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立教开宗,紫气东来三万里;立教开宗,紫气东来三万里;著书传道,函关初度五千言。著书传道,函关初度五千言。2.2.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3.3.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4.4.尚贤心系文明史,反战思萦亿兆民。尚贤心系文明史,反战思萦亿兆民。5.5.天地本逍遥哉,齐万物以鲲鹏化;天地本逍遥哉,齐万物以鲲鹏化;死生诚虚诞矣,系一瓢而江海游死生诚虚诞矣,系一瓢而江海游。请说出下列
2、对联所赞颂的先秦圣贤,并解说判断依据。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庄子了解背景播放诸子百家播放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激烈的竞争,对于思想艺术,反倒创造了一个相对开明的环境,一时间诸子百家,各显神通,为了应对当时列国纷争的局面,纷纷提出自己不同的主张。所谓诸子百家,最广泛的说法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兵家、医家(三教九流)(九流十家)。儒家讲求入世儒家讲求入世,施行仁政。施行仁政。“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平天下”,是每一个儒家弟是每一个儒家弟子孜孜追求的人生理想。道家讲究出世子孜孜追求的人生理想。道家讲究出世,在老子和庄子的作品中在老子和庄子的
3、作品中,虽然流露虽然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出的是一种超脱,但是剥开表象但是剥开表象,隐藏其中的是他们对生命莫大的挚爱。墨隐藏其中的是他们对生命莫大的挚爱。墨家所崇尚的是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家所崇尚的是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他们守纪律他们守纪律,注重自注重自然科学然科学,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尊重。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尊重。梳理常识作品作者论语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春秋后期鲁国人)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礼记西汉西汉礼学家戴圣孟子孟子(战国时邹人)(战国时邹人)和他的弟子老子老子(春秋末期春秋末期楚国楚国人人)庄子庄周(战国时期宋国)(战国时期宋国)和他的门人
4、以及后学所著墨子墨子(春秋战国之际)(春秋战国之际)及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论语十二章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还是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画像中为何总是露出两颗门牙?在古代,这种门牙被称作“骈齿”,它的意思是牙齿重叠。“骈齿”代表的是帝王之像,而如果一个普通人的画像在当时如果被画出骈齿,意味着他在人们
5、心目的地位非常高,对社会影响深远。因此但凡拥有者不是帝王就是圣德。所以孔子像上的那两颗门牙并不是为了让孔子显得丑,而是为了突出他的不平凡和圣贤之处。点击此处添加标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作 者 简 介作 者 简 介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3 3岁丧父,家境贫寒,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他曾说过:岁丧父,家境贫寒,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吾少也贱,故多能鄙(
6、庸俗的庸俗的)事事”。15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委吏”和管理牛和管理牛羊的羊的“乘田乘田”。1919岁娶亲。岁娶亲。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学琴于师襄。3030左右,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并在阙左右,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一、青少年时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
7、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2、齐国经历 鲁国自宣公之后,政权就掌握在“三桓”手中(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鲁昭公失败后,时年35岁的孔子对季孙氏的越礼行为很不满,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声。他看到鲁国如此混乱,根本没有从政治国的机会,为了维护礼的尊严而离鲁适齐。为了接近齐景公,他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便谈了著名的正名思想,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但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而作罢。孔子不久便返回鲁国。3 3、从政鲁国、从政鲁国 孔子返鲁后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他的学说也更加完善。孔子
8、返鲁后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他的学说也更加完善。51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由于为政有方,岁时,任鲁国中都宰。由于为政有方,5252岁时升为鲁国岁时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后来,又以相礼的资格参加齐鲁两国的司空、大司寇。后来,又以相礼的资格参加齐鲁两国的“夹谷夹谷会盟会盟”,在大会之上,孔子处处,在大会之上,孔子处处“以君子之道辅其君以君子之道辅其君”,完全,完全按照礼数办事,使齐景公深感惭愧,归还了鲁国的三个城池,按照礼数办事,使齐景公深感惭愧,归还了鲁国的三个城池,创造了鲁国外交史上多年未有的成就。创造了鲁国外交史上多年未有的成就。孔子孔子54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
9、国君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的权威,提出“堕三都堕三都”(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孔子孔子55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迷恋声色。孔子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作 品 简 介作 品 简 介语录体:偏重于言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论语是一部是一部语录体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
10、的言行录,全面地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四书”。“章”指诗文、歌曲的段落。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即从学而八佾里仁即从学而八佾里仁雍也泰伯子罕颜渊卫灵公阳雍也泰伯子罕颜渊卫灵公阳货九篇中选了十二章货九篇中选了十二章,包含孔子独白、师生对话和包含孔子独白、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等不同形式的内容。生生对话等不同形式的内容。“六艺六艺”“四书五经四书五经”1 1疏通句意 梳理文意4 4
11、深究君子与仁2 2深识君子人格3 3深悟君子之学目目 录录君,尊也。说文解字君子是一个贯穿论语始终的概念。课文讨论了君子人格和修身养性的问题。阅读文本,思考以下问题:1.君子具有什么的品格?2.君子要学什么?怎么学?3.君子和仁、礼乐有什么关系?君子人格 “君子”概念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会意。从尹,从口。会意。从尹,从口。“尹尹”,手执权杖形,本义是治理;,手执权杖形,本义是治理;从从“口口”,表发号施令。,表发号施令。子曰: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
12、进于礼乐,君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先进)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概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固穷,小人穷
13、斯滥矣。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朗读下列章句中,提取成就君子人格的关键词,并作出自己的理解。(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6)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14、勿施于人。”(卫灵公)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 子曰: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大事不成。子曰: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孔子这里说的孔子这里说的“文文”,指合乎礼的,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外在表现;“质质”,指,指内在的仁内在的仁德德。只有具备只有具备“仁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礼”并表现出来,方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能成为“君子君子”。“文文”与与“质质”的关系,亦即的
15、关系,亦即“礼礼”与与“仁仁”的关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的,不可分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那么,那么,“质胜文则野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
16、养就会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以孔子提倡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文质彬彬”,既要,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君子。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 在这里,曾子所言的“士”应当是儒家之士,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知识分子。春秋战国时期,士人还只是一个群体,到了后来,士人发展成一个社会阶层。我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一向有“士
17、农工商”四民之说。作为一个人数可观的阶层,士人不治产业。他们以学习儒家理论为工作,以治理国家为己任,进则担任各级官吏,以实现社会大同为终极目标;退则以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化百姓,影响社会。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你从此章中感受到曾子怎样的思想感情?曾子(名参,字子舆,被后世尊为“宗圣”)的这番话,表达了士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那种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曾子所述之士的品格,正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根基所在。尽管曾子已经故去了二千多年,但后世却有无数的仁人志士继承了这种精神,以天下为己任。为了这份坚定的信念,他们宁愿栉风沐雨,就算是为此而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子曰:子曰:“君子君子义义以为质,以为质,礼礼以行
18、之,以行之,孙孙以出之,以出之,信信以成之。君子哉!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译: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于言,而后从之。(为政)联系现实,思考如何理解“君子不器”?子曰:“君子不器。”(为政)如何成为君子,写下你的感悟吧。君子之学朗读下面的章句,结合文本,思考君子之“学”学什么?如何学?(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3)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
19、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4)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学习论语 论语开篇第一章论语开篇第一章 子曰:子曰:“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学而 此章此章“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朱熹朱熹 子曰: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宪问 子夏曰: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而笃志,切
20、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张 以学求仁以学求仁 如何如何“学学”?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为政 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为政 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之。”述而述而“学学”的层次:的层次:子曰:子曰:“知之者不如知之者不如好好之者,之者,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不如乐之者乐之者。”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 子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述而)子曰: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卫灵公)子曰: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泰伯)子曰: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里仁)如何做到如何做到“好学好学”子曰子曰:“:“见见贤贤思思齐齐焉焉,见不贤而见不贤而内内自省也。自省也。”里仁里仁 子曰子曰:“:“譬譬如为山如为山,未成一篑(未成一篑(kuku),止止,吾止
22、也。譬如吾止也。譬如平平地地,虽覆虽覆一篑一篑,进进,吾往也。吾往也。”子罕子罕子曰:子曰:“见见贤贤思思齐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省也。也。”形作名,贤能的人形作名,贤能的人翻译:翻译:孔子说:孔子说:“看见贤者,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看见贤者,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贤的人,便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反省,检查反省,检查形作动,看齐形作动,看齐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经常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
23、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这句话反映出孔子的什么思想?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 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个比喻论证,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进,吾往也”是在提醒我们,是否追求仁道、坚持不懈,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个人的主观努力决定自己的一生。本章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真理”具有怎样的态度?“道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
24、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阐述了孔子内涵。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以及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点击此处添加标题1.学习让人快乐3.学习须择善而从2.学习要反复实践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4.学习是
25、为自己成德。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君子与仁梳理论语中与“仁”相关的章句,并理解章句中“仁”“礼”“乐”的内涵。(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首先是一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个体立身的基石,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其次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即以血缘为根基、以等级为特征的
26、统治体系。儒家强调礼治而不是法治,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说,“乐”和“礼”都是外在的表现,“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在孔子看来,在孔子看来,“礼礼”和和“仁仁”是什么关系?是什么关系?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仁仁礼礼乐乐外在表现外在表现内内在在核核心心礼: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礼: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乐:抒发情感,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乐:抒发情感,使情绪
27、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文本探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礼”和“君子”之间有什么关系?礼和仁的关系,简单一点说就是,“礼”是“仁”的表现形式,如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不仁则谈不上真正有礼,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说,“礼”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那么,“仁”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论是要靠君子论来实现的,仁论必然要指向君子论。梁启超说:“孔子所谓学,只是教人养成人格。什么是人格呢?孔子用一个抽象的名来表示他,叫做仁;用一个具体的名来表示他,叫做君子。”(梁启超:孔子与儒家哲学,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版,
28、第19页)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一有一言言而可以终身而可以终身行行之者乎之者乎?子曰子曰“其其恕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翻译:翻译:子贡问道: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去终身实践它吗?有一个字而可以去终身实践它吗?”孔子孔子说:说:“大概是大概是恕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强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加给别人。”字字奉行,实践奉行,实践表委婉推测语气的副词,大概,也许。表委婉推测语气的副词,大概,也许。推己及人,即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29、:“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中庸:中庸:“忠恕违道不远。忠恕违道不远。”忠:尽己心以待人;恕:推己心以及人。(钱穆)忠:尽己心以待人;恕:推己心以及人。(钱穆)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在孔子看来,在孔子看来,“恕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身奉行的,而“恕恕”就是就是“已所不欲,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它在根本上与“仁仁”是相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仁”的实践的实践原则。原则。“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的“仁”又有何关系?
30、总结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5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0 02 2文本研读文本研读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仁仁”“”“礼礼”关系关系君子修身君子修身求学为道求学为道子曰: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君子食无求饱,子曰: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闻道,夕死可矣。”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不可以不弘毅,子曰: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譬如为山,未成一篑,子曰: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小子何莫学夫诗?颜渊问仁。颜渊问仁。子曰: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礼何?子曰: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子曰:“见贤思齐焉,见贤思齐焉,子曰:子曰:“质胜文则野,质胜文则野,子曰: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本文阐述了哪些观点?本文阐述了哪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