲执意要生下这个孩子。也许是出于对第一个孩子的负疚,父亲有生以来第一次接生,他亲自把这个小女儿迎接到了这个世界上。她来到这世上,受尽了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宠爱。哥哥姐姐们个个都跟着父亲学医,很小的时候就背汤头歌,抄方子,而她不喜欢,她喜欢背唐诗宋词。破天荒的,父亲允许这个最小的女儿不学医,由着她的兴趣。最后,她成了一名出色的图书编辑。“这样也好,我们负责给患者诊治,你就负责给一本本书把脉。”父亲说。三十多岁时,她一次外出采风回来,突发恶性疟疾,剧烈头痛、呕吐,有性命之虞。平时对她视若珍宝的父亲,这次狠心开了足够剂量的砒霜。这砒霜的量,令从医的哥哥姐姐们都咋舌。结果,把她从死亡线上拉
20、了回来。这让父亲在中医界的声誉达到了顶峰。“毒药猛剂善起沉疴,虫类搜剔能疗痼疾。”父亲的用方让同行叹服。退休后,父亲仍然被聘为中医院的顾问,每星期还去坐堂。为了中医院迁址重建,父亲多方呼吁,四处奔走。而新的中医院大楼落成的那天,父亲病倒了。连日来,他高热不退,嘴里又说着“黄芪”“白术”“当归”等。每次,父亲发高热,不说胡话,只喊药名。他们多希望,95岁的父亲,能够再次扛过去。可是,这次,却扛不过去了。那天,父亲清醒后,把他们都叫到床前,吩咐后事。最后,把她单独留下。“孩子你知道吗?爸爸一生行医,救活无数人,但是,难免有疏漏误诊的时候。还记得那次我给你看病吗?在你之前,也有一个姑娘,我太谨慎,用
21、的砒霜剂量不够,最后,没能挽回她的生命。到了你这里,我纠正了,所以,把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爸爸这些年,把自己误诊的病例都写下来,结集成册,希望你给我编辑出版。”父亲让母亲从抽屉里捧出一沓稿纸。她沉默了。她明白,以父亲的声望和地位,出版这本书,会给他带来什么。但是,出版这本书,对中医界来说,却是一种福泽。父亲看着她,父亲的眼神,如此明亮,如此坚定,容不得她犹豫,她点点头。误诊记出版了。她和哥哥姐姐们校了又校。封面上,夕阳中一枝梨花,洁白无瑕。文本二: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火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
22、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唔唔。”她含胡的回答。“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我么?”“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着。”她笑了。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
23、嫂似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摘编自鲁迅祝福)文本三:冯骥才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在路上走,那就是散文。如果摔了一跤掉到河里去了,那就是小说。那么我想,你摔了一跤掉到水
24、里面去,你怎样摔跤的呢?你掉到水里面去,你这个反应如何呢?别人又对你做了些什么呢?然后这个故事就可以展开,你如果把这些写得细致传神,那你就喊成功啦。接下去我要讲一讲人物。小说就是要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的人物。我觉得小说还有一点就是它偏爱小人物和边缘人物。还有一点呢,我要说这个文学当中的。你一定要把他刻画得非常地生动。至于他到底是好人坏人,你不要去纠结这个,我觉得作家的使命就在于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极鲜活,这就可以了。至于读者怎么去看,是读者的事情。作家给读者留下的空间越大,说明他的小说越是成功,如果说他写的这个人,符合以上特点并且能够引发一场争议的话,说明这个小说人物塑造是最到位的。(摘编自
25、新浪网赵淑萍老师谈小说创作)8.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多次写到梨花,渲染了氛围,契合人物心境:作者赋予了梨花某种特殊的含义,增添了文章的艺术性。B.父亲形象感人至深。日寇入侵,他参加抗日救卫队,救死扶伤,建国后,他为中医院的创建重建,竭尽心力。C.小说运用了倒叙手法,讲述了三十年前的春天发生的故事,交代了她在家中受宠的缘由,丰富了小说的内容。D.这篇小说将平常人、寻常事当作描述主体,从看似不经意之处,探求人生真谛,挖掘着寻常之中藏匿的价值。9.结合文本一分析,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她”还是她的父亲?阐述你的理由。10.请根据文本三有关小说人物塑造的理论
26、,分析祝福中的柳妈形象。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巧凤家妈彭慧昆明城南郊外,是一片开朗的平原。由昆明出发的滇越铁路,可以平稳地在这里驰骋四十多里路的光景。再往南去,火车就得一起一伏地穿山过岭了。而我的临时的家,却安置在紧靠铁路的西边,宝像河的北岸的一个村子里。我到镇子上去赶朝集。在拥挤的市场里,忽然有一个响亮而仿佛很熟悉的嗓音排开一切的喧嚷,刺进我的耳里来了:“不爱就拉倒啥!”跟着话语和笑声,有一只大手拍在我肩上。我猛然骇了一跳,回头一看,却正是巧凤的妈,站在我跟前了。“你家可要炭,我这里有挑好炭呢!”她的炭价是很公道的,而且货也很好,我很愉快地作成了这笔买卖。她在挑着炭给我送到家
27、的路上,我们又开始了闲谈。“如今正是农忙的时候,我是该整田的啰。”从她的犀利大眼里,立刻射出爱恋的光来。一提到田就使她的面容,完全显出一副像慈母说起她的爱子的表情了。“唉!说给你家听啊!”她先叹了一口气又继续说着,“我今年整田啊,也真个是没有心向呢!说给你家听:就是因儿不该死啥!”她的脸上立刻被一种沉郁而悲惨的气氛罩住了。田野的上空正发出飞机的翱翔声,她猛然抬起了头,不意地发出凄厉的喊声:“瞧啊!”她指了一下高空的飞机说,“就是这种东西,把我因儿活活整死的啥天啦!我巧凤死得多苦啊!”“活活的因儿,就给炸死啦我生七个呢,就只巧凤成了人!哪个晓得啥!不病不痛,妈都没来得及喊一声”她哽咽着再也说不下
28、去。泪水也流遍两颊了。我们走到家后,她给我把炭倒了出来,我们把账算好。临出门时,她对我说:“说给你家听,我也是逼得没路走啦!年年农忙的时候,都是我们巧凤陪着我一道作生活的,沿着这条河,哪个村子我们都去的,哪个村子都认得我们的,都欢喜我作的活的。如今巧凤比我还先死啦,我也不想要田啦!唉!你家晓得,外省里可是有女人当兵?要有么,我也去一个。我去打日本鬼,报报仇,泄泄气,就死啦算啦”不久,我为着一点小小的事情,曾到她临时的家里。和她在一起住的她的那位老姊妹,是一位少说少笑的老奶奶,因为吃长素,所以村子里人,通通称她作长素大姆。我和巧凤家妈两人,又在讲东洋人打仗的事,说着说着,两个都咬着牙齿“东洋鬼!
29、”“杀头鬼!”地骂起来了。长素大姆立刻合起两片手掌来闭着眼睛,作成祈祷的样子,“啊,善男信女,莫出口伤人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会晓得安排的。”巧凤家妈向我挤弄着眉眼,一边笑着对长素妈说:“我和你都是善人呀,我们可没作亏良心的事啊!为什么天不给善报呢!”长素大姆一直都没睁开眼睛,也没放下合着的手掌来。记得是端午节的后几天,我独自在靠近我们村落的河堤上散着步。看见不远的前边有一个农妇,也是独自在一来一往地逡巡着,一时又弯下腰像找什么东西。一看,却原来就是巧凤家妈。“作什么?你一个人在这里?”我问。“唉,腥气呢!闻着了么?”她没头没脑地回答我。“”我摇着头,不知她在说什么。“唉哟,不懂吗?”她发
30、起急来了,“两岸的草都发腥气啦!年成要不好的会发大水遭饥荒的!天啦,这还得了么”等我提起脚步准备离开她时,她又捉住我的衣袖笑着说:“嗨,我问你,修铁路修公路有什么意思?”“人家说,”她已等不得我的回答,先自作答了,“好运军队上火线去打东洋人,这话可真?”“真是的呀!”我肯定地回答。说完,我们各自走了。我刚一到家,我的房东太太正站大门外迎着我说:“唉,我看见你在堤上又和巧凤家妈说多话呢要不得的!这个婆娘么,苗里苗气的,你看她没长个女人相,脾气也丑得很。不整田的话,莫多惹她好些,她的命凶,杀气重呢,莫惹她啊你看,她把丈夫克死啦,剩那么个因儿,又克死啦”日子久了,我也渐渐忘记她了。中秋节前的几天,天
31、气老是阴沉着的,刮着北风,天气忽然冷得像冬天一样。接着,就一连下了几天暴雨。我们附近的宝像河这是山洪中最大的一条的水,也只差五寸,就要往一丈多高的河堤外倾泻出来了!我忽然想起由于草的腥味而预言过水灾的巧凤家妈来。我走进她临时的家,长素大姆正在祈祷。“巧凤家妈,死,啦”“死啦!”我惊喊一声之后,呆愣得说不出话来了!“就是这几场雨下的啰!”她像是也带了一点怨恨的调子。“她是淹死的吗?”我惊问。“不,她去修路去了两个多月啦!”她用袖口揩了眼泪,恢复了安静,“我记得,她动身去的时候,她说,她都问过你家的,你家说那是好生活,她才打定主意跟几个壮汉子一同去的”先,我是茫然的,好半天我才记起那天在河堤上遇着
32、她,她问我修路的问题来。我心里在想,大约那是修的叙昆路,或者是川滇公路。“就是这几场雨啰!”长素大姆放射着幽光的泪水,又滚滚地流出来了,“一个山头呀,连泥带雨,大块大块奔下来压下来啦天啦,天,她就活埋在底下啦”我怅惘地从长素大姆家走了出来,一眼又瞅见两边田亩里被雨打得垂下了头的,发白的禾穗子。我记起像母亲爱孩子一样爱着这些禾亩的巧凤家母。如今,她和它们同样,都遭了难!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晚,昆明,官渡(有删改)文本二:“巧凤家妈”,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穷苦的农妇;她被泥石流理葬,也只是默默无闻的无数民工中的一个,没有人会宣传她、纪念她。但是作家却在读者心中为她立下了一块丰碑:因为她越平凡,越足以代表
33、了中国农民的灵魂。(节选自张玉枝、贾丽丽巧凤家妈提示)1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滇越铁路”“东洋鬼”“修的叙昆路,或者是川滇公路”等处交代了小说的社会背景,使小说有了鲜明的时代感。B.小说前文写巧凤家妈询问“我”“外省里可是有女人当兵”,后文再写她参加修路做民工,故事情节推进自然合理。C.长素大姆讲述巧凤家妈之死时,多处使用省略号,或表语意未尽,或表断断续续,或表犹疑不决,表现出人物的情绪。D.小说结尾将“巧凤家妈”改称为“巧凤家母”,人物称呼的变化富有深意,暗含着作者对巧凤家妈的尊重与敬佩之情。12.下列对文本一与鲁迅祝福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34、是()A.文本一中的“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故事的见闻者,承担着与鲁迅祝福中“我”相近的叙述功能。B.长素大姆与“柳妈”一样,深受迷信思想影响,表面吃素向善,实则善恶不分,都是典型的“伪善”之人。C.房东太太认为巧凤家妈命凶克女,“四婶”祭祀时认为祥林嫂命凶不吉,二人的态度均显现出思想的愚昧。D.巧凤家妈絮叨地讲述巧凤的事,与祥林嫂反复讲述阿毛的遭遇相似,都展现了失去精神支柱后的悲伤和痛苦。13.文本一写长素大姆将巧凤家妈的死归结于“就是这几场雨下的啰”,与祝福写鲁镇人认为祥林嫂“还不是穷死的”,具有相似的用意,请简要说明。14.文本二认为巧凤家妈“代表了中国农民的灵魂”,请结合文本一对巧
35、凤家妈这一形象进行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祝福鲁迅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衷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是的。”“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
36、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那么,也就有地狱了?”“阿
37、!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
38、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燉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
39、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什么时候死的?”“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怎么死的?”“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
40、,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有删改)文本二:鲁迅是一位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大师,他的作品是现代白话文学的典范。因此,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现代白话文的基本教材。鲁迅语言具有色彩感。在选入中学语文教材里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等作品中,篇篇都有不少具有强烈色彩感的文字,而且都蕴含了鲁迅浓烈的情感和深远的寓意。而鲁迅作品语言的音乐性则直接来自他对汉字的特殊感悟和驾驭能力。周作人曾经提倡写“混合散文的朴实与骈文的华美的文章”,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就是乃兄鲁迅。鲁迅很喜欢电影,对电影艺术有深刻的理解,他的许多作品,都是由一个一个的镜头组成的,很适合于拍成电影短片。鲁迅语言具有创造性和个性化,表现在他的
41、作品语言既有规范化的一面,更有反规范的一面,因而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现代汉语表达的可能性。(选自钱理群中学语文中鲁迅作品的教学,有删改)1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开头运用外貌描写,特写了祥林嫂的眼睛,准确捕捉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展示了她的悲惨命运。B.“我”把自己比喻成“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的学生,形象地表达了“我”被祥林嫂提问之后的惶急。C.鲁四老爷咒骂祥林嫂是一个“谬种”,可见他对祥林嫂之死的冷酷无情,也表现出他的顽固和刻薄。D.短工回答“我”的问话时的语言和表情,表明在封建统治的禁锢下,普通民众深受毒害而冷漠麻木。16.关于魂灵有无的“祥林嫂之
42、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祥林嫂身份卑微,“我”瞧不起她,所以对于“祥林嫂之问”,“我”用吞吞吐吐的“说不清”来敷衍应答。B.对于魂灵,祥林嫂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但无论“有”还是“无”,都无法消除她的惶惑与不安。C.“我”本来就有离开的想法,而“祥林嫂之问”坚定了“我”的想法,是促使我“逃离”鲁镇的重要原因。D.“祥林嫂之问”表明她一直被“神权”折磨着而处在极度恐惧中,这也决定了这个问题不可能有答案。17.从回答了“祥林嫂之间”后,到决计明天要走,“我”产生了哪些复杂的心理?请简要分析。18.文本二阐述了鲁迅作品的语言特色,这些特色在文本一中多有体现,请举例分析。六、阅读下
43、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万物之母许地山在这经过离乱的村里,荒屋破篱之间,每日只有几缕零零落落的炊烟冒上来;那人口的稀少可想而知。你一进到无论哪个村里,最喜欢遇见的,是不是村童在阡陌间或园圃中跳来跳去;或走在你前头,或随着你步后模仿你的行动?村里若没有孩子们,就不成村落了。在这经过离乱的村里,不但没有孩子,而且有人向你要孩子!这里住着一个不满三十岁的寡妇,一见人来,便说:“善心善行的人,求你对那位总爷说,把我的儿子给回。那穿虎纹衣服、戴虎儿帽的便是我的儿子。”她的儿子被乱兵杀死已经多年了。她从不会忘记:总爷把无情的剑拔出来的时候,那穿虎纹衣服的可怜儿还用双手招着,要她搂抱。她要跑去接的时
44、候,她的精神已和黄昏的霞光一同麻痹而熟睡了。唉,最惨的事岂不是人把寡妇怀里的独生子夺过去,且在她面前害死吗?要她在醒后把这事完全藏在她记忆的多宝箱里,可以说,比剖芥子来藏须弥还难。她的屋里排列了许多零碎的东西,当时她儿子玩过的小囝也在其中。在黄昏时候,她每把各样东西抱在怀里说:“我的儿,母亲岂有不救你,不保护你的?你现在在我怀里咧。不要做声,看一会人来又把你夺去。”可是一过了黄昏,她就立刻醒悟过来,知道那所抱的不是她的儿子。那天,她又出来找她的“命”。月的光明蒙着她,使她在不知不觉间进入村后的山里。那座山,就是白天也少有人敢进去,何况在盛夏的夜间,杂草把樵人的小径封得那么严!她一点也不害怕,攀
45、着小树。缘着苒萝,慢慢地上去。她坐在一块大石上歇息,无意中给她听见了一两声的儿啼。她不及判别,便说:“我的儿,你藏在这里么?我来了,不要哭啦。”她从大石下来,随着声音的来处,爬入石下一个洞里。但是里面一点东西也没有。她很疲乏,不能再爬出来,就在洞里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她醒时,心神还是非常恍惚。她坐在石上,耳边还留着昨晚上的儿啼声。这当然更要动她的心,所以那方从霭云被里钻出来的朝阳无力把她脸上和鼻端的珠露晒干了。她在瞻顾中,才看出对面山岩上坐着一个穿虎纹衣服的孩子。可是她看错了!那边坐着的,是一只虎子;它的声音从那边送来很像儿啼。她立即离开所坐的地方,不管当中所隔的谷有多么深,尽管攀缘着,向那
46、边去。不幸早露未干,所依附的都很湿滑,一失手,就把她溜到谷底。她昏了许久才醒回来。小伤总免不了,却还能够走动。她爬着,看见身边暴露了一副小骷髅。“我的儿,你方才不是还在山上哭着么?怎么你母亲来得迟一点,你就变成这样?”她把骷髅抱住,说,“呀,我的苦命儿,我怎能把你医治呢?”悲苦尽管悲苦,然而,自她丢了孩子以后,不能不算这是她第一次的安慰。从早晨直到黄昏,她就坐在那里,不但不觉得饿,连水也没喝过。零星几点,已悬在天空,那天就在她的安慰中过去了。她忽想起幼年时代,人家告诉她的神话,就立起来说:“我的儿,我抱你上山顶,先为你摘两颗星星下来,嵌入你的眼眶,教你看得见;然后给你找相像的皮肉来补你的身体。
47、可是你不要再哭,恐怕给人听见,又把你夺过去。”“敬姑,敬姑。”找她的人们在满山中这样叫了好几声,也没有一点影响。“也许她被那只老虎吃了。”“不,不对。前晚那只老虎是跑下来捕云哥圈里的牛犊被打死的。如果那东西把敬姑吃了,绝不再下山来赴死。我们再进深一点找罢。”唉,他们的工夫白费了!纵然找着她,若是她还没有把星星抓在手里,她心里怎能平安,怎肯随着他们回来?(选自许地山文集)文本二:祝福(选段)鲁迅“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他就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打算蒸豆。我叫,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