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历史本试卷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2、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诸侯大亚”是周人对居留在王畿内的外服诸侯亲族的统称。有学者考证,“诸侯大亚”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指居留畿内担任王朝卿士的诸小宗之族长子:另一类是诸侯安置在畿内替自己服侍王室,监管诸侯在畿内财产的代理人。据此可知,“诸侯大亚”的设置A.加强了王室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拓展了西周的政治版图C.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纽带 D.削弱了家国同构的特质2图1为北齐校书图(北宋临摹本局部)。坐在胡床上的校书人任情废礼,上半身穿着透明的纱披衫子,下半身是有些类似齐胸裙的白裙。该图图1A.体现市民娱乐和休闲生活的情趣 B.彰显社会稳定繁荣的时代风貌C.是研究民族交融的重要历史素材 D.折
3、射出北方风俗深受南方影响3对比秦朝主要交通示意图与唐朝主要交通示意图(图2),可知图2图2A.江南经济开发助推政治重心南移 B.陆海丝绸之路日趋繁盛C.地方行政布局呈现犬牙交互特征 D.民族交融趋势日益显著4后唐灭梁后,称梁为“伪”。唐庄宗李存勖视梁为僭伪,发展出一套“尊唐贬梁”的书写规范。但在墓志这类较具私人性的文字中,前梁旧臣常用各种方法避书“伪梁”。这说明A.宗法血缘关系衰落 B.政治立场影响历史认知C.儒家思想影响淡化 D.正统之争决定价值判断5有学者发现,明朝中后期“乡村”与“城市”频繁出现在士人阶层有关风俗变迁的议题中。从精神层面看,士人阶层偏爱乡村而排斥城市;从实践层面看,士人阶
4、层却倾向于居住在城市。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士人观念转型 B.自然经济形态逐渐走向瓦解C.重农抑商政策呈现松动态势 D.传统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6汉口开埠后,清政府设立江汉关。江汉关除承担海关业务职能,还履行其他非海关业务职能,如气象、灯塔、邮政、世博会等业务。这反映A.汉口在屈辱中向近代城市转型 B.海关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较快发展 D.洋务运动开启近代化进程7.20世纪30年代初,中央苏区通过出版卫生图书、组织卫生宣传队、创办卫生学校和健康报等多种方式开展卫生知识科普,在革命根据地内深入开展反陋俗运动。反陋俗运动的开展A.表明党在全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B
5、.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深入开展C.消除了“左”倾错误的生存根基 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8为了维护中苏之间的西北国际运输通道,1939年5月12日,新疆省政府提出“完成全省公路建设,巩固国防后方”的口号,开展“筑路即是抗战”的文化宣传。新疆的抗战动员A.确保了中国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B.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使中国抗战得到国际广泛关注 D.唤起民众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9.1949-1952年,国营企业的职工福利制度是由国家包下来。从1953年开始,逐渐转向国家、企业、职工合理分担的模式。国营企业职工福利制度的探索A.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B.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增加了企业职工经
6、济负担 D.标志着现代企业制度确立10下表为新中国外交发展大事记简表(表1)。这些外交事件时间事件1950年新中国的第一个体育代表团应邀访问苏联1953年国际乒联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乒协入会1966年参加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随后中国乒乓球队相继访问阿联酋、古巴、智利、加拿大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北京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21年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境外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奥运会表1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反映
7、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C.体现新中国外交的多元化发展 D.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11由于城邦没落和现实版图的扩大,希腊化时代的雅典哲学家们走向了两个极端。斯多噶派提出“人人皆兄弟”,希望建立一个由理性统治的世界国家;犬儒学派批判社会,坚持自我满足,消极遁世。这体现了A.个人主义和世界主义并存的多元文化 B.希腊化时代继承了古典时代哲学遗产C.征服战争激化希腊化世界的社会矛盾 D.政治权力深刻影响一定时期文化走向12.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为了重现罗马统治基督教世界的影响,德皇经常入侵意大利,同教皇正面冲突。1356年,德皇发布“黄金诏书”,明确规定选帝侯制度,萨克森公爵可以
8、在皇位虚悬时摄政,教皇不得兼任代理皇帝。材料集中体现了A.世俗王权逐渐超过教会权力 B.政教冲突加剧德意志的分裂C.封建贵族和君主的相互制衡 D.经济发展促进民族教会形成13在欧洲某场运动前,儿童游戏被视作肉体与精神的放纵。经历这场运动后,儿童游戏被认为在训练身体、培养思维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这场运动A.揭露教会腐败,弘扬科学精神 B.抨击专制统治,追求民主权利C.延续文化传统,追求自我解放 D.强调独立思考,形成理性思维14.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会议确立了四个原则(表2)。依据这四个原则建立的维也纳体系正统原则承认1789年前法国及其他各
9、封建君主是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力、政治制度及所属领土补偿原则重整版图的过程中失去领土的国家及在对拿破仑力战有功的国家均给予补偿势力均衡原则确保在重整欧洲版图的过程中,无一国家可取绝对的优势围堵法国原则增强法国周边国家的力量,以围堵法国,以防其扩张表2A.建立起新的欧洲政治均势 B.维护了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C.维持了欧洲列强间的和平 D.构建了成熟的全球治理体系15图3为各类型劳动力占全球劳动力的比重。这集中反映出图3A.科技变革深入化 B.经济结构的新变动C.全球化进程加快 D.社会治理的科学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地图绘制的发展与演进】(14分)材料一康熙初年“疆
10、域错纷,幅员辽阔方舆地理,详略既殊,又今昔互异”,统治者因此迫切需要一份准确、详细的全国地图,为治国理政提供参考。对西学有浓厚兴趣的康熙皇帝决定任用传教士采用西方测绘方法,绘制全国地图。1708年全国性实地测量正式开始,测绘人员分赴全国各省,举凡天下山水城郭,均采用经纬度测量及三角测量法。到1717年,除新疆及西藏部分地区外,全部测量工作结束,朝廷将实测资料编绘成总图,即皇舆全览图。这是我国最早根据广泛测量绘制的大型地图,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摘编自姜倩倩西法中用为舆图材料二17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中心转移到荷兰。许多制图师竞相为商业公司提供地图,帮助他们发展海外贸易。世界的边界被重新清晰界
11、定,有市场和原材料开放潜力的地方被一一进行了标注。阿姆斯特丹的地图制作,从木刻转到铜版雕刻,印刷机器的诞生使得地图市场价格出现下降趋势。制图业是阿姆斯特丹的一大特色,大量的印刷机构都专注于地图信息的收集、整理、制作、印刷、出售。一批制图家和制图家族脱颖而出,他们多才多艺,既是勘测员、制图员,也是风景画家,将艺术、知识和地图很好地结合起来。-摘编自徐永清地图简史材料三地图出版、编著者时间备注海国图志魏源1842年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又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新的世界史地观钦定大清会典图清政府1886-1899年采用传统“计里画方”法,绘制了省、府两级地图,并绘制了具有切圆锥投影技术的全国
12、总图大清邮政公署务用舆图清政府1903年绘制了送递快信邮路,以及电报局的分布等,各类要素的表示均已符号化民国重要矿产分布图申报1912年呈现了中国各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基本分布状况表3 近代中国绘制地图(部分)-摘编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熙时期中国与17世纪荷兰地图测绘的差异。(6分)(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地图绘制的新发展。(8分)17【近代企业的官利制度】(14分)材料一 官利制度作为一种利润分配方式,在中国近代如“合伙”“合股”等经济组织中长期普遍存在。“官利”又称“官息”,与“余利”“红利”对应称呼。官利制度的存在,是近代中国资本较为
13、缺乏,高利贷盛行所决定的。众所周知,传统中国社会的资金流向是土地、高利贷、旧式商业和房地产业。金融机构和民间的放款利率都很高,而且这种高利贷现象并非存在一时一地,而是近代中国较为普遍的现象。-摘编自朱荫贵从大生纱厂看中国早期股份制企业的特点材料二轮船招商局在其发行的股票上明确刊载“当经本局议定,招集股银壹百万两,分作千股,每股银壹千两,先收银五百两,每年壹分生息”的字样。-摘编自中国交通会计学会招商局会计史1929年国民政府公司法第173条规定:开始营业前分派股息于股东,股息一律不得超过周年五厘。-摘编自国民政府公司法公司法施行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中国企业实行官利制度的原
14、因。(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官利制度的发展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影响。(8分)18【全球化与历史书写】(15分)材料一教材版本中国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2019年版美国麦格劳-希尔版本世界历史2005年版单元标题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五单元 20世纪危机(1914-1945年)章(课)标题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第23章战争和革命(1914-1919年)第24章两次大战的西方(1914-1939年)第25
15、章世界各地的民族主义(1914-1939年)第26章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二战史子标题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1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德意日法西斯组织与法西斯主义(2)亚洲、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3)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2第二次世界大战(1)局部战争(日本侵华和中国的局部抗战)(2)全球战争(太平洋战争、苏德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3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1)雅尔塔体系(2)联合国(3)二战影响第26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1)日本在中国的战争(2)意大利和德国的侵略2全面战争:战火中的世界(1)闪电战:德国征服欧洲(2)德国入
16、侵苏联(3)亚洲及太平洋战争(4)轴心国的失败3战时生活(1)占领、合作与抵抗(2)大屠杀(3)妇女与战争表4 中美部分高中历史教科书“二战史”内容比较-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和麦格劳-希尔世界历史高中历史教科书材料二“全球史观”的倡导者巴勒克拉夫主张,历史研究者应“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领导该时代历史潮流的力量,即中心。历史上也的确存在过“欧洲中心”或者“欧美中心”。但是“欧洲中心”的存在,并不等于非欧洲中心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
17、不存在。在研究“中心”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时,也应该研究非中心国家和地区对历史潮流的回应,或它们如何创造历史,不应该排斥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明和历史贡献。-摘编自李世安全球化与全球史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美国教科书关于二战史书写的异同。(10分)(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历史书写的因素。(5分)19【翻译的历史】(12分)材料 东汉至唐宋期间,翻译的著作以佛经为主。从汉代开始,印度的佛教文化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翻译家们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借助西方外来语创造了“唯心”“彼岸”“刹那”“姻缘”等全新的词汇。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去印度求经,17年后回国,带回佛经657部。
18、玄奘主持了更大规模的译场,用19年时间译经75部1335卷。此外,他还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语,是第一个把汉语著作介绍到国外去的中国人。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明末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主持翻译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著作掀起了译书的高潮。徐光启在几何原本中引入了西方几何学概念中的“点、线、面、直角、曲线”等专有名词,将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理论与几何学相融合。徐光启与传教士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介绍了西方农耕、种植业技巧。传教士邓玉涵编译泰西人身说概和罗雅各编译人身图说,将西方先进的人身解剖学引入中国。1842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指出“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提出开设外语翻译学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与列强交涉的语言障碍,再一次促使清廷官员重视翻译人才的培养。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立。中国近代翻译家翻译了许多西方知名的政治思想和文学著作。严复根据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翻译了天演论:林纾翻译了巴黎茶花女遗事。一些介绍西方历史、法律的著作,诸如万国公法公法千章西洋史撮等开始出现。-摘编自欧阳丁从中国翻译史看中国译者地位的变迁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论点,运用中外史实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