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 面的文字,完成 l 3 题。 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了超过五千年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艺史上的深根。而汉字书法所形成的独特艺术,在今天依然能够以其不朽的生命力给现代文艺创作带来启示。 柳公权曾说过“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因此,在他的玄秘塔碑中,每一个字都有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质。弘一法师晚年以抄经度日,用孩子一样的认真和慎重,不带锋芒,炉火纯 青,写字也成为一种修行,虔诚而隽永。大概很多传世佳作,在其作者创作之初,都只是
2、纯然地注入心血,倾入真情,而未料到其后来的命运。文艺创作,应该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但是,却不能全然去迎合大众。在今天的文艺创作中,浮躁之风是蠹虫之一。创作和名利的因果次序切不可颠倒,若是以名利为先导,以夺人眼球为目的进行文艺创作,那么,其作品最多也只是一时的哗众取宠。 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大概都是来自最真实的生活,寄予了创作者最真挚的情怀。好的文艺创作,也并非一定是鸿篇巨制,“接地气儿”也是文艺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中国文学史上,为“正蒙养而裨后学”的古文观止确实是古代文言文之集大成者,而叙述魏晋名士轶闻琐事和玄言清谈的世说新语却也不失为一部清新脱俗的传世经典。除了最著名的兰亭集序,
3、王羲之留下的字帖,很多都是他日常写给朋友的书信,寥寥数语,短小精悍,字体流畅自在,展现出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奉橘三百枚,霜表降。未可多得” 奉橘帖共十二个字,不加修饰,毫无矫揉造作,却是字字可圈可点。张旭的肚痛帖也仅仅记载了一件似乎难登大雅之堂的琐事:“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 ,非临床。”这篇一气呵成、放纵恣肆的草书,却成了传世佳作。正是因为这些诙谐可爱、平易近人、不同于“文以裁道”和“九成宫”楷的文风和字体,才有了中国文艺史的包罗万象,蔚为大观。 若论创作技巧、伟大的艺术家大概都有过对生活最深的感触和体察。新唐书文艺传中记裁,公主出行时,车马行人争抢
4、避让,复又匆忙腾挪,张旭从中领悟到了书法的用笔和意趣,又从高低有序、忽远忽近的吹打鼓乐声中领悟到书法的缓急和节奏。王羲之的老师卫2 夫人在笔阵图中,将汉字笔画拆开,主张从自然的观察中洞悉书法的真谛:“横”如千里阵云,“ 点”如高峰坠石、“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蒋勋先生在汉字书法之美一书中就这样评价笔阵图:“它也是美学上很基本的感觉教育,使从事任何创作途径的人,不管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都可以互通。先回归自身,开发了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丰富了身体的感觉,创作的能量自然源源不绝,”也许,抛开创作本身,屏息凝神地去体悟与感知,才能触碰到艺术的真
5、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 A文艺创作,应该服务于人民群众,但是不能全然去迎合 大众。 B以名利为先导,以夺人眼球为目的进行文艺创作,其作品往往也只是一时的哗众取宠。 C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将汉字笔画拆开,主张从自然的观察中洞悉书法的真谛。 D文艺创作者抛开创作本身,屏息凝神地去体悟与感知,才能触碰到艺术的真谛。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 A汉字,因为传承超过五千年,所以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文艺史上的深根。 B浮躁之风对今天的文艺创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C世说新语叙述魏晋名士轶闻琐事和玄言清谈,却也不失为一都清新脱俗的
6、传世经典。 D 张旭从对生活的感悟和体察中领悟到了书法的用笔和意趣、缓急和节奏。 3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 A汉字书法所形成的独特艺术在今天依然能够以其不朽的生命力给现代文艺创作带来启示。 B王羲之留下的兰亭集序寥寥数语,短小精悍,字体流畅,展现了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 C正是因为诸多不同的文风和字体,才有了中国文艺史的包罗万象,蔚为大观, D蒋勋先生认为艺术是相通的,丰富个体的各种感觉,创作的能量自然源源不绝,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4 6 题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疼得满床打滚。我背
7、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3 疼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家离县城远,又没车。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好似挨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就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 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要是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拉着我妈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儿。 救不了妈,我
8、想让她在不多的日子里,尽量过得好点。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隔壁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 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须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
9、让我把三轮车上的那个蛇皮袋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种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大致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着头,捻着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
10、痊愈了! 4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 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 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所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了鉴宝节目,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元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恨,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 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定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11、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 鸦 ,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就诊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 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壁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 医者。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
12、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 A开头写赤脚医生甚至县医院的医生都治不了“我妈”的病,体现其病情的危重,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和老中医这一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B老中医给“我妈”看病后,看中了“我妈”当年作为嫁妆的一个花瓶,要用它作为医药费的抵押,“我妈”却说不值钱、不实用,不好 意思抵给老中医。 C小说多处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法,比如前面写老中医说赎金翻倍,后面写“我”拿出字条及老中医的儿子收钱两千等,相互照应,颇具匠心。 D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述使故事更有真实感,便于让读者接受;同时,作为主角,“我”也表现出强烈的孝心和感恩图报等性格特点。 5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
13、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5 处?请简要分析。( 5 分) 6“我”对老中医的态度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袁隆平,半世纪的盛名与争议 袁隆平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种田人” 中国一半以上的农田都种上了杂交稻种。民间一度流传:两个“平”让中国人吃 上了饭: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他艰苦卓绝的研究为曾经被饥饿困扰的国家带来了希望,国家的鼎力支持为他带来了盛名,持久不衰的盛名也给他带来了争议。 那么,真实的袁隆平是怎样的?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日日下田,而已。”他的神坛下,是无数人的拭目以待;他的眼睛里,却只有秧苗摇曳的一亩田。他身上有科学家的固执,也有历史亲历者的豁达。对待外界的争议,他尽量选择消化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