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上传人(卖家):害羞草 文档编号:768946 上传时间:2020-09-3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9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20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20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20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20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四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性强。从上学期 的科学活动情况来看,学生对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 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但由于学生还有许多对 科学课的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 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以前对科学课的学习,学 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集中了,小组合作 探究更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对“科学” 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 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 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

2、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重点训练学生 搜集信息的能力为线索,围绕“事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和“事物的变化”,编排了“声音”、“消化与呼吸”、“影 子的变化”、“地球与月球”、“运动与力”、“我们的小车” 6 个主题单元、53 个活动。 三、教学目标: 1、能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进行主 动学习,能比较熟练地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等。 2、尝试探究动植物的身体结构与其所具有的功能之间的关 系,逐渐从“认识是什么”提高到“探究为什么”。能由“这 是什么?”、“怎么会这样?”等角度提出可探讨的问题,能

3、 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3、尝试自己制定简单的实验(如对比实验) 计划,能在教 师的指导下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觉察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继续学习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采集数据,获取有效信息。 4、能较好地进行合作学习,能描述与传达事物的特征, 能根据事物的显性变化特征进行分类。 5、尊重证据并逐渐养成及时摘记和妥善存储资料的良好习 惯科学知识,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知道搜集信息的 多种方法和途径。 五、教学措施: 1、以搜集信息的活动为载体,重点训练学生接受式探究 的相关技能,同时兼顾其它各项探究技能的提升。 2、挖掘科技史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结合点,用多样的呈现 形式发挥科技史的教

4、育功能,从不同的角度融入教材,充分发 挥科技史的教育价值。 六、教学安排(每周 2 课时) 周次 教 学 内 容 第一周 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声音的产生 第二周 声音的变化和声音的传播 第三周 噪声控制和我们的消化 第四周 我们的呼吸和保护呼吸、消化器官 第五周 光与影和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第六周 国庆长假休息 第七周 自制日晷和地球与月球 第八周 蓝色的星球和在地球上看月球 第九周 探索月球的秘密和谁在运动 第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第十二周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第十三周 怎样让物体动起来 第十四周 怎样测量力的大小 第十五周 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 第十六周 设计制作小车 第十七

5、周 改进小车 第十八周 复习 第十九周 复习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查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声音 1.各种各样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 以感受到它。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 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 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 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难点:能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

6、、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班级记录表、微课视频资料和课件 PPT。 【教学过程】 一、导课:导入新课(预设 3 分钟)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半分钟时间仔细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 2.教师总结:是呀,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你肯定能 听到很多声音,声音无处不在。这个单元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听听声音。(板书课题) 二、探索:倾听周围的声音(预设 27 分钟) (一)活动一:听声、描述声音 材料准备:课件微课视频材料、作业本、班级记录表 1.课件播放声音,仔细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呢?(要求学 生:教室内保持安静;把听到的声音记录在作业本中。) 2.研讨:这

7、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 预设:鸡叫声、猫叫声、风声 3.描述声音:你能描述听到的声音吗? (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学生观看) 通过视频,你学会用科学词汇来描述我们听到的声音了吗? (预设: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4.小组交流:看了微课后,把你听到的声音先在小组内进行交 流。 5.反馈交流:教师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记录“我听到的声音”班 级记录表中教师总结: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能听到一些悦耳的或 刺耳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 逐一进行研究。 (二)活动二:声音分类 材料准备:“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 1.提问:请大家看我们的班级记录表,这些都是我们刚

8、才听到 的声音,你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 2.讨论:小组内讨论分类标准。 3.反馈:(提示学生按动物发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 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或问题呢?全班同学一起 分享一下吧! 三、拓展:听一段乐曲(预设 10 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PPT 音频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声音,请大家看大屏幕,会 唱的同学可以边听边唱。(播放音频) 2.手势比划:学生根据边唱曲谱边唱边用手势比划音符的高低。 3.强弱变化:学生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曲子中声音的强弱 变化 4.教师小结:声音有强弱变化,这些强弱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 美妙的视听体验。我们

9、将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了解声音的魅力。 【板书设计】 1. 各种各样声音 产生:物体的振动 传播:需要物质 气体、液体、固体 强弱音量 振动幅度 大强 小弱 高低音高 振动快慢 快高 慢低 【教学反思】 2.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 录下来。 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随时都影响我们的生 活。 【教学重难

10、点】 重点:能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知道声音 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概念。 难点:能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观察到物体发声时在振动的 证据。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锣、演示台、记录单等。 小组:1 面鼓、1 把钢尺、1 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 个音叉, 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和 1 个装有水(占水槽深度的 2/3)的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 4 分钟) 1.同学们,我们不时的听到各种声音,我们自己也能发出多种 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 2.大家对于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有自己不同的想法,那我们先 来看看皮筋是

11、怎样发出声音的? 二、探索:物体怎样发出声音(预设发出声音 20 分钟) (一)活动一:研究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材料准备:橡皮筋、橡皮筋固定架、学生活动手册 1.请大家拿出橡皮筋,请大家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搓揉 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2.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3.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皮筋却能发出声音?请 大家用对比方法研究一下,皮筋发声的时你看到了什么?将皮筋发 声时的状态用文字或示意图的方法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4.小组活动后交流: (1)是不是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呢? (2)同样是对皮筋用力,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 皮筋

12、却能发出声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3)皮筋发声时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来比画一下吗? (请学生上台演示) 5.小结:在力的作用下,皮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称为振 动。 6.皮筋在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那么现在你认为皮筋 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们同意吗? (二)活动二: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材料准备:钢尺、鼓和音叉、水槽、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 个泡沫粒、学生活动手册 1.教师出示钢尺、鼓和音叉:刚才我们研究了皮筋发出声音时 在振动,那么其他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是否也在振动呢? (1)与学生一起依次演示它们的发声方法。 钢尺-轻轻拨动(注意放在桌面的一端要压紧) 鼓 -轻轻敲击 音

13、叉-敲击上方 (2)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3)汇报交流:钢尺能明显观察到振动,鼓和音叉振动不明显。 2.音叉和鼓振动不明显,你打算怎样进一步来收集鼓和音叉在 发声时振动的证据呢? (1)教师出示水槽、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思考 一下,可以借助以上辅助材料证明音叉和鼓在振动吗?想到了就来 领取材料,并补充记录。 (2)学生借助辅助材料,尝试用不同方法证明音叉和鼓的振动。 (3)汇报交流:音叉、鼓在发声时也在振动。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 10 分钟) 材料准备:锣、竖笛 1.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你认为物体怎样发出声音的?有哪些证 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1)教师播放尺子、橡皮筋、音

14、叉和鼓的慢动作视频,你能说 说它们在发声时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了吗?(振动) (2)这些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声音吗? 出示锣,师生合作演示:让锣发出声音,发声时锣有没有在 振动?如果正在发声的锣停止振动,声音会怎么样? 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 小结:看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 也就停止了。 2.教师出示竖笛,让学生吹一吹。 提问: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小结:空气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四、拓展:我们的发声器官(预设 3 分钟) 1.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产生振动发出声 音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儿? 2.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汇报交流收获。 五、小

15、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预设 3 分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怎么振动的? 【板书设计】 2.物体怎样发出声音 方法 敲力的作用 打 重复地 物体振动 拨 往返运动 弹 3.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 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描述尺子伸出桌外长度的不同时,振动的快 慢和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情况,提高学生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 操作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 活、

16、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钢尺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 以及振动快慢的变化。 难点:推测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能用所学知识作合理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把尤克里里 小组:一个钢片琴、一把口琴、一把螺丝刀、1 把钢尺、1 本厚 的硬皮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 1 分钟) 材料准备:一把尤克里里 1.在上课前,老师先考考大家的耳朵。接下来我会弹 2 个音, 请你听一听这 2 个音有什么变化?(拨弹尤克里里,发出强弱不同 的声音) 2.接下来老师弹一组高低不同的声音,请你听听是从低到高还 是从高到低变化的。(老师用尤克

17、里里拨弹一组高低不同的声音。) 3.声音有高低和强弱的变化,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的强弱变 化与振动幅度有关,那么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今天我 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高低。【板书】 二、探索:(预设 9 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一个钢片琴、一把口琴、一把螺丝刀 1.请大家拿出钢片琴,试着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思考高 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预设:敲击不同长度的钢片会发出 高低不同的声音) 2.接着拿出口琴,怎样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口琴高低不 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 3.大家见过口琴内部吗?请各小组小心拆开口琴外壳,看看它 的内部结构,一边吹一边找它的发声部分在哪。 4.口琴的内部结

18、构:由外壳、音格、金属板组成。金属板上是 口琴的发声部分簧片,当我们吹或吸气时,口琴的簧片会振动 起来发出声音。 5.请你仔细观察,比较钢片和簧片,思考声音的高低与钢片、 簧片有什么关系?(预设:簧片和钢片的长短不同,导致发出声音 的高低不同。越长的声音越低,越短的声音越高。) 6.我们发现,钢片、簧片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钢片、簧片 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板书: 物体越长 声音越低 物体越短 声音越高】 1.那么高低不同的声音又与振动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用钢尺 来研究与振动的关系。 二、探索: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预设 20 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 1 把钢尺、1 本厚的硬皮书、学生

19、活动手 册 1. 用钢尺该如何研究呢?怎样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预 设:改变伸出桌面的长度) 2. 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声 音的高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先进行预测,并说说理由。(预 设: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 3. 那么它的振动情况又会怎样变化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寻找 规律。 4. 最后请大家把实验结果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中。接下来 开始实验吧! 5. 学生相互合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 10 分钟) 1.学生反馈交流:通过实验发现,不同长度的钢尺,发出声音 的高低不同,振动的快慢也不同。 2.究竟谁振动得

20、更快?我们可以利用手机“慢动作”拍摄功能, 看看放慢 32 倍后结果如何。 (播放微课) 3.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高低不同的声音与振动有什么关系? 【物体越长 板书:振动越慢 声音越低 物体越短 板书:振动越快 声音越高】 4 练习:观察下图中的编钟、钢管、音叉,推测他们发出的 声音高低将会怎样变化?并说说理由。 【板书设计】 3.声音的变化 物体越长 振动越慢 声音越低 物体越短 振动越快 声音越高 【教学反思】 4.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 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效果不同。 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21、科学探究目标: 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 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观 察习惯和态度,在实验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 与他人合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 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 难点: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地描述声音的传 播方式;对比实验中对条件的控制等。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有条件的准备真空仪(闹钟、抽气机等)。 小组:音叉(敲击小锤)

22、、水槽、声音传播的观察记录、土电 话(棉线、一次性纸杯)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 3 分钟) 材料准备:鼓 1.敲鼓,说说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2.鼓声是怎样传到你耳朵里去的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有 什么变化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学习。出示课题:声 音是怎样传播的. 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 20 分钟) (一)活动一:空气传播声音 材料准备:视频,有条件的准备真空仪(闹钟、抽气机等) 1.同学们,这是一个真空仪,这个是电铃,我们把电铃打开。 现在我们把玻璃罩戴上,还能听到声音是吗?让我们把真空仪打开, 慢慢抽干里面的空气,注意听。(没有材料用微课代替)

23、2.大家还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 3.小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 音通过空气这个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 (二)活动二:声音在固定中传播 1.教师敲击桌面,听到桌面的敲击声了吧。敲击声是通过空气 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现在请我们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小实验。 (实验要求通过课件出示) (1)同桌之间保持安静,一个同学抓挠桌面,一个同学听,抓 挠桌面声音。 (2)听的同学侧耳靠近桌面,另一个同学继续抓挠桌面。 (3)比较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有什么 不同。 (4)同学之间互换角色,再进行上述实验。 2.学生分组活动,并填写记录单。 3.汇报交流:贴着桌面

24、听到的敲击声和不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 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小结:声音能够在桌面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更加容易。 (声音通过桌面这样的固体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 (三)活动三: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材料准备:每组 1 根音叉、水槽 1.声音能够在空气中,固体中传播,那么在液体中能传播吗? 我们可以怎么来进行探究呢? 2.实验指导,通过课件出示: (1)把音叉放到水面上的时候,应等到水面平静之后。 (2)轻轻敲击音叉,同时轻轻地用敲击后的音叉去接触水面。 (3)重点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 (4)听一听声音,感受下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水是怎么传播声音的?(指向声

25、波) 4.小结: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 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声音通过水这样的液体媒介,传播到我们 的耳朵里。) 三、研讨: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 8 分钟) 1.通过上述的活动,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 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 2.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 沟通呢? 3.为什么听铁轨就能判断火车有没有开来? 4.钓鱼时,我们可以大声说话吗?为什么? 5.小结: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水中传播,没有媒介是不能 传播声音的。 四、拓展:做个“土电话”(预设 7 分钟) 材料准备:土电话材料,包括纸杯两个、绳子一根

26、 1.出示一个土电话。请同学试试效果,然后制作。 2.分组实验:玩土电话游戏。 (1)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 (3)两人彼此交换听和说。 3.交流现象,并思考: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 一端的? 4.用“妙妙圈”模拟声音波的传播。(微课) 五、总结: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 2 分钟)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板书设计】 声音的传播 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效果不同。 声波 物体振动 声音 【教学反思】

27、5.噪音的控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能力目标: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 析, 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环境 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具:录音机、录制好的磁带 教法:学生阅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用录音机放一首学生中流行的歌曲, 在演唱进行一半的时候 逐渐有了杂音, 最后只有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或

28、用户装修房屋时的电 锯声.学生指明这是噪声.点明课题: 我们这节课将学习有关噪声的 知识. (二)新课教学 阅读提纲: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2优美的歌曲一定是乐音吗?(举例说明)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4上课时间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 如果有噪声, 这些 噪声的来源? 5你知道城市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6噪声的等级用什么计量? 7你知道噪声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危害? (除影响听觉外的其 它危害你还知道什么? ) 8你认为应怎样减弱噪声? 9你知道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哪些规定? 10你对学校环境改善有哪些建议? 学生阅读后, 进行讨论, 讨

29、论中不限于课文中已提到的事例. (三)小结 1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认识. 2噪声的等级划分分贝. 3噪声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 有损人们的身心健康. 4减弱噪声的途径 示例 2: (一) 新课引入 教师提问引入:作为学生,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当课堂 纪律很好时, 我们会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较为深刻; 但是当某一节课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课堂纪律较乱时,这节课的听 讲效果也就特别差, 好象对老师讲过的知识没有什么印象”这是为 什么呢? 引出:安静的环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闹的环境(噪音) 分散人的注意力,由学生的切身体会引入 (二) 新课教学 一、 噪声 举出不同事例

30、 (1)工地机器的轰鸣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 (2)在音乐厅听音乐 (3)入睡时有人放声歌唱 问题:上述声音是否是噪声? 噪声如何界定? 指出: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认识.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噪声是个我们人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如果处理不当,回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 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及 社会公德意识的必要的教育, 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 教师指出:在现代化都市中,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 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重大公害,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 的现实意义. 三、噪声的控制 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相连系: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学习 过关于人耳听到声

31、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声源的振动 介质(空 气)的振动 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联系这 个物理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声源的振动发出声音,到鼓膜 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问题:针对上述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可以从几个环节减弱噪声? 总结出可以从三条途径减弱噪音污染. 并分别举出事例:安装 消音器或隔音罩;植树造林(重点讲解其优越性);带耳塞等. 学生参与: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请同 学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四)总结、扩展 教师应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 应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

32、行社会调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 1我们的消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其 作用。 2、能在自己身上指出消化器官的相应位置,知道食物的大致 消化过程。 3、根据计算结果和已有经验,敢于向教材质疑,形成重证据 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主要消化器官的位置、作用及大致的消化过 程。 【教学难点】根据计算结果和已有经验,敢于向教材质疑, 形 成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教具和学具准备: 1、教具两段录像资料(一段是关于消化器官名称及位置 的,另一段是关于消化器官作用及大致消化过程的)消化器官模型 图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33、、肛门米的带子根。 2、学具教师预先为每组剪好的消化器官模型图片(食道、 胃、小肠、大肠)剪刀;胶带。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从名字的含意引入课题教师很随意地与学生聊,让几 个学生说说他的名字有什么含意,接着教师写出自己的名字(黄 健),请学生猜其中的含意,巧妙地引出“健康”,然后指出:我 们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健康,首先要关注饮食,而食物的消化和 吸收,却又离不开我们的消化器官。因此,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 习有关消化器官的内容。 2、板书课题 二、了解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称及位置 1、了解学生的已知情况“说说你知道的消化器官”(将 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暂不判断对错)。 2、认识主要的消

34、化器官教师随机出示并有意打乱顺序板 贴器官图片(对学生前面相应的回答做出肯定,其余的仍然留待后 面进行评议)。 3、找消化器官的相应位置 (1)先在自己身上找,然后相互找(小组活动)。 (2)将图片贴在身体的相应位置: 每个小组推选一人作为展示者,并请保持直立的姿势; 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将图片贴在展示者身体的相应部位; 如果有争议,可以小组讨论,变动图片位置; 活动限时 5 分钟,任务完成后,请展示者上台进行展示。 4、展示并相互评议 (1)学生对各组的展示进行初评(要求说出理由)。 (2)播放关于消化器官名称及位置的一段录像。 (3)学生再次对展示情况进行评议,并自我纠正错误, 教师 亦趁势

35、将图片移动,按序板贴在黑板上。 5、故意设疑“谁能帮老师在身体上找到胃的所在? ” 6、体验小肠究竟有多长让两个学生将 4.5 米的带子拉 直,从而体会到“小肠是盘曲的”。 三、认识食物的消化过程及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1、播放关于食物消化过程及消化器官作用的录像。 2、点名回答(因教师预先没提出作记录的要求,学生一般是 答不完全的,以此为例教育学生要学会及时作好记录)。 3、应学生的要求重播录像(学生记录)。 4、看书, 分组交流并完成教材第 19 页中的填图。 5、集体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消化器官的作 用)。 6、回头看要求学生根据所看录像资料和已经掌握的知识, 对课开始时的回

36、答中还没有进行判别的答案进行评议, 鼓励学生课 后继续求证。 四、引导学生向教材质疑 1、先让学生计算教材第 19 页中各消化器官的总长度, 再阅 读教材第 19 页中文字,看他们是否能够发现问题。(根据计算结 果, 学生一般能够对“食物在我们体内经过的旅程长约 9 米” 提 出质疑“计算结果只有 6.05 米, 加上口腔, 也决不会有 9 米长呀? ”) 2、让学生试着对上面的问题进行推测和解释。(也许会有学 生想到“食物并不是一次性地直线通过消化道,而是不断在里面搅 拌和反复,例如胃里面就是这样”。) 3、教师先对学生敢于向教材质疑、大胆进行推测的行为表示 赞赏,然后也提出自己的疑问“食物

37、在我们体内的旅程, 难道都 要历时约 24 小时吗?”(同时,教师列举出一些课前搜集来的证 据,以此为例教育学生要敢于质疑、要重证据, 【教学反思】 2.我们的呼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资料阅读,知道呼吸是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 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会越 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吸入更多的氧气。 3.学生通过拓展阅读,知道肺的功能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经常 性锻炼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及时地记录数据, 并能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

38、析。 2.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根据不同活动对呼 吸次数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能够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并在活动中相互交流, 相互协作。 2.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能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出自己 的解决方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生通过拓展活动,了解呼吸与健康生活之间是有关联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统计与分析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理解 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难点:学生通过统计与分析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理解 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计时器,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一张白纸)。 每个小组:计

39、时器,小组汇总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3 分钟) 1.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感受了呼吸,知道呼吸主要依靠 什么器官进行呢?怎么样才算是呼吸一次? 预设学生回答:肺、一呼一吸(或者一吸一呼) 2.引出主题:那么你一分钟大概要呼吸几次? 学生预测:20 次,30 次(至少有 4-5 个不同的预测) 3.追问:那一个人一分钟呼吸次数是固定不变的吗?说说理由。 4.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呼吸。板书课题:呼吸和健康生活 二、探索与发现:人体活动与呼吸(预设 25 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 1 个计时器、学生活动手册、小组汇总记录表 活动一、 安静状态呼吸次数 1.提

40、问:人在安静状态下一分钟呼吸几次呢? 2.出示计时器并介绍使用方法,记录单。 3.提示:放松心情正常呼吸不要刻意控制呼吸。指导测量呼吸 的两种方法。 4.学生集体实验:第一次测试 1 分钟呼吸的次数,并记录。 5.(了解每个学生的呼吸次数,并分开统计:20 次以下的,20- 30 次的,30 次以上的。 )刚才有些同学没有放松,这样测出来误差 就比较大,为了减少误差,我们再来测两次,注意不要刻意控制呼 吸。 6.学生小组内测试,并记录。 7.数据处理:三次测量后取相同数值较多的数;没有相同数值 的,取位于中间大小的数。 活动二、运动后人体呼吸次数 1.提问:你觉得哪些活动会让你的呼吸发生变化?

41、(学生自由 预测)运动后,我们的呼吸会发生变化。 2.运动后,我们的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根据场地,师生选 择合适的活动 2 项。引导选择一项活动量小的活动,一项活动量大 的活动。 (教室里选择原地踏步 1 分钟,做连续深蹲 20 个) 3.提示: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保持安静,一个活动结束后 马上测量 1 分钟呼吸次数,测量结果要及时记录在表格中,在进行 第二个活动时一定要先恢复到安静状态的呼吸,再进行第二个活动。 4.学生小组活动,并记录。 5.组长负责统计把每个人的数据统计到小组汇总表中(包括刚 才测得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 ,粘贴到白纸上合成班级记录表投影 展示。 6.交流说发现:运动

42、后人的呼吸次数会增加,运动量越大,每 分钟的呼吸次数越多。 活动三、探究呼吸变化的原因 材料准备:两个保鲜膜袋,两根牛筋 1.为什么运动后我们每分钟呼吸次数会增加,运动量越大增加 的越多呢? 预测:因为运动量大我们需要的氧气多,因为运动后出汗 多 2.教师演示:用一个塑料袋,装取一袋空气,这是我们吸进去 的空气。吸一大口空气后,用塑料袋捂住口鼻,呼出一大袋空气, 这是我们呼出来的空气。提问:你觉得这两袋空气有区别吗? 3.我们用肉眼很难观察出这两袋空气的区别,科学家在实验室 里经过仔细的分析,比较出了这 2 袋空气的区别。 (出示吸进去和呼 出来的气体成分对比表) 4.请仔细观察这两张图表,你

43、发现了什么? 预设:学生发现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5.追问:氧气怎么会减少?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变多?(学生自 主分析) 6.小结: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帮助我们 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人体呼吸其实就是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 入血液,部分被消耗掉,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随剩余的空气排出。 三交流研讨: (预设 8 分钟) 1.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呢? (预设: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增加) 2.那你知道什么活动能够减缓呼吸呢? (学生猜测:运动后静坐休息,睡觉) 教师:是的,一个成人,一般在平静状态下一分钟呼吸 20 次左 右,深层睡眠后呼吸次数约 16 次/分钟,但这也是因人而

44、异的。由 此我们知道了:在不同状态下,人体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小结:有的活动会使我们呼吸加快,有些活动会使我们呼 吸减慢。 3.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因为呼吸是气体交换的过程,跑步的时候需要更多的 氧气,所以呼吸次数增加更有利于氧气的吸入,二氧化碳的排出, 使得我们的细胞正常工作。经常运动的人肺的功能会更好。 ) 所以,呼吸和我们的健康是密不开分的。 4.伴随着呼吸次数的增加,你的身体还有什么变化?(预设: 心跳加速) 5.心跳加速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脉搏的方法来了解,我们该如何 来测量脉搏呢? (介绍方法,学生课后分别去完成测量安静状态下和运动后每 分钟

45、的脉搏次数) 6.心跳加速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不同状态下我们的呼吸次数会发生改变,我们的心跳次 数也会发生改变,因为我们人体是一个多器官协同合作的大系统。 四、知识拓展(预设 4 分钟) 1.我们呼吸的主要器官是肺,它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解释:肺是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 “中转站”的大小直 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虽然这个“中转站”每次能够交 换的气体量是一定的,但是这个量的大小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 强的,所以经常锻炼,可以使得我们的肺功能更加强大。 3.小结: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保护好呼吸器官,才能更健康。 【板书设计】 2.我们的呼吸 运动 呼吸(

46、气体交换) 肺功能 健康 加快 增强 依靠 保护 【教学反思】 3.保护呼吸、消化器官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人体呼吸器官,对人体呼吸的过程有大致的了解;引 领学生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 认识人体呼吸器官,对人体呼吸的过程有大致的了解;使学 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样爱护消化器官, 促使学生自觉地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卫生; 3. 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呼吸、消化器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消化器官。 教学难点: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消化过程;观察比较吸进和 呼出的气有什么不同。 三、教学过程 1、关心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 2、认识消化器官。 3、了解消

47、化器官的作用及人体的消化过程。 4、保护消化器官。 5、交流和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四、小结: (1)吃食物要细嚼慢咽、不用开水或汤泡食物吃、不能边吃边 看电视、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不偏食、少吃零食、饭 后不做剧烈运动。 (2)不吃腐烂变质和不清洁的食物、不喝生水。 (3)重视早餐和早餐的质量。 (4)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5)养成良好运动和饮食习惯。 四、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影子的变化 1.光和影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形似的手影游戏, 启发儿童的联想思维。 2、引导学生用对比的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 影子产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

48、影子游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影子秘密的兴趣。 2、通过介绍有关皮影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影子的产生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手电筒、橡皮擦、魔方、瓶子 教师演示材料:教学课件、手影戏视频、透明胶片、 教学过程: 观赏导入 认识光源实验验证 生活中的影子 拓 展总结 一、教学引入 1 、手影戏观赏、介绍 师:我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表演,想看吗? 学生说:想。 播放视频逗趣 师:大胆猜想一下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与什么有关? 生:光和物体 师:到底影子是怎样形成的?真的和光和物体有关吗?你们 的猜测对吗? 让我们带着

49、这些问题,走进光与影的世界吧! 出示并板书课题:光与影(学生齐读课题) (二) 认识光源,奠定基础 1、师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物体图片(电灯、月亮、太阳、镜 子、火柴、 萤火虫) ,它们会发光吗? 师:那些会自己发光? (电灯、太阳、萤火虫) 2、师总结梳理,揭示并课件出示“光源”概念:能自己发 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可以成为光源, 比如“手电 筒打开后可以成为光源” ,你能像老师这样举几个例子吗? 什么在什么时候可以成为光源? (三)影子游戏, 探究影子产生条件 过渡:有光源就能产生影子吗?(不能) 1 我们来做一个影子实验,我给大家备了些材料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实验材料: 手电筒、 魔方、 白纸、 橡皮擦、杯 子(师逐一展示) 师: 在各小组领取材料之前请同学们先小组交流:做这 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怎样做这个实验?(让生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湘科版(2024) > 四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为本站会员(害羞草)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