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记叙文父亲的隔年花母亲的离世,让他变得沉默寡言。回到教室,他周围的气氛一落千丈。他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笑,甚至,他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大吵大闹。课堂上,他除了睡觉就是打盹。老师关心地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就面条一样地耷拉着头站着,不说会,也不说不会。有一次课间,因为同桌和别人大声讨论问题,他红着眼站起来要和同桌打架,理由是打扰了他趴在桌子上睡觉。班主任带着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两个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一直坐到一节课下课,彼此什么话也不说。到另一节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趴在班主任的肩膀上,一直哭到下课。好多天,他的眼泪一直窝
2、在心里。在家里,看到原本滴酒不沾的父亲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看到从不抽烟的父亲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好几次,他都差一点和父亲发生冲突。夜晚,他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知道,这个残缺的家,也许再也没有以前的温暖了,而他,必将从这里走出去,走出这个曾经给他无限幸福如今却又给他无尽痛苦的家园。离家的前一天,父亲拿出母亲在世时准备春天播种的那半盆花种,放到夕阳下的磨盘上散潮,然后又一个人出去找酒喝了。他气极了。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之后,他收拾收拾行李,回学校去了。两个星期以后,当班主任陪他再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紧闭的家门。邻居把他父亲留下的几百元钱塞到他的手里,告诉他,父亲种下一亩多地的花种,竟没有
3、发出一个芽,一气之下,出去打工了。接下来的几个月,在班主任的照顾下,他情绪好多了。放假前的一天,窗口的同学告诉他有人找他,出去一看,竟是几个月不见的父亲。那一刻,他想告诉父亲所有的真相,但在父亲面前,他却说不出半句话。父亲只是用力地搂着他。寒假,他和父亲聊起外出的原因,父亲再次提到那些没有发芽的种子。他安慰道,也许那些种子太过悲伤了,要等悲伤消尽才能长出芽来。父亲“嘿嘿”地笑了一阵,说也许是吧。人也一样,你看前一阵子我不是又喝酒又抽烟嘛。春节过后,他说服父亲,不要出去打工,和邻居们一起种花,这两年花的行情看好。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
4、他地里移小苗栽上。父亲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出去打工,也没有动那块没有发芽的田地。几场春雨过后,那块空了一年的地上,竟长出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意。父亲在一个雨天,挽着裤管,披一件白色塑料雨衣,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到学校里找到儿子,欣喜地告诉他,那块地,终于发芽了。他看着激动不已的父亲说,那是隔年花。父亲根本不知道那块地里种子隔年发芽的原因其实是他在一篇作文里说,自己就是一朵隔年花。作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为他的作文打了最高分。因为,一朵隔年花盛开,一定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天。1文中第段画线处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情感和心理?2请你发挥想象,简要说说第段中省略号所隐含的内容。3“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
5、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这段叙述在小说情节的展开中有什么作用?4本文中的班主任老师在作者心中很伟大,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这位老师的伟大表现在何处?5试探究题目中“隔年花”的含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丁香花下黄秋耘那是从1935年初秋到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我在清华大学度过了两年的峥嵘岁月。在这两年当中,我经历过一些严峻的考验,甚至执行过一些相当危险的任务可是,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至今还时常涌现在我的回忆中使我永志难忘的却是一桩寻常的小事和那位跟我只有“两面之缘”的“救命恩人”。说起来,这是四十四年前的事了。和我同时代的人也许还会记得,193
6、6年3月31日,北平的大、中学生在沙滩北大三院开过一个追悼在狱中受刑病死的战友郭清的大会,会后举行抬棺游行。我和六七百个同志参加了这次游行。我们的队伍从北池子走到南池子,就跟上千名反动军警碰上了,他们挥舞着警棍、皮鞭和大刀向游行队伍冲击;而我们却赤手空拳,只能用几根竹竿招架着。经过一场剧烈的搏斗,我们终于被冲散了。当场逮捕了五十多个同志之后,反动军警还穷追着我们,几乎是两三个撵一个。我在前面跑,两个警察在后面追,我后脑勺挨了一下警棍,鲜血渗出了便帽,滴在天蓝色的大褂儿上,前后都有斑斑点点的血迹。幸亏我在大学里是个运动员,终归跑得比他们快些,一眨眼就把他们拉下了一百多米。我窜过几条七枝八杈的胡同
7、,跑进北池子南口的一条小巷里,眼看着有一户人家虚掩着门,我推开门一闪身躲了进去,反手就关上了门。当时我浑身都是污泥和血迹,脸上也是红一块花一块的,不像个人样。院子里收拾得挺干净,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过了半晌,门帘子一掀开,走出来一个很文静的姑娘,小个子,大眼睛,年纪看来还比我小一两岁,大概是个高中学生吧。她看到我这个模样,吓了一跳,但还是很镇定地问我:“您怎么啦?哪儿受的伤?”“我是个学生,刚才去参加游行,被警察打伤了,他们要抓我。借您这儿躲一躲,行不行?假如您不同意,我马上就出去。”“您不能出去。这个样子出去,岂不是自投罗网!来!让我先给您包扎一下。”接着,她把我领进屋里,拿出绷带和药棉
8、,上了药,迅速地用熟练而轻快的手指给我包扎好伤口,用酒精擦干净我的脸孔,关切地问道:“弄痛了您没有?不难受吗?”我整理整理衣服,站起来,“不怎么痛啦!我可以走了。”她拦住我:“不行,您身上有血迹,警察会认出来的,得换上衣服,戴上呢帽!”她从衣柜里拿出一件蓝布大褂儿和一顶旧呢帽:“是我大哥的,您穿戴上大概还合适,他个子和您差不多。”我一再推辞,她有点生气了:“唉,您这个人呀,真是个书呆子!生死关头,逃命要紧嘛,还顾得上那么多礼数?”我走出这户人家,回头望一眼门牌号码。靠着蓝布大褂和呢帽的掩护,谁也看不出我是个被打伤的“逃犯”,拐了个弯,到了骑河楼清华同学会,坐上直开清华园的校车,我就这样安然无恙
9、地脱险了。我养好伤以后,总想着要把蓝布大褂和呢帽还给人家。直接送到她家里去吗?万一出来应门的不是她而是别人,那我该怎么说才好呢?我只好写了一封短信,请她在下一个星期六的傍晚亲自到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旁边的紫丁香花丛附近,取回我借去的大褂和呢帽。收信人的姓名只写着“大小姐”收,落款我没有写,因为那天在匆忙中我们谁都没有请教过彼此的尊姓大名。我们终于在紫丁香花下见面了。她很大方地走到我面前,稍微点点头示意。当时我还是一个十分腼腆的小伙子,我总觉得,随便询问一个不认识的姑娘的姓名或者介绍自己的姓名都是不太庄重的、太唐突的。我只是激动地对她说:“非常感谢您的帮忙,那一天,要不是换了衣服,我一出门就会被捕的
10、。胡同口有两只穿黑制服的狗在守着呢!”“别客气!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其实这些旧东西您大可不必还给我。”“我怕您不好向您的大哥交代!”“不要紧。他不是经常穿戴的。再说,他和您一样,也是个大学生。他是爱国的,不过,没有您那么勇敢。”她将手上的纸包递给我:“给,这是您那天换下来的布大褂和便帽,上面的血迹我给洗掉了。多可惜,这是志士的鲜血啊!”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当时有一支流行的爱国歌曲五月的鲜花,开头有一句歌词:“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其实,您也大可不必还给我。这件血衣,留下来作纪念不是很好吗?”她稚气地笑着说:“您叫我搁在哪儿呢?假如家里的人问起来,我又该怎么说才好呢?
11、这件事,除了咱俩,现在还没有第三个人知道!我爹是个好人,在中学里教书,他胆子小得要命!假如让他知道了”她默默地望了我一眼,好像要记住我的容貌似的。但很快就说:“假如没有什么事,我该走了!”临别时我们轻轻地握了握手,手指尖仅仅接触到对方的手指尖。她走到离开我约莫十多步的地方,迅速地回过头来望了我一眼,好像有点依依惜别的样子。她那轻盈而苗条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和茂密的紫丁香花丛里面了。我猛地想跑上前去跟她多说几句话,至少问清楚她的姓名,但我终于痛苦地克制住自己,我不愿意株连她,因为我还随时有被捕的危险。这就是全部事情的经过,要说是“爱情”吧,恐怕算不上;要说是友谊呢,又和普通的、寻常的友
12、谊不太一样,好像多了一点什么东西革命的情谊,一种患难与共、信守不渝的革命情谊,这是人世间最值得珍贵的东西。不知怎的,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每当我一看到紫丁香花,一闻到紫丁香花的香味,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这么一件事,这么一个人,仿佛又看到她那消逝在紫丁香花丛中的身影,仿佛又听到她离去时轻轻的脚步声。(有删改)6“那是从1935年初秋到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我在清华大学度过了两年的峥嵘岁月”,“峥嵘”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A高峻的样子。B不平凡,不平常。C深邃的样子。D形容岁月逝去。7请简要概括我和“救命恩人”“两面之缘”的内容。8请结合加点词语品析下面句子。我们的队伍从北池子走到南池子
13、,就跟上千名反动军警碰上了,他们挥舞着警棍、皮鞭和大刀片向游行队伍冲击;而我们却赤手空拳,只能用几根竹竿招架着。经过一场剧烈的搏斗,我们终于被冲散了。9文中的“那位很文静的姑娘”有哪些可贵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10文章以“丁香花下”为题,有何好处?11请写出文章结尾的两种表达方式及作用。一树丝瓜画冬天陆金美连续刮了几天北风,气温降到零下五六度。靠我家院墙旁的柳树,树上叶子已经落尽,光秃秃的枝头缠绕着干枯的丝瓜藤,丝瓜的藤蔓像晒干的猪小肠,一圈一圈从树根一直缠绕到树头,藤上没有落尽的丝瓜叶像枯萎的残荷,听着冬日的风声。10多条有长有短,淡绿色、灰褐色的老丝瓜,像一个个形状不一的捶衣棒,吊在树
14、枝上,随风摇晃。这棵丝瓜是今年春天,在小区处草坪上看到的,妻子就顺手把它拔起,栽在这棵柳树旁。渐渐地小丝瓜苗开始放藤了,慢慢长出晶莹剔透的长触须,顺着柳树的身子背负着主茎,一个劲地往上蹿。两个月后,就爬满了整个枝头。立秋之后,淡黄色的丝瓜花,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为一根根细小的初果挡风遮雨。成熟的丝瓜是淡绿色的,我在采摘它们时,因为有的吊在高高的枝头上没办法采摘,只能让它们在树上长老。随着冬天来临,吊在柳树上的老丝瓜,外表渐渐地干枯了,颜色就像一个个又长又圆的面包,给寒冷的冬天增加满满的面包味道。每天上班,我都要抬头看看吊在柳树枝上的老丝瓜,它们一天比一天变得苍老,黄色的皱褶布满了全身。这时一群
15、麻雀“呼”的一声,从空中落在树上。然后它们纵身跳到一只只老丝瓜上,老丝瓜牢牢牵住坚韧的枯藤,载着几只麻雀摇摇荡荡。我兴奋地举起手机,咔嚓一声,拍下了这生动传神的一幕。发到朋友圈,大家留言道:留着一树丝瓜听鸟鸣。飘雪那天,有五六个学生模样的青年人,在雪地上支着画架,打着伞,在画树上的老丝瓜。我轻轻地走过去,见一学生画架上,画着一幅很美的冬天老丝瓜,画面上雪花飘飘,柳树披上一层白纱,老丝瓜却隐隐露于白纱外,就像一块一块灰黑补丁补在白纱上,画得生动得让人难忘。难怪农民出身的齐白石,也喜欢画丝瓜,他画出的丝瓜更为深沉朴素而庄严,这就是大师的境界和情怀。一阵风刮来,一个个老丝瓜依然牢牢吊在枝头荡着秋千,
16、形成冬日特有的风景。我见这位学生在他完美的画上,写下“一树丝瓜画冬天”的标题。丝瓜,不仅因为它好入画,更好入诗,宋代诗人杜北山在他的咏丝瓜中这样写道:“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可赵梅隐却说:“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这些诗或许就是诗人喜欢丝瓜的原因吧。雪在落,风更寒,一树的老丝瓜,就像一个个老顽童,不畏风雪,在半空中快乐得像一个个模特,做着各种生动的造型,在漫天飞雪中显得格外的迷人!(选自2021年12月22日现代快报)12本文重点描绘了冬天里丝瓜的形态,通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段落冬天里丝瓜的形态形状不一
17、,像捶衣棒,吊在树枝上,随风摇晃。(1)_老丝瓜牢牢牵住枯藤,载着麻雀摇摇荡荡。(2)_(3)_13品味语言。(1)品读文本要重视朗读,请说说第段画线句哪个词应该重读,理由是什么。(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14文章第段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15将本文题目“一树丝瓜画冬天”改成“冬天的丝瓜”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16阅读菱角,完成题目。菱角金曾豪要种菱了。三月,水还凉,不要紧,在细细的菱秧根部拴一小片瓦片,往河塘里扔,扑通扑通,扔完拉倒。半个月后,菱头钻出水面来,过几天就成了一盘一盘的样子,浮在水面上。菱头有根的,扎在水底,不会漂走,随着水波一拱一拱地摇晃。菱头一天天铺展开,慢慢铺满了水
18、面,水面上的菱头疏密得当,分布大致均匀,它们好像是知道彼此避让的。叶是绿的,梗是红的,花是细碎的、紫白的,有种淡雅的香。采菱是女孩子的事,把菱桶当作小船。一人一只,盘腿坐着,以手作桨,在菱塘里划来划去。所谓菱桶,就是大号的木盆,长圆形。提纲掣领,捉住菱头,提起来,一串菱角就起了水。白的菱不采,还没熟。摘下的菱角就堆在菱桶里。红菱的生硬,更显出女孩子小腿的白嫩,让人生怕尖尖的菱角扎疼了女孩儿呢。江苏有个民歌叫采红菱,邓丽君唱过,水淋淋的,动听。采红菱还有一个版本:“七月老,八月落,新娶的媳妇摘菱角,舱里菱角没腰窝。挨着个扁子还好过,挨着刺头扎死我。该死的,光笑不疼我!”这个版本诙谐有趣,充满生活
19、情趣。这样的劳作不仅有物质的收获,还有精神上的享受。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写过一首采菱的诗:“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时唱一声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菱花大多是白色,也有黄的,细眉细眼的。常熟水北门外有片水域,叫菱塘沿,猜想那儿原本是个菱塘。当年柳如是初访钱谦益,就从那儿弃船登岸。当代诗人曹大铁就住在左近,他的书斋就叫菱花馆。嫩菱宜生食,齿间爽爽脆脆的,一嚼,都是水了,甜得清洁,有一点点青涩,是真正的水乡滋味。老的菱宜煮食,有栗子的风格,面面的,丰厚。卖菱的人家,煮菱不用铁锅,用铜锅。铜锅煮出来的菱外壳基本不变色,卖相好。野菱肉老,生吃没劲,煮熟了倒比红菱青菱香,只是要小心了那四
20、只凶凶的角有点麻烦。在古书里,这种野菱不叫菱,叫“芰”。熟菱不能往饱里吃,不易消化。小时候,大人就说熟菱吃多了会“吃伤”,不好办,要喝乌龟的尿才能解。说把乌龟放在镜面上,它就会拉尿。这种奇怪秘方大概是没有的,是大人用来吓唬小孩子的乌龟的尿,多恶心啊。菱入菜肴,与荤与素都能很好配合。任你葱油烹炒、菱肉不变色,白玉似的,亮人眼睛。把菱肉、藕片和鸡头米炒在一起,称“荷塘小炒”,很有江南的风味。“菱”与“灵”同音,大人们都指望孩子们吃了菱会变得聪明灵巧。却不知,哪个孩子不都是有棱有角呢!(选自蓝调江南,有改动)学校广播站将以菱角一文为素材,制作一期介绍江南美食的视频节目。特向全体学生征集视频制作的建议
21、,请你一起参与。整体制作摄制组根据文章把视频分成三个部分拍摄:种菱_配音建议就文中划线句,视频配音员向大家征集朗读建议。请从“重音”和“停连”两方面写出建议,并说明理由。嫩菱宜生食,齿间爽爽脆脆的,一嚼,都是水了,甜得清洁,有一点点青涩,是真正的水乡滋味。_特写镜头为更好地呈现视频,你觉得文章的哪一部分可以设计成特写镜头?并阐述理由。小贴士: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手法。用近距离拍摄的方法,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放大、强调,以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_延伸解读文末,作者跳出对“菱角”的介绍,将笔墨转到对孩子成长的思考。请沿着作者的思路,结合你的理解,在视频结尾写一段结束语。_17阅读下文,完成题目。柠
22、檬蝶曹文轩一只柠檬蝶在寻找花田。它的颜色非常鲜艳,飞行的样子也十分漂亮。“我一定要找到花田!”因为它是蝴蝶,对于一只蝴蝶来说,这世界上最美丽的景色就是花田。一路上,它的眼前总是闪现着花田的景象:花光灿烂。可是,它现在飞行的地方,是一片景色荒凉的旷野。前面是一条宽阔的大河,河水滚滚奔流。柠檬蝶望着茫茫的河水,害怕了。它飞出去一段距离后,又掉头飞了回来。它落在一根枯枝上。大河依然奔流,浪头像一群白鹅拍着翅膀,在向前飞行。“我一定要找到花田!”柠檬蝶再次起飞,飞向大河。河上风大,它的飞行变得非常艰难。但它决心不顾一切地飞过大河,也许那边有花田。它听见了隆隆的涛声。但它也听见了心中的呐喊:“我一定要找
23、到花田!”它终于飞过了大河,但大河那边依然是景色荒凉的旷野。它什么也不想,一心一意地飞着。春天的太阳金灿灿地燃烧着,旋转在天空。它对自己说,哪怕飞到太阳上,我也要飞!一座光秃秃的大山挡住了它的飞行。它无可奈何地在半山腰转着圈圈。白云淹没了山头。“我一定要找到花田!”它不住地重复着这句话,开始一点一点向高处飞去。高处的气流几次要将它打压下去,可它却奋力地穿过气流,一路向上飞去。最终,它飞过了大山。这天它在穿越一片田野时,隐隐约约地闻到了花香。这使它感到无比兴奋,疲倦的翅膀又有了力量。花香竟然来自田野中央一条大道上的马蹄印。柠檬蝶在马蹄印上嗅着,“多么醉人的花香啊!”它认定那匹马曾四蹄踏过花田,花
24、田也许就在不远的地方。它不假思索地沿着马蹄印飞着。马蹄印,马蹄印,还是马蹄印花香,花香,还是花香但花香渐渐淡了,柠檬蝶犹疑地围着其中一只马蹄印转着圈圈。它犹犹疑疑地飞着,直到马蹄印消失,它看到了一匹白马,才终于明白,它循了一个相反的方向。它已飞不动了,落在了马的耳朵上。而这时,天正渐渐黑下来。月光下,马告诉它:“是的,那边确实有一大片花田。”第二天,太阳还没有升起,柠檬蝶告别了白马,沿着马蹄印,朝着与昨天相反的方向飞去。它飞得很快,马蹄印迅速地闪过。花香,越来越浓。按白马所说的,翻过一道矮矮的山梁就可看到那片花田了。那道矮矮的山梁已经出现在它的眼前。飞过山梁,眼前的情景使柠檬蝶大吃一惊:那片花
25、田已经被大水淹没了!一片汪洋。没有风,水平静得像镜子。水十分清澈,水下的花田十分清晰。柠檬蝶贴着水面飞行着。它一边飞,一边哭泣着。泪珠跌落,激起圈圈水纹,水底的花好像摇晃起来。花在水中盛开着。水下的花被放大了,特别特别大。柠檬蝶一头扎向水面。知道是水后,它用力扇动翅膀,又飞了起来。水中的花格外迷人。它再一次一头扎向水面。它没有再动弹,就那样安静地浮在水面上。不知过了多久,它又再一次飞离了水面。没有落脚的地方,它就不停地飞着。花被水浸泡,空气里流动着芬芳。柠檬蝶最后一次扎进水中。它再也没有飞起。它展开美丽的翅膀,无声无息地趴在水面上在阅读了这则童话故事后,小语和小文展开了相关讨论,请结合你的阅读
26、体验补充讨论内容。小语:老师说“童话是夸张和想象的艺术”,的确如此,你看这篇文章在情节发展、环境描写和形象刻画上都有夸张而又合理的想象,产生了强烈的唯美艺术效果。小文:是的,单看柠檬蝶寻找花田的过程,它就遇到数次困难,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1)_小语:不仅如此,曹文轩先生在环境氛围的刻画上也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比如我最喜欢“大河依然奔流,浪头像一群白鹅拍着翅膀,在向前飞行”这一句描写为(2)_。小文:面对重重磨难,作者写柠檬蝶反复呼唤着“我一定要找到花田!”这句话是不是重复太多次了?小语:我反倒觉得这句话的重复特别有意味,我们可以发现这句心声在文中起到了这样的作用,(3)_。小文:
27、可是柠檬蝶最终不仅没有找到花田,还在一次次扎进水面后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在我看来它的这次旅程就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悲剧。小语:我可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场旅程的意义,(4)_。小文:听你这么一说,我也发现了这场“悲剧”背后的美感与哲理。不过你看巴西插画家罗杰米罗为本文绘制的结尾部分的插图是水中摇曳着一条鱼儿,真奇怪。小语:你不知道了吧,其实有一种鱼就叫“柠檬蝶”。小文:原来是这样,这条鱼儿还传达了这册绘本更深层的主题,(5)_。小语:你说的真好!和你一起阅读绘本太有意思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青梅路过一家水果店,一个小小女孩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小嘴圆鼓鼓地,啃着一只在别人口中酸到
28、牙颤的青梅,眉头都不皱一下。看到青梅,我立马牙根发酸,口水咕嘟咕嘟往上涌,心中的小欢喜也咕嘟咕嘟往上冒。味蕾仿佛是打开记忆的钥匙。在她那双清澈的大眼睛里,我看见了童年的自己离家不远的小山城上有着一大片的青梅树,村里人都不喜欢青梅酸涩的味道,即使在那些缺衣少食的年代里也少有人碰它,阿妈却是个把青梅做成美味的能工巧匠。每年立夏时节,挂满枝头的青梅已渐趋成熟,阿妈就带着我去山坡上摘青梅解馋。有一次适连骤而初歇,一大片梅树迷离在雾气中,清丽无比。雨水洗涤后的梅子愈发碧绿莹润,我忍不住从筐中取出一只便咬。当牙尖“咬”地一下划过青梅采表皮上的绒毛时心头像被毛毛虫螯了似的猛地一料,直至咬破表皮时那酸涩的汁水
29、像一群撒野的孩子,迅速在口腔内蔓延开来,突然又淘气地消失在唇齿间,留下满口的奇妙甘香,就此对它情根深种。我也成了村里唯一一个吃起青梅来面不改色的女娃。阿妈会把青梅制成青梅酱。我最喜欢做的事便是帮着阿妈清洗梅子,梅子落入缸中青色瞬间便在水中荡漾开来。梅子沉到水底又咕咚、咕咚地浮上来,像一群调皮的娃娃在我和阿妈的手中窜来窜去东躲西藏,煞是好玩。捞出沥干水分后,阿妈将青梅撒上盐腌制一会,去除它的涩味后再重新清洗。经过清水洗泡后的青梅被放在案板上愈发鲜亮,“啪、啪、啪”,在阿妈快速敲打下汁水飞溅着裂开,落入盆中。而后阿妈取几个大口的玻璃瓶子,一层青梅加一层冰糖寒到九分满。为了防止青梅与冰糖交融发酵时产
30、生的气体胀爆瓶子,阿妈封口时在瓶盖处略微留出了一点缝隙,接下去便交由时间来打磨。时光流转,瓶中渐渐盛满了丰盈浓厚的浆水,酸涩的梅子变得醇香浓厚,果肉也由青绿变成了琥珀色,那股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忽远忽近地萦绕在身旁。有了冰糖加持的青梅酱,可以直接取出解馋,也可以在炎炎夏日里取些碎果肉和浆汁,冲入凉开水食用。那股子酸酸甜甜的可口,是一抹缠绵在心头永远难舍的滋味。青梅酒,是父亲一生中的最爱,每年梅子黄时,阿妈按照她自己琢磨出来的配比加入冰糖、水和其他天然材料,装入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堆青色瓷瓶里酿制。当青梅的风味与时光彼此交融的那一刻,酒香和梅香交缠着窜入全身的毛孔,倾倒而出的液体也成了明
31、亮透莹的琥珀色,抿上一口,“啧啧”回味,夏日里被抑制的食欲便豁然开启,父亲的眉梢眼角全是醺然的醉意。也许父亲喝的是青梅酒,饮的却是与钟爱一生的母亲相濡以沫的爱情佳酿。直到父亲离开人世后,老屋里依然飘溢着青梅酒的清香。看到书中有写,宋朝时期每逢夏季,上到宫中下至百姓,家家户户喝酒迎接夏季到来,而且“饮酒趁时新,定喝青梅酒”。于是跑回老屋,取来母亲生前酿制的青梅酒,与先生一起重温宋人迎夏的浪漫。18学梳理。文章脉络清晰,作者以“青梅”为线索,用深情的笔触,叙写了和青梅有关的流年往事。请阅读全文,填写下表。打开记忆流年往事离梦依稀内容看到青梅 制青梅酱饮青梅酒 情感 情根深种 钟爱一生重温浪漫19学
32、鉴赏。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那股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忽远忽近地萦绕在身旁。(多感官互通)20学表达。语言是有生命和情感的,模拟自然界声响的拟声词也有表情达意的功能。请仿照下面文字,尝试用上拟声词,写一个句子。A我立马牙根发酸,口水咕哪咕嘟往上涌,心中的小欢喜也咕嘟咕嘟往上冒。B经过清水洗泡后的青梅被放在案板上愈发鲜亮,“啪、啪、啪”,在阿妈快速敲打下汁水飞溅着裂开,落入盆中。21学思考。“我”对青梅“情根深种”“那股子酸酸甜甜的可口,是一抹绽绵在心头永远难合的滋味。”阅读全文,你觉得作者为什么对青梅“情根深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拐杖刘芳1
33、983年,我考入县城读初中。那时去县城读书是很自豪的事,然而,我不得不在人生中第一次直面贫穷。县城离家很远,要翻过两座山,走15里山路到小镇,再从小镇坐班车去县城。进校的时候,我从家里背了大米换饭票。有饭吃了,却没有菜。家里实在困难,给我的钱交了学费,就没有菜钱了。我每餐只能用家里带来的辣椒面和饭吃。第一次,让还未成年的我感到被贫困扼住了咽喉。整整两个多月,我没回一次家。有一天,我正坐在教室里上课,忽然听见窗外有人小声叫我的名字,我转过头一看,是父亲。我给老师示意,老师让我出去了。我走出教室,看见父亲立在风中。几个月不见,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身上穿着一件发白的卡其布对襟衣服,一条蓝色裤子,右腿裤
34、管空了半截,空裤管挽起来打了一个结,高高地吊在腿上,一晃一晃的。背上背着一个小背篓,拄着两条拐杖,拐杖上绑着一只手电筒。看见我出来,父亲急忙说:“我找了好久,才找到你的教室。”他边说边把拐杖靠墙搁下,放下背篼,背靠着墙,用一条腿支撑着身子,弯腰从背篼里拿出两个装了菜的大玻璃瓶。又从上衣口袋里拿出30元钱一并交给我,说:“这是卖了两只大公鸡和你姐姐她们卖楠竹的钱,凑一起的。最近农闲,你妈和姐姐又上山捡楠竹去了。我腿不方便,上不了山,就炒了些干盐菜和腊肉给你带来。家里的情况你是晓得的,干盐菜不容易馊,可以多吃一些时间。钱不多,你省着点用,用完了,我再想办法!”我一下愣住了,眼泪夺眶而出。看着拐杖上
35、绑着的手电筒,我明白了,为了给我送钱来,父亲半夜就起身了。父亲交代完毕,没歇一口气,便回了。临走盯着我看了好久,才说:“好好读书!我回去了!”看着父亲拄着拐杖蹒跚离去的背影,眼泪再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放寒假回家,天下着细雨,寒风顺着山坳吹过来,刚下车走上山路我就打了个寒战。翻完一座山,往前望去,只见整个山崖都笼罩在一片雾中。远远地,我就看见一个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刺骨的水田里搭田坎。仔细看去,是父亲。只见他把一只拐杖插进水田里,那条从膝盖上截肢的右腿搁在拐杖的扶手上,身体侧向左边。那双开裂发黑的双手使劲用耙梳挖起稀泥,堆放在田坎上,再用耙梳背剁几下,把泥剁匀,再用梳齿从左到右刮。然后拔出
36、拐杖,往后倒退移动一段,再把拐杖插入田里,一只手拄拐杖,另一只手拄耙梳,使劲把左脚从田里拔出,踩到合适的位置,再重复挖泥,剁泥,刮泥。估摸有一米长了。又用一种拱形的农具,在耙梳齿刮过的田坎上一抹,平平整整,油亮亮光溜溜的新田坎就呈现在眼前我走上前,止住往下掉的眼泪,说:“爸,这么冷,你怎么还出来搭田坎呀。你腿这么不方便,我们请人干吧。”父亲抬头看见我,眼里透着惊喜,说:“我怎么敢请人哦,你们兄弟姐妹五个有四个在读书,我请一天人,都够你一个月的菜钱了。我多辛苦一天,你的碗里就多一个月的菜。”父亲一边搭田坎一边说:“爸虽然少了一条腿,但别的孩子有的,爸想尽量给你们。别以为爸不行,爸一只腿加上这两根
37、拐杖,就是三条腿,厉害着呢。”22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请简要概括文章回忆了父亲哪几件事?23文章第自然段写父亲搭田坎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拄着拐杖搭田坎的过程?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24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线句,说说其表达效果。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身上穿着一件发白的卡其布对襟衣服,一条蓝色裤子,右腿裤管空了半截,空裤管挽起来打了一个结,高高地吊在腿上,一晃一晃的。(从外貌描写的角度)25文章中有三处文字写到“我”流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泪水中蕴涵了“我”怎样的复杂情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唐诗素描春夜洛城闻笛曾冬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
38、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满城的灯火,潜伏在喧嚣的背后,渐渐熄灭。A月亮是天空留下的唯一灯盏,千里之外的火把,照亮道路,照亮一些沉淀经年的往事。一阵()的笛声,从谁的指尖偷偷溜出?在春风的牵引下,飞过了一条又一条街 道,一家又一家屋檐,飞过了季节,停留在心的窗台。梦中的洛阳,被一种浓浓的乡愁唤醒,每一位游子,都辗转难眠,B泪水打湿了思念。倚窗独立的诗人,孤寂的背影,比黑夜更深沉。记忆的画卷慢慢打开,依稀可以看到一条小河,小河边的垂柳,垂柳下依依惜别的身 影;那声清脆的折柳,就是心碎的声音啊!比此夜的曲子更清晰,依然响在耳边,不曾散去。C月光是一些流浪的羽毛,还是来自故园的花朵?谁会在今夜拾起,
39、谁会一生收藏?诗人似乎听到了老家屋后的鸟语,闻到了屋前的花香。那个春夜,被一支玉笛击倒的,不仅仅是诗人!26第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诠释的是春夜洛城闻笛中哪一句诗歌的意境?27在第段划波浪线句子中缺一个词语,下列选项中哪一个词语和诗歌的意境最为契合?()A高亢B幽悠C欢快D悲壮28好的诗歌语言往往能引发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又丰富文章的内涵,让单薄的文字变得生动而丰满,使我们的心灵充盈和灵动。仔细读读文中划线的 ABC三处句子,任选你喜欢的一句,说说你读这个句子的感受。我选_句,读到这个句子,_。29月、柳、笛是古诗中被反复书写的意象,请从你的积累中写出一联含有“月”或“柳”或“笛”的古诗词,如:“
40、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让他为你擦车吧我们驱车去一个朋友家玩。途中,朋友说,她自己是轻易不请人到家里作客的,除非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于是,我们就笑着回答说,那我们是贵客哦。她有些羞涩地说,其实也有我哥哥的原因,因为他自小就是一个哑巴,即便是长大了,心里也很单纯,所以接人待客多少有些不方便。我们沉默了些许,表示理解 ,越发觉出朋友对我们的诚意。她家住在东郊的一个旧居民小区里,房子依然是旧时的红墙瓦房,多少有些厚重的意味。我们去她家之前,她已经打电话告诉了父母。于是,到我们出现的时候,家人早已迎了出来。出来的人中,我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穿着一身干净洁白的衬衫,褶皱还未
41、褪去,显然是刚穿上的,清秀的脸上被一种纯净的笑容堆满着。我猜他定然是朋友的哥哥了,但是心里又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英俊的小伙子,怎么会缺少一副响亮的嗓门呢?接着,我们进屋坐下。刚落座,茶酒饭菜就已经端上来,看来她的父母是掐着时间做的。我看着这满桌热腾腾的饭菜,心里暖烘烘的。于是也立起身来,想请她的家人一起坐下。但她的母亲执意不肯,只留下她的父亲和她,陪我们一起吃饭。于是我们只好遵从主人的意思,安静地坐下来吃饭。但是我心间依然划过一个问号:此刻,她的哥哥在干什么呢?饭吃到一半,我的手机忽然响了,于是我起身出门去接电话。刚踏到门边,我就呆立住了,因为我忽然看到在停车的空地上,一个穿白衬衫的年轻人正提了一
42、桶水在给我们擦车,那人就是朋友的哥哥。我顿时手足无措起来,哪里有客人忙着吃饭而主人却忙着为客人擦车的道理呢?我立即摁掉刚接通的电话,迈步前去制止他。可就在这时,我被人一把拉住,转头看时,正是我的朋友。她笑眯眯地把我往家里拉。我提醒她:“那是你哥啊!”朋友笑着回答说:“是的,没关系,那是他自己去的。”“这好像有点说不过去吧,怎么能让我们吃饭却让他去给我们擦车呢?”我心中顿时掠过一丝不快。朋友显然知道我秉性耿直,于是就笑着小声解释说:“你想我可能去委屈自己的哥哥吗?只是我每次留他在席间招待客人,他都十分尴尬。因为他无从交流,总是感觉自己没用。但是他也是个好客的人,于是就希望能为客人做点什么,比如帮
43、客人打理一下行囊或是擦一下车什么的,表达自己的热情,也表明自己不是个负累了。所以,请你就让他为你擦次车吧。”朋友的话音落下,我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原来,朋友不让我去制止她哥哥为我们擦车,只是为了在饭桌之外给他一个待客方式而已。原来这不是一种沉默的遗弃,而恰恰是巧妙地给他另一种尊重。这种细心而特殊的安排,顿时让我感动得心潮翻滚。我不禁想到:即便是一个自小就身患残疾的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他也会有自己的思想,他也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敬。当他不能正常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给他另一个平台,让他尽情地表达。吃完饭,我们闲坐了片刻,就迈出门去,准备回城了。这时,她的哥哥早已把我们的车擦得崭
44、新亮洁,一个人微笑着站在车旁,那白色的衬衫早已被黄色的泥土染成一片又一片的淡黄,使他看上去像一个贪玩的孩子。我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他看着我那由衷的赞赏,心里高兴起来,脸顿时笑成了一朵灿烂的花。回去的路上,明媚的阳光忽然穿云而出,我想着那张天真灿烂的如花一般盛开的笑脸,忽然又有些恍惚起来,仿佛自己坐上一辆可以返程的时光列车,正奔驰在温暖如春的大路上30第段、第段的画线句两次具体描写了朋友哥哥的笑容,请你分别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1阅读段,请在下面表格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情节的发展“我”的心情变化_不安朋友向“我”回答是哥哥自己要去擦车。_开朗“我”思考这特殊安排后不禁心潮翻滚。_32对朋友让哥
45、哥为“我”擦车的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支持哥哥以给他人服务赢得尊重与认可。B想让哥哥通过劳动来体现出待客的诚意。C主动让哥哥回避以免去招待客人的尴尬。D担心哥哥因过于单纯而引起客人的不便。33细读第段,紧扣加点的词,说说结尾的含义。34云帆组同学发现关注小说中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走进小说。请你和云帆组同学一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鼻子日芥川龙之介说起禅智内供的鼻子,池尾一带谁个不知,哪个不晓。那鼻子足有五六寸长,从上唇一直垂到下巴。上下一般粗,像根细细长长的香肠,悬在脸当中。内供年过半百,心里始终为这鼻子苦恼不已。当然,表面上看似没事儿一样。平日言谈之中,也顶忌讳提“鼻子”这个词儿
46、。内供为鼻子伤脑筋,原因有二:其一,鼻子过长,极其不便。首先,连饭都不能自己吃。要不然,鼻尖儿就会杵到铁碗里的饭上去。内供只好叫徒弟坐在食案对面,吃饭时,用根一寸宽两尺长的板条替自己掀着鼻子。可一顿饭下来,对于无论是掀鼻子的徒弟,还是鼻子给掀起来的内供来说,都不是件轻省事儿。有一回,一个中童子来替那个徒弟,正巧打个喷嚏,手一抖,鼻子便杵进粥里。当时,这事儿都传到了京城。不过,这还不是内供为鼻子发愁的主要原因。实话说,内供苦恼的是,这鼻子甚伤他的自尊。池尾一带的人倒都挺体谅禅智内供的,说他幸好不是俗家人,要不然,单凭那只鼻子,谁家闺女肯嫁给他呢。其中也有人议论说,八成是因为这鼻子才出家的吧。可内供不认为当了和尚,鼻子的烦恼就少多少。因为娶得上娶不上媳妇,这事儿足以影响他的自尊,所以他变得格外敏感。于是,内供从积极与消极两面,竭力恢复受伤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