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 教学背景本课题选自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的人生经历所形成的情感世界是如何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授课班级高二(1)班为汽修专业男生班,美术课作为素质课程,虽然不是考试科目,也无关将来就业,但是学生们可以通过本课学习增加对于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与艺术家的了解,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上所展示的作品,了解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体会中国古代艺术家表达情感的方式。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中外作品的展示与评论,掌握美术鉴赏中的社会学式鉴赏法和比较式鉴赏法
2、。3、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赏析美术作品,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美术史知识。三、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家表达情感的方式,了解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2、 教学难点:与古代画家产生情感共鸣。四、课前准备课件。五、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明代“吴门四家”之一的唐寅真实人生完全不同于影视作品,虽富有才气,人生却屡遭变故,他在仕女画代表作秋风纨扇图里,把自己比作一把秋日扇子,不合时宜却仍默默期待夏天的到来。引出主题通过对一件物品的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在中国美术史上屡屡可见。明唐寅秋风纨扇图【设计目的】引出本课主题。(二)赏析徐渭与葡萄植物的
3、人格化A. 徐渭的人生经历自幼聪颖,但屡遭挫折,八次科举落榜,牵连进胡宗宪之案,多年牢狱,晚景凄凉,满怀抱负无以施展。出狱后的徐渭寄情诗文书画,大胆创新,破坏规矩,开泼墨大写意花鸟画之风。B.墨葡萄图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墨葡萄图展现了徐渭的狂放洒脱和愤世嫉俗,题墨葡萄诗抒发了自己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的怅惘与不平。C.植物的人格化“四君子”题材在绘画中大量运用,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固定的情感象征。但是也有像徐渭这样的画家,一些原本没有特殊含义的植物也有了特定的情感,看着他笔下的墨葡萄,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位落魄的文人。朱耷与白眼
4、鱼动物的人格化A.朱耷的人生经历1644年,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从皇族到明朝余孽,前朝贵族朱耷,变着法儿表达自己要复国的心情,他将“朱耷”去掉“牛耳”,给自己取号为“八大山人”。B.鱼八大山人的画,达到了中国水墨画“简单”的极致,他的画,空白很多,通过“空白”给人无数想象。他画的鱼、鸟,常常使人觉得有人的表情,好像孤独愤怒的人,用冷冷的眼神看着这个世界。C.动物的人格化从人面鱼纹彩陶盆中就能看出,人们通过动物表达情感,古来有之。但同样是鱼,不同的艺术家因为其经历不同、想法不同,创作出来的鱼也是不同的。明徐渭墨葡萄图元王冕墨梅图清朱耷鱼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设计目的】赏析明代画家徐渭、清初画家
5、朱耷的花鸟画作品。了解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体会中国古代艺术家表达情感的方式。(三)拓展梵高的人生经历1888年2月,梵高离开巴黎艺术圈的喧嚣,独自一人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小镇,离群索居发展出梵高自己的成熟画风。梵高生前不为世人所知,也不为所知的人理解。阿尔的卧室、向日葵借成双的枕头、椅子和画像表达他对高更到来的期待和喜悦。在梵高笔下,向日葵是光与热的象征,也是他內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荷兰梵高阿尔的画室荷兰梵高向日葵【设计目的】回顾西方美术史上托物寄情的作品。通过中外作品的展示与评论,掌握美术鉴赏中的社会学式鉴赏法和比较式鉴赏法。(四)小结解读作品的“言外之意”、“画外之音”,了解他们、同情他们,得到感动、治愈和共鸣。【设计目的】小结本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