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65949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综合检测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面是不同文献对汉代御史的记载,据此推断,下列对汉代御史的叙述最准确的是()出处记载内容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杜佑通典御史之名,周官有之,至秦汉,为纠察之任。所居之署,汉谓之御史府,亦谓之御史大夫寺。(汉御史大夫寺,在大司马门内,无塾,其门署用梓板,不雘色,题曰“御史大夫寺”)亦谓之宪台。A.监察权和行政权彼此重叠 B没有处理公务固

2、定场所C机构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D属于独立监察机构长官2九品中正制之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据此可知()A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 B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C中央选举权利得到加强 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3历代正史大都编撰良吏传以记录和传扬优秀官吏的政绩,如汉代黄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隋代赵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倡导清正廉洁的政治风气 B崇儒弃法以树立天理权威C奖励农桑以缓

3、和阶级矛盾 D依靠乡绅以实现基层自治4宋仁宗时期13榜状元中有12人出身平民家庭。李迪、张知白、杜衍、王曾四人,入仕前都很贫穷,尤其是杜衍,早年丧父,又不为继父所容,只好奔波在外,为书商帮工糊口;范仲淹的事迹与杜衍颇相类。据此可知宋朝()A官员执政能力的提高 B政府注重伦理道德教化C选官制度的良性发展 D拓宽了平民参政的途径5明代继承了传统的监察体系,并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作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同时设督抚,形成了地方的三重监察网络。这一制度()A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B扩大了监察官员的权力C保障了官僚队伍的素质 D提高政府

4、决策的科学性6如表为宋代至明清官员退休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朝代内容宋代仁宗“时议者谓士大夫言,七十当致仕,其不知止者,请令有司按籍举行之”,并要监察部门勘察官吏实际年龄,对已超龄者采取强制退休。明代“文武官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对“老疾不能任事者以及软弱无能的官吏,则随时勒令致仕”。清代“乾隆二十二年,定部、院属官五十五岁以上,堂官详加甄别”,在年龄规定上有下降趋势。A.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C规范了各级官员行政工作 D促进了官僚机构的调整71848年,财政部高级官员查尔斯屈维廉在向特别委员会汇报行政开支时指出,财政部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财政本身,同时他批评

5、了政府官员晋升中论资排辈现象,主张要从受过高等教育或有突出才干的人中选调官员。这反映当时英国()A高等教育与政治脱钩 B财政问题的恶化 C议会权力受到了制约 D文官制度的僵化8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官制度逐渐形成,它“纯粹的职业性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更换部长的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A推动政治与管理分离 B有利国家干预经济发展C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D完善三权分立制衡体制9西方国家不同政党代表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和派别的利益,其所制定的政策必然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6、公务员们必然从其自身利益和实践需要去理解和执行政治决策,或消极怠工,或积极拥护。这说明西方的文官制度()A破坏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B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政治中立C有助于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D易造成政府工作效率的低下10有学者把英国大臣与文官关系比喻成“丈夫与妻子的关系”。大臣像丈夫,虽然由他们做出决定,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和经验,使他们在一些具体事务面前无能为力。这时,像家庭主妇一样,文官参与决策并处理具体事务就顺理成章。据材料可知()A文官群体逐渐成为权力中心 B英国君主立宪制走向成熟C文官群体对大臣形成了制衡 D大臣和文官党派利益一致11清末,朝廷曾针对留学生制定了一种特有的学位实施办法,

7、留学生回国后,通过考核可被授予进士、举人出身,时人称之为“洋翰林”“洋进士”“洋举人”。这说明清末教育改革()A呈现出鲜明的转型期色彩 B迎合了崇洋媚外的风气C实现了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D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2国民政府考试院规定:公务员考试时,由临时组织的监视委员进行监考,人员每次都要临时变动。考题由典试人员加倍命题,在公布试题时,连委员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题目。考试期间,派巡视员和监视主任随时巡查。这些做法()A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 B体现对文官实行严格甄别C意在提升考试院地位 D增强了官员选拔的公平性13下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次文官考试情况,据此可知()考试名称考试日期应考人数录取人数留学生

8、甄选考试1915年239151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1916年不详194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1917年2 482405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1919年5 600480A.文官选拔制逐渐被接受 B选拔官员方式渐趋完善C人事任用程序逐步建立 D留学生的行政素质较强141934年,国民政府举行第一次普通考试,涉及行政人员、法院书记官、教育行政人员、建设行政人员及监狱官,这类录取人员属于政府较低级的技术类官员。从1931年到1947年,此类普通考试举行14次,录取委任级文官6 210人。由此可见,普通考试()A成为公务员主要选拔方式 B促进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C有利于公务员队伍专业化 D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

9、正性15我国某法律规定:“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一法律的颁布和实施()A规范了公务员考试选拔程序 B建立了干部分类管理的制度C细化了高级人才的培养模式 D体现了干部选拔的宪法意义161978年以后,我国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这表明公务员制度的推行()A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B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C适应了改

10、革开放的需要 D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唐朝时,考课制度得到完善。唐朝考课标准主要有“四善二十七最”等。“四善”即德、慎、公、勤,是对全体官员的品德要求;“最”是对官员任职才能和工作绩效的要求,按官员职务与职责分为“二十七最”,如“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等。四品以下官的考课由吏部考功司掌管,三品以上须报呈皇帝亲自裁决。所有官员每年都需行一小考,每三年或四年一大考,据“善”“最”综合者鉴分为三等九级,以等级定升降和赏罚。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材料二按

11、宋制,于州上设“路”,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设经略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使、提举常平使分别执掌军政、财政、司法等事,号为“监司”。互不统属,相互监督,各自对皇帝负责。监司负责考课州县,监司之间也实行互监法,以防止失监、漏监。但宋朝从太祖时起,便优待职官,一入仕途,不问治绩劳逸,只要无大过错,照例文官三年一升,武官五年一迁,“贤愚同等,清浊一致”。虽有考官之法,大都流于形式。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与监察: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法律传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地方考课与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消极影响。(8分)18阅读材料,

12、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做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命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律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并

1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评价英国近代文官制度。(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材料二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

14、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惩戒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摘编自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材料三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选官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显著特点。(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制度的意义。(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

15、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无与匹畴的机构的设置和法令的颁布,都是为了处理和调整某一方面或者若干方面的关系。处理、调整得好,封建统治就巩固、持久;处理、调整得不好,封建统治就会动摇、崩溃。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任选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某一个制度安排,例如刺史制度、察举制等,以“(制度)的演变”为题,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的角度,对该制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论述准确。)1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

16、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之名,周官有之,至秦汉,为纠察之任。所居之署,汉谓之御史府,亦谓之御史大夫寺”可知,御史大夫负责全国监察,独立开府,不受丞相节制,说明其属于独立监察机构长官,D项正确;杜佑的通典中只提到御史大夫的监察权,并未提到行政权,排除A项;御史大夫有处理公务固定机构,如“殿中兰台”,排除B项;材料只是介绍了汉代御史的职能,无法说明汉代御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

17、: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之中正官由最初的各郡长官(地方官员)推举产生,后改为由司徒(中央官员)选授,有利于中央对选官权力的掌握,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C项正确;司徒任命中正官体现中央权力,不能体现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直接涉及君主的权力,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后来导致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科举制加强了社会阶层流动性,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史(中国)。根据材料“历代正史大都编撰良吏传以记录和传扬优秀官吏的政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王朝宣传和记录优秀官吏的政

18、绩,其目的是倡导清正廉洁的政治风气,维护其政治统治,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宣扬清正廉洁的政治风气,没有体现崇儒弃法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缓和阶级矛盾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加强吏治建设,而非依靠乡绅,排除D项。故选A项。4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根据材料“宋仁宗时期13榜状元中有12人出身平民家庭”可知,宋代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公平性增强,体现了选官制度的良性发展,C项正确;题干反映了宋代部分官员的出身情况,并未涉及官员执政能力提高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伦理道德教化与选官制度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

19、料仅反映平民通过科考参政,无法得出选官途径拓宽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明代继承了传统的监察体系,并加以改革,在中央和地方形成严密的监察体系,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监察官员的权力状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监察的严密,不一定能保障官僚队伍的素质,排除C项;监察体系的严密,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20、宋代至明清(中国)。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宋代至明清官员致仕的年龄下降,这有利于促进官僚机构的更新,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官员退休的相关规定,无法体现皇帝决策权力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宋代至明清官员的人数和俸禄等,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有利于规范官员的行政,材料未体现对各级官员的监察,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官员中存在论资排辈现象,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无法得到重用,反映出当时英国文官制度的僵化,D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与史实

21、不符,排除;材料内容未涉及财政恶化,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没有体现议会权力被制约,排除。故选D项。8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据材料“纯粹的职业性”“保持最高的效率”“实际管理工作”可知文官制度突出事务处理和具体管理的特征,避免受到政党利益和政治局势的影响,体现了政治与管理分离,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官制度,并未提及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西方文官制度对缓和社会矛盾方面的影响,排除C项;三权分立制衡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相互制约达到平衡,文官制度未体现权力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B解

22、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公务员们必然从其自身利益和实践需要去理解和执行政治决策”可知,公务员在执行政策时,不可能做到完全不偏不倚,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中的政治中立原则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B项正确;西方的文官制度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排除A项;有助于政治和管理的分离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提到,排除C项;西方的文官制度能够吸收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进入政府管理队伍,有利于官员管理的法制化和专业化,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

23、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大臣像丈夫,虽然由他们做出决定像家庭主妇一样,文官参与决策并处理具体事务就顺理成章”,可以看出大臣“像丈夫”,掌握决定权,但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和经验,因此需要文官来处理具体事务,说明两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关系,C项正确;英国的国家权力中心仍是议会,排除A项;仅从大臣和文官的关系,无法得出君主立宪制的状况,排除B项;“利益一致”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材料中清末针对留学生制定了一种特有的学位实施办法,把近代

24、教育与科举制结合起来,是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呈现出鲜明的转型期色彩,A项正确;材料中的针对留学生而设立进士、举人出身,毕竟是沿袭传统科举考试,并非崇洋媚外,排除B项;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局限性,清末教育改革没有实现教育的近代化转型,排除C项;清末教育改革根源于维护清王朝腐朽统治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A项。12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由临时组织的监视委员进行监考,人员每次都要临时变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组织监考和加强巡视的做法,意

25、在防止考试中的舞弊现象,保证考试公平性,D项正确;材料是对考试组织的管理,并非对官员的监察,排除A项;考试是为了招录公务员,而甄别决定公务员是否留任,排除B项;这是考试院内部的考试规则,与考试院地位的提升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13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根据题意可知,从1915年到1919年,参与北洋政府文官考试的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由此说明文官选拔体制逐渐被认可,A项正确;表格信息没有体现官员选拔方式的变化,排除B项;表格信息反映的是文官考试情况,不是人事任用程序,排除C项;表格信

26、息不能体现留学生的行政素质,排除D项。故选A项。14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1934年开始以普通考试选拔官员,既满足了在仕途上奋斗的知识分子的要求,又使政府以此广纳贤才,提高了官僚系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公务员队伍专业化,C项正确;材料未介绍其他方式,没有比较不能得出这成为公务员主要选拔方式,排除A项;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未介绍考试程序,不能得出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性,排除D项。故选C项。15答案:A解

27、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题中材料可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相关内容,这一法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形成,也标志着公务员考录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A项正确;B项是我国干部统一管理体制下的分类管理制度,与题中信息不相符合,排除;公务员选拔与高级人才培养有着明显的区别,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宪法精神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排除D项。故选A项。16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后,

28、干部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进而推动改革开放,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公务员制度的推行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无关,排除B项;材料表明公务员制度的推行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未体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7答案:(1)特点:制度化、法律化;重视对高级官员的考核;品德与才能(政绩)并重。(6分)(2)特征: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互不统属,相互监督;设置专门机构;优待职官;流于形式。(任答三点6分)影响:加剧了冗官积弊,加重了民众负担,恶化了国家财政;助长了政治的保守,

29、制约了改革和创新。(2分)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一“由吏部考功司主管官吏考课事宜”“四善二十七最”可知制度化、法律化;根据材料一“三品以上须报呈皇帝亲自裁决”可知重视对高级官员的考核;根据材料一“德、慎、公、勤,是对全体官员的品德要求”“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可知在考核标准上品德与才能(政绩)并重。(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二“互不统属,相互监督,各自对皇帝负责”可知,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互不统属,相互监督;根据材料二“路设经略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使、提举常平使分别执掌军政、财政、司法”可知设置专门机构;

30、根据材料二“优待职官,一入仕途,不问治绩劳逸”可知优待职官;根据材料二“虽有考官之法,大都流于形式”可知流于形式。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方上设置四监司,官僚设置过多,加剧了冗官的弊端,加重了民众负担,恶化了国家财政;根据材料二“一入仕途,不问治绩劳逸,只要无大过错,照例文官三年一升,武官五年一迁”可知,助长了政治的保守,制约了改革和创新。18答案:(1)特点:经历多次改革,逐步确立;文官职位相对稳定性;强调择优录取,公平竞争。(6分)(2)评价:文官制度的建立,冲击了封建落后因素,促进了政治生活的近代化;体现了社会治理的职业化和公平性原则;有利于政府政策和政治生活的连续性;借鉴了中国古代的科

31、举制度,适应了英国工业化的需要,是工业革命的产物。(8分)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中“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常务次官”“(1855年)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英国政府)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可知,经历多次改革,逐步确立;根据材料“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可知,文官职位相对稳定性;根据材料“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可知,强调择优录取,公平竞争。(2)评价:根据材料中“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

32、会”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可知,文官制度的建立,冲击了封建落后因素,促进了政治生活的近代化;根据材料“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可知,体现了社会治理的职业化和公平性原则;根据“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可知,有利于政府政策和政治生活的连续性;综合文官制度的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的建立,借鉴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适应了英国工业化的需要,是工业革命的产物。19答案:(1)历史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科举制无法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新式学堂的出现;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6分)(2)特点:通过法律手段确立。(2分)

33、(3)意义: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干部的年轻化和专业化;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分)解析:(1)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一“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清政府统治危机;科举制无法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新式学堂的出现;留学潮的出现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一“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完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政治的发展。(2)特点:根据材料二“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惩戒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

34、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可知,通过法律手段确立。(3)意义:根据材料三“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根据材料三“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干部的年轻化和专业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答案:(示例1)题目:刺史制度的演变(2分)评价: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将全国的郡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置刺史一名负责监察地方,刺史官阶不高,没有固定的驻所,但巡查时代

35、表中央,权力很大。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打击了地方豪强。到了东汉时期,刺史逐渐演变为地方一级的最高军政长官,逐渐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10分)(示例2)题目:科举制的演变(2分)评价:随着世家大族的衰落以及朝廷选拔人才的需要,隋朝时创立了科举制,以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其中进士科最为重要。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它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尤其是八股取士,科举制逐渐走向僵化,沦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士大夫把毕生精力用于钻研儒家四书五经,

36、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都成为中国在近代走向落后的重要因素。(10分)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从其列举的制度中任选一个作为评价对象;确定了相关主题并明确表述后,按照要求,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从设置的背景、目的、内容、演变和影响等角度,对所选制度进行分析、评价;比如选择刺史制度,第一要明确“刺史制度的演变”,接下来分析刺史制度设置的目的和内容,即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将全国的郡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置刺史一名,代表中央,负责监察地方高官和诸侯王;随后分析刺史制度的作用,即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打击了地方豪强;最后说明刺史制度的演变,即东汉后期,刺史逐渐演变为地方一级的最高军政长官,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等;解题时要注意明确主题,科学描述,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论述正确。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