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必修音乐鉴赏教 学 设 计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课题:汉族民歌单元内容综述内容简介: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 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 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 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作品联系:这六首作品都来源于民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歌 词质朴自然,旋律优美动听。它们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这六首作品有着体裁上的不同:号子(劳动号子):澧水船夫 号子;山歌:脚夫调、
2、弥渡山歌;小调(小曲):孟姜 女、姑苏风光和幸福歌。教学价值:通过学习我国各地的民歌,使学生对祖国的优秀传统音 乐文化有认同感和自豪感,对民歌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 肩负起传承保护、继更性承创新和发扬光大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主题学习目标(一) 审美感知:1.通过听六首汉族民歌,感受其在方言、旋律、 节奏、节拍、歌词、调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了解号子、山歌、小调 三种不同体裁的汉族民歌风格特征,进而达到审美体验目标。2.通过聆听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侗族的四首少数民族传统 民歌,从曲调、节奏、节拍、作品结构、语言腔调等方面感受到“长 调 ”“囊玛”“爱情歌曲 ”“大歌 ”等少数民族
3、民歌体裁的独特艺术 特征和民族风格,进而达到审美体验目标。(二)艺术表现:1.通过对作品音乐情绪的感受体验、对主题的演唱、 对典型节奏的敲击体验对方言腔调的模仿,在参与实践表现的过程中, 学会中国汉族传统民歌的部分片段。2.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民歌的聆听感受,以及对其音乐文化的探 究了解能在参与实践表现的过程中,学会少数民族传统民歌中的典型 音调、节奏和独特的歌舞形式。(三)文化理解:1.通过学习和了解民歌与地方语言、地城环境、历 史文化之间的关系解民歌地城风格的形成原因,知道民歌背后所承载 的人文内涵,进而认识到民歌的价值。2.通过对少数民族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 文化传统
4、语言等因素的了解学习,知道他们之间的紧密关系,理解形 成其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懂得少数民族民歌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并 产生喜爱之情。单元学习评价评价目标评价形式评价工具评价结果运用学生对中国各 地民歌风格的掌握 程度,对民歌特点 的认知能力。通过课堂提 问、小组讨论、 个人陈述等方式 进行。1.观察课堂 表现;2.课后作 业。根据学生的 表现,及时给予评 价和建议,引导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知识。学生在音乐实 践过程中的合作能 力,思考能力。通过观察、 互评、 自评等方 式进行。1.课堂表现 记录2.小组讨论 记录3.个人自评 表等。根据学生的 表现,给予相应的 肯定和鼓励,同时 提出改进建议
5、,促 进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不断提高。对优秀音乐文 化的了解与认同。通过合作讨 论、个人感悟、 小组分享等方式 进行。1.学生自评 表2.小组互评 表3.教师观察 等。根据学生的表 现,给予相应的反 馈和建议,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 认同民族文化,培 养他们的民族自 豪感和文化自信。单元学习建议1.认真聆听民歌,感受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和特点,逐步积累民 歌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加强交流和沟通,提高自己的合 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尝试自己创作民歌,通过实践加深对民歌的理解和掌握。2.掌握我国各地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了解民歌的演唱形式和技巧。 通过课堂讲解、聆听音频、欣赏视频等方式,让学生逐步
6、了解不同地 区的民歌风格和特点,同时,在音乐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 认同。3. 除了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学生愿意持续关注民族音乐领域 的相关资讯和作品,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前后单元关联第二单元与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密不可分, 民歌和民间器乐都是民间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单元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汉族民歌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一年级课型:音乐鉴赏一 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 歌、与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和第四单元国 之瑰宝京剧共同构成主题
7、是“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 ”的内容,这 三个单元鲜明地强调了教材的思想性,体现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2.课标要求:2020 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中明确指出,要弘扬民族音 乐,理解多元文化。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普通高 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品作为重要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 感。3.教材内容:本单元内容有澧水船夫号子、脚夫调、弥渡山歌、 姑苏风光、孟姜女、幸福歌,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 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 体裁形式,进而认识到我国民歌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
8、精神财富,是世 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二 学情分析作为当代高中生,他们喜爱现代流行音乐带来的强烈动感,对于 民间音乐的种类、民歌作品知之甚少。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追求新鲜事物。乐于动手实践,根据学生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 旨在营造合理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结合视、听、唱、创、说 等多种体验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感受民歌的魅力,学习掌握相关音乐 知识。三 教学重点1.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让学生认识、理解民歌的风格特征。2.通过学唱了解汉族民歌的风格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 人们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四 教学难点1.通过对比鉴赏,感受、
9、体验山歌不同的风格特征。 2.探究形成南北山歌两种不同风格的原因。五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汉族民歌,感受其在方言、旋律、节奏、节拍、歌词、 调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了解号子、山歌、小调三种不同体裁的汉族 民歌风格特征,进而达到审美体验目标。(审美感知)2.通过对作品音乐情绪的感受体验、对主题的演唱、对典型节奏 的敲击体验、对方言腔调的模仿,在参与实践表现的过程中,学唱中 国汉族传统民歌的部分片段。(审美感知、艺术体验)3.通过了解民歌与地方语言、地域环境、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 理解民歌地域风格的形成原因,知道民歌背后所承载的人文内涵,进 而认识到民歌的价值和魅力,对我国民歌产生喜爱之情。(文化理
10、解)六 教学方法听辨法、讨论法、欣赏法、模唱法、启示法七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课件等。八 教学过程(一)劳动号子初体验1.聆听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2.通过师生合作澧水船夫号子过滩号子 片段,感受劳 动号子的艺术特征 ;3.揭示课题:汉族民歌;【设计意图】本课用师生合作导入,通过多变,富有气势的节奏和旋律,感 受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再通过感知民歌的不同风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 而揭示课题。(二)山歌迥异品原因1.高亢的西北腔陕北脚夫调(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地域特征。(2)观看视频,了解“脚夫 ”这种传统职业形式以及对陕北地 区的自然环境、经济状态、百姓的生活水平、审美
11、情趣等做相关了解。(3)通过聆听歌曲的旋律节奏,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风格特 征。(4)认识“信天游 ”这种民歌体裁,探究西北山歌风格形成的 原因。2.飘逸的南国风云南弥渡山歌(1)通过视频欣赏和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2)通过视频了解云南密度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3)学唱歌曲,了解歌曲曲调、节奏等方面的特点。(4)探究南方山歌风格形成的原因。3.小结:总结山歌的艺术特点与功能,探究形成两种不同风格山 歌的原因(地方语言、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地区的山歌赏析,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山歌这一民歌体 裁的艺术特征。通过观看视频、学唱主题结合提问,激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 生自主探
12、究民歌不同风格的形成原因,进一步感悟中国民歌的音乐魅力。(三)聆听小调明特点:江苏民歌姑苏风光(1) 聆听乐曲:感受方言和旋律之间的联系。(2) 总结小调的艺术特点。(四)拓展探究辨色彩:听辨不同风格的民歌 浙江山歌:对鸟深山抬木号子安徽小调:凤阳花鼓青海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设计意图】运用已学知识听辨汉族民歌的体裁,检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 握程度,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五)布置作业再检验:搜集当地小调【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熟悉的旋律入手,为下节课学习小调做好准备。(教学步骤若有变动,以实际上课为准)九 教学反思进行课后反思十 板书设计汉族民歌号子 山歌 小调澧水船夫号子 脚夫调弥渡山歌 姑苏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