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通用: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猜想押题预测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659480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通用: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猜想押题预测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通用: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猜想押题预测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通用: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猜想押题预测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通用: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猜想押题预测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通用: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猜想押题预测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通用: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猜想押题预测试题汇编2024届新高考九省猜想押题语文模拟卷1(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发现,一些植物的花、叶、根茎或者种子会散发出某种独特的香味。他们把这些植物采集回来做成香料,用于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比如,我们今天常用的调味品花椒,古人就非常喜欢它散发出来的那种浓烈香气,因而用它来祭祀、熏香、清洁,甚至还在诗经中留下了“视尔如菽,贻我握椒”这样的诗句,把花椒作为信物,以送一束花椒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西汉皇后所居住的“椒房殿”,内室的墙壁就是用花椒粉和泥涂抹,散发着宜人的芳香。在中国

2、古代,与香料直接相关的一种重要物品就是“香囊”。不过古人所用的“香囊”,不仅仅是指我们今天在端午节见到的织绣而成的盛放香料的香包,还包括由金属制成的用来焚烧香料的球状香囊。我们先从古人最常用的香包形香囊说起。这种香囊,和今天我们常见的香囊类似,外形像一个小袋子,大多由丝绸等织物缝制而成。古人会根据其具体的用途,在里面放置不同的动植物、矿物香料,然后扎口或缝合后使用。其中,小尺寸的香囊主要用于随身佩戴。在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中,无论男女都非常喜欢佩戴香囊,不仅可以随时拿起香囊闻香醒脑,还能在所到之处留下沁人的芳香。在厅堂、卧室和床榻的帷帐上,也经常悬挂着各式香囊,散发出的幽香既能祛除房间里的异味,

3、还能驱虫辟疫。此外,古人还会仿照日常生活习惯,将盛有香料的香囊放置在墓中,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掘中,就出土了四件丝织香囊。这些香囊尺寸都比较大,长度为3050厘米,表面绣有非常精美的云纹、鸟纹图案,每件香囊中都盛放着不同种类的植物香料,其中一件装的是花椒,另外三件装的是茅香、辛夷等。古人之所以如此喜爱香囊,不仅仅是因为里面盛放的香料散发出的芬芳,更重要的是,这些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香料,有一些也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古人会针对不同的身体症状在香囊中放置不同的香料,比如花椒具有驱寒、止痛、杀虫等功效;薄荷、樟脑、冰片具有提神醒脑、清热止痛的功效;

4、苍术、白芷能够抑制细菌,使空气清新;艾叶具有驱除蚊虫、祛除异味的功效;檀香具有抑菌和消毒的作用,直到今天还被人们普遍使用。古人随身佩戴的装有雄黄、雌黄的香囊,可以避免毒虫、毒蛇的靠近和袭扰。把香囊悬挂在床榻帷帐的四角,有助于放松心情、镇静安神、缓解焦虑、改善睡眠。因此,中国古代的香囊不仅仅是用于闻香和装饰的“小物件”,更是古人在探索与认知自然中获得的科学知识和中医药智慧的结晶。这小小的香囊也承载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南宋诗人李清照就写下了“七彩丝线缠香囊,祝福裹满暖心房”的诗句,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古人 借香囊寄托情感的方式。而佩戴香囊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端午节特有的节日象征。古代香囊的

5、另一种形式,就是用来焚烧香料的金属球状香囊。目前所知的这种香囊的最早的实物属于唐代,不过,后来的人们已经不太清楚古人对它的称呼,只是依据形状称其为“香球”“熏球”等。1987年,在陕西宝鸡法门寺佛塔的地宫里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唐代文物,里面还留有记载金银宝器、衣物等详细清单的物帐碑。物帐碑里面记载了唐僖宗时作为供奉祭祀用品的“香囊”:“香囊两枚,重十五两三分。”考古学家把这条记载与地宫里出土的文物一一核对,确认了这种圆球状的金银器就是唐人所说的“香囊”。与用丝织品缝制的袋状香囊迥然相异,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鎏金银香囊外形为圆球状,尺寸较小的一件球径为5.85厘米,重仅87克,便于随身携带;较大的一

6、件球径为12.8厘米,重547克,有可能是用于室内。这两件球状香囊各由两个大小一样的半球组合而成,可以扣合开启,顶部还有金属的链钩,可以随身佩挂或悬挂在室内。香囊表面鎏金,装饰有花叶飞蜂、卷草等纹样,球身有部分镂空,可以让香气散溢而出。在球体的内部有大小两个铆接在一起的圆环,圆环的正中心就是用于焚香的圆钵状香盂。这些圆环、香孟都可以自由转动,但无论香囊如何旋转,最中心的香盂都能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这就使得里面放置的香料、焚香时的火星以及香灰不会洒漏出来,古人可以放心地将炭火和用沉香、檀香等制成的香丸放在香盂内焚烧,而不用担心会引发火患。这种唐代的球状香囊,设计科学巧妙,制作技艺独特精湛,甚至对今

7、天的航空、航海都有着 重大意义:保证香孟不倾洒的平衡装置与现代陀螺仪的原理非常相似,而这种技术,欧洲直到近 10世纪才发明出来。我国古人的高超智慧,让我们不由得为之惊叹。香盂保持平衡的原理类似于航海中所用到的陀螺仪在此后千余载的中国古代宫廷生活中,类似于唐代鎏金银香囊的造型也一直被沿用。比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球式香熏,与唐代的香囊形制和内部结构就非常接近。唐代金银香囊的艺术风格也传播至海外,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其在盛唐时期传至日本,13世纪西传,启发埃及、叙利亚地区的工匠制出精妙的黄铜香球。在1316世纪的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耶路撒冷一带所流行的球状香薰,虽然

8、表面装饰具有鲜明的伊斯兰艺术 风格,但造型、结构却与唐代的金银香囊完全相同。幽幽一缕暗香,经历史的清风吹向今朝,这股馨香代表着中国古人的智慧。而巧夺天工的技艺,也为我们揭示出古人雅致的生活追求和非凡的科技成就。(摘编自张佳钰暗香疏影:中国古代的香囊)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今常用作调味品的花椒在古代可以用来祭祀、熏香和清洁,还可以作为表达感情的信物。B.古代的香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丝绸香包形香囊,另一种是金属球状香囊,两者都可用于日常生活或为逝者陪葬。C.与通过放置动植物、矿物香料等来散发芳香的袋状香囊不同,球状香囊可将香料放在香盂内安全焚烧。D

9、.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球状香囊外表精致,内里设计巧妙,其平衡装置的制作技术远早于欧洲的类似发明。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制作香囊时往往根据不同的用途放置不同的物品,设计不同的尺寸,如随身佩带的香囊尺寸就小一些。B.佩戴香囊是端午节特有的节日象征,这种习俗从古代延续至今,人们借佩戴香囊表达自己的特别情感。C.考古学家参照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物帐碑,确认唐代的“香囊”都是鎏金银圆球状,唐人又称其为“香球”。D.1316 世纪球状香薰流行于埃及、叙利亚一带,从造型和结构上可看出其受唐代金银香囊的影响。3.下列选项中,所描述的香囊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10、( )A.香囊火死香气少,向帷合眼何时晓。(王建杂曲歌辞其一)B. 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C.顺俗唯团转,居中莫动摇。爱君心不恻,犹讶火长烧。(元稹香毽)D.绣出鸳鸯呈似了,金针深插锦香囊。(释法泰颂古四十四首其二十九)4.古代香囊有哪些方面的用途?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4分)5.中国古代香囊有哪些文化价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案】1.B(“丝绸香包形香囊”错,以偏概全,根据原文,香包型香囊“大多由丝绸等织物缝制而成”。)2.C(“唐代的香囊都是鎏金银圆球状,唐人又称其为香球”错,根据原文,考古学家根据物帐碑的记载,确认了地宫出土的文

11、物中那种圆球状的金银器就是唐人所说的“香囊”,并非说唐代只有这种球状香囊,并且“香球”是后人对这种球状香囊的称谓,不是说唐人称其为“香球”。)3.D(A项中的“火”、B项中的“暖”、C项中“转”“火”都表明诗句中提到的香囊是可燃烧香丸的球状香囊,D项中的“绣”“金针”“锦”等字表明其应该是用丝织品缝制的袋状香囊。)4.礼制作用:可用于宗教仪式中的焚香祭祀。装饰作用:随身佩带,彰显美好与高雅。表达情意:赠予他人,寄托祝福或情意。药用作用:可以提神醒脑,镇静安神,驱虫辟疫。(每点1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5.中国古代香囊的表面多绣有精美的云纹、鸟纹图案,可以反映不同时期人们

12、的审美观和民族传统。中国古代香囊是古人在探索与认知自然中获得的科学知识和中医药智慧的结晶,可以为我们揭示出古人非凡的科技和医学成就。中国古代香囊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中国古代香囊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2024届新高考九省猜想押题语文模拟卷2(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近些年来,国人常以汤显祖与英国莎士比亚并称,除二人都逝世于同一年(1616年)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受汤显祖牡丹亭的影响,国人以汤氏为中国传统戏剧之代表。在沈德符顾

13、曲杂言中,有此一说:“汤义仍(汤显祖)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断语为牡丹亭评论之经典。一是确立了牡丹亭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即上续西厢记,下接红楼梦之文学经典谱系。二则证实了牡丹亭彼时之影响,并确立了后世评价牡丹亭的基调。当代研究昆曲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均认为,在明代中后期充满争辩的语境里,汤显祖的思想趋于“异端”,他师从于明代哲学家、文学家罗汝芳,受高僧达观影响,他提出“情”之说,以对抗主流之理学。这一点,由牡丹亭的“题词”可窥见端倪:“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

14、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在陈均教授的解读里,这段文字是汤显祖牡丹亭的题旨,即“情”与“理”的关系。事实上,在牡丹亭中,杜丽娘生死之间的“三生之情”,恰是汤显祖思想的塑造历程。有研究者称,此剧的蓝本,并非“题词”里所言之事,而可能来自话本,

15、如杜丽娘记。但话本杜丽娘记不过是一出普通的才子佳人的类型剧,其生死转换,也并无惊奇之处。其最终能由庸常的杜丽娘记升级为极富艺术含量的牡丹亭,全在于汤显祖充满想象力的改写,增添了诸多奇诡细节,从而造就了一部惊心动魄的传奇。二牡丹亭大约于万历二十六年写就,之后迅速流传开来。其创作者汤显祖正身处宋明理学的笼罩中,对“至情”的讴歌,似乎是最可行的路径,故而牡丹亭特意凸显了因梦生情的爱情线索。但很显然,它并非该剧的核心主旨,而是一种来自观众的自然选择。其时的汤显祖已经49岁,艺术思想与理念都已成熟,在此情境下创作的牡丹亭,自然不是“爱情”两个字所能涵盖的。譬如杜丽娘破棺而出,死而复生,刚烈且充满抗争的意

16、味。昆曲学家陆萼庭就曾根据申报和字林沪报上的广告得知,清末上海上演的昆曲牡丹亭,尚有劝农学堂游园堆花惊梦离魂冥判拾画叫画问路吊打圆驾十二折。其中劝农以老生当行,如今已经鲜少看到;问路以净、丑当行;吊打以小生、老生当行。这一论述或许可以给牡丹亭的后继研究者予以新的启发。在过去各种版本的牡丹亭中,大多剥离了汤显祖笔下另外两条贯穿线,也很少能够令人领悟到杜丽娘和柳梦梅所处具体时代的背景。事实上,汤显祖在虏谍牝贼缮备淮警移镇御淮寇间折寇围释等诸多篇幅中都铺排出金朝屡犯南宋边境、战乱频发的现实背景,此外,谒遇耽试等还直白地披露了官场的政治生态。三关于牡丹亭的流传,汤显祖本人曾有言:“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

17、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牡丹亭的传播,也是一部传奇。因其原非昆曲,昆改本甚多,吕玉绳、冯梦龙、沈璟、臧晋叔等都曾做过改编。汤显祖之异于他人处,在于文辞,音律为其短,甚至常有不合律之处。因而,阅读牡丹亭之逸闻甚多,红楼梦里甚至有林黛玉听惊梦之“原来姹紫嫣红”之曲的描写。牡丹亭甫一问世,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使有眼光的出版商获得一个发财的畅销书目。所谓“牡丹亭甫就本,而识者已口贵其纸,人人腾沸”。从明代万历年间直到清朝末年,牡丹亭行世的版本在三十种以上。这五花八门的版本,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全本”,即按汤氏原作五十五出,出目齐全;一类是改窜本,或删或并或改,已经改变了汤氏

18、剧作的原貌。汤显祖生前和身后,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对牡丹亭感兴趣,与王阳明不无关系。正德、嘉靖两朝的交接时期,王阳明心学兴起。王阳明将“良知”赋予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论证人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王阳明心学高扬主体精神,反对盲目崇拜经典和偶像,主张用自己的头脑和灵明去审视一切。王阳明说:良知是造化的精灵。王阳明心学像一颗精神原子弹。由它掀起的个性思潮冲击了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它直接推动了晚明文艺领域尊情崇俗的风潮。在汤显祖生活的晚明时代,俗文艺空前繁荣。小说、戏曲、民歌、说唱等都有辉煌的成果。在嘉靖、隆庆以后,昆曲成了文人雅士们追逐的热门。文人雅士们认真地读牡丹亭,一本正经地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意见,

19、还让出版商把这些感想和意见刻在书里。(摘编自杨道:原来“姹紫嫣红”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牡丹亭影响深远,因此国人视汤显祖为中国传统戏剧之代表而把他与莎士比亚并称。B牡丹亭凸显爱情线索,但爱情并非该剧的核心主旨,而是观众的自然选择的结果。C从明万历年间直到清末,牡丹亭行世的版本很多,但这些版本已非汤氏剧作的原貌。D汤显祖师承王阳明,讴歌爱情,有那么多的人对牡丹亭感兴趣,与王阳明不无关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给予牡丹亭的评价,牡丹亭在当时就引起极大反响,其成就已超过西厢记。B牡丹亭的蓝本可能是庸常的才子佳人的故事,但牡

20、丹亭极富艺术含量,可见作者的个人素养在创作中起着极大作用。C汤显祖长于文辞而短于音律,原来不是昆曲,冯梦龙等不少剧作家都曾改编过汤显祖的牡丹亭。D牡丹亭甫一问世,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出版商大量刊印这部作品获取利益,牡丹亭也借此加快传播。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中,作者旁征博引,既引用古代文献,又引述他人研究成果,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说服力。B材料第二部分以昆曲学家陆萼庭的事例为论据,论证了其做法可以给牡丹亭后继研究者以新的启发的观点。C材料论证语言严谨,如第二部分第二段运用“大多”“很少”等限定词,使表述不绝对化而显得更合实际。D材料三个部分围绕作家的创作理念、

21、牡丹亭的主旨、牡丹亭的影响依次展开,论证思路非常清晰。4下列对材料第一部分大篇幅引用牡丹亭的“题词”原文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用汤显祖牡丹亭的“题词”,论证材料提出的汤显祖以情对抗主流之理学等观点。B引用汤显祖牡丹亭的“题词”,让读者了解汤显祖的创作理念,更好地理解牡丹亭。C引用汤显祖牡丹亭的“题词”,可以彰显材料的人文底蕴,增加材料的文化气息。D引用汤显祖牡丹亭的“题词”,论证牡丹亭的蓝本非“题词”里所言之事的观点。5牡丹亭一问世就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牡丹亭的创作成功给我们哪些启示?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B 2A 3B 4D 5

22、伟大作品的创作者要有站在时代前沿的伟大精神。在明代中后期充满争辩的语境里,汤显祖的思想趋于“异端”,他提出“情”之说,以对抗主流之理学,牡丹亭就是他先进思想的实践。文学创作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王阳明掀起的个性思潮直接推动了晚明文艺领域尊情崇俗的风潮,牡丹亭顺应了这一风潮,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伟大的作品要有广阔宏大的背景。牡丹亭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之间感人深切的生死爱情,同时铺排出金朝屡犯南宋边境、战乱频发的现实背景,还直白地披露了官场的政治生态。【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牡丹亭影响深远,因此”以偏概全,根据原文“近些年来,国人常以汤显祖与英国莎士比亚并称,除二人都逝世于

23、同一年(1616 年)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受汤显祖牡丹亭的影响,国人以汤氏为中国传统戏剧之代表”可知,国人把汤显祖与英国莎士比亚并称的原因还有二人逝世于同一年。C.“这些版本已非汤氏剧作的原貌”错,根据原文“这五花八门的版本,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全本,即按汤氏原作五十五出,出目齐全;一类是改窜本,或删或并或改,已经改变了汤氏剧作的原貌”可知,非汤氏剧作的原貌的仅是一类而不是全部。D.“汤显祖师承王阳明”错,无中生有。原文只提到“汤显祖生前和身后,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对牡丹亭感兴趣,与王阳明不无关系”。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其成就已超过西厢记”错,根据原文沈德

24、符在顾曲杂言中给予牡丹亭的评价“汤义仍(汤显祖)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几令西厢减价”并不能推出牡丹亭的成就超过西厢记,此处属于曲解文意。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论证了其做法可以给牡丹亭后继研究者以新的启发的观点”错,是为了证明牡丹亭的主旨不是“爱情”两个字所能涵盖的。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引用作用的能力。D.“论证牡丹亭的蓝本非题词里所言之事的观点”错,材料引用汤显祖牡丹亭的“题词”不是为了论证牡丹亭的蓝本非“题词”里所言之事的观点,“他提出情之说,以对抗主流之理学”,可见是论证材料提出的汤显祖以情对抗主流之理学等观点。故选D。5本题考

25、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伟大作品的创作者要有站在时代前沿的伟大精神。“当代研究昆曲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均认为,在明代中后期充满争辩的语境里,汤显祖的思想趋于异端,他师从于明代哲学家、文学家罗汝芳,受高僧达观影响,他提出情之说,以对抗主流之理学”,在明代中后期充满争辩的语境里,汤显祖的思想趋于“异端”,他提出“情”之说,以对抗主流之理学,牡丹亭就是他先进思想的实践。文学创作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王阳明心学像一颗精神原子弹。由它掀起的个性思潮冲击了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它直接推动了晚明文艺领域尊情崇俗的风潮。在汤显祖生活的晚明时代,俗文艺空前繁荣”,王阳明掀起的个性思潮直

26、接推动了晚明文艺领域尊情崇俗的风潮,牡丹亭顺应了这一风潮,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伟大的作品要有广阔宏大的背景。牡丹亭有“对至情的讴歌”,但不仅限于此,“在过去各种版本的牡丹亭中,大多剥离了汤显祖笔下另外两条贯穿线,也很少能够令人领悟到杜丽娘和柳梦梅所处具体时代的背景。事实上,汤显祖在虏谍牝贼缮备淮警移镇御淮寇间折寇围释等诸多篇幅中都铺排出金朝屡犯南宋边境、战乱频发的现实背景,此外,谒遇耽试等还直白地披露了官场的政治生态”,牡丹亭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之间感人深切的生死爱情,同时铺排出金朝屡犯南宋边境、战乱频发的现实背景,还直白地披露了官场的政治生态。2024届新高考九省猜想押题语文模拟卷3(一)

27、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来无数建筑物的重修碑记都以“焕然一新”这样的形容词来描绘重修的效果,这是有其必然的原因的。首先,在思想要求方面,古建筑从来没被看作像金石书画那样的艺术品,人们并不像尊重殷周铜器上的一片绿锈或者唐宋书画上的苍黯的斑渍那样去欣赏大自然在一些殿阁楼台上留下的烙印。其次,是技术方面的要求,一座建筑物重修起来主要是要坚实屹立,继续承受岁月风雨的考验,结构上的要求是首要的。至于木结构上的油饰彩画,除了保护木材而需要更新,还因剥脱部分,若只片片补画,将更显寒碜。若补画部分模仿原有部分的古香古色,不出数载,新补部分便成漆黑一团。大自然对油漆颜色

28、的化学、物理作用是难以在巨大的建筑物上模拟仿制的。因此,重修的结果就必然是焕然一新了。“七七”事变以前,我曾跟随杨廷宝先生在北京试做过少量的修缮工作,当时就琢磨过这个问题,最后还是采取了“整旧如新”的老办法。这已是将近三十年前的事了,但直至今天,我还是认为把一座古文物建筑修得面貌一新,犹如把一些周鼎汉镜用擦桐油擦得油光晶亮一样,将严重损害到它的历史、艺术价值。这也是一个形式与内容的问题。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处理?有哪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很值得深入地研究一下。在砖石建筑的重修上,也存在着这一问题。但在技术上,我认为是比较容易处理的。在赵州桥的重修中,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29、我认为在重修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建筑时,一般应以“整旧如旧”为我们的原则。这在重修木结构时可能有很多技术上的困难,但在重修砖石结构时,就比较少些。就赵州桥而论,重修以前,在结构上,由于二十八道并列的券向两侧倾离,只剩下二十三道了,而其中西面的三道,还是明末重修时换上的。当中的二十道,有些石块已经破裂或者风化;全桥真是危乎殆哉。但在外表形象上,即使是明末补砌的部分,都呈现苍老的面貌,石质则一般还很坚实。两端桥墩的石面也大致如此。这些石块大小都不尽相同,砌缝有些参差,再加上千百年岁月留下的痕迹,赋予这桥一种与它的高龄相适应的“面貌”,表现了它特有的“品格”和“个性”。作为一座古建筑,它的历史性

30、和艺术性之表现,是和这种“品格”“个性”“面貌”分不开的。在这次重修中,要保存这桥饱经风霜的外貌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它的有利条件之一是桥券的结构采用了我国发券方法的一个古老传统,在主券之上加了缴背(亦称伏)一层。我们把这层缴背改为一道钢筋混凝土拱,承受了上面的荷载,同时也起到了搭牵住下面二十八道平行并列的单券的作用,则表面完全可以用原来券面的旧石贴面。即使旧券石有少数要更换,也可以用桥身他处拆下的旧石代替,或者就在旧券石之间,用新石“打”几个“补丁”,使整座桥恢复“健康”、坚固,但不在面貌上“还童”“年轻”。今天我们所见的赵州桥,在形象上绝不给人以1300岁高龄的印象,而像是今天新造的桥形与神不

31、相称。这不能不说是美中不足。与此对比,山东济南市在柳埠重修的唐代观音寺(九塔寺)塔是比较成功的。这座小塔已经很残破了。但在重修时,山东的同志们采取了“整旧如旧”的原则。旧的部分除了从内部结构上加固或者把外面走动部分“归安”,尽可能不改,也不换料。补修部分,则用旧砖补砌。基本上保持了这座塔的“品格”和“个性”,给人以“老当益壮”而不是“还童”的印象。我们应该祝贺山东的同志们的成功,并表示敬意。在重修文物建筑时,特别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于在文物建筑本身面前我们加上去的部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的问题。这和前面所谈“整旧如旧”事实上是同一问题。游故宫博物院书画馆的游人无不痛恨乾

32、隆帝。无论什么唐、宋、元、明的最珍贵的真迹上,他都要题上冗长的歪诗,打上他那“乾隆御览之宝”“古稀天子之宝”的图章。他应被判为一名破坏文物的罪犯。他在爱惜文物的外衣上,拼命地表现自己。我们今天重修文物建筑时,可不要犯他的错误。前一两年曾见到龙门奉先寺的保护方案,可以借来说明我的一些看法。奉先寺卢舍那佛一组大像原来是有木构楼阁保护的,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推测甚至可能从会昌灭法时),就已经被毁。一组大像露天危坐好几百年,已经成为人们脑子里对龙门石窟的最主要的印象了。但今天,我们不能让这组中国雕刻史中最重要的杰作之一继续被大自然损蚀下去,必须设法保护,使它不再受日晒雨淋。给它做一些掩盖是必要的,问题

33、在于做什么和怎样做。见到的几个方案都采取柱廊的方式,这可能是最恰当的方式。这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至于怎样做,许多方案都采用了粗壮有力的大石柱,上有雕饰的柱头,下有华丽的柱础;柱上有相当雄厚的檐子。给人的印象略似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柱廊。唐朝的奉先寺装上了今天常见的大礼堂或大剧院的门面!这不仅喧宾夺主,使人们看不见卢舍那佛的组像,而且改变了龙门的整个气氛。我们正在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建设中我们的确应该把中国人民的伟大气概表达出来。但这应该表现在长江大桥上,在包钢、武钢上,在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上,而不应该表现在龙门奉先寺上。在这里,新中国的伟大气概要表现在尊重这些

34、文物、突出这些文物上。我们所做的一切维修部分,在文物跟前应当表现得十分谦虚,只做小小“配角”,要努力做到“无形中”把“主角”更好地衬托出来,绝不应该喧宾夺主,影响“主角”地位。这就是我们伟大气概的伟大的表现。在古代文物的修缮中,我们所做的最好能做到“有若无,实若虚,大智若愚”,那就是我们最恰当的表现了。(摘编自梁思成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以前古建筑重修要求焕然一新,所以古建筑没被看作像金石书画一样的艺术品,而木结构上的油饰彩画也不会去模仿古香古色。B“七七”事变以前,梁思成曾跟随杨廷宝在北京试做修缮工作,梁思成当时就有过思考并坚持“整旧如

35、旧”,但没被采纳。C重修赵州桥,表面采用了原来券面的旧石贴面,保存了赵州桥饱经风霜的外貌,整体上表现了它特有的“品格”和“个性”。D梁思成认为龙门奉先寺要新建的保护佛像的柱廊不能太过华丽和雄伟,它只做“配角”,以便更好地衬托“主角”卢舍那佛。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比木结构的文物建筑的重修而言,砖石结构的文物建筑的重修在保持历史原貌的技术上的困难不能说没有,但要少一些。B山东济南市在重修唐代观音寺塔过程中采取“整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不改,也不换料,基本保持原貌,重修比较成功。C乾隆皇帝在唐、宋、元、明的文物真迹上题诗和盖章,看似是表明自己特别爱惜文物,实则是表现个人,破

36、坏了文物的原貌。D梁思成认为武钢、人民大会堂等的建设都应该去表现伟大气概,而文物建筑的维修不应喧宾夺主,去抢这些工程建设的风头。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本文中心观点的一项是()A福建东山关帝庙的梁架、门窗及各类木构件,在经过清洗、绘色、补漆等措施后,与经过修复的剪瓷雕屋脊一起,使得这座建筑的原貌得以重现。B武康路民居在保护文物原真性和恢复文物原状的前提下,内部植入当今时尚的、与其原功能相似的使用功能,赋予了场所新的意义和建筑新的活力。C应县木塔存在倾斜、沉降变形及木构件的残损等问题,在维修前有多个建筑院校及古建筑研究机构对木塔进行了测绘,真实地记录了木塔的性状。D眉县净光寺唐塔、西安万寿

37、寺塔、旬邑泰塔等因倾斜发生重大险情,相关部门都及时采取了科学合理的工程手段,比较有效地制止了风险的扩大。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文中加点处词语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焕然一新”描绘了文物建筑在经过修缮后的效果,修缮后的文物建筑给人面貌一新的感觉。B“整旧如新”指在重修文物建筑时运用的一些严重损害到文物建筑的历史、艺术价值的做法。C“归安”指在重修唐代观音寺塔过程中,采取“整旧如旧”的原则,要从内部结构上加固。D“配角”指为了保护龙门奉先寺而所做的一切维修部分,这些维修部分是不能喧宾夺主的。5今天,我们提出古建筑修缮的四个原则保护原则、修旧如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传统技艺原则,这些原则与梁思成

38、的有关主张是一脉相承的。本文是如何逐步论述重修文物建筑时应坚持“整旧如旧”原则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D 2D 3A 4C 5首先以赵州桥的修缮为例,阐述重修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建筑时要坚持“整旧如旧”的原则;接着从反面举例论证,批评乾隆帝在珍贵真迹上乱题诗盖章的破坏文物的行为;然后以龙门奉先寺的保护方案为例,指出维修部分不能喧宾夺主;最后总结,指出古代文物的修缮最好能做到“有若无,是若需,大智若愚”。【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因果错乱,“以前古建筑重修要求焕然一新,所以古建筑没被看作像金石书画一样的艺术品”理解错误,原文是“首先、在思想要求方面,

39、古建筑从来没被看作像金石书画那样的艺术品其次,是技术方面的要求至于木结构上的油饰彩画,除了保护木材而需要更新,还因剥脱部分,若只片片补画,将更显寒碜。若补画部分模仿原有部分的古香古色,不出数载,新补部分便成漆黑一团因此,重修的结果就必然是焕然一新了”,选项因果倒置。B.“梁思成当时就有过思考并坚持整旧如旧,但没被采纳”不合文意,原文是“七七事变以前,我曾跟随杨廷宝先生在北京试做过少量的修缮工作,当时就琢磨过这个问题,最后还是采取了“整旧如新的老办法”。C.“保存了整体上表现了它特有的品格和个性”分析不当,原文是“今天我们所见的赵州桥,在形象上绝不给人以1300岁高龄的印象,而像是今天新造的桥形

40、与神不相称。这不能不说是美中不足”,可见没有保存饱经风霜的外貌,也不能表现它特有的“品格”和“个性”。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而文物建筑的维修不应喧宾夺主,去抢这些工程建设的风头”曲解文意,原文是“在包钢、武钢上,在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上,而不应该表现在龙门奉先寺上。在这里,新中国的伟大气概要表现在尊重这些文物,突出这些文物上。我们所做的一切维修部分,在文物跟前应当表现得十分谦虚绝不应该喧宾夺主,影响主角地位”,是说在文物面前,维修不应喧宾夺主,而不是说抢工程建设的风头。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

41、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本文“重修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建筑时要坚持整旧如旧的原则”的中心观点。B.说的是民居的推陈出新。C.说的是木塔在维修之前,先进行测绘和记录。D.说的是古建筑发生重大险情,相关部门采取工程手段,有效地制止了风险的扩大。B、C、D三项都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本文的中心观点。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C.理解错误,“归安”指的不是“要从内部结构上加固”,而是“把外面走动部分归还原处”“补修部分,则用旧砖补砌”。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首先“就赵州桥而论,重修以前”“在这次重修中,要保存这桥饱经风霜的外貌是完全可以办到的”以赵州桥的修缮为例,阐

42、述重修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建筑时要坚持“整旧如旧”的原则;接着“游故宫博物院书画馆的游人无不痛恨乾隆帝。无论什么唐、宋、元、明的最珍贵的真迹上,他都要题上冗长的歪诗,打上他那乾隆御览之宝古稀天子之宝的图章”从反面举例论证,批评乾隆帝在珍贵真迹上乱题诗盖章的破坏文物的行为;然后“前一两年曾见到龙门奉先寺的保护方案,可以借来说明我的一些看法”以龙门奉先寺的保护方案为例,指出维修部分不能喧宾夺主;最后总结,“在古代文物的修缮中,我们所做的最好能做到有若无,实若虚,大智若愚,那就是我们最恰当的表现了”指出古代文物的修缮最好能做到“有若无,是若需,大智若愚”。2024届新高考九省猜想押题语文模拟卷4

43、(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运河文学是运河文化孕育而生的,同时它也参与了运河文化的建构。如果从广义上说,凡是以运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均归于运河文学,那么运河文学古已有之。而真正明确提出“运河文学”概念的则是伦海在 1982 年发表的刘绍棠的“运河文学”一文。论文从选材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分析了刘绍棠小说的运河特色,认为“刘绍棠的乡土文学是地地道道的运河文学”。刘绍棠之后,尤其是大运河申遗前后,出现了“运河文学”创作的小繁荣。长篇小说或纪实文学如雨后春笋,令人目不暇接,如周祥的运河滩上儿女情(1994 年)、张宝玺的大河惊梦(1997年)、重阳的运河伊

44、人(1999 年)、王梓夫的漕运码头(2003 年)、蔡桂林的千古大运河(2007年)、陶长坤的静静的大运河(2008 年)、蒋海珠的运河女(2010 年)、刘凤起的永远的大运河(2016年),等等。这些文学作品在书写大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方面有着共同的倾向,形成了运河文学特有的时代风貌。 最早,“运河文学”概念的提出是与“乡土文学”结合在一起的、“乡土”本身就是运河文学的一张名片。且看蒲柳人家中被何满子想象成“鸟笼”“蝈蝈篓儿”的院子四面是柳枝篱笆,篱笆上爬满了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蔓,像密封的四堵墙。墙里是一棵又一棵的杏树、桃树、山楂树、花红果子树,墙外是杨、柳、榆、槐、

45、桑、枣、杜梨树,就好像给这四堵墙镶上两道铁框,打上两道紧箍。奶奶连巴掌大的地块也不空着,院子里还搭了几铺黄瓜架;而且不但占地,还要占天,累累连连的南瓜秧爬上了三间泥棚茅舍的屋顶,石磙子大的南瓜,横七竖八地躺在屋顶上,再长个儿,就该把屋顶压塌了这样一幅运河农家图不像是作家写出来的,倒像是画家画出来的,其构图完整、色彩繁盛,为我们展现了运河沿线一派生机盎然的丰收气象。这是刘绍棠笔下运河人家的农耕本色,生动自然,又饱含着人文气息。(摘编自刘勇、陶梦真运河文化的历史品格及其文学书写)材料二: 面对古老的大运河,我想到的却是如何写出“新大运河文学”。既提出“新大运河文学”,似乎应有旧大运河文学或传统的大

46、运河文学与之相对。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算起,一直到明清,古代小说史差不多就是运河小说史,因为小说的真正兴起与城市市民生活的成熟有关。而在古代,离庶的城市大都在运河沿线。但如果说金瓶梅是运河小说,是不是很恰当?所以在我看来,传统的大运河文学大概只能算是一种“泛大运河文学”,里面很少有自觉的大运河文学意识。 因此,当我们再去思索大运河文学时,应该有全新的、超越传统之上的美学主张。 “新大运河文学”应该凸显大运河文化品格 它不能停留在“泛大运河”的层面,而应以大运河为表现主体,不仅写出大运河的形象,更要写出大运河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构建性的,是开放的。它既存在于千百年的沧桑岁月中,存在于与山川河流的自然应答中,存在于世代中华儿女与大运河共生的丰富生活中,存在于大运河与世界的交往互动中,更存在于新时代的人们对它的重新塑造中。它需要文学去发现、创造,去晶化成型。在反复书写中,大运河的精神被伸张,被认同,融入当代生活,并发扬光大。 “新大运河文学”表现的更应该是文学的大运河,而不仅仅是历史的大运河、许多大运河题材的文学创作几乎成了大运河的历史教科书,在这些作品中,历史的考证和爬梳代替了当下生活的叙述,知识的介绍和传播代替了文学的描写,写作者被庞杂的大运河知识压得喘不过气来,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三轮冲刺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通用: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猜想押题预测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